1南昌米粉南昌米粉是江西省南昌地區著名的漢族小吃。江西是魚米之鄉,盛產大米,因此也有很多大米做的食品,其中米粉是老百姓日常主食,炒粉為江西民間的一種食物,是將粉(南方人叫米粉,江右人通常就叫粉,形狀為圓條狀,白色,用米漿做)煮熟,再撈起(撈起後可持續晾乾放置數小時,晾乾放置時間的長短會影響到炒粉的硬度和口感),然後將粉放入油鍋翻炒加一些青菜等蔬菜,炒數分鐘即可。其特點是軟糯潤滑、香鹹適口。
久負盛名的南昌米粉,具有潔白、細嫩、久漂不爛、久炒不碎的特點。南昌米粉歷史悠久,主要製作原料是優質晚米。要經過浸米、磨漿、濾幹、採漿等多道工序。吃法也方便、簡潔,可以涼拌米粉、炒煮米粉,放入姜沫、蒜沫、麻油、醬油、蔥花、鹹菜沫、最不可少的是南昌人喜歡的辣椒和胡椒粉。所以來南昌不妨嘗一下美味可口的南昌米粉,也會讓您回味無窮!
南昌米粉與其他地方所產的米粉不同,對粉的韌性要求特別高。未煮的生粉根根結實、透明,煮後的熟粉條條細嫩、潔白,具有久泡不爛、久炒不碎、韌而不硬的特點。南昌米粉做法有炒、煮、拌,主要是南昌炒粉和涼拌粉。相關故事 米粉的產生,是為了飲食的方便性。客人來了,洗米煮飯太慢了;米粉是熟的,煮起來方便,外出攜帶也方便。米粉在以前算得上是「高級食品」,只有喜慶宴客、特殊節日才會以「炒米粉」招待客人。根據記載,「米粉」這種食物的起源是: 當「五胡亂華, 華人南遷閩浙贛時,仍以稻米榨條而食,即當今之米粉也,因此史料上的認為:北方人習慣吃麵條,到了南方以米來製作麵條,是今日米粉的源起。當今大陸以江南一帶江西、福建、廣東、廣西聞名;臺灣一帶則以新竹米粉出名。其中江西米粉以其獨特的風味可感而聞名海內外、廣西桂林以傳統文化色彩「過橋米線」而出名、福建、廣東的米粉歷史悠久。如今的米粉也已演變成品種豐富,口味多樣,樣式齊全。
2米粉蒸肉米粉蒸肉是江西省漢族名菜,南昌人每年立夏前後都喜歡蒸上一碗米粉蒸肉,據說立夏日吃了不會生痱子。成菜美觀,味道鮮美。
做法:1.炒鍋中火燒熱,將大米放入,用鍋鏟不停地炒拌,隨後放入花椒一起炒,炒至米色發黃出香味,盛出攤開晾涼,將炒好的大米放入研磨機中磨成粗粉。2.大蔥切成蔥花,姜搗爛後用少許清水浸泡,做成姜水,香菜洗淨切碎。3.五花肉切成薄片,用料酒、欣和六月鮮醬油、姜水、胡椒粉、大米粉、鹽少許拌勻,放入碗中。4.蒸鍋內加水,大火燒開,將裝好生米粉肉的碗放入蒸籠,上屜調大火蒸60分鐘至熟透,取出後翻扣在盤中,撒上香菜點綴即可。
小貼士:如法還可搭配蒸一些蔬菜(如白菜、莧菜、芋頭、豆角、南瓜、蘿蔔、茼蒿、藕等數十種),菜的本香配上大米的清香,回味深長。味道極具特色,也頗為符合葷素搭配營養均衡
3鷹潭天師板慄鷹潭天師板慄是龍虎山最有名望的特產之一。相傳是祖天師張道陵在龍虎山煉丹時,由於不愛暈腥,便栽了許多板慄樹,以慄代飯。在他的影響下,歷代天師群起仿之,在滬溪河兩岸,栽滿板慄樹。天師板慄個大香甜,澱粉豐厚,為抱負的果品和滋補品。
天師板慄酒鷹潭龍虎山素以源遠流長的道教文化、秀美山川、崖墓之迷名聞天下。有人說。「走進山川是回歸,坐下品享似美酒。」可是,在龍虎山,天師板慄酒不可不喝。一到季節,滿山遍野的板慄樹上結滿了野板慄。道教傳人張天師總結了養身之道,製成了板慄酒。之後,板慄製酒流傳於民間,以至於天師板慄酒在當地供不應求。
天師板慄酒選用上等的天師板慄,按歷代天師祖傳特賜傳方,並以現代釀酒工藝研製而成的。酒體呈淡黃色,中度,純正可口,清香誘人。板慄酒已成為龍虎山的名產。
4南豐蜜桔南豐蜜桔(南豐桔)為中國古老柑桔的優良品種之一,是江西省的名貴特產之一。據《禹貢》記載,早在兩千多年以前,南豐蜜桔已被列為貢品,有「桔中之王」之美譽。南豐蜜桔果實較小,單果重25—50克,以皮薄核少、汁多化渣、色澤金黃、甜酸適口、營養豐富而享譽古今中外。2007年,南豐蜜桔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2013年,南豐蜜桔產量達到30億斤,創歷史新高。
歷史記載歷史沿革唐代,南豐就有柑桔生產。當時主要栽培的是實生(即籽實)繁殖的朱桔(南豐人稱紅桔)和火桔。宋元以後,由於蜜桔味美質高,經濟價值好,蜜桔生產漸興,蜜桔名稱始載入明正德《建昌府志》。建國後,華中農學院編著的《柑桔》一書指出:「乳桔:系我國古老品種,宋代《桔錄》中的真柑,當時韓彥直評為最優良品種,浙江黃巖、溫州栽培的乳桔,江西南豐、臨川一帶栽培的南豐蜜桔均屬之。」韓彥直在《桔錄》
中所稱的真柑是:「顆皆圓正,膚理如澤蠟,......擘之則香物(口巽)人,.....所產柑,其大不七寸圍,皮薄而味珍,脈不粘瓣,食不留渣,一顆之核才一二,間有全無者。」以此而論,所謂「真柑」與南豐蜜桔是一致的。尤其是南豐蜜桔向以皮薄、香甜、無核、化渣著稱,至於所云「大不七寸圍」,願意指果個較小,最大周徑不超過七寸。據1987年吳承洛《中國度量衡史》載,宋時一尺相當今日0.9216市尺,周徑七寸相當於6.45寸,這與南豐蜜桔大果系基本相似,栽培年代較久的磨刀大果,常達6寸以上。從南豐蜜桔演變來說,小果系是大果系的枝變或變異植株,由於小果系果小,味道特別純正香甜,更受市場歡迎,因而發展快,產量漸漸超過大果系,成為南豐蜜桔的主要形象。雖然《桔錄》中所記真柑,不會是原本的南豐蜜桔,但與各地所產的乳桔比較,基本性狀更加接近文中的描述。日本高橋鬱郎所著《柑桔》、《日本園藝大辭典》、《日本園藝大事記》都說日本的紀州蜜柑(或稱紀州蜜桔),在中國稱為蜜桔、蒔桔、南豐蜜桔、金錢桔,原產中國長江沿岸,約在700--800年前引自中國南部,「紀州蜜柑引自中國的乳桔(南豐蜜桔)」(引號中的括號是原文)。這說明,早在700年前南豐蜜桔就已馳名海內外。引種日後,成為江戶時代至明治時代數百年的主要品種。歷史傳說傳說在很久以前,江南一個小鎮上,一天正逢圩日,圩上人來人往。有一個人推著一車桔子擠到圩中間,忽見眾人向兩旁擠,出一條路,讓一個肥肥胖胖、又矮又粗、五官醜陋的人過。賣桔人想讓來不及,等那胖矮的醜八怪一到跟前,便低眉彎腰地走向前去,討好賣乖,連稱「老爺」,把剝好的桔子敬到他眼前。醜八怪見有人來孝敬,也就落得吃,一個又一個,吃得咽不下了,半個謝字不提,邁開八字步就走。旁邊兩個討飯的,一個是白髮蒼蒼的老太婆,一個是她瘦弱的兒子,看到賣桔人這樣大方,以為是個好人,便跪在地上求他給一個桔子吃。賣桔人剛才還是笑臉,此刻變成黑面雷公,兇神惡煞叫她倆滾開。小孩見討桔子不到,便撿起地上的桔子皮吃。賣桔人看見,忙用腳把桔皮踩爛,惡狠狠罵道:「吃、吃,叫你吃去死!」正巧,有個仙人云遊到這裡,把事情看得一清二楚,便搖身一變,變成個討飯佬。他走到賣桔人身邊,也伸手討食。賣桔人「啪」的一手打去,開口就罵:「剛走了一雙,又來了一個。」仙人看得眼裡冒火,聽得勃然大怒,轉身就升到半空中,對著賣桔人的桔子,吹了口仙氣。這下可好,筐裡的桔子一個個向外飛,一直飛到南豐城西門外,見石佛菩薩的手指向水南村,才落了下來。從此,南豐縣水南村開紿有了桔子樹。
概況南豐蜜桔是我國名特優果樹品種之一,其原產地和主產區在江西省南豐縣,已有1300多年的栽培歷史。南豐蜜桔以皮薄核少、汁多化渣、色澤金黃、甜酸適口、營養豐富而享譽古今中外。南豐蜜桔源出乳桔。南豐縣四周環山,位於江西省撫州市,冬季比洪州暖,夏季比洪州涼,適宜乳桔生長。唐代開元以前,距今已有1300多年,乳桔落戶南豐,由於獲得優異的生態條件,很快就成為農家主要果樹栽培品種。經過長期繁育,雖出自乳桔,卻具有新的性狀,味更甜美,高糖低酸,香氣濃鬱,在桔中獨具特色。人們以其味似蜜便稱之為「蜜桔」,銷往外地冠以產地名稱稱之為「南豐蜜桔」。
5上饒雞腿上饒雞腿是江西省上饒地區漢族小吃,使用上饒當地山裡野雞的特大雞腿,食之骨酥肉韌,香辣開胃,是佐餐,下酒,休閒及饋贈親友的美食佳品。上饒雞腿的配料有雞腿,辣椒,味精,山梨酸鉀,香辛料等。上饒雞腿在上饒火車站最常見,其他地方難得一見。
簡要介紹上饒特產山雞腿使用上饒一帶的山區野雞製作而成,味道鮮美,是上饒火車站的主推特產。上饒山雞腿通常採用簡易的袋裝包裝,具有簡單、攜帶方便、價格適宜等特點。在上饒火車站、汽車站等地可以隨時購買到新鮮的野生山雞腿。
製作工藝正宗的上饒烤雞腿其生產工藝極其複雜,包括滷製、烘烤、入味、刪選、包裝等諸多環節,通常完成這一過程需時36小時以上,正是這一傳統的加工工藝和祖輩相傳的秘制配方,成就上饒烤雞腿在色、香、味上突破,使其成為上饒百姓招待親友餐桌上的佳品。銷售渠道上饒烤雞腿近年來已成為上饒火車站向全國旅客展示上饒特產的主打產品,備受旅客朋友喜愛,正宗的上饒雞腿必須到也上饒火車站站臺上購買,火車站站臺以外購買的上饒雞腿無論從色、香、味各方面與站臺內的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語,有著鮮明的差別,因此提醒旅客朋友慎重選擇。
上饒烤雞腿在江西上饒的生產廠家是江西林清實業有限公司,其核心商標是「香辣皇子」「香留客」兩種,旅客從上饒火車站購買的上饒烤雞腿就是該公司面向鐵路旅客推出的產品之一,另外在江西萍鄉、安徽蕪湖火車站旅客也可購買到該公司的上饒烤雞腿,上饒雞腿在火車站主要有簡易包裝和真空包裝兩種,一般情況下經加熱後的上饒雞腿在味覺效果上更上一層樓。更多江西特色期待下期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