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團團
每到年末的時候,大家最關心的話題就是物價。因為年末之後,我們就要迎來元旦,以及春節。對於大部分的中國居民而言,這兩個節日都是物價上漲的重要時刻。尤其是春節假期,更是隨著需求的增長,出現價格上的波動。再加上2020年年初的一場挑戰,人們對於物價的變動更是敏感,總是希望能夠以最低的價格儲備糧食和生活用品。
今年,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物價上漲的速度似乎更快了,最直接的表現就是豬肉、蔥、姜的價格大漲。比如現在豬肉價格一直維持在二十幾元一斤的高位沒有降下來,甚至在一段時間還出現小幅上漲。
同時作為生活必需品,蔥姜的價格也上漲了,想到朋友前幾天買了個蔥,花了三塊錢。而據官方數據顯示,今年11月大蔥、生薑批發價格分別為每公斤4.56元和14.08元,同比分別上漲99.1%和71.5%。此外,今年許多其他食品價格也出現明顯上漲,直接導致居民生活成本增加。
為什麼今年物價上漲這麼快呢?
豬肉價格逐漸成為人們衡量價格標準的重要因素。去年下半年以來,國內豬肉價格受豬瘟和生豬周期影響,十幾塊一斤的價格直接翻了一番,漲到每斤20多、30多元。雖然在隨後的調控中,全國豬肉價格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到了2020年,全年還沒有回到「十元時代」,所以人們普遍認為今年的物價很高。
其次,今年上半年,不少行業受到疫情、自然災害等因素影響。特別是包括蔥、姜等農作物在內的農產品工業產量下降,市場供不應求,導致糧價全面上漲。這種物價上漲趨勢一直維持到今年10月。到了11月份好消息終於傳來了!
根據國家統計局12月公布的數據,1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下降0.5%,10月份上漲0.5%,環比下降0.6%。總體看,1-11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7%,比1-10月回落0.3個百分點。而且,11月份食品、菸酒、衣著、住房、醫療等價格均出現下降,其中食品、菸酒價格同比下降0.7%。
就食品而言,這種下降主要是由於豬肉價格的下降。11月份,豬肉價格下降高達12.5%,而糧食、新鮮水果和新鮮蔬菜的價格卻在上漲。因此,豬肉已經相當於獨自舉起了食品價格下降的大旗。這是今年以來物價首次回落,也代表著物價快速上漲趨勢的結束。不過,僅11月份物價的回落並不能預測未來物價的總體走勢。
因為物價走勢不僅受貨幣流通的影響,還受市場供求的影響。年底各類食品需求將逐步增加,這或將給農產品價格帶來一定的上漲空間。例如,臨近春節期間我國南方地區開始醃製臘腸了,隨著購買豬肉的居民增多,短時間內使得市場需求緊張,從而導致了我國豬肉價格再次小幅上漲。
不過,大家也不要太擔心在今年物價上漲的過程中,市場本身也在不斷調整供需平衡。例如,供應量少的產品將增加產量和進口力度,從而降低價格。以豬肉為例,據《21世紀經濟報導》中美國農業部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12月17日,當周美國出口豬肉總銷量高達84200噸,其中,中國市場則成為美國豬肉的最大出口目的地,共計採購了37700噸美國豬肉(2020年底前發貨11600噸;2021年1月1日後發貨的26100噸)。
同時,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孟瑋表示,元旦、春節是重要民生商品的傳統消費旺季,受「節日效應」影響,物價可能出現階段性上漲,但由於生豬生產供應持續恢復、蔬菜整體供應充足,預計節假日期間的價格漲幅不大,物價總體上將保持平穩運行。
根據農業農村部傳來的消息稱,前三季度我國新建投產1.25萬個規模養豬場,復養了1.34萬個空欄的規模養豬場,而新建養豬場,意味著,生豬供應量將進一步提升。等到生豬供給水平恢復的那一刻,大概就是「15元時代」了,相關人員也表示,我國豬肉價格有望在2021年下半年恢復到往年的正常水平。
在我國,在「吃」上絕對是不會少了百姓們的,為確保元旦、春節期間重要民生商品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國家發改委下一步將會同各地區各部門,抓好4方面重點工作,強化價格監測預警;加強儲備調節;開展市場巡查,堅決制止亂漲價、亂收費等行為;兜住民生底線,指導和督促各地落實好價格補貼聯動機制。希望在今年春節的時候,大家都能吃上便宜的豬肉。
本文由企業先鋒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