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藝社年內將出版孫甘露小說《千裡江山圖》等原創作品

2020-12-23 澎湃新聞

1月12日,北京訂貨會期間,上海文藝出版社在京舉辦發布會,推出500多種圖書(其中新書為100種),同時也對於2018年的出版計劃進行了介紹。

在這個出版計劃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年內將出版的上海作家孫甘露長篇小說《千裡江山圖》。目前小說還在定稿中。

作家孫甘露的《千裡江山圖》已創作逾十年,小說講述了主人公在20世紀的最後10年,因一幅古畫而遭遇了人生中最離奇迷幻的經歷,在錯失一生中最珍貴的感情之後,重新認識女人、家庭、國族之於一個中國人的意義。孫甘露在這部小說中,延續了他注重形式表現和語言錘鍊的獨特風格,勾勒出傳世畫作的風貌、上海都市的風情、人心糾葛的複雜。

幾年前,孫甘露曾在畫家徐累的一個畫展上提到過自己正在創作的這部長篇小說,他說自己是受到了孫良和徐累這兩位畫家朋友的鼓勵,一點點在寫這部小說,他當時介紹說,「史傳王希孟唯一的一幅畫,就是《千裡江山圖》,這個小說是由這幅畫來的。如果說這部小說是由這幅畫引起的,還不如說這部小說是徐累和孫良兩位好朋友給了我最初的衝動和靈感。」

孫甘露

2017年,上海文藝社出版了韓少功、李洱兩套作品系列,提出「以知識分子寫作立場,捕捉時代的特殊印記」的出版理念,2018年,上海文藝社還將繼續出版李洱、紅柯、孫甘露等名家新作。

2017年,上海文藝社出版的韓松長篇科幻小說三部曲「醫院」系列之二《驅魔》獲第八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長篇金獎和科幻電影創意金獎,2018年韓松「醫院」系列之《亡靈》將出版。2017年取得成功的原創作品除了《驅魔》外,魯迅文學獎獲得者裘山山的非虛構力作《家書:青年時期寫給父親母親》也以立體展現了一段記錄在書信中的家庭歷史入選了2017年度「文學好書榜」。作家盧一萍的長篇小說《白山》也因其對軍旅文學寫作的突破入選成為2017年亞洲周刊十大小說之一。

在眾多文藝新推的作品中,也有系列叢書:一套是「小文藝·口袋文庫」系列,第一期「中篇小說」系列匯聚了韓少功、餘華、蘇童、孫甘露、格非、東西、李洱、徐則臣、納蘭妙珠等20位小說家的代表作。2018年「小文藝·口袋文庫」將推出以日常生活之物為主題的「知物系列」和以介紹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鮑勃·迪倫、流行樂巨匠麥可·傑克遜等音樂人及其專輯為主題的33系列。

上海文藝出版社介紹,還有一套比較值得關注的叢書是《微光——青年批評家集叢》(第一輯6冊),叢書名「微光」取自魯迅給白莽詩集《孩兒塔》作序:「這是東方的微光,是林中的響箭,是冬末的萌芽,是進軍的第一步……」借用「微光」喻意藉由青年學人的著述,以筆下之微光,洞燭世事變遷之文字,映照中國社會的轉型與前進。

傳統文化方面,實地探訪古蹟的「韋力·傳統文化遺蹟尋蹤」書系繼2017年8月上海書展推出《覓詩記》後,第三部《覓曲記》又於2017年秋問世。2018年將推出其《覓詞記》《覓文記》《覓經記》,韋力將繼續以「戲曲」和「小說」等講述傳統故事。

在大眾文化和白領讀物板塊,上海文藝社也推出多部新作:指間沙的 《看著看著又餓了——一些有關食物的八卦》,面向白領讀者的「職場浮世繪」系列《小律師辦案記》《瑜伽師》《巴黎飛魚》《戀愛大作戰》《傾聽者》,以及先後入選「解放書單」十大好書的《柏林—一座城市的肖像》等。

附:重點書目介紹

《中華民族文化大系:為每個民族打造一張文化名片》

(第一輯7卷:《天之驕子——蒙古族(上、下)》《雪域之光——藏族(上、下)》《瓊島守望者——黎族》《瀾滄笙歌——拉祜族》《玉龍彩雲——納西族》《鹿鳴興安嶺——鄂溫克族》《烏蘇里漁歌——赫哲族》)

由民俗學家烏丙安、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郝蘇民領銜專家團隊主編,第一輯以7卷本解讀7個民族的文化。蒙古族的草原文化、藏族的佛教文化、黎族的織錦與文身、拉祜族的史詩和信仰、納西族的文字與音樂、鄂溫克族的馴鹿文化、赫哲族的魚皮製衣與伊瑪堪。全書通過新媒體技術,使傳統圖書與手機、平板電腦等有效結合,讓讀者在閱讀時還能夠欣賞到視頻、音頻等內容。

《日月樓中日月長》

收錄豐子愷與家人的私人影像八十餘幅。溫潤如春的家庭舊影,安詳靜心的生活日常,質樸真淳的兒女情長。彙編豐子愷童心散文三十篇、童趣漫畫數十幅。

韓少功作品系列

韓少功以《月蘭》(1978年)《西望茅草地》(1980年)《飛過藍天》(1981年)《風吹嗩吶聲》(1981年)等中短篇小說崛起文壇,獲得廣泛聲譽,成為新時期文學的代表性人物。此次韓少功作品系列收錄了其包括《西望茅草地》、《爸爸爸》、《趕馬的老三》、《漫長的假期》、《熟悉的陌生人》、《進步的回退》、《大題小作》、《馬橋詞典》等小說、散文在內的十二部經典作品。

李洱作品系列

李洱一直在以自己獨闢蹊徑的創作尋找與眾不同的話語方式,他的敘事不是「文以載道」式,也不是娛樂大眾娛樂自己式。他的寫作為讀者呈現的是廣闊又模糊的中間地帶,在這個疆域裡有著一系列的組合來標識它,其中「聲音」始終是一個重要的意象,互文性對話是其重要的敘事策略。他也不斷致力於文學藝術和文學理論方面的研究,能夠從書道本源上理解和把握文學藝術的精髓。

此番上海文藝出版將作者包括《喑啞的聲音》、《兒女情長》、《鬼子進村》、《問答錄》、《花腔》等在內的八本小說、散文、隨筆等集結成系,為讀者奉獻上當代文壇一筆寶貴的智慧財富。

《驅魔》

世界被人工智慧統治,病人成了算法的一部分,藥戰爭代替核戰爭,生命成為遊娛、藝術、痛苦和魔障的綜合體。而病人的痛苦,乃是新的世界大戰中,敵人植入的「病魔」。《驅魔》——詭異、燦爛而毛骨悚然。

《覓曲記》

本書為「韋力·傳統文化遺蹟尋蹤」書系中一部,分為「戲曲」和「小說」上下二輯,該書系已出了《覓宗記》、《覓詩記》兩部。

在「戲曲」中,以中國第一個戲曲高峰——元代為重點,並將明清重要劇作家納入尋蹤,梳理中國戲曲史重要脈絡。在「小說」裡,韋力則對《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有關遺存和 「三言」「二拍」作者古蹟的尋訪,加之對《紅樓夢》《聊齋志異》和《儒林外史》的線索勘查,極有趣味地折射中國小說歷史風貌。

《家書:青年時期寫給父親母親》

魯迅文學獎獲得者裘山山的非虛構新作。作品圖文並茂,配原汁原味的老照片若干,立體地展現了一段記錄在書信中的家庭歷史,也以點帶面展現了一個時代的特色。

「小文藝·口袋文庫」系列

「小文藝·口袋文庫」,給青年讀者提供一種全新的紙質閱讀理念:「小而簡即為美」。把你的「美好時光」裝進口袋裡。本次推出的「小說」系列,匯聚了韓少功、餘華、蘇童、孫甘露、格非、東西、李洱、徐則臣、納蘭妙珠等20位中國當代小說家的代表作,經過精心挑選,這份書目中包含了驚豔絕倫的「中國故事」,以及國內新聞主義先鋒作品;有獨具鮮明個人風格的青年作者,也有文學大家的非典型性代表作。

原創文學部分

《火車快開》

創作時間跨度長達十幾年,是屬於作者李娟的最深刻的生命記錄,也同樣屬於世間那些靈犀相通的人們。

《微光——青年批評家集叢》

集合當代文學新銳青年批評家,以謙卑而又自信的態度,為文學批評界帶來新的聲音;以筆下之微光,洞燭世事變遷之文字,映照中國社會的轉型與前進。

《微光——青年批評家集叢》(第一輯)叢書著眼於中國當代文學批評領域,遴選當代文學批評界的「70後」「80後」青年批評家,希冀通過他們的專著,梳理中國當代文學及批評在新世紀的生長脈絡,並藉此途徑,呈現中國社會變革發展的圖景。

「職場浮世繪」系列:小人物的職場沉浮

系列叢書:《小律師辦案記》《瑜伽師》《巴黎飛魚》《戀愛大作戰》《傾聽者》

小律師知法犯法的犯罪之路、三個性格迥異的女瑜伽師的創業經歷、「白領後成長」故事、職場小職員的生存鬥爭、神秘的都市職業、心理師群體的蛻變成長史……

《看著看著又餓了——一些有關食物的八卦》

美食與八卦的結合,用娛樂八卦為底,食色合一,將各地各種美食一一呈現,娓娓道來。以電影以及日劇、美劇等為線索,將熱門影視作品中的食物一一八卦;探討的明星與食物的恩怨情仇,比如湯唯為什麼要將「回鍋肉」改成「香菇菜心」,比如金城武都喜歡吃些什麼,明星的夜宵之選……這是一本「食色合一」、把娛樂八卦與各路美食相結合、「活色生香」的書。

相關焦點

  • 上海文藝社的新解碼:小開本、電子化、移步線上
    成立於1952年的上海文藝出版社被譽為「當代文學原創出版中心」。成立於1952年的上海文藝出版社被譽為「當代文學原創出版中心」,這裡推出了莫言、王安憶、蘇童、格非、金宇澄、李洱、韓少功、葉兆言、嚴歌苓、孫甘露等多位文學名家的作品。在這些作品中,已有3個「五個一工程」獎、6個魯迅文學獎、3個茅盾文學獎和1個諾貝爾文學獎。
  • 國家非遺Ⅰ甌塑 青弘克隆故宮博物院《千裡江山圖》系列作品賞析
    如今克隆了故宮博物院一組《千裡江山圖》,讓大好江山立體呈現在眼前!青弘,一個藝術的「苦行者」。2018年9月18日在龍灣博物館舉辦個人「青弘甌器作品展」,並發行《青弘甌器說》;10月青弘甌塑走進溫州醫科大學。2019年5月6日青弘甌塑走進溫州大學,12月在瑞安市博物館舉辦「重塑-甌塑藝術展」,並舉行禪畫集《一人歸》發布會。2019年編輯溫州二中校本課程《甌塑》,同年出版《甌塑基礎教程》。多年來在人民日報《人民藝術》、《鑑定與鑑賞》等國家級刊物,以及《人民藝術》官網平臺上發表多篇專業論文。
  • 北宋滷簿鐘上的「千裡江山圖」
    原標題:北宋滷簿鐘上的「千裡江山圖」    王希孟《千裡江山圖》是宋代青綠山水之唯一,滷簿鐘上如此氣勢的「千裡江山圖」也是銅鐘紋飾之唯一,兩件不同材質的作品,卻有諸多偶然的關連——徽宗與蔡京,政和三年(《千裡江山圖》隔水黃綾蔡京題識起首即雲「政和三年閏四月八日賜
  • 《小說月報》原創兒童文學出版研究
    本文梳理了1921—1931年發表在《小說月報》上的兒童文學原創作品,並對作品特徵、作者群和編輯出版實踐活動進行分析,探究該刊原創兒童文學作品的編輯出版特色。《小說月報》的發表情況大致分為三階段,即1921—1922年共發表作品7篇,年均載文3.5篇,作品發表數量少且平均;1923—1927年,共發表文章40篇,年均載文8篇,這是《小說月報》刊登原創兒童文學作品最多的五年,且1923年相較於1922年,作品數量增長迅速,一直到1927年,始終保持較多的文章量;1928—1931年,共發表作品3篇,1930年無兒童文學作品刊載,年均載文量不足1篇,作品數量極少
  • 《千裡江山圖》超精微細部欣賞
    北宋有過兩幅鴻篇巨製,一幅是《清明上河圖》,一幅就是《千裡江山圖》。有人說,這兩幅畫,一個現實,一個理想。一幅是中國古代社會全盛時期的真實寫照,一幅是中國文人理想世界的縮影。可大名鼎鼎的《清明上河圖》,長度並不及《千裡江山圖》的一半。
  • 《千裡江山圖》明年8月將以舞蹈詩劇《只此青綠》搬上舞臺
    北宋青綠山水代表畫作《千裡江山圖》,明年8月將以舞蹈詩劇《只此青綠》搬上舞臺——11月26日,故宮博物院與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有限公司戰略合作籤約儀式暨舞蹈詩劇《只此青綠》新聞發布會在故宮博物院建福宮花園舉行。
  • 讀畫——中國十大傳世名畫王希孟《千裡江山圖》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中年紀最小的畫家,他就是王希孟,師從宋徽宗,根正苗紅,意氣風發,10米多的長卷卻蘊含了綿延千裡,甚至萬裡的氣魄!那麼的不可一世,那麼的與眾不同!展開畫卷,讓我們走進這幅山水長卷——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王希孟《千裡江山圖》。
  • 唐浩明:湖南文藝社出版人讓我覺得很溫暖很感動
    紅網長沙10月11日訊(時刻新聞記者 秦芳)10月11日,在湖南文藝出版社建社30周年紀念大會上,著名作家、湖南省作家協會主席唐浩明充滿深情地回憶了他與文藝社,與該社新老幾代編輯、管理者之間延續了三十年的交情。    「你只負責把書寫好,其他的一切事交給我。」唐浩明至今記得長篇歷史小說《曾國藩》的責任編輯、時任文藝社《雜誌》主編朱樹誠對他說的這句話。
  • 為什麼「千裡江山圖」是中國青綠山水畫的代表,它的魅力何在?
    王希孟《千裡江山圖》從右到左-4王希孟的《千裡江山圖》大右到左5-8圖局部:王希孟《千裡江山圖》從右到左-8王希孟的《千裡江山圖》大右到左9-12圖局部:除了王希孟的《千裡江山圖》因為是長幅畫卷,長達11米多外,還有就是用色鮮豔,而且有宋徽宗的題字。當然也有存疑,在這兒不進行討論。
  • 小說《手機》等中國文學作品將在阿拉伯國家出版
    小說《手機》等中國文學作品將在阿拉伯國家出版 2014-08-28 16:31:33  五洲傳播出版社與阿拉伯出版商協會28日在北京籤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該框架協議主要包含兩方面的合作,一是雙方正式承擔「中阿典籍互譯出版工程」,二是阿方將在北非法語地區代理銷售五洲社出版的法文版中國主題圖書。
  • 故宮角樓咖啡廳正式營業 千裡江山圖成亮點
    2018年12月1日,北京, 位於故宮博物院神武門外的故宮角樓咖啡將正式營業,遊客無須「進宮」,就能享用咖啡,感受故宮文化。 (來源:視覺中國)2018年12月1日,北京。故宮角樓咖啡廳正式營業,千裡江山圖成室內最大亮點。
  • 《千裡江山圖》絹質殘印首次接受科技檢測,結果終於出來了
    去年在故宮展出的宋代《千裡江山圖》一直極受文化界關注,同時伴之的也有部分質疑的聲音。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餘輝近日在北京大學人文論壇「《千裡江山圖》研討會」上首次公布了故宮近期通過科技手段對《千裡江山圖》修補部分、絹本質地、殘印、跋文受損原因等的檢測。
  • 小說空間的無限可能:陳丹燕最新長篇小說《白雪公主的簡歷》出版
    陳丹燕最新長篇小說《白雪公主的簡歷》出版(央廣網發 浙江文藝出版社供圖)央廣網上海7月30日消息(記者傅聞捷 通訊員王麗榮)2020年5月,浙江文藝出版社靚麗推出陳丹燕最新創作的長篇小說《白雪公主的簡歷》,這也是陳丹燕潛心多年構思、建構並創作完成的一部虛構長篇作品,同時這部作品也預示著一種新實驗立體結構主義文學的誕生
  • 從《千裡江山圖》等看宋徽宗與青綠山水中的道教景觀
    本文是作者在北大人文論壇「《千裡江山圖》研討會」的發言,「澎湃新聞·古代藝術」(www.thepaper.cn)特全文刊發。作者認為,通過先輩們幾代人的努力,對於宋代、元代大致作品的脈絡已經基本上考訂了,有人想去突破,重新引發真贗之論,如果沒有鐵證,是很難坐實的,「與其做這種無用功,還不如要回到畫面,探討畫裡面到底畫的是什麼內容。
  • 《哈利波特》作者首部成人小說將出版
    《哈利波特》作者首部成人小說將出版 2012-07-06 14:21:00
  • 超十部火星小說作品入圍上海電影節原創文學百強 《未亡日》登頂
    6月18日上午,備受矚目的2018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網際網路影視峰會原創文學影視創投峰會在上海跨國採購中心如期召開。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閻晶明,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司長於慈珂,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副局長王瑋,上海市普陀區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郝炳權 ,上海國際影視節中心副主任童穎等領導出席了此次盛會。
  • 20部小說入選北京市2016年優秀網絡文學原創作品
    千龍網訊 10月25日,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在光明網以網絡直播的形式在線發布了《軍旅長歌》、《守望》、《不在別處》等20部「北京市2016年向讀者推薦優秀網絡文學原創作品」入圍作品,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黨組書記、局長楊爍等出席了活動,並為入選作品代表頒發證書。  近年來,網絡文學迎來了空前的跨越式發展。
  • 陳映真小說全集大陸首次出版,共收錄其37部中短篇作品
    近日,理想國推出臺灣文學家陳映真小說全集,分為《將軍族》《夜行貨車》《趙南棟》三冊,完整收錄作家1959年至2001年創作的37部中短篇作品,此為大陸首次完整結集。新華社資料圖陳映真是全才型的文學家,他與白先勇、劉大任、尉天驄等友人同時代寫作,辦雜誌、做出版、畫小說插畫、寫戲劇,掀起文學浪潮。他在上世紀80年代創辦《人間》雜誌,開創紀實攝影和非虛構寫作的先河,這份雜誌影響至今。他是小說家,也是思想者,他的聲音一直是臺灣20世紀後半葉最重要的聲音。
  • 第四屆華語原創小說評選 65部優秀作品脫穎而出
    南報網訊(記者 邢虹)第四屆華語原創小說評選近日揭曉。作為目前國內線上最大規模的原創小說年度評選盛會,在即將過去的2018年,有哪些原創小說作品脫穎而出?哪些作者備受青睞?哪些網文人氣飆升?又有哪些出版機構在華語原創小說領域取得了不俗成績?
  • 活動預告:李敬澤、孫甘露、梁鴻、走走四名家暢聊阿特伍德
    初夏時節,李敬澤、孫甘露、梁鴻、走走與你相約言幾又書店,品讀瑪格麗特•阿特伍德代表作《別名格蕾絲》《洪水之年》《跳舞女郎》,走進「加拿大文學女王」的異色世界。 【嘉賓簡介】 李敬澤,中國作協副主席,歷任《人民文學》雜誌編輯、第一編輯室副主任和主任、《人民文學》雜誌副主編、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