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圖片查看更多扶貧故事
「家裡人都勸我,說我年過半百,在家好好享清福就行了,還創什麼業呢!但我不這麼想,我覺得人活著總要有理想,我的理想就是希望可以帶領村裡人一起走向致富路。」7月20日,社壇鎮龍門村花椒種植大戶何紹洪對記者說起了創業的原因。
何紹洪採摘花椒
52歲的何紹洪是社壇鎮龍門村人,2002年,他流轉100畝土地用來發展花椒,通過勤勞苦幹實現了致富,現年收入達30萬元。
早年打工 萌生創業想法
何紹洪從小與父母一起務農,養成了吃苦耐勞的精神。為了改變家裡貧窮的狀況,1988年,剛滿20歲的何紹洪便和村裡的年輕人一起去廣州打工。
初到廣州,由於人生地不熟,何紹洪就到工地去做小工。雖然辛苦,但是這個工作不需要技術,只需要有力氣就行。那段時間,何紹洪總是最早起床、最晚回來。
俗話說,付出總有回報。工地的貼磚師傅見何紹洪勤奮好學,幹活也認真,在工作間隙,將自己砌牆貼磚的技術教給了他。做學徒的那兩年,何紹洪吃了不少苦頭,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經年累月的堅持下,何紹洪的手藝日臻成熟,收入也增加了不少。
「那時候我靠著砌牆的手藝也掙了一些錢,但那裡始終不是我的家。」何紹洪說,正是因為思家心切,心中一直有返鄉創業的念頭。
敢為人先 甘當「拓荒牛」
2000年,32歲的何紹洪決定返鄉創業。回到家後,何紹洪聽說種花椒的收益不錯,於是就在自家承包地裡試栽了50多株青花椒,最終效益還不錯,何紹洪便打算規模種植。
2002年,何紹洪以一畝200元的價格向村民們流轉了100畝土地,把花椒基地建起來了。
由於初次創業,加上急於求成,2008年,何紹洪遭遇了自己創業路上最大的危機,花椒基地遭遇了嚴重的病蟲害。
為了學習技術搞好管理,他一邊查閱花椒栽植技術資料,一邊不斷摸索實踐。每當縣裡或者鎮裡開展技術培訓,何紹洪總是第一個到達現場。何紹洪還向村裡的花椒種植老手學習,到他人花椒地裡去實地學習。
「種花椒可不是看上去那麼容易,雖說花椒耐旱,耐貧瘠,但是要經常為花椒樹除草和修枝。這兩個方面可能不太會被注意,但卻是種花椒最重要的工作。」何紹洪說。
創業成功 成為「領頭雁」
村裡人看到何紹洪種花椒很成功,都來向他學習經驗,何紹洪總是很熱情地分享種植經驗,同時還鼓勵村民們和他一起來種花椒。對於一些有資金困難的村民,何紹洪也願意去幫助他們。他說:「脫貧致富靠我一個人不行,我也沒有那麼大的能力,我希望村民們可以一起行動起來,共同走向致富路。」
同村的劉朝芬是受益者之一,由於她家庭比較貧困,何紹洪自己出錢為她家購買了花椒苗木。在何紹洪的帶領下,劉朝芬家種植了5畝花椒。為了讓劉朝芬家的花椒苗健康成長,何紹洪時常到她家的花椒地裡進行技術指導。去年,劉朝芬種植花椒收入上萬元,用劉朝芬的話來說,何紹洪就是她的致富「領路人」。
不僅如此,何紹洪還聘請村裡的貧困戶到花椒基地裡幹活,工錢也比別人稍稍高一點。
64歲的餘前才是村裡的貧困戶,記者採訪時,他正在何紹洪的花椒基地裡幹活。
「在這裡打工很不錯,每天有60元的務工費,幹一天領一天的工資。」餘前才扯著嗓門說。
如今,花椒種植已成為龍門村貧困群眾增收的一條重要途徑。雖然何紹洪的花椒產業越做越大,但他仍然一如既往,無私地向群眾傳授花椒種植管理技術,決心帶領更多的群眾走出一條脫貧致富之路。
原標題:
返鄉創業 致富不忘相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