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單品為王」、「精簡菜單」被不少餐飲人津津樂道,以豆漿、油條聞名的永和大王卻在不斷擴充產品線:飯線、面線、煎臺、蒸臺,常見的中式快餐品類幾乎都有涉獵。永和大王北方區總經理馬寒青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單品為王」策略並非適合所有企業,對於像永和大王這樣的全國性快餐連鎖企業而言,面對不同地域的口味偏好,以及大量跨區域流動人口,只有擴充產品線,才能降低品嘗門檻,吸引更廣泛的消費者。
不做單品做全品
近兩年,爆品、單品等來自網際網路的新鮮詞彙,裹挾著融資、估值等令人腎上腺素飆升的概念,不斷衝擊著傳統餐飲行業。不僅湧現出了一批諸如重慶小面、桂林米粉之類的單品門店,也在傳統餐飲業中掀起了一股精簡菜單的風潮。然而,永和大王卻反其道而行,不斷擴充和豐富產品線。從人們印象中主打豆漿、油條的早餐店,演變成了囊括飯線、面線、煎臺、蒸臺、湯類、甜品、飲品的全品類快餐店。
「我們的米飯類產品分為人氣飯和精品飯,有八九種;面類包括牛肉麵、豬排面、餛飩麵、乾拌麵等,也有六七種。此外,還有蔥油餅、餡兒餅、包子、煎蛋、魚丸湯……有將近50個品種。」馬寒青介紹。
在馬寒青看來,精簡產品的理念源於日本經驗,但這種策略是否適合中國國情,恐怕值得商榷。「永和大王是個全國連鎖的快餐品牌,在華南有五六十家門店,華東有一百多家門店,北方也有八十多家門店。與日本不同,中國地域廣闊,不同地域有著不同的口味偏好,且跨地域人員流動也非常頻繁,正所謂眾口難調。因此,永和大王不會走單品路線,反而要在產品上開源,通過擴充產品線,滿足更多區域人口的口味,降低品嘗門檻,吸引更多消費者走進門店。」
全球採購更經濟
與同類型快餐店相比,永和大王的產品價格更接地氣。以最近推出的大王香菇滷肉飯、蔥香雞絲飯、新宮保雞丁飯、豐味魚香肉絲飯4款人氣飯為例,12元/份的價位只相當於其他品牌競品的半價左右。馬寒青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永和大王之所以能夠在產品價格上保持競爭力,背靠快樂蜂這一亞洲最大的快餐連鎖巨頭是重要原因。
創立於1995年的永和大王是臺式風味中式連鎖快餐企業,2004年、2007年,菲律賓快樂蜂集團分兩次完成了對永和大王100%股份的收購。快樂蜂是亞洲最大的快餐集團,近年來加速在中國市場布局,在中國擁有永和大王、宏狀元、三品王、石二鍋、唐恩都樂5個餐飲品牌。
馬寒青表示,其他企業只能做到區域採購、全國採購,而依託快樂蜂的國際化背景,永和大王是在國際化平臺上尋求差異化價格採購。像今年國內豬肉價格飆升,很多餐廳都減少了豬肉產品供應,而永和大王新推出的大排面、魚香肉絲飯卻都是豬肉類產品,靠的就是國際化的供應鏈以及全程冷鏈的物流系統。
據介紹,永和大王在安徽建有4萬平方米的中央工廠,門店80%的產品出自這裡。同時,在上海、武漢、福州、北京建有4個物流配送中心,幹倉、冷凍庫、冷藏庫,均是按照國際標準建設的,確保4小時內直達門店。
布局社區找錢袋
在馬寒青看來,像北京這樣的國際化大都市,兩類快餐需求將會持續旺盛:一類是辦公區白領的餐飲需求,另一類是社區周邊的便民餐飲需求。而永和大王的門店布局也主要集中在這兩類人群聚集的區域。未來,社區店將繼續成為永和大王在北京發展的重點。
據介紹,目前永和大王在北京擁有63家門店,其中位於社區周邊的就有27家門店。「城市老齡化帶來的居家養老問題,以及年輕白領生活忙碌,都令社區周邊便民餐飲的需求越來越高。」馬寒青表示,「永和大王也有計劃為政府分憂,在社區周邊多開店,滿足社區百姓的餐飲需求。」事實上,永和大王不僅是北京早餐工程的中標企業,也是北京最早一批養老餐桌的定點單位。
與交通樞紐店高投入、高產出,同時也要承擔高風險不同,社區店的風險較小,硬傷在於體量不足。馬寒青坦言,快餐業的特點是薄利多銷,在體量不足的情況下,能夠承受的租金壓力有限。因此,一方面希望政府對於社區餐飲能夠有所扶植,另一方面,企業自身也要有所調整,如適當縮減門店面積,產品品類有所選擇等。馬寒青透露,北京永和大王明年將加大與外賣平臺合作力度,擴大門店輻射範圍,服務更多社區百姓。
北京商報記者 徐慧
(責任編輯:殷俊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