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過放牛娃又剃髮為僧,從布衣到皇帝,朱元璋的故事給人四點啟示

2020-12-16 文史漫今生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不少人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了命運,成為永垂不朽的名人,這回我們要提到的這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雖然朱元璋在小的時候上過私塾,但是由於家境貧寒,他不得不輟學,成為了一個放牛娃來補貼家用,因為朱元璋的家鄉發生了非常嚴重的蝗災和瘟疫,因此朱元璋的父親、大哥以及母親先後去世,為了能夠生存下來,朱元璋在走投無路之下投奔了皇覺寺的高彬和尚,從此剃髮為僧。

寺廟裡的生活過得非常艱苦,由於朱元璋身份低微,再加上他年紀小,因此沒少受到老和尚的排擠,在17歲的時候,因為寺廟正在鬧非常嚴重的饑荒,所以朱元璋不得不跟其他的僧侶們一起下山化緣,開啟了自己的乞討生活。

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出生於民間的朱元璋最終能夠成為揚名立萬的一代皇帝,不僅推翻了元朝的統治,還成為了明朝的開國皇帝?

其實這是跟他的早年經歷分不開的,從剛剛的敘述當中,我們也得知了朱元璋的前半生過得非常不順利,而朱元璋的故事也正是底層人民的一個縮影,像朱元璋這樣因為家境貧寒而飽受欺凌的勞動人民大有人在,除了天災之外,讓這些小老百姓過得不安生的權貴們實在太多。

朱元璋走出寺廟之後,過了三年多饑寒交迫的日子,每天都是吃了上頓愁下頓,而這也給他日後的成功打下了非常堅實的基礎,培養了他過人的意志力,讓他能夠忍受常人之所不能忍,也更加鍛鍊了他生存的技能。

在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後,他花費了很大的力氣去整頓官吏的貪腐問題,朱元璋出生貧賤,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會被上頭的官吏層層剝削,在他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之後,在全國掀起了反貪運動,只要是涉足了貪汙腐敗的問題,所有的官吏不論官爵的大小都會受到嚴重的懲罰。

根據歷史記載,朱元璋是史上最為勤政的一個皇帝之一,直到去世前一天還在勤勤懇懇地處理奏摺,最終導致了朱元璋積勞成疾,不幸去世。

從朱元璋的故事當中,我們也可以得到許多的啟示,第1點啟示就是英雄從來不問出身,大家都聽過一句話: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朱元璋這樣一個人放在當時的時代來說,是一個卑微到塵埃裡的人,他既沒有顯赫的出身,也沒有腰纏萬貫的家底,這樣一個人不論走到哪裡是註定要被大家瞧不起的小角色,但是他卻白手起家建立了大明王朝。

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得出來,一個人的成功跟他的出身是沒有太大的關係的,不要問你經歷了多少,而要問你努力了多少?像朱元璋這樣一個人,能夠從他過去的困難和坎坷當中吸取教訓,去總結自己的人生經驗,為自己日後的成功積累經驗。

第2點啟示就是要不斷地學習,朱元璋之所以能夠成就帝國大業,最主要的一點就是他是一個善於學習的人,雖然朱元璋的文化水平並不高,但這並不阻礙他能夠從身邊的環境當中不斷地汲取知識,朱元璋的前半生顛沛流離,走過了許多地方,看過了許多風景,但是他都沒有忘記要充實自己,每到一個新的地方,他就會學習不同的知識,增長自己的見識。

正是由於自己沒有念過太多書,所以朱元璋才會重視起來,不論在何時都保持一顆謙虛好學的心態,這樣經過很長時間的積累之後,才能夠讓朱元璋在同齡人當中脫穎而出。

除了有偉大的胸襟抱負之外,朱元璋還是一位出色的軍事統帥。想要成為一個成功的帝王,除了要能夠帶兵打仗之外,更要懂得雄韜武略。很明顯,從朱元璋的經歷來說,他這兩點是做得非常好的。

第3點啟示就是要不斷地堅持。朱元璋的故事放到任何一個人的身上,可能大多數人都會選擇自我放棄,畢竟一個人的出身在當時的情況下是非常難以改變的。

想要從一個貧賤的農民突然變成貴族,這無異於天方夜譚,更何況朱元璋的打擊是一個接連一個的:親人的逝世、和尚的欺負、日復一日的乞討,在別人的眼色下過日子……這種經歷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難以想像的痛苦遭遇,換做任何一個意志不堅定的人,恐怕早就已經躺平,聽憑命運的擺弄了。

但就是在這種極端的情況下,朱元璋從來都沒有想過放棄自己,如果他在前面的一個環節當中,動搖過自己的信心,那麼他也就不可能開創自己的帝國霸業了。

朱元璋的親身經歷讓大家想到了一句千古名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第4點啟示是要學會勞逸結合,關於朱元璋這個人物的結局,大家都已經了解了,他是因為過勞而去世的,其實一個人對待工作勤勤懇懇並沒有錯,但若是將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沒有注意勞逸結合,其實也是在過度的消耗自己的生命。

根據歷史上的記載,朱元璋在8天之內就要處理國事3391件,批閱奏摺1660件,這個驚人的數字讓人難以相信這是一個正常人能夠達到的工作量,但是像朱元璋這樣的「工作狂魔」卻習慣了這樣高強度的工作模式。

雖然勞模精神值得大家學習,但是像朱元璋這種拼命三郎的做法還是不提倡大家學習,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如果大家要在很長的時間裡去完成同樣的事情,處理很多複雜的問題,不僅會用腦過度,而且會極大地損傷自己的身體,與其這樣,倒不如把時間花在好好的休閒放鬆上,這樣才能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

相關焦點

  • 明朝:從微末起身的「布衣皇帝」朱元璋,是大眾眼中的「英雄」!
    文┃拾荒雜談(本文為拾荒雜談原創,抄襲必究,歡迎轉載!)人物資料:朱元璋,又名朱重八。今安徽鳳陽縣人,明朝開國皇帝,簡諡「高皇帝」,廟號太祖,葬於今南京明孝陵。」在我看來就是一個比較不切實際的夢想,甚至說是一句笑話也不為過。尤其是東漢末年門閥勢力的崛起,更讓這句震聵無數國人的名句變成了一個黑色幽默。這種認知直到朱重八的出現才開始被打破。從一個父母兄長都被餓死的赤貧放牛娃,到四處求齋化緣的小彌僧,再到起義軍將領,直至最後打敗所有對手,登上九五之位,建立一個朝代。
  • 順治皇帝秩事,意懶心灰,求僧剃髮
    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順治皇帝求僧剃髮的歷史故事。順治十七年十月中旬的一天,清宮中突然沸反盈天。諸王大臣惶然不知所措,後宮太后、皇后面如土色,又氣又急說不出話來。原來,近一個月來看似情緒漸漸安靜的皇上福臨突然宣布自己要剃髮為僧,並且不聽出,任何人哭諫勸阻,已過至西苑到萬善殿剃髮去了。其實,福臨出家之念早就萌發了。皇四子死,對他是個很大的打擊,從那時起,他便形骨消瑣,有出家之意。他曾對木陳說:我現在再也不能與人同睡,臨睡的時候,不論什麼人都得讓他們出去。才能睡著。不然,若應聞到一絲氣息,就通霄難以入睡了。
  • 放牛娃的春天:細窺明太祖朱元璋的開掛人生
    說到「布衣天子」,歷史上一共有兩位,一位是漢高祖劉邦,那另一位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但是歷史上眾位帝王中對「龍顏」的爭議性最高的,明太祖朱元璋可是其中的獨一份! 一個鄉下苦極困極的農家小孩放牛娃,只花了15年,打出了一個天下。
  • 朱元璋曾經給地主劉德放牛,他當皇帝後如何對待劉德的?
    大部分地主從來不管手底下那些佃戶的死活,反正給的起租你就租,給不起租你就別租,就算你一家子人全部死光,也不關我屁事。身為地主階層的劉德也不例外。膽大妄為擅自宰牛被暴打開除。朱元璋父親朱五四是劉德手下的佃戶,而朱元璋則是劉德手下的放牛娃,給劉德打工。朱五四是成人,一般情況下,不會犯下大錯,史書上也沒有記載朱五四在劉德手下當佃戶時犯過什麼錯。
  • 明朝最霸氣的一首詩,出自朱元璋,短短28字令人膽戰心驚
    說到「布衣天子」,很多人都會想到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朱元璋本是放牛娃,後來又曾在皇覺寺出家為僧。在他25歲那年參加了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起義,一步步推翻元朝統治,統一全國,建立明朝。也許是因為出身寒微,朱元璋的疑心病特別重,動不動就搞個文字獄,弄得文人們是心驚膽戰。北平府學訓導趙伯寧作《長壽表》中有「垂子孫而作則」,斬;德安府學訓導吳憲作《賀立太孫表》中有「天下有道」,「道」與「盜」同,斬;常州府學訓導蔣鎮作《正旦賀表》中有「睿性生智」,「生」與「僧」同,被視為罵太祖當過和尚,斬。
  • 朱元璋還是朱重八的時候,老百姓說:這個放牛娃不簡單
    (這是朱元璋民間傳說的第二個故事。第一個故事——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為何能做皇帝,老百姓這樣說呢親需要見上一篇。)在民間有很多傳說,而一些帝王的傳說,總是帶有神秘色彩,比如朱元璋的傳說。上次我們說的是「朱元璋不同尋常的出生」,今天來說說朱元璋的第二個傳說:不簡單的放牛娃。三伏天裡,烈日當空。乾旱使得一切生命都乾癟了,樹葉已經蔫吧得像一顆顆低垂的頭顱,只有知了還在不管不顧的叫著,讓人聽了更加煩躁不堪。小重八坐在牛背上,盤起右腿,把頭上的破草帽拉了拉,儘可能遮住刺眼的陽光。
  • 只聽過朱元璋的名字,去人不知道他的故事嗎,只有倆字佩服
    不到四十歲的朱元璋在南京紫金山祭天登基,這個昔日放牛娃僅僅用了十五年時間就掃蕩了群雄、推翻了元廷奪取了天下。自登基以後明太祖皇帝朱元璋勤勉政務時刻謹記前朝歷史是中國歷史上勤政的皇帝之一,他從來不憚給自己增加工作量。從登基到去世,他幾乎沒有休息過一天。在遺詔中他說:「三十有一年,憂危積心,日勤不怠。」
  • 此人比諸葛亮還厲害,憑兩點就斷定朱元璋必當皇帝,果真不一般啊
    說到明朝的皇帝朱元璋就不得不說到另外一個人,他就是劉伯溫。民間相傳說劉伯溫本來是玉帝身邊的一個天神,只是在元末明初的時候,人間戰亂不斷,老百姓沒有一個安穩的日子過,於是玉帝派劉伯溫轉世下凡去輔佐明君來一統天下,給老百姓一個安穩的日子。
  • 戲說明史,屠戮功臣殺人如麻的朱元璋和「四菜一湯」的故事!
    明太祖朱元璋以一介布衣開創了大明王朝,從一個放牛娃奮鬥到天下人都敬仰的萬尊之乘,不得不說的是,除了朱元璋的統帥智謀外,重要的是其手下的幹將們勇猛拼殺,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當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對每個功臣都是論功行賞,封官進爵,賞銀賜田,並且是讓有些將士衣錦還鄉。
  • 明朝故事之開始篇:朱元璋名字的由來
    昨天更新了一篇「明朝故事之空印案」的文章,接到了很多網友的私信希望我能從朱元璋小時候開始,循序漸進的講述整個大明王朝的故事。筆者思慮再三,覺得網友們提的建議比較合理。從頭到尾的敘述可能對網友來說容易理解,也會記憶深刻許多。
  • 朱元璋偷宰地主劉德的牛,做皇帝後如何對待劉德?
    膽大包天的放牛娃   在朱元璋八歲時,為了能夠混口飯吃,他到地主劉德家中放牛,而朱元璋的父親就是劉德家的佃戶。同時和朱元璋放牛的,還有日後明朝開國功臣徐達、湯和。  封建時期的牛是非常重要的生產工具,即使是對地主劉德來說,那也是「寶貝疙瘩」。劉德每天都要檢查牛吃得飽不飽,劉德通過觀察牛肚子吃得鼓不鼓來判斷,這樣的方法幾乎流傳幾千年。
  • 朱元璋為保命,不敢輕易得罪廚師
    在明清兩代的諸多小說中,凡描寫皇帝的宴飲,往往是龍肝鳳髓,山珍海味。可真的如此嗎?  吃是中國人日常生活的核心,宮廷飲食更與我們的歷史密不可分。在致力於研究中國社會史的袁燦興筆下,殺伐決斷的朱元璋,講求「為上者,飲食要精調」,偏偏面對狡辯的廚子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一心修仙的嘉靖帝,派人到全國各地尋訪五色芝。
  • 明太祖朱元璋的一生,從流浪乞討到開國皇帝,看他經歷了什麼
    中國歷史上的農民起義發生了不少,但能夠推翻一個王朝佔領王位,取而代之的卻找不到幾個,而明太祖朱元璋就是那個例外。他甚至能從一個乞丐,社會的最底層,一路殺到皇帝的寶座上。今天就讓咱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朱元璋傳奇的一生。
  • 朱元璋出身貧寒,後來成為明朝開國皇帝,這些優點值得我們學習
    ,出生貧賤,最後卻成為了明朝的開國皇帝,他的人生是充滿了勵志性的,也成為如今很多人佩服的榜樣。朱元璋小的時候當過放牛娃,當過乞丐,做過和尚,最後能夠開創出一番霸業,建立了大明朝,他究竟有哪些優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呢?朱元璋出生在一個非常貧窮的家庭裡,小的時候吃盡了苦頭,他當時最大的夢想就是能夠吃飽肚子,但是對於朱元璋來說,吃飽飯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就算他的父母努力勞作,就算他努力幹活,但是仍然很難吃飽飯,最後他的父母也活活餓死。
  • 朱元璋是如何從一個乞丐成為一個皇帝的?
    後來沒過多久,家人都死了,朱元章逃了出來後,走投無路的朱元璋,到皇覺寺剃度為僧。但饑荒嚴重,不久又被迫流浪乞討曾經,朱元璋一連三天沒有討到飯吃,又餓又累,來到一座破廟前就暈倒了。不知道過了多長時間,住在廟宇裡的兩個要飯的又回來了,看見倒在地上的人,摸了摸還有氣息,覺得還有救,急忙抬了進去。
  • 明代皇帝朱元璋曾經當過和尚有感情,為何登基後又嚴格管控和尚?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前曾經有過一段做和尚的經歷,這段經歷體驗並不好,主要也是為了混口飯吃,但是做和尚期間也沒有能夠達到吃飽飯的地步,最後被迫去周圍流浪乞為生,之後參加了起義軍,然後才可似乎發跡的。在此之前的日子過得很不好,只能說是勉強維持生計,不至於餓死而已,在寺廟出家的經歷也使得他充分理解了宗教的本質。因此在他當皇帝以後對於宗教採取了嚴格的管控措施,就是怕某些別有用心的人通過宗教手段來反對政府,害怕威脅到自己的統治,另外他對寺廟等也沒有採取極端的手段,畢竟自己也做過和尚還是有一定感情在裡面的。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來談談:
  • 「名人百科」乞丐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是道光皇帝時的進士,曾經做過翰林院的編修,晚年就在杭州開堂講學。這個俞樾一向以做學問嚴謹精確而著稱。據他在自己寫的《茶香寶續鈔》中所記,「奉天承運」是「論奉天殿名而及之」。所以我們可以由此知道,這種四字用法最早源於明代的奉天殿。
  • 朱元璋造反時,蒙古的鐵騎在哪兒?為什麼會讓放牛娃取代了天下?
    然而實際上截然相反,它的壽命壓根沒有幾年,何況一個放牛娃不費吹灰之力就將其吃掉了。那麼在朱元璋率兵造反的時候,這些蒙古鐵騎身在何方?元朝之所以早早退出歷史舞臺,跟他們起內訌有重大關係。當時元朝內部發生了鬥爭,陳保保在他的養父被殺之後就成為了軍隊的統帥。當時南方的朱元璋和陳友諒都相繼宣布獨立,倘若這個時候他能南下的話,絕對可以吃了朱元璋等人。
  • 傳奇皇帝朱元璋的創業史
    朱元璋在中國封建帝王的創業史中,朱元璋堪稱最具傳奇色彩的皇帝之一。他父母雙亡,身世悽慘。為了餬口,當過和尚,做過乞丐。17歲的朱元璋此刻成了「孤家寡人」。走投無路中,鄰居汪大娘讓兒子領著朱元璋,帶著禮物投奔皇覺寺。就這樣,朱元璋在皇覺寺剃度為僧。在那樣一個年月,連當和尚都要給寺廟送禮走後門,可想而知朱元璋在這裡的日子絕不輕鬆。
  • 你不知道的民間故事,明朝皇帝朱元璋與臘八粥的傳說
    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由於他出身於社會底層,所以在民間,流傳著許許多多和他有關的故事,有些故事被人們講述了一代又一代,已經成了一種文化,也是一種地區的文化符號。我們今天就再給大家分享一個關於朱元璋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