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行業關乎著350萬梧州人每天的生活日常,尤其是水果、蔬菜、水產、乾果等農產品,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所以一個水果市場的搬遷,無形中就是影響梧州人"食"方面生計的大事,當然就能引來大家的關注。
竹灣水果市場搬遷為何能成"必然趨勢"?
相信現在很多人都對2013年6月竹灣水果市場那一場大火記憶尤新,雖然如今已過7年,但當時的火災現場的畫面如今還歷歷在目。
當年梧州竹灣水果批發市場火災共導致有117間鋪面過火,過火面積約2100平方米,先後出動106名消防官兵趕往滅火,當時引來了中新網、新華網等主流媒體的報導。
竹灣水果市場從2003年搬遷到長洲島,採用搭鐵棚的租賃經營模式,至2013年發生火災,10年時間內,電線老化,市場的不規範經營管理,消防用水不足問題長期存在,電氣線路老化,亂牽較嚴重,再加上年歲久遠,電線自身的老化也非常嚴重,負載稍大就容易引起短路等問題,更是容易導致發生火災的直接原因。
而竹灣水果市場被火燒後,由於當時梧州缺少可替代且成熟的市場,有一段時間曾一度導致水果批發經營戶,到街邊道路上搭帳篷來做批發水果生意,隨後梧州的水果批發經營戶歷經前後2次搬遷,先搬遷至竹灣一個做物流的市場短暫過渡了1年半,後搬至現今的花木鳥市場,但這2個市場依然無法解決舊竹灣水果市場搭鐵棚式經營模式,搭鐵棚式經營場所存在多少安全隱患問題,相信經歷過舊竹灣市場的人都懂。
再者,由於當時的粵廉花木鳥市場本身定位就不是做一個水果批發市場,但當時水果批發商戶實在找不到一個合適的水果批發場地,才苦於無奈入駐花木鳥市場,但試想一下,如果梧州目前可以提供一個成熟的農批交易市場給水果經營戶,你會怎麼選擇?梧州中農聯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定位非常清晰,就是為梧州所有農產品批發交易經營提供場地和平臺,可以說,若一個市場自身定位搞不清楚,你還能旨意它會帶來更好的發展空間嗎?反之我們看花木鳥市場亦是.
那麼,相信也有很多人會問,為何花木鳥市場不能改名叫水果批發市場呢?曾經小樓在這之前,也同樣提出過類似疑問,但後面,小樓似乎也明白了一些原因,小樓猜測不是花木鳥市場不想改名,也許改不了名的原因是花木鳥市場所在地塊的土地性質不是作為批發市場用地,據小樓從天眼查看到,花木鳥市場所在地塊為:竹灣村嶺嘴荒坡地,是由長洲島竹灣村的村民租給市場管理方的集體所有地,這也解釋到為何粵廉花木鳥市場多年來一直不改名的原因了。
再有一點,根據梧州市長洲島控制性詳細規劃方案公示,目前粵廉花木鳥地塊區域處於規劃待定區,由於長洲島目前已規劃修建長洲北路,長洲北路西段已開工建設,而長洲北路東段必經之處就是粵廉花木鳥市場,因此,長洲島的粵廉花木鳥市場的水果經營戶搬遷將成為遲早的事,而無疑梧州中農聯國際農產品批發交易中心就是水果經營戶最好的歸宿。
據悉,這段時間,粵廉花木鳥市場大部分水果經營戶已經陸陸續續籤約進駐中農聯農產品批發中心了,就在上周中農聯首棟商鋪樓封頂儀式上,就展示有多達200多家水果經營戶完成預約入駐。
近日,隨著梧州中農聯水果招商業態工作接近尾聲,蔬菜、水產、乾貨等功能區塊商鋪也在同步加速開展,接下來,梧州中農聯國際農產品批發交易中心14棟商鋪將於5月18日全部完成封頂,周邊路網也同步在火熱建設中,一個全新的市場,已逐步成型。
放眼全國,市區內老舊批發市場外遷至城郊結合部,幾乎成為一種趨勢,國內有不少大城市如杭州、武漢等,都在不斷把專業市場遷出主城核心區,以騰出空間進行城市功能升級,提升城市競爭力。
專業市場升級將帶來巨大的財富機遇,這意味著,無論是對於商家、投資客,抑或是整個城市而言,專業市場的外遷都將產生不同尋常的影響力。
隨著網際網路的進一步普及與對各個領域的滲透,以及不斷加快的城市化進程,政府政策使然,內憂外困之下,傳統老舊農批市場逐漸成為城市發展的桎梏。
梧州農產品批發市場搬遷整合乃大勢所趨,大勢之下,梧州目前長洲島的水果批發市場經營戶如果依然固步自封,將被遠遠拋棄在這個行業發展進化的道路上。因此在現階段,對於梧州農產品農貿批發市場的未來,不是簡單的搬遷問題,而是通過搬遷與整合,實現梧州市傳統農貿專業批發市場轉型之路的蛻變,建立在中農聯旁邊的東融電商大廈,猶如給中農聯「如虎添翼」地注入了一支活力的強心針。
據小樓獲得最新消息,就在明天(4月23日)9點半,梧州商貿物流園區管委會、梧州市長洲區人民政府、梧州市農業農村局、梧州市商務局、梧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梧州市茶產業發展中心等多部門將聯合召開的梧州農產品批發交易市場產業規範化建設以及產業提速發展動員會議,為徹底改變梧州農批農貿市場、農產品批發市場規模小、檔次低、設施陳舊、功能不全的現狀,梧州將出臺了《梧州市城區農貿市場建設行動計劃》,對梧州農貿市場、農產品批發市場進行全面改造提升。計劃按照「新建一批、改造一批、搬遷一批、關閉一批」的總體思路,用完成梧州農批農貿市場改造提升、農產品批發市場聚集區的建設。
今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擾亂了所有梧州人的生活:出行、購物、休閒、旅遊乃至最簡單的每日三餐,都成了頭疼的問題,疫情將武漢某海鮮市場推向風口浪尖,也將傳統農批市場的種種弊端在此次疫情期間被不斷放大——設施簡陋、管理粗放、監管不力、配套不全等問題,使得傳統農批市場無法滿足人民群眾對於消費質量及安全的需求。
將武漢某海鮮市場推向風口浪尖,也將傳統農批市場的種種弊端在此次疫情期間被不斷放大——設施簡陋、管理粗放、監管不力、配套不全等問題,使得傳統農批市場無法滿足人民群眾對於消費質量及安全的需求。
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從來都是人們生活中的需求必備場所,和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一場疫情的爆發,讓大家明白,民生問題不僅是國家之事,更是關係自身健康的頭等大事,然而,農批、農貿市場作為城鄉農副產品交易的重要場所,普遍存在設施簡陋、管理粗放、監管不力、食品安全隱患等問題。
疫情之下,規範管理農批市場已經迫在眉睫,全國各地政府迅速行動,紛紛開啟老舊市場改造升級,鐵拳整治城區老舊農貿市場環境治理,加強集貿市場防疫工作和環境整治」!
梧州中農聯肩負農批使命,為農初心不忘,致力於為梧州老百姓建設現代化的農貿市場,建設放心、安全的「菜籃子」工程,致力於打造第五代一站式農批綜合商貿專業市場,布局合理、功能齊全、水平先進,擁有完善的信息化管理、質量安全管理措施。
疫情的警鐘已經敲響,老舊市場的規範經營、升級搬遷轉移必將成為未來的重要民生課題之一,而由於今年疫情,未來國家將會更加注重農產品的檢測檢疫,而梧州中農聯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擁有自己的檢測檢疫中心,更能為市場經營商戶們快速便捷的完成免檢標籤。
梧州中農聯項目涵蓋「水果蔬菜、茶葉草藥、禽蛋肉類、糧油幹調、水產生鮮、副食品交易」等全系農副產品,採用先進的管理模式「統一招商、統一運營、統一管理、統一業態劃分、統一形象輸出、統一推廣」運營市場,做活市場,鋪鋪臨街;更有電商、物流、為您的農產品保駕護航;大數據應用平臺,智慧型專業市場,讓您的採購和銷售簡單易行。
對於梧州新的農批市場
你期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