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5月31日尾盤上證綜指定格於2300.59點,A股終於寫就了三年來的首個「紅五月」。
此時,基本面「乍暖還寒」,創業板指數頻創階段新高,蟄伏已久的藍籌股初現啟動跡象。走過「紅五月」的A股,該如何抉擇「價值」與「成長」?
基本面「乍暖還寒」 A股初現暖意
5月的最後一個交易日,滬深股指弱勢震蕩,尾盤雙雙「跳水」後收報2300.59點和9257.95點。
按照收盤點位計算,上證綜指當月累計上漲逾5.6%。這意味著A股終於迎來過去三年中的首個「紅五月」。
其實,基本面並未能為「紅五月」提供太多的支持。繼一季度GDP同比增速回落之後,5月公布的系列經濟數據依然不盡如人意。
基本面「乍暖還寒」之際,此前頻頻遇冷的A股卻悄然現出一絲暖意。20日至24日的一周內,A股新增開戶數突破11萬戶,當周末股市交易結算資金餘額則較前周增加了200億元。
在QFII、RQFII新增額度審批開閘的同時,境外資金也紛紛加快了布局A股市場的步伐。有統計稱,具備QFII背景的交易席位5月份通過大宗交易平臺大舉增倉,涉及金額達約30億元,較前月增加4倍。
在一些機構看來,中國經濟未來仍將延續平穩復甦。近期人民幣加速升值,則成為海外資本流入中國內地股市最直接的驅動力。
而從市場本身來看,經過持續弱勢調整之後,滬深股市當下平均市盈率分別為約11倍和27倍,A股估值吸引力正逐步顯現。
「三維度」左右後市
儘管收穫了三年來的首個「紅五月」,A股卻並未給投資者提供「牛市」的足夠信號。尤其是全月最後一個交易日滬深股市走出的「跳水」行情,為其後市表現留下了更多懸念。
在興全趨勢基金經理楊嶽斌看來,判斷未來A股市場的走向,三個維度至關重要。
中國經濟復甦的前提是否堅固,無疑是其中最為關鍵的維度。「中國經濟復甦的進度將直接影響未來市場投資方向的選擇。如果復甦仍能持續,即使速度不快,也會提升已經超跌的部分周期股,以及與經濟復甦和經濟景氣度密切相關的弱周期板塊。」楊嶽斌說。
備受關注的IPO重啟,被視為影響市場表現的又一重要因素,因為一旦IPO重啟,必然會對目前估值仍處高位的中小市值股票帶來衝擊,從而拖累市場出現一波調整。
第三個維度則是A股對包括QFII、RQFII在內的外部資金的吸引力。楊嶽斌表示,對於境外資金而言,投資中國最大的理由是看好其經濟發展,其主要投資標的也均是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金融、地產等大板塊。從這個角度而言,如果未來能找到更多吸引外部資金的通道和方法,權重股會有較好的表現,從而推動市場走強。
在眾多機構看來,由於經濟領先指標不理想限制政策收緊的空間,以及人民幣持續升值吸引大量熱錢流入,未來A股仍有望延續流動性催生的結構性行情。但與此同時,部分估值偏高板塊和個股仍存在風險釋放的需求。另外,基本面、政策面及供求關係變化可能導致的市場情緒波動,也會對A股形成困擾。
如何抉擇「價值」與「成長」?
與滬深大盤的震蕩上行相比,創業板的5月走勢可謂「直線飆升」。從4月末不足900點一路上揚,至5月27日盤中創下1091.25點的兩年多新高,短短18個交易日勁升逾22%。
不過臨近月末,這波以中小盤股為「主角」的結構性行情似乎悄然發生了改變。在險資加倉等因素的作用下,5月28日金融地產等藍籌股集體發力。這也讓機構紛紛預期「二八轉換」或漸行漸近。
楊嶽斌表示,伴隨創業板指數衝擊1100點關口、成長類龍頭股票普遍積累30%甚至50%以上漲幅之際,「大小非」減持衝動必然加大,大小盤股票的估值差異也會越來越大。
「從這個角度而言,如何在『價值』和『成長』之間進行選擇,將成為下一階段投資決策的重中之重。」楊嶽斌說。
農銀消費主題基金經理付娟分析說,今年創業板指數相對於滬深300指數的超額收益率為30%。「對於成長股而言,業績的不斷增長將逐步消化較高的市盈率,從而為股價的再度上漲騰出更多空間。」付娟說,從這個角度來看,當下的市場依然願意「為股票的成長性付出溢價」。
長盛上證市值百強ETF基金經理趙宏宇則更看好藍籌股蘊藏的投資價值。「伴隨中小盤股和大盤股之間的估值溢價再次發生變化,主題投資、藍籌股票或成為未來一段時間的主流投資熱點和較佳投資標的。」
或許任何機構和專家都無法斷言,「紅五月」之後A股是否會迎來風格轉換。從這個角度而言,面對宏觀環境和市場表現的種種不確定,投資者仍需保持足夠的謹慎和敏銳,捕捉「成長」和「價值」給A股市場帶來的結構性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