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傳「關東煮掉地上衝水後接著賣」視頻顯示,在北京高碑店羅森便利店,有顧客看到關東煮中的腊味香腸掉地上後,售賣人員將其用水衝了衝再次放回鍋裡繼續售賣。面對質疑,店員稱地面每天都擦。1月5日,羅森(北京)有限公司致歉稱,對此十分愧疚,已開展徹查,並立即暫停涉事門店關東煮的銷售。
如果在家裡吃飯,把掉地上的食物撿起來衝洗後再放進鍋裡,這叫節儉;若商家這麼幹,則是荒唐。這無關「雙重標準」,而關乎商家經營理念和食品安全底線。銷售員把掉地上的食物衝洗後放鍋裡繼續賣,讓親眼目睹的顧客怎麼想?眼見了都不乾淨,眼不見呢?
令人詫異的是,面對顧客的當面質疑,銷售員竟拿「地面每天都擦」說事,並拒絕顧客結帳把食品帶走,還說什麼「怕毒死顧客」之類的風涼話;涉事羅森便利店店長則辯稱,香腸沒有掉在地上,而是掉在了小桌上,掉出來的食物按流程都應直接扔掉,該店員剛來不太了解,目前已經將整鍋關東煮扔掉。
俗話說,「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此事就很典型。不管掉地上還是掉桌上,也不管是衝洗後的香腸是否乾淨衛生,銷售員的一些做法不僅倒了顧客的胃口,還辜負了顧客的信任。這種情況下,商家要想再讓顧客相信所謂的「食品安全操作流程」恐怕是一種奢望。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公眾對食品安全更為關注,也更為敏感,商家任何一個細小的失誤或差錯,都可能在網絡輿論場上掀起一場軒然大波。在全社會齊心協力守護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之時,個別門店「掉鏈子」的行為,不僅會重創涉事品牌方,還會加劇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擔憂。
「關東煮掉地上衝水後接著賣」事件再次印證了連鎖品牌加盟模式的弊端和痛點。類似事件並非個案,著名餐飲企業後廚髒亂差的問題屢屢被媒體曝光,絕味鴨脖、漢堡王、小龍坎等不少品牌方曾紛紛「中招」。其實,無論直營模式還是加盟模式,食品安全都是底線,誰碰誰付出代價。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11月底,日本羅森便利店在華店鋪約有3150家。眼下,羅森還在不斷加大在中國市場的投入。2020年,羅森宣布了未來5年的發展計劃,到2022年底計劃開店數量增至6000家,再促成實現2025年增至10000家的目標。
品牌快速擴張,底線必須守住。2021年伊始,羅森以這種方式登上熱搜,對所有連鎖品牌來說都是一記警鐘。晚報評論員 陳廣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