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張毅偉)昨天,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布居民膳食指南,該指南適用於6歲以上市民,市民可以按照指南合理選擇食物,並進行適量的身體活動,以改善人們的營養和健康狀況,減少或預防慢性疾病的發生。
富裕家庭肉食已超過穀類
近10年來,城鄉居民的膳食狀況明顯改善,兒童青少年平均身高、體重增加,營養不良患病率下降;另一方面,部分人群膳食結構不合理及身體活動減少,引起某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患病率增加,已成為威脅市民健康的突出問題。
根據最新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的結果,在一些比較富裕的家庭中動物性食物的消費量已超過了穀類的消費量,這類膳食提供的能量和脂肪過高,而膳食纖維過低,對一些慢性病的預防不利。建議人們應保持每天適量的穀類食物攝入,一般成年人每天攝入250克-400克為宜。另外要注意粗細搭配,經常吃一些粗糧、雜糧和全穀類食物。每天最好能吃50克-l00克。稻米、小麥不要研磨得太精,否則穀類表層所含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和膳食纖維大部分會流失到糠麩之中。沒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合理的膳食,關鍵在於平衡;食物多樣化才能有益健康,以穀類為主是平衡膳食的基本保證,粗細搭配有利於合理攝取營養素。
蔬菜與水果不能相互替換
推薦成年人每天吃蔬菜300克-500克,最好深色蔬菜約佔一半,水果200克-400克,並注意增加薯類的攝入。蔬菜與水果不能相互替換;推薦每餐有蔬菜、每日吃水果。不要用加工的水果製品替代新鮮水果,儘量選擇新鮮水果,但在攜帶、攝入不方便的情況下,或水果攝入不足時,可以用水果製品(如果汁、罐頭、果脯等)進行補充。每天最好飲奶300克
建議每人每天飲奶300克或相當量的奶製品,對於飲奶量更多或有高血脂和超重肥胖傾向者應選擇減脂、低脂、脫脂奶及其製品。大豆含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必需脂肪酸、B族維生素、維生素E和膳食纖維等營養素,且含有磷脂、低聚糖以及異黃酮、植物固醇等多種植物化學物質。大豆是重要的優質蛋白質來源。為提高農村居民的蛋白質攝入量及防止城市居民過多消費肉類帶來的不利影響,應適當多吃大豆及其製品,建議每人每天攝入30克 -50 克大豆或相當量的豆製品。飲奶可促進兒童生長發育,飲奶有利於預防骨質疏鬆,剛擠出來的牛奶不可直接飲用,家庭中飲用牛奶最簡單的消毒方法是加熱煮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