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時代是一個「通融互聯」的時代。互聯互通超越時空差距,使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零成本趨近,無障礙溝通與交流價值倍增。讓整個世界的多元要素融為一體。各種要素交織,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與人之間的無距離融合。
移動網際網路是PC網際網路發展,移動和網際網路融合的產物,它繼承了移動隨時、隨地、隨身和網際網路開放、分享、互動的優勢,依託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移動網際網路將網絡技術與移動通信技術結合在一起,相對傳統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可以隨時隨地,並且可以在高速移動的狀態中接入網際網路並使用應用服務,移動網際網路改變了信息和人的二元關係,讓人成為信息的一部分,由此改變了人類社會的各種關係和結構。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讓信息變得更加透明化。
網際網路是不安全的,人類未來將何去何從?
網際網路的弊端在於無法保證信息安全。
中科院呂述望教授曾在一場演講中提到:我們沒有網際網路,我們只有網際網路,全球13臺根域名伺服器中有10臺位於美國,美國在網際網路上的霸權遠大於其現實霸權。我們實際上用的是美國的網絡,用著它的伺服器,美國總統有權隨時關掉任何一個國家的網際網路通道。我們每天用手機上著網,其實就是按照規定付給租賃費,就像我們使用電話一樣。以電子郵件為例,全球所有的電子郵件在發送的過程中都要經過美國,任何的密碼都形同虛設,美國情報機構可以隨時進行查閱。
美國曾清除過伊拉克、利比亞的國家根域名,使得這些國家的全部網站從國際網際網路中消失。從理論上說,美國也隨時可以從國際網際網路中清除根域名,把任何的國家打回「石器時代」。雖然我國的網際網路行業在近年來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但很多的核心技術並不是本土研發的。中國人的電腦硬碟來自希捷,作業系統來自微軟,CPU是英特爾的,很多大型交換機是思科的,我們的網絡是不安全的。
在OSI7層網絡結構中,我們可以看出,當下的網際網路的核心,其實是圍繞IP位址來展開整體架構,如TCP/IP協議,IP網址的分配與尋址等。網絡中無數的聯網設備,一個IP位址只能對應一臺網絡設備,即IP位址具有唯一性;而將域名轉換為IP位址的DNS根伺服器,更是網絡的核心樞紐;而網際網路最基本的訪問方式是按IP位址在訪問,因此尋找到一種經濟實用,又具備降維打擊的IP替代就是當務之急。
網際網路的下一個時代是基於物聯網、全息顯示等新技術的虛擬實境時代,一個基於人工智慧、虛擬實境、物聯網、3D晶片、全息顯示等新技術的人工智慧和虛擬實境時代。
農業文明時期,人類是以發明工具來提高生產效率;工業文明時期,人類科技的主要變革是利用能源推動蒸汽機;網際網路時期,人類通過知識進步提高了萬物的連接和使用效率。人類文明的下一個階段,「智能文明」註定是通過提高個體價值和創造全新個體,來從更高的維度提高社會生產力。人工智慧時代正以排山倒海之勢席捲而至。科技日新月異,生活便利,人類內心卻憂思難安。在這個高度發達又異常迷茫的時代,人類將何去何從?
全球二維碼掃一掃專利技術發明人徐蔚在其編著的《碼鏈新大陸,物格新經濟》一書中呈獻的,基於二維碼掃一掃專利發明技術、碼鏈技術打造的碼鏈生態體系,為人類進入數位化的人工智慧時代,終結不安全的網際網路時代找到了出路。其創立的碼鏈模型和技術,就是中國為人類信息化時代鍛造的殺手鐧。
網際網路做不了的掃碼接入
徐蔚在著述中介紹說,雖然賈伯斯發明iphone智慧型手機改變了每一個人的生活。但除此之外,物聯網可穿戴設備、基於碼鏈思想的數字人眼鏡(御空眼鏡)的問世,也在悄然改變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業內將這場變革稱之為第四次產業革命。
這場正在進行的變革,是人類社會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場變革。它就像是一條正在行進的輪船,載著整個人類朝著信息社會前進,等所有人都走下碼頭的時候,就會發現社會已經從工業社會過渡到信息社會。這個變革不同於以往帶有被動的、局部和修補性質的結構調整,而是對整個社會體系結構的重組、重構,尤其是在生產力與生產關係方面。這個變革已經從新的價值創造體系、新的社會管理體系和新的智慧文明體系三個維度全面展開,並且使的人類社會的發展進入指數增長的階段。
徐蔚告訴我們,由於第四次產業革命的技術性、徹底性、複雜程度及所造成的基本規律的改變,對網絡空間與現實空間差異的影響,相當於愛因斯坦相對論和牛頓定律對人類現代科學的影響,這將會是一場激烈且持久的改革。碼鏈思想和數字人理論對於整個網際網路體系的影響過程,相當於量子糾纏理論對愛因斯坦相對論的提升。
徐蔚認為,所謂的信息社會,就是建立在現實空間與網絡空間之間全新的連接模式,我們可以在現實空間的社會體系中抽象表達網絡空間,並通過信息系統的開發建設,在網絡空間建立起支撐一體化的信息執行環境。
而碼鏈模型就是以數字人為本的物聯網系統執行環境。通過碼鏈,我們可以使人們用數位化的方式進行接入,來進行從三維世界到四維世界的投影。相較於第一代由商家IP與人對的點對點服務,到第二代的社交網絡的點向面的傳播,碼鏈模型是人與人、人與物的連接。通過人與萬物的連接,來完成從線下到線上人類行為的每一次交互的紀錄,這樣就可以擁有更高效的傳播,安全更有保障,隱私可以得到更好的保護。
碼鏈模型是基於數字人的概念發展而來,每一個二維碼都是人類每一次交互以及人與世界的每次互動所生成的。每一次掃碼接入,就代表著這次連結將發行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掃碼數字人相連接起來,通過相互交換數據使得相應數字獲得它所需要的服務。而所有數字人獲得的服務,以及每個服務相連的數字人,從兩個維度構建出一個以人為本的全新的世界。
碼鏈的數字人理論把人與自然,人與人的社會關係做了清楚的描述。不僅闡述了生產環節的剩餘價值還包含了流通環節的剩餘價值,不僅是物質世界的物的交換,還包含社會信用指數的現實意義。
碼鏈的模型提出,通過掃碼連結,用「碼」取代「IP」,可以在數字網絡接入時候,用「碼」來標識「P-位置/I-身份/T-時間」,形成碼與碼的連結,就是碼鏈,可以實現「碼取代IP」,成為下一代網絡的聯網接入的底層標識。未來「掃一掃」還可以升級為「看一看」(目前開發的基於PIT聯網接入的「御空眼鏡」),可望成為第一代PIT的大規模民生應用產品,為碼取代IP的落地實踐來推進。
碼鏈數字經濟新思想是在第一代網際網路、第二代社交網絡後又一個升級版的數字人物聯網系統模型:是「以人為本,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世界大同」的東方哲學思想與西方科技融合的產物。通過碼鏈可以透過三維世界看到四維世界的投影,在此基礎上的信息化重構新世界已經展開。
在現實世界中,人在三維世界中相互遇見,相互作用,產生大量的相互作用,構建了人類社會的巨大經濟體。
隨著碼鏈信息技術的迅速普及,人類社會的經濟行為正不斷拓展到數字四維世界,在數字世界中,數字人代表了人的行為。
不同於人類的現實社會,在數字世界中,數字人在相互遇見時,通過掃碼而相互連結,並在產業碼伺服器上留下活動記錄,形成碼鏈。
結合三維現實世界的實體世界,在碼的數字世界裡,同樣可以標定三維的地點和時間,標定了三維的地點的「碼」可以固定在某個坐標上,進入「物格」。
物格的概念是在碼的數字世界中的一個三維空間的量子化容器,標定地點的碼可以進入物格容器。
碼的底層可以不是IP,而是PIT即(位置,身份,時間),而PIT恰好就是5W的核心要素(還有2個W就是前因why後果what)。
那麼,只要建立「碼」與「PIT」的轉換機制,就類似「域名」與「IP」那樣,就可以建立一個基於「碼」的物聯網體系,簡稱「碼取代IP」。據悉,掃一掃專利發明人徐蔚正在與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中科院等相關機構策劃成立國家級CPIT實驗室,共同推進上述研究。
在其最新發布的「物格數字地球」裡,呈現出來的物格,即依託北鬥衛星遙感數據,把地球表面劃分成10米x10米的一個個網格;每個物格(網格)都具有唯一的「北鬥經度緯度」,該物格可以在掃碼連結時候被一一對應,根據行為的級別匹配不同的權重。
由於物格具備經度緯度作為標識,我們可以把物格當作IP地址/域名的替代升級,並且在「物格數字地球」呈現。
滑鼠點擊不同的物格,即可實現「碼取代IP」,就可以接入不同的服務,而提供服務者就相當於網站的服務提供者,這樣我們就可以建立一個全新的物聯網的生態體系。
徐蔚基於碼鏈模式延伸構建出「一體兩儀四商五環」的碼鏈新經濟體系。「一體」即人類命運共同體,也即東方哲學道家思想的「太極」,「一體」再生一陰一陽的「兩儀」,即二維碼的一黑一白,也即左右著現代電腦高速運算的二進位;四商即是和大家密切相關,也跟實體經濟密不可分的生產商、交易商、服務商和消費商連接在一起。而現在流行的網際網路電商,實際上是一個IP位址,一個商城,建立的是一個點對點的連接,這樣的連接少部分有效,更多的是無效連接。IP是機器和機器的連接,和人類社會沒有直接關係,所以網際網路實際上是一個IP和人類的商務行為在連接,沒有我們真實世界的5W唯一屬性。
而一體四商的連接就構建了一個全新的體系,是一個真正為人服務的體系。
五環是數字人類、數字貨幣、數字地球、數字時間、數字物質。
對於真實世界來說,有個5W元素(時間、地點、人物、做什麼、為什麼做),而在網際網路的世界裡,卻只有一個IP,不存在5W,因此就會產生各種各樣亂象。比方說:匿名、黑客、水軍,造假等等••••••
人類在真實世界面對面,掃一掃二維碼即可以接入,這一點是網際網路做不了的。
碼鏈通過信息化重構世界
碼鏈生態體系的價值在於,它能夠打破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不對稱,讓所有的數據都公開透明的展現在大家面前。從而解決了在傳統網際網路上,因為信息不對稱頻繁發生的欺詐問題。在碼鏈生態的價值鏈中,數字人用戶可以構建一個信用度更高的網絡。
在碼鏈網絡上搭建的價值鏈,能夠讓所有的信息公開透明。一方面,每個數字人用戶都擁有自己的數字身份,所以個人信用信息都能夠在系統上面體現出來。另一方面,各種信息數據都可以在網絡中公開,這樣就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安全。
碼鏈生態體系的構建是搭建一個以人為基礎的去中心化(或者說泛中心化)生態體系,進而為人類社會搭建起一種全新的數字社會模式。就經濟生態而言,碼鏈體系所要打造的是一個「四商一體」的商業系統,在這個系統中,最基礎的部分就是人。只要是擁有數字人身份,都可以藉助碼鏈網絡參與到價值鏈中去,搭建一個去(泛)中心化的價值傳播體系,。
以金融為例,傳統金融模式存在的巨大弊端,在於資金吸收能力相對有限,且財富分配極為不均。資源優勢者可以通過信息不對稱,獲得更多的社會財富。而碼鏈體系則可以通過去中心化金融打破這一桎梏。首先,價值鏈的出現可以把更微小的價值連接起來。只要你擁有一條價值鏈,那麼就可以通過它享受到金融服務;其次,基於智能合約,價值鏈能夠讓財富的分配更加公平、透明,讓資本的流動率更加的高效。金融是實體經濟發展的催化劑。
就碼鏈體系的金融系統在提高效率的同時,也為價值鏈的運作提供了紮實的金融基礎。從數字身份到價值鏈,再到目前正在快速發展的產業碼、地球碼,碼鏈生態體系搭建的一個多維度立體商業系統。在這個系統中,有真實的商業經濟,也有虛擬的金融服務。而碼鏈生態體系的出現,讓這兩者實現了有機結合,讓價值在實體和虛擬之間自由流動,無縫銜接。實體世界虛擬化,這將成為未來社會發展的一個趨勢。所以,真實和虛擬也將會越來越緊密的聯繫起來。雖然目前我們尚不能確定這種結合最後會以什麼形式實現,但是碼鏈生態體系無疑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可靠的解決方案。
在未來的數字世界裡,人類又將會以什麼樣的模式存在呢?
徐蔚介紹說,信息技術的發展,帶來了全新的世界觀與方法論,如果單從商業視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傳統的商業交易是基於三維的物理時空,當只有在消費需求者(C)與商家(B),在三維物理時空相遇的時候,交易才能發生,經濟價值才開始真正的計量;而網際網路電商,是建立了一個以IP為依託的商城,以網頁為展現方式的模式,它的最大缺陷在於:沒有與真實的物理世界建立一一對應的關係,並且在以「.com」中心化接入的模式之下,「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成為必然:這就導致流量成本居高不下,各種弊端屢禁不止,引發了多輸的局面;
而碼鏈技術,作為一個革命性的、信息技術的載體,它不僅有正確的哲學思想世界觀,而且還有務實可行的方法論,這就使得人類社會在信息傳遞這個尺度上,建立起了一個以「碼」為單位的信息維度(這個「碼」包含了5W元素),建立起了一個真實世界與數字世界一一對應的多個平行世界,這是對「香農定律」的一個突破,它不單單在於比特信息的傳遞,更是可以在量子維度進行人類在社會中的自主意願的表達,由於這個平行世界有多個乃至無限多個平行世界的維度;這個數位化的平行世界,是可以以自由意識進入,這就完全不同於基於IP的虛擬世界的網絡空間,在這個碼鏈世界中,人的行為表現為數位化的行為方式。
碼連結入協議可以成為物聯網的底層基礎接入協議,是對基於IP管理的網際網路的一次升級換代,未來全面向下兼容,取代整個網際網路。
碼鏈生態體系可以直接構建基於信息網際網路上的價值網絡。它天然具有的開放透明、不可篡改、對等互聯、易於追溯等特性,可以對醫療票據、財稅發票、電子合同、應收帳款、貿易倉單等代表價值的資產進行可信的數位化連接,並記錄它們在各方之間的流動、連接、權益分配的完整過程,,大幅簡化資產在傳統流轉環節中各方協同的摩擦,實現商流、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高度協同。
這將大大促進跨機構的數據共享,前所未有地讓人、設備、商業、企業與社會各方更高效地協同起來,降低各方的信任成本,大幅提高商業和社會運轉的效率以及價值的流通。
徐蔚介紹說,管理安全性、成本低廉性與管理便捷性是「碼鏈技術」的三大特點。這也使「碼鏈技術」的應用將會十分廣泛。現階段,表現最為廣泛的應用就是二維碼「掃一掃」技術,基於微信的掃一掃接口調用每年超過1000億次;支持「掃一掃」功能的APP,據不完全統計,在中國超過數千款。基於掃碼支付的金額已達數十萬億元,已成為一種普世「現象級應用」,是中國領先世界的亮點與名片。「碼鏈技術」的應用不僅僅在二維碼「掃一掃」支付上,未來將在個人碼鏈物聯網消費、企業碼鏈全過程管理、社會道德誠信全追溯、國家供需新計劃經濟、全球資產貨幣數位化等領域有著更深入的發展,更將在維護國家經濟安全、促進經濟發展等方面起到舉足輕重的創新作用。
未來的數字文明,我們該怎樣去讓數字社會保證起自身的可靠性和可信任性呢?
徐蔚認為,碼鏈體系就是未來數字文明的一種基礎結構,為去中心化的全球網絡提供元素,以此達到數字社會可信可靠的目的。
為此,徐蔚在《碼鏈新大陸,物格新經濟》中信心滿滿地向世界宣示。隨著碼鏈技術的應用,碼鏈模型的新生態形成,將終結網際網路時代,迎來「通過信息化重構世界」的碼鏈新大陸,物格新經濟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