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洋媚外」的聖誕節,我為什麼推薦大家一定要過?

2020-12-26 春渢

2020年的聖誕節,似乎比往年的聖誕節都要熱鬧一些。很多人都在拍聖誕視頻、做有聖誕元素的甜品,互贈聖誕禮物。

有些家長則會扮演聖誕老人逗孩子開心,還會在孩子熟睡後,把禮物放到床頭。

這些行為,不僅為孩子的童年編織了一段美好的夢,同時也會讓大人獲得滿滿的幸福感。

近段時間,滿街、滿屏的"紅配綠"。看著這樣的色彩搭配,你並不覺得它們俗氣,相反還會覺得很喜慶。

但是在這歡樂的氣氛中,也確實存在著一些質疑的聲音,比如:聖誕節是洋節,我們不應該過!

如果有人在一個月之前跟我探討要不要過聖誕節這個話題,我也會很堅定的站在反對那一派裡。

原因很簡單,我覺得聖誕節與其他西方節日不同,它是一個帶有很強宗教屬性的節日,我們大張旗鼓的當做傳統節日來過,確實不合適。

可如果現在有人再跟我討論要不要過,我的答案則是:必須過!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為什麼人們喜歡節日呢?僅僅是因為有個可以縱慾消費的理由,或者有禮物可以收嗎?

其實,我之前一直覺得倡導節日文化,不過就是消費主義的陷阱。

直到最近,我看了幾篇有關幼兒心理引導的材料我才意識到,人們對於節日的熱衷,不過是在給繼續活著找尋希望……

請大家跟我回憶一下,我們小時候是靠什麼樣的信念熬過日復一日乏味的學習生活的?

無非就是要在枯燥中,給自己找個盼頭兒。

單日的課表中,愛好運動的孩子會盼著體育課的到來;喜歡畫畫的孩子會盼著美術課的到來;喜歡唱歌的孩子會盼望音樂課的到來。

當然也有人會盼望著課間發下來的豆奶,中午的盒飯,或者間操時與暗戀的同學匆匆一瞥!

在一周的學習生活中,周一上學就盼望著熬到周三,因為只上半天課;從周四開始就盼望周五放學,熬過去就可以過輕鬆的周末了。

從小的時候開始,我們的人生就是"分段式"的,就跟玩超級瑪麗一樣,這個階段目標達成,收穫獎勵,然後進入下個階段。

而這個收穫獎勵的環節,就是我們長大後想要過節的理由。

我們要過節,其實有時候過的根本不是節日本身,而是要滿足自己那顆不肯安於現狀的心。

那些願意過節的人,往往都是對生活充滿期待的人;相反那些嫌過節麻煩的人,往往都是生活中過的意志消沉的人。

那為什麼會有人在面對生活或者工作的時候,總是缺乏激情,對什麼事情也提不起精神呢?

就是因為他們的原生家庭,從來沒有給過他們"儀式感"。

無論是新年、生日、紀念日,或者各種節日,總是會當成普通的日子來過——沒有驚喜、沒有新意。

慢慢地,他們就對生活失去了興趣、沒有了期待,從此渾渾噩噩過完一生……

所以,生活需要儀式感,而過節,就是給自己的生活平添一種儀式感。

這個儀式感,可以是對之前自己的鼓勵,可以是對自己的心疼,也可以是開啟新階段的標誌。

通過一個小小的儀式感,我們要告訴自己:我很好,我可以更好,我值得更好。

這就是我們過節的意義,不過是要給那個已經全身是傷的心靈放個假,通過短暫的愉快,然後讓它迎接更大的挑戰。

武漢解封的第一天,大家都在猜他們第一件事會做什麼,會吃一碗熱乾麵?還是會去買一杯奶茶?還是跟朋友不醉不歸?

讓大家沒有想到的是,解封當天最熱鬧的地方竟然是民政局,不是離婚而是結婚。

在武漢解封當日,有171對情侶選擇領證結婚。

很多人說這是因為經歷了生死,才知道幸福有多珍貴。

可我卻覺得還有另一層含義:正是因為他們見證了生命的脆弱,才需要為繼續活著找尋勇氣。

這樣的一份儀式感,才能讓大家重新對生活充滿希望。

2020年,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太難了,所以在這個契機,我覺得大家更需要放肆的、開懷的、投入的去過一個節日。

在這個節日中,拋開煩惱,治癒自己,給自己充滿電,繼續為生活而奮鬥。

有時詩和遠方並不是那麼遙不可及,最盪氣迴腸的詩篇,就源自我們最樸素的生活。

精緻生活,製造浪漫和驚喜,為生活保鮮,就是生命中最美的詩!

如果這個聖誕節你沒有暢快的過,那我們就跟家人、朋友相約元旦,徹底送走2020,送走這一年的傷心和難過,輕裝上陣,奔跑著擁抱2021。

——END——

春渢儘量每天更新

文字/晨涵 插圖/網絡 校對、排版/沙沙

相關焦點

  • 過聖誕節就是崇洋媚外嗎?你過不過聖誕節?
    過聖誕節就是崇洋媚外嗎?你過不過聖誕節?隨著時代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外國節日傳入我國,比如情人節,聖誕節 尤其是在青年群體中受到了很大的歡迎,在國內一直有兩種聲音,一種是歡迎的態度,一種就持反對態度,認為是崇洋媚外,不知道你是怎麼看的呢?先給大家科普下何為聖誕節。
  • 過聖誕節到底算不算崇洋媚外?
    聖誕節是基督教紀念耶穌誕生的重要節日。對於一些國家而言聖誕節的重要性可以和中國的春節相媲美。近年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文化的傳播和包容度不斷增長,聖誕節逐漸走進了中國,受到了大眾的重視。圖片來源於網絡 侵刪眼看著聖誕節的影響力不斷增大,有一些不同的聲音開始出現,有些人認為聖誕節是國外的節日,我們如此大張旗鼓的宣傳和舉辦聖誕節的這種行為是崇洋媚外的表現。
  • 過聖誕就是崇洋媚外?你可知中國聖誕節?
    每逢聖誕,總有一幫人義正言辭的出來指責,說什麼過聖誕節是洋節,過聖誕就是崇洋媚外。其中更有一些為人師表者,公然教唆學生抵制聖誕節,甚至上綱上線,擺出一堆道理來。
  • 聖誕節是外國的節日,我們為什麼要過?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從那以後,兒子對聖誕節的期待和渴望越來越熱切,重視程度遠遠超過對自己生日的期許。那時兒子對時間還沒有概念,但每當商場和路上商店的櫥窗擺出聖誕樹,他就知道聖誕節要到了!今年中國又將迎來聖誕節熱潮,網絡上發起了一個話題:中國人為什麼要過聖誕節?話題中指出聖誕節的風頭甚至超過了新年,讓中國年味越來越淡。
  • 這有多不自信,過聖誕就是崇洋媚外,那星期天也應該取消
    又是一年年末時節,各種東西方的節日密集到來,對於過洋節是不是崇洋媚外,討論已有多年,激進者甚至砸場子,痛斥組織者,質問為什麼要過洋節日的事,這種事經常見諸報端和視頻平臺。文化不自信的人,見到啥都怕,過平安夜是崇洋媚外,情人節是崇洋媚外,那怎樣做不是崇洋媚外呢?在他們眼裡,就是過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節日,比如元宵節,重陽節,端午節,臘八,春節等,才不叫崇洋媚外。傳統文化最為明顯的事這幾年漢服熱興起,但是應該看作是傳統文化的一次騷動,而不是復興。
  • 我們為什麼過聖誕節?過聖誕節有何意義?
    隨著一年一度的西方傳統節日聖誕節來臨,該不該過聖誕節又成了人們爭論的焦點。我們為什麼過聖誕節?過聖誕節有何意義?讓我們一起分析。有的人喜歡聖誕節是因為可以買到比平時優惠的東西,有的人喜歡過聖誕節是因為可以吃到甜點西餐以及收集那些和聖誕節相關的可愛的公仔玩具,還有人過聖誕節是找個理由邀請朋友吃飯逛街,或者給愛的人準備一份節日禮物。
  • 明知道聖誕老人不是真實存在的,為什麼我依然想過聖誕節?
    我們到底要不要過聖誕節,關於這一問題,已經引起過許多的爭議了。有的人非常不贊成過聖誕節,認為這只是一個西方的節日,我們不應該崇洋媚外,去過一個不屬於自己的節日,甚至是把是否要過聖誕節上升到了一個思想層面的高度。
  • 過萬聖節就等於崇洋媚外,傳統節日被遺忘了嗎?
    今天是西方大節——聖誕節,前段時間萬聖節當天,一連好多個關於萬聖節的話題登上了熱搜,普遍都是一些小朋友、寵物扮成鬼的搞笑話題,可往下翻,總有一些鍵盤俠在破壞氣氛。過西方節日就是崇洋媚外嗎?首先,我並不覺得過西方節日是崇洋媚外,像萬聖節、愚人節這些西方節日傳到國內,大家只是為了圖一樂,就拿聖誕節和萬聖節來說吧!
  • 中國人該不該過聖誕節?是崇洋媚外還是為了娛樂?這幾點不能忽略
    有的人認為中國人過聖誕節就是崇洋媚外,我們有自己的傳統節日,為何要去過洋節?難道外國的月亮就比中國的圓嗎?還有人認為,僅僅是過一個節日,沒必要小題大做,願意過的就過,不願意的就不過,不用糾結太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我們可以討論一下,我們究竟要以什麼樣的態度去對待這一現象。
  • 中國人應該過聖誕節嗎?聖誕節習俗是什麼中國人怎麼過聖誕節?
    中國人究竟該不該過聖誕節?讓我們一起分析。一、為什麼聖誕節在中國熱度如此高?中國的傳統節日繁多,聖誕節是僅次於春節的熱鬧節日。有孩子的家庭、戀愛中的情侶對聖誕節都無比的期待和喜愛。年輕人對聖誕節格外重視,他們喜愛熱鬧與自由,他們在聖誕節這天結伴出遊享受購物和用餐的喜悅。
  • 作為中國人,我們要不要過聖誕節?
    今天是平安夜,聖誕節將至!不少人發來祝福:平安夜快樂!聖誕節快樂!但也有很多人質疑:聖誕節,這是洋節,和我有什麼關係?近年來,關於中國人要不要過聖誕節的話題,一直備受爭議!「我們是中國人,幹嘛要過西方的節日?」「你不是基督徒,過什麼聖誕節?」「崇洋媚外,中國的傳統節日不過,卻過洋節!」「這是文化侵略!」這是反對的聲音!「過節有罪嗎?中國人怎麼就不能過聖誕節?」「孩子高興,老婆高興,我高興過聖誕節!」「尊重多元文化交融,包容外來文化。」
  • 中國人到底該不該過聖誕節呢?與歷史有什麼關係?
    說起聖誕節,相信大多數人並不陌生,但是中國人到底該不該過聖誕節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聖誕節起源於西方,是基督教紀念耶穌誕生的重要節日,亦稱耶穌聖誕節、主降生節,他是西方最重要的節日之一,但是我國為什麼不能過聖誕節呢?
  • 聖誕節為什麼遭到一部分人的抵制
    聖誕節是西方世界以及其他很多地區的公共假日,聖誕節又稱耶誕節、耶穌誕辰,譯名為「基督彌撒」,是西方傳統節日,起源於基督教,在每年12月25日。隨著國家的開放,特別是英語在中小學生的普及,讓聖誕節這個西方節日在我國得到宣傳和推廣,剛開始人們對這個節日還是很陌生,現在聖誕節影響很大。在我國有聖誕節送蘋果的習慣,很明顯這種風俗是中國人創造出來的,蘋果的「蘋」與平安的「平」同音,於是就有了平安夜送蘋果的習俗,連外國人都對中國人的腦洞佩服的五體投地。
  • 我是中國人,不過聖誕節
    我是中國人,不過聖誕節每年的12月24日是西方的平安夜,12月25日是西方的聖誕節。但,這只是西方的節日,與我這個東方人,特別是中國人,又有何相干呢?西方的節日,我這個中國人為什麼要去過呢?12月25日是西方的那個叫做「耶穌」的白鬍子老頭的生日,傳說他生於12月24日晚,到25日才降生,因此,西方就把12月24日叫作「平安夜」,12月25日叫作「聖誕節」。但是,這個白鬍子老頭與我們東方人,特別是中國人又有什麼關係呢?他的生日我們為什麼要給他過呢?聖誕節是紀念耶穌誕辰的節日,不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的節日。
  • 洋節過得比傳統節日都火爆,崇洋媚外真的是沒邊了?
    眼瞅著就到了2020年年底,這不聖誕節也是悄然而至,當然隨之而來的是元旦,新年的氣氛也是越來越濃厚,可是關於要不要過聖誕,怎麼過聖誕,聖誕節該不該過在網上卻吵成了一片。作為舶來物,近年來洋節在國內可以說是大行其道,尤其是類似的情人節,聖誕節,愚人節更是受到了無數年輕人的歡迎,甚至有的洋節過得比中國傳統節日都要隆重得多,有人不禁在網上問:「崇洋媚外到如此程度,真的是沒邊了!」洋節逐漸火爆,傳統節日受到冷落,到底誰應該反思?
  • 大家是怎樣過聖誕節,又是如何看待西方節日與本土節日的衝突呢?
    網購給娃買了一棵聖誕樹還做了應景的聖誕果盤不知道大家是如何過聖誕節的呢我是和孩子一起動手一起做聖誕主題的果盤順便鍛鍊了娃的動手能力用彩虹糖當鼻子,用香蕉當雪人的身體,用草莓當帽子,用黑米作眼睛,再用燒烤木籤串起來就大功告成啦
  • 一定要來東京過一次聖誕節
    聖誕節大概是日本最盛大的節日之一了,家家戶戶、街頭巷尾洋溢著聖誕節的氣息西方的浪漫色彩加上東方的含蓄唯美,使得日本的聖誕節獨具特色,今天就給大家推薦在聖誕東京一定要去的地點。 橫濱紅磚倉庫 聖誕節期間橫濱紅磚倉庫將為大家營造德國聖誕氣氛,舉辦聖誕市集「クリスマスマーケット」。廣場內將點上繽紛的聖誕燈飾並擺放超高聖誕樹以及3公尺高的巨大薑餅人偶。
  • 到底過不過聖誕節,中國人的聖誕節,有什麼儀式呢?
    中國人要不要過聖誕節,這是個每年12月都要爭論的話題,然而在爭議中,尤其是在年輕人當中,聖誕節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這個現象值得我們反思,抵制聖誕節,其實不是討厭大家過聖誕,而是討厭夾帶私貨。再後來,中國人已經完全攻陷了聖誕節,中華文化生命力的頑強超出了我的想像,我們只要抵制住宗教勢力的滲透,大力發揚優秀傳統文化。1、中國的聖誕節很大意義上是購物節和消費節。
  • 中國人是否應該過萬聖節、聖誕節?
    眾所周知,聖誕節是西方的傳統節日,相當於西方的春節。然而,現在這個西方節日卻在中國迅速發展,成為許多商家的牟利的好機會。在我看來,作為一個中國人,沒事瞎湊什麼熱鬧,自己都有那麼多節日,還需要過啥西方的節日。現在,很多的西方節日受到年輕人追捧,什麼萬聖節,聖誕節。
  • 孩子:聖誕節快到了,我想給老師送蘋果;家長:我鼓勵還是制止?
    要說洋節,聖誕節是名副其實的洋節,說不該過分推崇過洋節,也是有道理的。但是,過個節,就要上綱上線,說成是崇洋媚外,不愛國,這對孩子來說,未免也過於嚴肅和緊張了。父母可以和孩子好好聊一聊下面這些話題:為什麼盼望著過聖誕節啊?為什麼想要給老師送禮物呀?是因為喜歡老師?還是因為老師對自己很好,所以想要送蘋果作為禮物來表達對老師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