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已經步入七月了,天氣熱起來,又到了玩水的季節。
很多朋友都知道,我們趕在妞妞一歲生日前在家裡後院修了一個遊泳池,加上本身生活在海邊,玩水、遊泳一直是我們家夏季的日常親子活動。
記得遊泳池剛竣工的時候,我和隊友都非常興奮,恨不得每天都帶孩子遊泳,結果一歲的妞妞非常不領情……孩子是自己生的,也不能把她怎麼樣,我們就怪裝備不對,於是買買買……
到後來孩子喜歡遊泳了,為了讓她一步步學會遊泳,裝備繼續買買買……市面上幾乎所有種類的兒童遊泳工具我都買過,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使用心得吧。
有父母「觸碰式監護」理論上是最安全的,而且也有不少研究表明不佩戴任何浮力工具而僅憑「觸碰式監護」就可以訓練出一個遊泳小能手。
但是,一些浮力工具的確可以幫助孩子在相對獨立的情況下熟悉水性,也可以增加玩水的樂趣。
根據工具是否能用於保持身體姿勢、以輔助使用者掌握正確的遊泳技巧,我把浮力工具分為水上玩具、正式學遊泳的輔助工具,以及介於這兩者之間的過渡裝備。
星級劃分標準:
⭐ 不推薦,有較大安全隱患;
⭐⭐ 較推薦,在正確使用的情況下基本沒有安全隱患,但體驗感不佳;
⭐⭐⭐ 推薦,在正確使用的情況下基本沒有安全隱患,體驗感較好;
⭐⭐⭐⭐ 非常推薦,在正確使用的情況下基本沒有安全隱患,體驗感非常好,且能對學習遊泳有輔助作用。
近年來在國內流行起來的嬰兒遊泳輔助工具,特別是在所謂嬰兒遊泳館裡被較多使用。但是非常不推薦!
適用:一歲以下的嬰兒
推薦指數:⭐
其實脖圈被人詬病,並不是有什麼證據確鑿的危害,但它的使用確實存在安全隱患,還是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視。
本身遊泳是很棒的親子活動,把嬰兒掛著脖圈單獨扔下水去泡泡水實在沒什麼必要。
澳洲其實有很多寶寶遊泳館,4周以上的嬰兒都可以參加,不過都是由大人一起下水,抱著寶寶玩的,既是大人和寶寶的社交活動,也是很有趣的親子活動。嬰兒遊泳,我個人比較推薦這種形式。
▲在寶寶完全放鬆的情況下,
也會鼓勵爸爸媽媽站在一米遠外,讓寶寶遊過去
除了在三亞的時候給小酒買過一個飛機造型的坐圈,我還沒有給小酒帶過任何遊泳浮力設備,他至今還是由大人抱著在水裡玩的。
如果要為嬰兒準備遊泳工具,我比較推薦趴圈。相比普通遊泳圈,趴圈多了一副救生氣囊,由鎖扣扣在寶寶身上,防止寶寶下滑。
這種底下有承託的坐圈是很多爸爸媽媽的選擇,也是我最初給孩子買遊泳工具時的選擇——當時我逛了好多嬰兒用品和運動用品店,發現很好有標明2歲以下適用的工具!最後只好給孩子買了這種不能遊泳,只能玩水的坐圈。
相比於普通遊泳圈,這種泳褲式坐圈能更好地保護較小的寶寶,但較大孩子慎用,容易爬出來。
還有一些別的造型可愛的泳褲式坐圈,是拍照利器,可能也會吸引一些小朋友的興趣。讓小朋友在淺池裡,坐上泳圈和父母一起玩也未嘗不可。
在實際使用時,我發現剛剛接觸到遊泳這項活動的一歲的小妞完全不能接受自己單獨坐在裡面,而且雙層的充氣圈讓她不能身體貼近我,非常害怕,她在水裡只願意由我抱著。所以我家的那個坐圈就從此閒置了。
前陣子去三亞的時候,看見別的孩子玩這種飛機坐圈,很有趣,我又給一歲半的小酒買了一個。這種卡通造型加上一個方向盤,讓很多小朋友著迷,小酒第一次坐有些緊張,後來幾天都玩得不願意出來呢!
朋友家的3歲的小朋友因為平時玩水比較少,有些怕水,坐上去,別的孩子都被小飛機吸引過來,推著她玩,也因此享受到玩水的樂趣。
不過值得提醒的是,這種不規則造型的坐圈很容易刮破、刺破,我們的那一個,後來妞妞在海上坐著它玩的時候,突然漏氣了!當時海浪很大,就是坐著它衝浪呢,居然漏氣了!還好爸爸就在她身邊。
▲爸爸帶著妞妞坐著小飛機坐圈衝浪,
看上去真的好好玩啊!
不過爸爸一直手沒有離開過坐圈和孩子,
在海裡玩耍一定要注意安全哦
所以啊,孩子的安全不能寄託於任何工具,必須依靠父母的貼身保護。
這可能要數最常見的泳圈了,不過我覺得遊泳圈對於幼兒來說,並不是特別理想的玩水、遊泳工具。
我一直沒有給孩子買這種傳統的遊泳圈,因為比起後面介紹的幾種浮力工具,遊泳圈其實很限制孩子的活動,更不要說「遊泳」了,遊泳圈讓他們在水裡沒有那麼自由。
遊泳圈適合不怕水,有一定水上活動技巧的孩子,他們套上遊泳圈知道怎麼在水裡踢水,動起來。
如果要用遊泳圈,在購買時一定要注意挑選合適的尺寸。特別是給小一點的孩子,最好選擇直徑較小,充氣圈較細的泳圈,這樣他們才能用胳膊夾住,甚至小手可以划水。如果遊泳圈太大了,孩子的身體可能會滑下去!
妞妞兩歲半時在成都的一個水上世界,看見別的孩子玩遊泳圈,表示很羨慕,跟一個小姐姐借了遊泳圈玩(下圖)。這個遊泳圈相對於她的身材就太大了,孩子要是玩瘋起來,手不穩,很容易從中間漏下去。好在這個時候妞妞已經有一定技巧,可以套著遊泳圈遊走了。而且大人也一直在她身旁。
▲兩歲半時在成都的一個水上世界,
借了一個別的孩子的遊泳圈玩。
這個遊泳圈相對於她的身材就太大了。
這種浮力衣不是充氣的,浮力由前後兩塊浮板提供,它通常會有嬰幼兒的尺碼。但需注意這種泳衣不能完全讓孩子的頭露出水面,而且如果是小寶寶、幼兒,是比較容易在水裡失去平衡的,所以其實還不如直接抱著。
優勢:
劣勢:
可以支撐孩子重量浮起來,但是不能確保臉在水上;
會因為孩子亂動而側翻,導致孩子頭朝下溺在水裡;
衣服會浮到脖子以上,穿著非常不舒服。
浮力泳衣也是我最早購買的產品,嬰幼兒適用的產品太少了,我幾乎把我能買到的都試了一遍。
一開始我看到這個浮力泳衣是很驚喜的,心想妞妞終於可以解放雙手雙腳、獨立地享受玩水的樂趣了,哈哈。
現實是,這個泳衣下水後沒怎麼把娃浮起來,倒是衣服自己浮了起來,聳在脖子上很不舒服。
▲浮力泳衣在水裡浮起來,
會高於孩子的脖子,穿著不舒適
▲爸爸一臉無奈,他超想帶女兒遊泳,
但是妞妞根本不領情
套在脖子上和腰上,比上述浮力泳衣的摩擦小,類似於泳圈摺疊起來後用腰帶扣上。
比起遊泳圈,這種8字充氣背心對孩子的活動限制要少很多,是不錯的玩水、初學遊泳工具。
▲浮力棒是不會遊泳的澳洲人常用的遊泳工具,
我孕期遊泳和浮潛的時候也喜歡用它,
因為可以整個人靠在上面,真的很生理。
這是我非常推薦的一種浮力工具。戴在孩子胳膊上,它能有效讓孩子浮起來,並且對孩子活動的限制很小。
一些為幼兒設計的臂圈還會加上胸託,但我覺得其實不必要,因為臂圈的位置靠近頭部、能有效保持頭部露在水面上,所以其實孩子帶上臂圈就足夠了。
不過臂圈不適合嬰兒和太小的孩子,通常適用於兩歲以上。或者當孩子套上臂圈,臂圈能夠套在手肘以上,不會遮住下臂,就差不多可以使用了。
帶上臂圈,孩子的雙手可以自由活動,身體和腳也不會有任何限制,既保證了安全感,又非常自由。臂圈會讓孩子有一種自己會遊泳了的錯覺,玩起來非常盡興。
看見周圍的澳洲孩子都用的臂圈,我也買來給妞妞試一試。當時妞妞剛剛兩歲,第一次用了臂圈,下水直接就能「遊」了!
正是在臂圈的保護下,孩子克服了對水的恐懼(因為頭永遠在上面),越玩越自信,開始敢跳水了。
臂圈實際上也有好幾種類型,有泡沫式的,有充氣的,兩種類型的我們都用過。泡沫式的有點是不用充氣,也就沒有漏氣的風險。但我更推薦充氣式臂圈,因為可根據充氣多少調整浮力大小,同時也調整了套在手臂上的鬆緊程度。
充氣的也有兩種,一種是圓環式的,一種是三角式的,妞妞也都用過。區別是,圓環式手臂整周都有充氣,任何角度浮力都能保證,但是手臂和身體稍微被分開了。三角式的,只有兩面充氣,另外一面放在身體和手臂之間。
我們更喜歡圓環式的,感覺任何角度都有充氣會更安全。同時,這種圓環式的臂圈的戴法很特別,是將小手穿進去,再「滾」上上臂的,實際要比三角式的臂圈好穿。
雖然我覺得胸託沒什麼用,不過帶胸託的臂圈通常設計都比較窄小,能適用於稍微小一點的孩子。而且胸託通常都可以拆掉,如果爸爸媽媽買回去,發現孩子其實很自信,就可以把胸託拆啦(實際上臂圈的浮力足夠了)。
主要用於練習蹬腿的輔助工具。不僅初學者,就連專業遊泳運動員也要用它來集中訓練下半肢的力量。
小浮板對於小小孩玩水沒太大用,從娛樂性來說,小浮板還沒有水球好玩。
▲妞妞拿著浮板,
爸爸很敬業地在水下託著她,
假裝妞妞會遊泳哈哈
但是我蠻推薦大的充氣浮船,孩子身體可以趴上去那種,不能遊泳,不過可以給玩水增添一些樂趣。
用來提拉背部的工具,主要用來練習換氣、划水和整個身體的協調。
相比於傳統背漂,這種浮力腰帶多了一項調節浮力大小的功能,因此越來越受到遊泳教練的青睞。
浮力腰帶結合浮板是很常見的正式學習遊泳的工具,可以幫助孩子在水裡保持正確的泳姿,將身體水平。
不過,所有的遊泳工具都不是必須的,要知道,沒有任何工具,僅僅藉助父母或者教練的貼身保護,就可以學會遊泳。
和背漂類似,是非常好的輔助工具。它是澳大利亞四塊奧運遊泳金牌獲得者Libby Trickett推薦的輔助工具哦。
▲Libby Trickett正在給一個小女孩穿鯊魚鰭
妞妞兩歲多的時候我就買了這個,那是她在水裡還不夠自信,身體協調能力還不夠,一戴上就頭沉下去,嗆水了。所以也提醒大家注意,鯊魚鰭是四歲以後,正式開始學遊泳的工具,一開始如果只是玩水為目的,還是需要戴上臂圈。
現在孩子4歲半了,用臂圈遊泳一直可以完全平衡身體蛙泳了,這個時候再用鯊魚鰭正式學習遊泳,學習換氣,就非常水到渠成咯。
總的來說,非常小的幼兒在水中玩耍最好由父母抱著,如果實在希望給寶寶一點自主性,可以選擇遊泳趴圈。
很多人用的泳褲式坐圈要防寶寶翻出來,需大人貼身保護
稍大一點的孩子最推薦浮力臂圈,它也可以用來輔助孩子學習遊泳。
正式學習遊泳的輔助工具推薦手持式浮板、浮力腰帶或者鯊魚鰭。
很多遊泳工具可以搭配使用,比如臂圈+鯊魚鰭,浮力腰帶+手持式浮板,這樣既能承託身體重量,又能提拉背部、練習標準泳姿。
另外請注意,任何充氣式的工具(如遊泳圈),都有漏氣的危險!選購時一定要確認質量是否合格,孩子使用時家長也要留意是否有漏氣的現象。
細心的讀者可能已經發現,以上討論的所有浮力工具最高也只有四星的評分。那五星去哪兒了呢?
⭐⭐⭐⭐⭐ 家長時刻的守護
2019年3月,美國兒科學會針對兒童溺水問題發表《防溺水報告(Prevention of Drowning)》,其中「家長和監護人的監護」被一再強調。這是其它任何防護都替代不了的,不管有沒有救生員在泳池附近、不管孩子是否會遊泳或是否穿戴了浮力工具。
我們先來看一個兒童在遊泳池險些溺水的監拍視頻。在救生員跳下水之前,您是否能找到那個溺水的孩子呢?
從視頻裡可以看到,那個孩子原本是戴了遊泳圈的,但卻不小心滑了出來,可見浮力工具不能確保孩子的安全。
另外,在這個不算擁擠的遊泳池裡,每個人都在嬉戲玩鬧,幹擾因素太多了,要發現一個溺水的孩子有多難想必大家也體會到了。還好視頻裡的救生員非常稱職,及時發現了險情。
建議大家帶孩子玩水,一定要充分地意識到危險性,哪怕是在很淺的水池裡,也要時刻守護在一臂以內,眼睛緊盯著孩子。
對於嬰幼兒和初學遊泳的小孩來說,充分的監護是指「觸碰式監護(Touch Supervision)」,即保持孩子在大人一個手臂的距離內,以便在有危險時能立即把小孩拉出水面。
另外,即使對會遊泳的、或戴有浮力工具(如遊泳圈)的孩子,時刻的關注也是必不可少的:
相信沒有人會願意做「粗心大意的父母」,但溺水只是分秒之間的事,問問自己:我是否把這分秒的危險都擋在保護孩子的屏障之外了?
所以,唯一的五星推薦,就是家長對孩子時時刻刻、不受幹擾的守護!
最後,祝願大家能快樂又安全地享受夏日玩水的樂趣!
參考資料: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Drowning, 2014.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drowning
【2】Safe Kids Worldwide,The Facts about Kids and the Danger of Drowning, nd. https://www.safekids.org/infographic/facts-about-kids-and-danger-drowning
【3】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Prevention of Drowning,2019. https://pediatrics.aappublications.org/content/143/5/e20190850
【4】科普中國,寶寶佩戴脖圈遊泳不安全?請收好這份遊泳安全小貼士,2019年。http://jysh.people.cn/n1/2019/0304/c404390-30955059.html
【5】Mario Vittone, The Use of Floatation Aids in Swim Lessons, 2012. http://blog.swimways.com/2012/04/the-use-of-flotation-aids-in-swim-lessons
【6】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XG8aLToy1g.
如果喜歡,請轉發分享:)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到其他公眾號,
請在評論留言獲取內容授權。
關注「夏天的陳小舒」,
回復以下關鍵字,就可以看到對應的推送啦
回復【懷孕】備孕知識、孕期疼痛、孕期營養、孕期美容 等;
回復【哺乳】開奶、母乳不足怎麼辦、母乳成分、哺乳期用藥 等;
回復【奶粉】配方奶知識及奶瓶餵養;
回復【乳腺炎】漲奶、母乳過多怎麼辦以及如何擠奶餵養;
回復【溼疹】了解嬰兒溼疹;
回復【生病】關於感冒、打鼾、發燒、咳嗽、便秘等幼兒常見病;
回復【睡覺】嬰兒睡眠知識綜述、新生兒睡眠安全等;
回復【頭型】如何塑造寶寶的漂亮頭型;
回復【食譜】輔食食材與食譜目錄;
回復【兒歌】兒歌精選與推薦;
回復【繪本】 繪本推薦、書單、親子共讀等;
回復【雙語】 雙語、英語學習;
回復【刷牙】 兒童牙刷的選擇,刷牙方法,牙膏用量等;
回復【語言】 語言學習、語言發育遲緩;
回復【蒙特梭利】 蒙特梭利遊戲;
回復【生長曲線】 正確解讀生長曲線,判斷孩子的發育狀況;
回復【不吃飯】 孩子不吃飯怎麼辦;
回復【輔食】 了解關於孩子輔食添加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