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有沒有人研究過這樣一個課題:臺灣音樂人對中國大陸歌壇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拋卻其它因素,單從流行音樂的成就來講,臺灣比祖國大陸至少先進了10年。
20世紀80年中後期,當我還是個小學生或初中生的時候,為數不多的臺灣「校園民謠」已經非常流行了。
從山中帶來的《蘭花草》,以逃課為榮的《童年》,還有其它一些記不起來的臺灣歌曲,以其輕柔活潑的風格,一下子抓住了剛剛從革命樣板戲中驚醒過來的大陸音樂愛好者。
我相信,大陸緊隨其後流行的自創歌曲,多多少少都有一些臺灣流行音樂元素的影響。 比如《歌聲與微笑》,比如《鄉戀》…
當回憶的腳步停留在上個世紀90年初期,來自臺灣的流行歌曲已經風行大陸、勢不可擋了。
事實上,從那時開始,很多臺灣歌手把主要精力轉向了大陸,這塊巨大的市場,對他們的誘惑實在太大了。
那個渴望新鮮、渴望解放的年代,來自臺灣的流行歌手,只要登陸大陸,幾乎來一個、火一個。
那些紅極一時的臺灣歌手中,出生於香港、在臺灣念書和成名的歌手邰正宵,算是極為成功的一個。
如果用今天的標準來衡量,邰正宵絕對算不上是什麼帥哥,更與小鮮肉不搭邊。 但當上邰正宵的歌曲在大陸廣受歡迎的程度,並不比劉德華、郭富城、張學友、黎明等「四大天王」遜色。
邰正宵以一曲曲令人心動的情歌,迅速走紅於歌壇,被譽為「情歌王子」、「玫瑰王子」。
《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千紙鶴》、《愛就一個字、《用一個字代替》…幾乎每首都是經典。
邰正宵的歌,旋律流暢而不失優美,歌詞精良而不失直白,曲風憂傷而不失活潑。 聽邰正宵的情歌,的確是一種享受。
邰正宵在大陸一炮打紅的,應該是那首《九百九十九朵玫瑰》。
這首歌流行的時候,那個年代的年輕人,包括小學生在內,幾乎人人會唱。
這首歌的旋律很美,據說盜用了雲南某少數民族的一首民曲。
這首歌大紅大紫的時候,曾經有人起訴邰正宵和他所在的音樂製作公司,說是歌曲的旋律存在嚴重侵權。
當時,年輕的我們自然不管這些是是非非,只是覺得《九百九十九朵玫瑰》真的很美很美。
在我的教唱下,我就讀的四川省開縣正壩職中高九四級養殖班經常利用課前老師未到的間隙,齊聲合唱《九百九十九朵玫瑰》。
幾十個正值青春年華的少男少女,齊聲高唱「我早已為你種下九百九十九朵玫瑰」,那是怎樣一種吶喊或是宣洩?
這首歌,旋律美,歌詞也非常能夠打動人心。
「往事如風,痴心只是難懂。借酒相送,送不走身影蒙蒙。燭光投影,映不出你顏容,仍只見你獨自照片中。」
很顯然,這是一首抒發失戀情懷的歌曲。
感情的世界裡,已經成為過眼煙雲的愛情總是美好而難忘的。 燭光依舊,故人遠離,照片中的那位麗人,或許已經再次名花有主。
抽刀斷水水更流,借酒澆愁愁更愁。情到深處,怎一個愁字了得?
「夜風已冷,回想前程如夢。心似雲動,怎堪相識不相逢?難捨心痛,難捨情已如風,難捨你在我心中的芳蹤。」
這是一個舊情難忘的多情男子。
伊人遠去,依然牽牽絆絆;故人重逢,還想重續前緣;情緣散盡,依舊念念不忘
失去的總是最好的,得不到的總是更好的。難不成男人都是這副德性?
「我早已為你種下,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從分手的那一天,九百九十九朵玫瑰。花到凋謝人已憔悴,千盟萬誓已隨花逝湮滅。」
這是一粒多情總被無情傷的痴情種子。
人已遠,愛已逝,那些痴情的男子,依然沉浸在過去的浪漫情史中難以自拔。
玫瑰雖好,卻無法僅僅依靠玫瑰贏得愛情。 如果不是這樣,或許99.9999%的多情男人都會瘋一樣的湧向玫瑰園,爭先恐後地要做一名玫瑰花匠。
只可惜,花兒總會凋謝,千盟萬誓總會隨著花逝湮滅。
一曲《九百九十九朵玫瑰》,把一個失戀的多情男人刻畫得入木三分、淋漓盡致。
若干年後,龐龍的《你是我的玫瑰你是我的花》,多多少少,或許受了邰正宵的影響。
玫瑰與愛情,永恆的青春話題。
2010年3月31日晨草於遼寧瀋陽,2020年12月9日晨完善於天津西青
邰正宵《九百九十九朵玫瑰 》歌詞
往事如風,痴心只是難懂
借酒相送,送不走身影蒙蒙
燭光投影,映不出你顏容
仍只見你獨自照片中
夜風已冷,回想前程如夢
心似雲動,怎堪相識不相逢
難捨心痛,難捨情已如風
難捨你在我心中的芳蹤
我早已為你種下
九百九十九朵玫瑰
從分手的那一天,
九百九十九朵玫瑰
花到凋謝人已憔悴
千盟萬誓已隨花逝湮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