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後吃它最肥美,燉前多做一步,肉不老不腥,鮮美入味吃不夠

2020-12-07 樂食記

清明前後吃它最肥美,燉前多做一步,肉不老不腥,鮮美入味吃不夠

清明前後,有道美食會躍於江南人家的餐桌,那就是鹹肉春筍燉河蚌。經過一整個冬天的晾曬風乾,鹹肉已是脂黃肉紅,到了最佳的食用期,再配上當季最為肥美的河蚌和春筍一起燉,真的是鮮上加鮮。

河蚌又名河蛤蜊,是一種普通的貝殼類水生動物,河蚌屬河鮮,小時候在我們家鄉的河塘溪間都能見到,那時候想吃的話從來不用買,都是放學後和小夥伴一起去河道摸來給老爸當下酒 菜的,這也是小時候最開心的事。

經過一冬的蟄伏,初春的河蚌最為肥美,也最為乾淨,因為清明前河中螞蟥和一些微生物不是最為活躍。河蚌營養價值很高,蛋白質和鈣的含量很豐富,且有清熱滋陰的作用,在我們這兒有句老話:春天喝碗河蚌湯,不生痱子不長瘡,應該就是緣於此吧。

河蚌看似柔軟無骨,但它的裙邊非常厚實,如果在燒之前不經過處理的話,煮出來的河蚌會硬得咬不爛,而且腥味很重,所以,這也是許多人不喜歡吃的原因,但對水鄉人來說,這都不是事兒,只要在燉前多做上兩步,那麼做出來的河蚌不腥且肉嫩。

春天的江南,是一個竹筍橫行的季節,江南人在這個季節,喜歡在做的菜中都會放上一些筍,或炒或燉,都會增添許多鮮味。所以在清明前後,江南人家的餐桌上,這道鹹肉春筍燉河蚌是一定少不了的,河蚌加上春筍和鹹肉,互相交換著彼此的味道,激發出無以倫比的鮮味,真的是一道獨屬春天的味道,堪稱完美。做法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鹹肉春筍燉河蚌】

【材料】:河蚌2斤,鹹肉1塊,春筍1個,鹽少許,料酒適量,老薑1塊,大蒜4瓣,青蒜2根

【做法】:1、河蚌賣家已經幫我去掉蚌殼和泥腸,回家用鹽反覆地揉搓蚌肉,去掉蚌肉身上粘滑的河腥液,再用清水衝洗,這樣可以去掉土腥味。

2、河蚌看似柔軟無骨,但它的裙邊非常厚實,所以清洗乾淨後一定要用刀背或者其它鈍的工具,把它拍松,這樣煮出來才不會咬不動,而且煮的時間也會縮短好多。

3、把拍松的河蚌放入冷水鍋中,加入料酒和老薑,煮開後撈出。河蚌蛋白質非常豐富,所以會有很多的浮沫,一定要清洗乾淨。

4、把清洗乾淨的河蚌放鍋中,加入足量的水,燉至酥爛。

5、鹹肉清洗乾淨後切成小塊,春筍剝去筍殼,洗淨後切成滾刀塊。

6、鍋中倒入適量油,放入老薑大蒜煸出香味後把鹹肉放入鍋中煸炒出油脂後把春筍一起放入鍋中煸炒。

7、然後把燉酥的河蚌連同湯一起倒回鍋中,和鹹肉春筍一起燉。

8、燉至湯汁變濃白,加入適量鹽調味,再加入青蒜葉,就可以熄火了。

9、這樣燉出來的湯,鮮得掉眉毛,河蚌肉吃起來也入味好吃。

【小貼士】:

1、河蚌想要肉不老不腥,這兩步一定不能少,去掉殼和泥腸後,先用鹽反覆揉搓,去掉蚌肉身上的黏液後用清水清洗乾淨,再用刀背把河蚌的裙邊拍松,多做這兩步,河蚌不管是燉還是炒,都不會又老又腥。2、鹽的用量要根據鹹肉的鹹淡程度來調整。

2、鹽的用量要根據鹹肉的鹹淡程度來調整。

感謝您閱讀我的文章,我是美食原創作者樂食記,您的點讚和分享是我最大的動力,如果您喜歡,請多關注我,我們一起討論做菜的樂趣!

相關焦點

  • 清明前後吃它最肥美,燉前多做這一步,肉不老也不腥,一盤不夠吃
    住在水鄉,最大的幸福就是一年四季能吃到新鮮的河鮮,儘管,有時候價格不菲。開春後,菜場上每天都會有新的菜上市,這幾天最多的除了河、蝦外,就是螺螄和河蚌了。清明前的螺螄和河蚌是最肥美的季節,所以這兩天我家餐桌上這兩樣菜吃得最多,而且家裡人特別愛吃,老爸下酒最愛。
  • 「它」是清明前最肥美的河鮮,照我這樣做,不老不腥,鮮香入味!
    在清明前後這段時間,有一種獨特的美食,會活躍在江南人家的餐桌之上,這玩意就是鹹肉燉河蚌,條件允許的就再加點春筍,這菜吃起來簡直不要太美妙。鹹肉一般都是初冬時開始製作,經過一整個冬日的風乾,已經變得脂黃肉紅,現在吃起來再適合不過了,然後再搭配上春天最美味的時鮮蔬菜——春筍,那口味著實是令人沉醉。如果說鹹肉與春筍是這道菜的基礎,那麼河蚌就是畫龍點睛的存在,「它」是清明前最肥美的河鮮,照我這樣做,不老不腥,鮮香入味!
  • 清明前後吃它最肥美,和絲瓜一起燉,肉鮮味美,一盤不夠吃
    河蚌,春季的河鮮美味,現在正是吃河蚌的好時節,河蚌肉質鮮美,有清熱解毒,明目益陰,鎮心安神的功效。我們這裡一般吃法都是熬湯或者紅燒,曾經在飯店吃過一次,河蚌和鹹雞在一起燉煮,湯汁鮮美無比。河蚌在我們這也叫蛤蜊,用方言說又叫「飯事」,音同「fans」,是一種滋味鮮美的貝殼類河鮮。
  • 婆婆做的河蚌太好吃了!就因多了這一步,肉不老不腥,全家愛吃
    婆婆做的河蚌太好吃了!就因多了這一步,肉不老不腥,全家愛吃在結婚前,就聽老公說我的婆婆特備能幹,不論在哪都是樣樣在行。尤其是做的飯,味道都可以和飯店裡的相比了。對於我這個吃貨來說,想到有好吃的,就特別開心!
  • 清明螺,抵只鵝,清明吃它最肥美,又鮮又嫩又多汁
    清明螺,抵只鵝,清明吃它最肥美,又鮮又嫩又多汁今日清明,在這個傳統的節日裡,舉國深切哀悼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中犧牲的英雄和逝去的同胞,共悼逝者,銘記英雄,緬懷同胞。歲月靜好,只因有人負重前行,致敬,抗疫英雄!
  • 燉牛肉時,別直接焯水,多做1步,牛肉軟爛入味,不腥也不柴
    燉牛肉時,別直接焯水,多做1步,牛肉軟爛入味,不腥也不柴除了豬肉之外,牛肉是我們生活中最常吃的肉類,口感鮮香,肉質細嫩有嚼勁。除了口感好之外,它還具有非常高的營養價值,是一種極其滋補的肉類。牛肉的做法多樣,炒、燉、滷等等,每個做法都有其獨特的口感。對於燉牛肉來說,每一步都是非常重要的,在選材部分,最好是選擇牛腱子肉,牛腱帶筋,燉熟之後,會有非常軟糯的口感。不過要想牛肉燉得軟爛不腥,單單是選擇好食材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在飯店中吃到的燉牛肉軟爛入味,美味又不塞牙。
  • 燉牛肉時,別直接焯水,多做1步,牛肉軟爛入味,不腥也不柴
    燉牛肉時,別直接焯水,多做1步,牛肉軟爛入味,不腥也不柴除了豬肉之外,牛肉是我們生活中最常吃的肉類,口感鮮香,肉質細嫩有嚼勁。除了口感好之外,它還具有非常高的營養價值,是一種極其滋補的肉類。牛肉的做法多樣,炒、燉、滷等等,每個做法都有其獨特的口感。
  • 不管燉什麼肉,燉前多上「這一步」,燉出來的肉不老不腥還特別香
    喜歡吃肉食的人應該清楚:雖然各種肉類食物營養價值極高,口感也非常棒,但是想要把肉類食物做的好吃,燉的軟爛,也需要有些功夫和技巧。而進入冬天之後,也有很多人喜歡吃各種各樣的燉肉。在東北菜中,東北大亂燉就相當受不同群體的喜愛。
  • 做鴨湯的時候,別直接煲,多加這一步,不腥又少油,一鍋都不夠吃
    冬天吃這肉好,吃肉喝湯,解饞暖身,不上火強健身體,常吃好處多冬季了,天冷,需要的熱量多,這個時候最適合溫補,有必要吃些肉類,但是呢,有些肉類吃多了還真是上火,那麼就要找一找既能解饞又能滋補、還不上火的食材,它就是鴨肉
  • 清明前後,它是四川人常吃的名菜,肥不膩瘦不柴,下酒下飯過嘴癮
    清明前後,熬鍋肉是四川人餐桌上必吃的一道菜,肥而不膩、色澤紅亮、鹹香適口。熬鍋肉是四川人的傳統家常菜,也是四川名菜,家家戶戶都會做會吃的美食。熬鍋肉隨著四川人的流動已經傳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是一道非常美味的下飯菜和下酒菜,受到了許多人好評。為什麼清明前後四川人必吃熬鍋肉呢?因為四川人去祭拜先祖的時候都會準備一塊半肥半瘦的刀頭肉,祭拜完之後就會用來做熬鍋肉吃。
  • 清明前後記得多吃清明豆,清香鮮美,補鐵效果好,全家都得吃
    清明前後記得多吃清明豆,清香鮮美,補鐵效果好,全家都得吃今天就是一年一度的清明時節了,你們家今天吃了什麼呢?不同的地區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很多地方習慣吃雞蛋,南方大多地方則喜歡吃青團,當然,饊子、艾粄等傳統小吃也是必不可少的。
  • 燉牛肉記住這個小妙招,燉好的牛肉軟爛入味,不老不柴,越吃越愛
    燉牛肉記住這個小妙招,燉好的牛肉軟爛入味,不老不柴,越吃越愛說起我最喜歡的食材,那就是牛肉啊,牛肉不僅營養價值特別的高,而且口味也是非常好的,不管是滷著吃,醬著吃,燒著吃,炒著吃,燉著吃,反正怎麼做都好吃,不過每個人跟每個人的口味都是不一樣的
  • 魚燉豆腐,教你一招,不腥又入味!營養高味道鮮,吃到湯汁也不剩
    魚燉豆腐,這樣做不腥又入味!我超愛吃魚,不管是什麼做法我都愛吃。今天給大家推薦的美食是魚燉豆腐,營養高味道鮮。前幾天在飯店點了一道魚燉豆腐,店家用的是鱸魚,大概一斤二兩左右。整條鱸魚和豆腐燉在一起,鱸魚刺很少,味道特別鮮美。
  • 「紅燒黃鱔」的做法來了,這一步操作好,肉嫩不腥味道鮮美!
    本文轉自百家號作者楊一美食推薦語:雌雄共體的黃鱔最美味的時候是在六月,黃鱔被蘇州人玩成了一道名菜響淋鱔糊,紅燒鱔魚也是鱔魚最得味的一種,如何做它才更好吃呢?黃鱔一年四季均產,但以小暑前後最為肥美,黃鱔是一種水生物種,大量生存與野外田間溝壑中,而且是人們非常喜愛的一種野味,用黃鱔烹飪的菜餚非常受歡迎,因為黃鱔的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非常高,尤其適合青春期、老人食用,能增強腦力,緩解記憶力衰退。
  • 家常「笨雞燉蘑菇」的做法,直接燉大錯特錯,燉前多加一步肉不柴
    家常「笨雞燉蘑菇」的做法,直接燉大錯特錯,燉前多加一步肉不柴「小雞燉蘑菇」是東北的一道名菜,早已被大家所熟知。這道菜所用的「小雞」可不是真小雞,而是「笨雞」,或者叫老雞,是指那些農家用來下單的雞,笨雞肉質緊實細嫩,吃起來口感勁道鮮美,燉肉吃非常美味,不僅在東北深受喜愛,在全國各地都有一定的知名度。除了笨雞的選擇很重要外,蘑菇的選擇也很重要,這道菜用野生的榛蘑燉最合適。
  • 老廚師告訴你,燉羊肉前多這一個步驟,燉的羊肉就會非常入味
    導語:老廚師告訴你,燉羊肉前多這一個步驟,燉的羊肉就會非常入味燉羊肉是西北地區非常普遍的一道家常菜,它的味道鮮嫩可口,基本上完全保留了樣羊肉所有的特質,有嚼勁,肥而不膩。不過有些人做的燉羊肉卻是做不出羊肉的味道,他們往往讓羊肉做起來非常的柴,入口後很難吞咽,並且還有很深的羊肉羶味,這是為什麼呢,老廚師告訴你一個燉羊肉的技巧,讓你做的羊肉更加鮮美可口。
  • 大廚說漏嘴:下鍋前多加「這一步」,不老不腥
    泥鰍是一種好吃的野味,最早的時候,人們都喜歡在河裡抓泥鰍,然後讓媽媽給燉了吃,吃起來特香特還吃。現在市場上也有許多賣泥鰍的,大家想吃了隨時都可以買來吃。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泥鰍本身有一股很大的土腥味,如果做不好,湯就變味了,不好喝。那麼泥鰍到底怎麼做才好吃呢?
  • 燉豬腳時,第一步別再焯水了!多做一步,豬腳軟爛又入味,還不腥
    燉豬腳時,第一步別再焯水了!多做一步,豬腳軟爛又入味,還不腥在我們的生活中,美食無處不在。今天給大家分享的美食就是豬腳。豬腳在人們心中的受歡迎程度還比較高,是人們比較喜歡的一種食物。主要最好吃的做法就是用來燉湯,那味道真的是讓人聞了就流口水。我第一次見燉豬腳的時候,是我媽媽在生了我弟弟之後坐月子的時候,我才見到這東西的。姑姑每天都給我媽媽燉豬腳湯喝,說是這樣下奶快,弟弟就能吃到奶了。當時的我還很疑惑,現在多少有點明白了。豬腳裡面含的蛋白質非常多,所以常吃對身體好。
  • 清明時節,這魚最肥美,6元一斤,孩子常吃提高智力,身體長高高
    很多人都說,春天是吃野菜最佳也是最好的季節,不可否認,春天的野菜不但種類多,而且不論是吃起來的口感還是營養價值,都絲毫不比任何的種植蔬菜遜色,甚至要要比種植蔬菜還要營養美味,所以每年到了春天以後,很多人總是盯著各種各樣的野菜不放,幾乎隔三差五就會吃,成為很多人春天家中上桌率最高的一種食材
  • 清明前,南方人必吃這「河裡第一鮮」,調味放對了,鮮美無比
    田螺,在嶺南一帶河塘田野邊上有淺水的地方常見,在細雨濛濛的春天,尤其臨近清明節前,鄉村田野裡的孩子、老人們都會在溪邊捕撈它,因為在這個季節的田螺,螺肉尤其肥美,在民間更有「清明螺,肥似鵝」、「清明螺,頂只鵝」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