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個頭,背著大大的書包,稚嫩的臉龐上架著一副厚厚的眼鏡,甚至在幼兒園,「小眼鏡」也為數不少。對此,建立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政策和制度體系,是全社會共同的期盼和呼聲,也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多方共同努力——
本報記者 駱 輝
近視呈現低齡化重度化趨勢
4月初,記者在南昌多所幼兒園、中小學採訪發現,一些小學中高年級,一個班級近視的學生普遍超過10人,而到了初高中,有的班級近視的學生超過一半。一位家長告訴記者,她的孩子目前在幼兒園讀大班,包括她的孩子在內,班上就有5個孩子戴上了眼鏡。
2018年7月,教育部發布首份《中國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報告》指出,「學生視力不良」是眾多突出問題之一,僅在四年級、八年級學生中,視力不良檢出率分別為36.5%和65.3%,其中八年級學生視力重度不良比例超過30%。來自國家衛生健康委的通報顯示,我國兒童青少年近視率已居世界第一。
去年底,省教育廳、省衛健委對全省11個設區市的67120名學生進行了調查,發現全省兒童青少年近視問題越來越嚴重,近視率居高不下、不斷攀升且呈現低齡化、重度化、發展快、程度深等趨勢。「雖然我省的近視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但『小眼鏡』人數越來越多、年齡越來越小、度數越來越深。」省教育廳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處負責人說。
「兒童青少年近視情況不容樂觀。」南昌大學附屬眼科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廖洪斐直言,近視輕則影響正常生活,重則引起視覺疾病,如嚴重近視導致的黃斑病變、視力障礙、白內障、視網膜脫落等;多項研究證實高度近視存在一定遺傳傾向,將對出生人口質量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近視並非司空見慣的小事,不僅會對孩子個人健康造成損害,還會對社會發展帶來不利影響。根據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飛行技術、航海技術、消防工程、刑事科學技術、偵察、海洋船舶駕駛等專業都對視力有明確要求,如果青少年視力問題得不到及時有效控制,未來學習相關專業、從事相關職業的人就會越來越少,甚至會面臨後繼無人的窘境。
造成近視原因,習慣不好首當其衝
「以前的讀書人,雖說在一盞煤油燈下看書寫字,但患近視的概率仍較低,什麼原因?一是幾乎不接觸電子產品,二是戶外活動時間多。現在很多孩子是『低頭族』,是『電子保姆』帶大的。打遊戲、和同學網上聊天成為孩子們平時放鬆、交際的重要方式。」一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小學校長說。
記者採訪發現,如今的手機、平板電腦、電子遊戲機等電子產品,代替了過去孩子之間的遊戲玩耍。有的年輕家長由於白天工作忙,下班回家怕孩子哭鬧或希望安靜不被打擾,往往感覺給孩子一個平板電腦最省事,甚至把玩平板電腦作為對孩子的獎勵,很多幼童玩起遊戲非常熟練,卻在不知不覺中傷害了眼睛。
在廖洪斐看來,疲勞用眼、過度使用電子產品、用眼不衛生等用眼習慣,是造成近視的重要原因。當前,在重治輕防的錯誤認識下,兒童青少年普遍缺乏自主的視力健康行為和及早控制視力不良的健康管理意識,部分學校、教師和家長缺乏近視防治和視力健康基本知識。「殊不知,矯正技術雖然迅猛發展,卻不能改變近視的本質。並非所有人適合矯正技術,即便手術,也是中低度近視矯正效果更好、更接近正常人。」廖洪斐說。
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認為,造成近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教育層面看,很多家長存在「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等各種焦慮,學齡前兒童過早接受小學化教育,存在重智育、輕體育的現象;學校減負家庭增負,家長自我加壓讓孩子參加校外學科教育培訓的比例增大,造成兒童青少年學習時間過長、學習強度和頻率過大。從個體層面看,隨著社會環境和生活方式的發展變化,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經常熬夜等不健康生活方式,導致用眼強度增大,造成視力低下。
多管齊下綜合防控
工作基礎尚不夠穩固、政府學校社會工作合力尚未完全凝聚、工作方式方法創新力度不大、資金投入保障不充分等,是我省兒童青少年近視綜合防控的薄弱環節。記者從省教育廳了解到,我省正在研究制訂《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將從加強組織領導、加強機構建設、合理安排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強化示範引領等入手,多管齊下、綜合防控。
早在2015年,我省就依託南昌大學附屬眼科醫院探索開展青少年視力保護行動計劃,定時定點開展眼健康宣教、視力健康篩查等工作,並建立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檔案,形成醫院、學校、家長、學生視力健康實時監測與預警的多點聯動格局。廖洪斐建議,依託現有資源建立並及時更新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電子檔案;加強全省現有中小學衛生保健機構建設,按照標準和要求強化人員和設備配備,加大近視防控基礎和應用研究,提升基層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能力。同時,建議青少年不要忽視視力的變化,定期去眼科醫院檢查,注重早期發現、採取有效幹預措施。
「強化戶外體育鍛鍊很有必要,必須切實落實中小學校、幼兒園減輕過重學業負擔,保障體育鍛鍊和戶外活動時間,確保中小學生在校時每天1小時以上體育活動時間。」省體育局有關人員表示。對此,我省將嚴格落實國家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確保小學一二年級每周4課時,三至六年級和初中每周3課時,高中階段每周2課時體育活動時間;中小學校每天安排30分鐘大課間體育活動;有序組織和督促學生課間到室外活動或遠眺,防止學生持續疲勞用眼;全面實施寒暑假學生體育家庭作業制度,督促檢查學生完成情況。
南昌市郵政路小學校長胡金香建議,積極倡導家長多陪伴孩子,儘量減少電子產品使用。同時,學校教育要本著按需原則合理使用電子產品,教學和布置作業不依賴電子產品。
南昌市西湖區是「全國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試點縣(市、區)」,該區教科體局局長黃國良表示,要為全區中小學生配備符合國家標準的護眼日光燈、可調節課桌椅、學生護眼儀,更新所有未達標的教室、圖書室等功能室的採光照明設施。同時,強化考核管理,對近視率上升、兒童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連續三年下降的學校(園)領導依規予以問責。
建立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政策和制度體系,給兒童青少年明亮的眼睛,是全社會共同的期盼和呼聲,也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多方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