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和平解放時,被傅作義送走的兩位兵團司令,後來的結局如何?

2020-12-17 悟空談歷史

北平和平解放是解放戰爭中的大事,遼瀋戰役後,為了爭取和平解放北平,我黨從1948年11月開始接觸傅作義,直到1949年1月,北平才和平解放。可能很多人都會覺得奇怪,為何北平解放提前那麼久就開始談判,傅作義卻猶豫了這麼長才決定呢?

傅作義自然是有諸多考量的,這和他手底下的四個兵團司令有關。傅作義被蔣介石任命為華北「剿總」司令,指揮4個兵團,這4個兵團司令分別是第四兵團司令李文、第九兵團司令石覺、第十一兵團司令孫蘭峰與第十七兵團司令侯鏡如。

四個兵團司除了孫蘭峰之外都是蔣介石的中央軍嫡系,他們深得蔣介石信任,好在侯鏡如支持傅作義,故而只剩下石覺與李文兩個兵團司令反對傅作義的計劃。傅作義無奈,只能把他們送回國民黨陣營,那麼北平和平解放時,反對傅作義的兩個兵團司令,到臺灣後結局如何?

第一,第四兵團司令官李文

李文出生於1905年,他是湖南新化人,黃埔一期畢業。因為是黃埔一期畢業生,而蔣介石又是黃埔軍校校長,所以李文深得蔣介石信任。李文曾參加過多場大型抗日戰役,是個戰鬥經驗極為豐富的將領。解放戰爭期間,李文被蔣介石任命為華北「剿總」副司令兼第四兵團司令官,是一位大權在握的將領。

李文是一位深得蔣介石信任的學生,所以傅作義計劃和平起義時李文反對傅作義的計劃,最終他被傅作義送回國民黨陣營。與傅作義分道揚鑣後,李文回到溪口與蔣介石匯合,在蔣介石的授意下,李文身兼二職,一邊是西安「綏靖」公署副主任,一邊是第五兵團的司令官。

1949年年底,李文的態度再次轉變,選擇向解放軍投誠,不過卻趁著學習改造的時間逃走,之後經由香港到達臺灣。晚年的李文一直生活在臺灣,再也沒能回到大陸,他擔任了任「國防部」中將高參,退役後進入商界,擔任商業顧問,於1977年去世,終年72歲。

第二,第九兵團司令官石覺

石覺出生於1908年,廣西桂林人,黃埔三期畢業生,也是蔣介石的嫡系,因此深得蔣介石信任。在抗日戰爭期間,石覺曾幾次做出突出貢獻,武漢會戰中更是身先士卒,為抗戰的勝利立下汗馬功勞。解放戰爭期間,石覺被蔣介石任命為第九兵團司令,協助傅作義守衛平津一帶。

1949年1月,傅作義和平起義前,石覺反對傅作義的計劃,因此他與李文一起被傅作義送回國民黨陣營。石覺與傅作義決裂後便到了南京,被任命為淞滬防衛司令部司令官。石覺一直執迷不悟,始終跟隨蔣介石。

後來上海也得到解放,石覺只能在舟山群島安營紮寨,可這裡也不是他的歸宿,很快那些島嶼也被解放,石覺只得灰溜溜跟隨蔣介石一起撤到臺灣。雖然打了敗仗,但蔣介石對他還不錯。

到臺灣後的石覺被蔣介石任命為「金門防衛司令官」、「勤務總司令」等職務。晚年的石覺一直想回家鄉,不過直到去世他都沒能如願。1986年,石覺在臺灣因病去世,終年78歲。

如果當初他們和傅作義一樣選擇和平起義,那麼他們會不會有另外一種更好的結局呢?答案是肯定的,憑藉他們在抗日時期的表現,他們本可以成為中國人民心目中的大英雄,可以成為後代仰慕的人,可惜他們走錯了路。

很多事情在塵埃落定之前我們都無法提前預知結果,我們每個人都要為自己做出的選擇負責,石覺和李文最後站在人民的對立面,選擇跟隨蔣介石,所以他們後半生再也無法回到家鄉,只能在臺灣了卻餘生,這應該就是上天對他們的懲罰吧?

參考資料:

《民國高級將領列傳》方灝、胡必林

相關焦點

  • 傅作義北平起義時,哪兩個兵團司令強烈反對?他們的結局如何?
    我軍攻克天津後,北平徹底成了一座孤城。在老師劉厚同和大女兒傅冬菊的勸說下,傅作義決定和平起義。然而當他在軍事會議上宣布這個決定時,卻遭到了兩個人的強烈反對,這兩個人分別是石覺和李文。那麼他們當時都是什麼職務呢?為何敢公然和傅作義唱對臺戲呢?
  • 1949年傅作義宣布起義,手下4個兵團拒絕,北平解放後他們去了哪
    1948年11月,時任東南行政長官的傅作義提出了「堅守平津」的戰略方針。但是面對前後夾擊,腹背受敵的情況,傅作義部已完全處於劣勢。我黨方面希望爭取傅起義,讓其和平交出北平政權。為了能夠儘快促成和平解放北平,我黨先後派出彭澤湘和傅冬菊等人做其工作。
  • 北平起義時,傅作義放走了哪三個高級將領?他們的結局如何?
    鮮為人知的是北平起義時,傅作義放走了三個國軍高級將領,那麼他們都是誰呢?傅作義為何要放他們走呢?這些人後來的結局又是怎樣的呢?當時北平城內老蔣嫡系的兵力比傅作義的兵力高出好幾倍,如果貿然宣布起義的話,不僅成功的可能性極低,就連他自身的安全都可能是個問題。為了消除這個隱患,傅作義以召開軍事會議的名義將老蔣的嫡系將領控制了起來,並隔絕了他們與自己部隊的聯繫。
  • 傅作義的女兒傅冬菊,北平和平解放的大功臣,建國後結局如何
    傅作義女兒傅冬菊,北平和平解放的大功臣,建國後結局如何1948年11月6日,在淮海戰役徵戰方酣之時,中央軍委又組織了平津戰役。因為遼瀋戰役和淮海戰役讓華北之敵成為驚弓之鳥,傅作義把他的兵力收縮,擺開一字長蛇陣。
  • 傅作義女兒傅冬菊,北平和平解放最大女功臣,建國後最終結局如何?
    而傅作義將軍軍旅生涯做得更有意義的事,就是發動北平起義,令這座六朝古都免受戰火的摧殘,千年積澱的文明得以傳承,不過北平和平解放不是傅將軍一人的功勞,是兩軍共同努力的結果,我黨有三位功臣,劉厚同、鄧寶珊以及傅作義的女兒傅冬菊。
  • 北平起義,中央軍不聽傅作義指揮,只有2位軍長籤字,結局如何?
    49年1月東北野戰軍及華北我軍集中百萬兵力及近2000門各型火炮,將傅作義華北剿總約25萬官兵圍困北平,如傅作義再不發動起義,國軍被殲滅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這種背景下,傅作義終於向北平國軍所有師級以上高級將領宣布了和平解放北平的協議,率部起義接受改編。
  • 東北軍: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的無名功臣
    2009年1月31日,是北京和平解放60周年,到底是誰冒著生命危險暗中策劃了北平和平起義事宜,沒動一槍一刀順利地使北平和平解放,使城內的百姓躲過了戰火的折磨,使這一文化古城得以完整的保存了下來。促成北平和平解放的只是傅作義將軍一個人的深謀遠慮?還是北平城中的東北軍軍官眾望所歸?
  • 49年北平和平解放,擁護傅作義起義的4個軍長,最後結局如何?
    傅作義作為國軍的高級將領,戎馬生涯戰績突出,像鎮守綏遠華北、抵禦日軍侵略自不必說,而傅最大的功績還是在我軍解放華北時。我軍於1948年11月開始實施華北大規模作戰,目標解放平津。國民黨軍的華北部隊在平津戰役中被我軍重重包圍,兵力處於絕對下風,而傅在天津解放後也是徹底失去回天之力了。
  • 平津戰役時,跟隨傅作義發動起義的四個軍長,最終結局如何?
    1949年1月的北平是很不太平的。這天,東北野戰軍和我國華北的部分軍隊將傅作義的五十萬大軍困在了北平這座城市裡。而老蔣想要用這五十萬大軍牽制我軍的軍隊,在必要時實施戰略反撲。於是,傅作義收到老蔣的命令是死守北平這座城市。
  • 傅冬:潛伏父親傅作義身邊,勸父親起義解放北平,後來結局如何?
    近現代,有一位女子,為了維護某一方的和平,不惜「背叛」自己的父親,而父親為了大義,也不惜「背叛」自己的組織,她們正是換來北平和平解放的最大功臣傅作義和傅冬菊父女,這對英勇的父女到底起到了什麼作用?他們老年時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
  • 解放北平:北平和平解放已成定局,傅作義婉拒蔣公子的美意
    於是,雙方很快達成了北平和平解放的初步協議,主要內容是:北平和平解放,國民黨駐平郊部隊開赴指令地點,聽候改編為人民解放軍;釋放被俘人員,對被俘人員不以戰俘看待;雙方在北平成立聯合辦事處,處理過渡問題等。形勢急迫,鄧寶珊決定立即帶協議回北平交給傅作義。臨行前,林彪讓他給傅作義帶一封信。
  • 北平和平解放後,傅作義都去了哪裡,擔任何職?結局如何?
    1949年1月,時任華北"剿總"司令的傅作義和我軍籤訂《關於和平解放北平問題的協議》,命令北平城內的20餘萬國民黨軍移出城外,促成了北平的和平解放,使古老的文化故都北平及其全部珍貴歷史建築完好地得到保存,200萬北平市民的生命和財產免遭兵燹。
  • 戰爭陰雲下的北平:和平解放背後的秘密交易
    1949年1月31日,解放軍部隊開進北平城,標誌著北平的和平解放。和平解放北平的背後有哪些刀光劍影、血雨腥風呢?小編就帶你了解這背後的故事。孫子說: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一旦蔣系部隊南撤,傅作義的部隊也必將西逃。如果蔣介石和傅作義的部隊都跑了,解放軍雖然可以不戰而得到北平、天津等大城市,但是國民黨軍加強了長江防線,對於我們下一步渡江作戰將十分不利的。於是教員面臨的首要問題不是如何打下北平城,而是要想辦法打消蔣介石傅作義逃跑的念頭。
  •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哪3位國軍高級將領堅決反對?最終結局如何?
    先來看看三人當中勢力最大的李文。李文掛名4兵團司令,實際權力和手中所掌握的兵力可不止如此。49年初可以把整個華北剿總一分為二來看,約一半的部隊是綏軍系統,也就是傅作義為首的部隊;另外20多萬人則是和綏軍有嫌隙的中央軍部隊,兩者實力大抵相當。雖然李文名義上不能算是這部分中央軍的最高長官,但是4兵團和9兵團合計8個軍的中央軍兵力都是聽命於他,可以說已經控制了北平附近大部分的中央軍軍權。
  • 北平和平解放,傅將軍放了幾位高級將領,其中一人我軍一直想抓住
    平津戰役中,天津的國軍被解放軍殲滅,北平的國軍陷入絕境,傅作義將軍與解放軍達成協議,25萬國軍接受解放軍改編,和平解放北平。傅將軍當時放走了幾位國軍高級將領,其中一人我軍一直想抓住。當時,北平城內蔣介石嫡系中央軍的兵力比傅作義的部隊要多出不少,如果貿然宣布起義,不僅成功的可能性較小,就連傅作義將軍自身的安全都可能是個問題。為了消除隱患,傅作義決定召開軍事會議。傅作義通知蔣介石的嫡系將領前來參會,並在會上宣布了起義的決定,因為解放軍人數是國軍的4倍,反抗沒有一點勝利的希望。
  • 1949年,傅作義率領部下起義後,李文、石覺以及袁樸等人結局如何?
    ——特賴奇克 1949年1月31日,國共內戰最後關頭時刻,北平這座千年文明古都被我軍和平解放。至此,使得故宮等大量古建築和其他珍貴文物得以倖存,同樣使得全市兩百萬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得到保障。儘管國共內戰是抗日戰爭勝利之後最為不幸的事情,但北平和平解放卻又是不幸中的萬幸。
  • 《新世界》裡剿總與我軍和談「和平解放北平」,蔣介石為什麼不阻攔?
    《新世界》裡剿總與我軍和談「和平解放北平」,蔣介石為什麼不阻攔? 由孫紅雷等人主演的《新世界》正在熱播中,該劇雖然是虛構的故事,但也是在「和平解放北平」的歷史背景下進行的。「和平解放北平」發生在解放戰爭平津戰役時期,「和平解放北平」也是平津戰役的結局,最終人民解放軍取得勝利。
  • 傅作義的女兒,曾為和平解放北平立下大功,建國後結局怎樣?
    對於他們來說,從破敗的戰爭環境之中,他們已經可以窺見自己的結局。和平解放一直是我黨奉行的一個原則,這個原則在涉及北平這座城市的時候尤其重要。 北平,這座充滿著人文氣息的城市,它承載著太多中華民族的記憶,它有著無數的奇珍異寶。北平城中的建築、歷史,對於整個中國來說都是無價之寶。我們想要保全這座城市,節節敗退的傅作義想要保全自己,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一場談判開始了。
  • 傅作義女兒傅冬菊,北平和平解放最大女功臣,建國後最終結局如何
    1949年1月22日,傅作義在《關於和平解決北平問題的協議》上簽字。當天,北平傅作義所部25萬人根據協議陸續撤出市區,接受解放軍的改編。不久,解放軍正式入城,北平和平解放了。北平能和平解放,是無數人努力的結果,這裡有一個人的名字始終繞不開。 這個人就是傅作義的女兒傅冬菊。
  • 北平得以和平解放,有三人立下大功,傅作義為何聽他們的?
    1949年1月31日,人民解放軍入城接管北平防務。至此,北平宣告和平解放。一座千年古都得以免受戰火的洗禮,使得北平城內200萬的百姓生命安全安然無恙。北平的和平解放開創了一種解放軍和平改編國民黨軍的「北平方式」,加快了全國統一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