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之後,北京進入了「過敏高發季節」,不少人開始出現打噴嚏、流鼻涕等症狀,北京協和醫院變態反應科也因此迎來了就診小高峰,變態反應科尹佳主任醫師一上午就接診了20多個病人。
尹佳介紹,自每年立秋之日起,「夏秋季花粉症」就開始多發,此後的2至3個月內,上千萬的過敏患者會被眼睛癢、鼻癢、噴嚏、流清涕、鼻塞、咳嗽、喘息等問題困擾,部分患者會因哮喘發作嚴重需要急診治療,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質量。
「很多患者對『花粉』一詞有誤解,覺得花粉只有花才有,沒有花的季節或者沒有花的地方就沒有花粉了。其實,臨床上導致花粉過敏的過敏原主要來自於樹或雜草的花粉。」尹佳介紹,60年前,以北京協和醫院變態反應科葉世泰教授為首的研究人員發現,臨床上有一批過敏性鼻炎和哮喘病人的病情發作有明顯的季節性,通過野外調查和體內激發試驗證實,「罪魁禍首」竟是北京郊區秋季特有的植物——野生蒿。這種植物在北京很常見,有些老百姓家房頂上就有。
「大家一般都以為桃花等鮮花的花粉會比較多,其實這些鮮花的花粉數量很少,還比較黏,顆粒也重,需要藉助蜜蜂等媒介才能傳播。而圓柏等樹木的花粉、蒿和葎草等雜草的花粉,像麵粉一樣裸露在外,風一吹就能傳播很遠。」尹佳建議,即便是秋天,晴天颳風時,花粉過敏的患者還是儘量少出門,要出門一定要做好防護。
「尹教授,您看這是我前幾天錄的視頻,我現在都可以跳舞了!」周二早上8時30分,北京協和醫院門診樓6層,變態反應科診室前的走廊裡早已坐滿了患者和家屬,40歲的孫女士一見到自己的主治醫生尹佳就露出滿臉笑容,遞上了一沓厚厚的筆記,高興地與尹醫生分享自己近兩個月的變化。
「那真是太好了,繼續堅持打針,吸的藥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適當停一停。」尹佳笑著接過筆記,筆記上詳細記錄著孫女士每次打針、用藥的濃度和劑量,尹醫生一邊認真分析,一邊說道:「咱們還是用2號針,但是這次的首針劑量稍微小一點,我幫你寫在醫囑裡,方便你回老家的社區醫院打針。」
孫女士是從河北來複診的。五年前,她出現了嚴重的哮喘症狀,甚至影響到了正常生活,「不能跑,不能大笑,甚至連做飯炒菜都不行,受不了油煙的刺激。」尹醫生診斷,孫女士患的是過敏性哮喘,對花粉、刺激性氣味都有過敏反應。針對孫女士的過敏原和症狀,尹醫生為她配置了專用的疫苗和藥劑,對她進行脫敏治療。
「通過注射疫苗,讓患者的身體對於特定的過敏原產生免疫反應,隨著注射劑量和濃度的逐漸調整,患者的身體會逐漸對過敏原產生免疫耐受,堅持治療3到5年,患者的用藥可以減到很小的劑量,甚至停藥之後,過敏症狀都不會再復發。」尹醫生解釋說。
兩年後,孫女士「偷偷」在家做了一次飯,「一點兒沒喘,也沒咳嗽,踏踏實實做了一桌子菜。」孫女士高興地說,經過五年的堅持,她已經能夠恢復正常的生活狀態,「朋友都說我這是『實驗成功』了,我真是太感謝尹教授了!」
「其實這位患者脫敏治療兩年就開始減少吸入激素劑量了,最近2年已經完全停用吸入藥。3月前因上呼吸道感染誘發咳嗽等症狀,患者很緊張,又吸入少量激素以減輕氣道高反應,現在已經基本恢復正常了,因此我讓她停止吸入藥物。」尹佳說,患者不再受過敏症狀困擾,平安健康地生活,是她最希望看到的。
「小李,你這就是小麥過敏啦,以後吃完麵食可不能像上次那樣運動了。」這天上午,尹佳接診了幾位和孫女士一樣的「老朋友」後,迎來了一位新患者。
患者小李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罕見病例,過去兩年裡,他經常出現全身的風團樣皮疹,伴有皮癢,並且出現過兩次運動後的休克。
8月1日午餐兩小時後,他出門跑步,隨後感到全身癢、出現風團樣皮疹,逐漸呼吸困難,腹痛嘔吐……他眼前一黑,昏倒了。
當天,家人立馬將小李送到協和醫院急診,醫生為他打了腎上腺素並進行抗過敏治療,小李的病情逐漸好轉。聽從急診科醫生建議,小李到變態反應科進行進一步的過敏原檢查。經過詢問,小李當天食用過面、餅、牛羊肉以及麻醬,醫生初步判斷過敏原可能源自小麥。在對小李進行了過敏原檢測後,報告顯示,小李果然對小麥過敏。
「只有小麥嗎?」聽到診斷結果,小李皺著眉,擔心地問。
「只有小麥,但是也請你注意黑麥,其他的像燕麥、玉米、米、蕎麥、小米等這些穀物都沒問題。」尹佳耐心地解釋:「你得的是小麥依賴運動誘發的嚴重過敏。要避免這個病,就一定要注意吃了麵食後不能做劇烈運動,嚴格來說,不吃最好。還有麵筋、烤麩這類食物也一定不能吃。做劇烈運動前,吃一些巧克力、牛肉,這些食物都是沒問題的。」
給小李開完藥,尹佳從身旁的一個布袋裡拿出三個「道具」,為小李講解如何用藥。她先拿起兩種瓶裝的藥劑:「這是滴劑,如果你誤吃了小麥,身上起了皮疹的話,滴10至20滴藥在嘴裡含一會兒再咽下去;如果出現了憋氣、呼吸困難,就要用到這個噴劑,噴到嘴裡1至2下。」
隨後,尹佳舉起像針筒一樣的「道具」:「如果同時有皮疹、呼吸困難,或者腹痛,甚至意識不好的時候,就需要用到這個腎上腺素筆。」她打開一個注射器,一邊演示一邊說:「目前國內還沒有這麼方便的腎上腺素筆,但我們可以為患者配備國產安瓿裝的腎上腺素,患者需要隨身常備兩支腎上腺素注射液和一個1毫升的一次性注射器,突發緊急情況時,抽取0.3毫升的腎上腺素,從大腿外側肌肉多的地方進行肌肉注射。這是救命的措施,孩子自己和家長都要知道。」
對於過敏的初級預防,能做的就是「從娃娃抓起」。雖然過敏不是遺傳性疾病,但一般來說,父母有一方患有過敏性疾病的,子女患過敏性疾病的可能性約為30%,父母雙方都患有過敏性疾病的,子女患過敏性疾病的可能性則高達50%以上。因此,易感人群的孩子要多接觸大自然,可以和寵物一起長大,家中要少用消毒液等,成長過程中還要儘量避免頻繁使用抗生素。
尹佳介紹,想擺脫過敏,目前最靠譜的治療方法就是過敏原特異性免疫治療。這是阻止過敏性疾病自然進程唯一有效的方法。只有通過過敏原篩查檢測,查清楚到底是哪種過敏原引起的過敏反應,才能特異性對因治療。
對於查清過敏原的方法,最直接有效的就是用過敏原製劑進行皮膚點刺試驗:在手臂上直接滴一些過敏原製劑,每滴0.1毫升,間隔1.5釐米,然後用特殊的針輕刺讓液體浸潤的皮膚,不能刺出血,觀測是否出現風團和紅暈來判斷過敏原。「醫生通過過敏原製劑查找到過敏原後,再將其按劑量由少到多,分多次注入患者皮下,就能夠使患者對該過敏原產生耐受力,一般經過1至2年,這種脫敏治療後會起效,整體療程要經過3至5年,才能保證基本不復發。」
很多人會錯把鼻炎當感冒,那麼究竟怎麼區分鼻炎和感冒呢?
尹佳表示,總的來說,過敏性鼻炎的症狀往往局限在鼻子和眼睛,比如鼻癢、眼癢、打噴嚏、流鼻涕等。而感冒除了這些局部症狀,還會有頭疼、發熱、四肢無力等全身症狀。
一些有過敏病史,尤其是對花粉過敏的患者,可以在花粉季開始前一周就使用鼻用糖皮質激素,這種激素見效較慢,等到花粉滿天飛時,藥物剛好起效。目前,也有些醫院會將花粉阻隔劑做成小藥膏,塗抹在鼻腔黏膜中,相當於戴了一個口罩,效果也不錯。
「很多人對於鼻噴激素有誤解,有些患者一聽是激素就很牴觸,其實這種藥在國內外對患有鼻炎的兒童進行過實驗,連續噴數月都沒有發現明顯副作用,所以花粉季節連續使用3個月是安全的。」
(原標題:立秋後協和醫院變態反應科迎來接診高峰 原來罪魁禍首竟是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