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是如何成為馬克思主義者的

2021-01-11 廣西新聞網

2021年01月04日 10:38 來源:學 習 時 報 作者:汪勇 編輯:黎鑫

舊中國主權淪喪,統治腐朽,民不聊生,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危險。為了救亡圖存,青年毛澤東上下求索,尋求救國真理。在讀書求知與鬥爭實踐中,毛澤東最終選擇和確立了馬克思主義信仰,成為馬克思主義者。

「研究一個拔本塞源的方法」

青年毛澤東「身無分文,心憂天下」,列強的欺凌,軍閥的反動,社會的黑暗,使他痛感「國家壞到了極處,人類苦到了極處,社會黑暗到了極處」。他立志「研究一個拔本塞源的方法」,即從根本上找到救國救民的方法。

毛澤東對民族危亡境地深表憂慮,他感嘆「數千年來民智之不開、國幾蹈於淪亡之慘也」。1915年5月,為抗議袁世凱接受日本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人們將5月7日立為國恥紀念日。毛澤東憤然寫下「五月七日,民國奇恥;何以報仇?在我學子!」表達對袁世凱賣國的極大憤慨,顯露出勇擔使命、雪恥救國的志向。毛澤東認為要救國,青年人要擔負起責任,立大志向,探討事關世界、國家和民族前途的大事。他號召大家共擔責任,共同行動,徹底改造舊中國。

「根本上變換全國之思想」

封建文化禁錮人民思想,阻礙社會進步。毛澤東認為要根本改造社會,必須摧毀舊文化,宣傳新思想,開啟民眾覺悟,「根本上變換全國之思想」。

毛澤東激烈揭露抨擊並主張摧毀腐朽落後的舊文化,指出舊文化「五千年流傳到今,種根甚深、結蒂甚固,非有大力不易摧陷廓清」。1919年11月,長沙發生趙五貞女士抗婚自殺事件,社會反響強烈。毛澤東連續發表10篇評論文章,抨擊腐朽的封建文化和黑暗的社會制度,他積極宣傳新文化新思想。1919年7月,毛澤東任主編的《湘江評論》創刊,該報開宗明義:「本報以宣傳最新思潮為主旨。」其創刊號共發表25篇雜文,其中22篇署名澤東。毛澤東不遺餘力批判舊思想,宣傳新文化,熱情洋溢的宣傳覺悟了的民眾聯合的力量,號召人民以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去衝破一切羅網。毛澤東批判舊思想、宣傳新文化的活動,啟發了民眾覺悟,也推動他投身鬥爭實踐,探尋救國之路。

「集合同志,創造新環境,為共同的活動」

根本改造社會,個人力量是薄弱的,必須聯合同志,共同奮鬥。青年毛澤東結識了一批志同道合者,他們「集合同志,創造新環境,為共同的活動」奮發圖強。

1915年秋,在湖南第一師範學校讀書的毛澤東發出「徵友啟事」,希望結交對學問、時政感興趣,能刻苦耐勞、意志堅定、隨時準備為國捐軀的朋友。啟事發出後,得到李立三、羅章龍等五六人的響應。羅章龍還和毛澤東通信約見。1918年4月,毛澤東提議成立並主持會務的新民學會在長沙成立,這是一群年青知識分子集合而成的進步團體,學會以「改造中國與世界」為方針,要求會員不虛偽、不懶惰、不浪費、不賭博、不狎妓,通過個人品行的培養,改造個人,進而改造社會。學會成立後,毛澤東主張會員「都要存一個『向外發展』的志」,走出去鍛鍊本領,他發起組織會員赴法勤工儉學。為此,1918年8月毛澤東抵達北京。1919年1月在北京參加了李大釗等指導下的北京大學哲學研究會。4月,毛澤東回到湖南,「就更加直接地投身到政治中去了」。不久,五四運動爆發,毛澤東站在領導湖南學生運動的前列,與彭璜等領導成立了新的湖南學生聯合會,組織學生開展鬥爭。12月,毛澤東等領導組織學生罷課,通電全國,發動驅逐湖南軍閥張敬堯運動,次年6月驅張運動獲得成功。

在參加和領導鬥爭實踐中,毛澤東初步積累了鬥爭經驗,認識了民眾的巨大力量。但他也看到,運動雖然轟轟烈烈,但並未解決中國的根本問題,救國救民必須有科學真理指引。

「另闢道路,另造環境一法」

為了探尋真理,毛澤東花了大量時間和精力研究時事和社會問題。這一時期中國社會變動劇烈,新舊思潮相互激蕩,他的思想在快速變化中。

1910年秋,在湘鄉縣立東山學校讀書的毛澤東看到梁啓超主辦的《新民叢報》,開始「崇拜康有為和梁啓超」,贊同他們君主立憲的主張。次年春,毛澤東考入長沙駐省湘鄉中學後,閱覽了同盟會的《民立報》,支持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的政治主張。1911年他加入新軍,參加辛亥革命,懷著濃厚興趣討論了社會改良主義思潮。此後,毛澤東還大量閱讀西方著作,接受過進化論和民主思想。這一時期,改良主義、自由主義、無政府主義等思潮甚囂塵上,不可避免地影響著毛澤東,「是自由主義、民權主義、民族主義、改良主義、空想社會主義等理念的大雜燴」。

毛澤東在鬥爭實踐中對不同思潮進行了研究和比較。各種主義主張處處碰壁的現實,使他逐漸認識到要改變中國命運,必須「另闢道路,另造環境一法」,找到真正的科學真理進行指引。

「主義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趨赴」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1919年五四運動前後,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傳播日趨廣泛,毛澤東「迅速地朝著馬克思主義的方向發展」。

1918年8月,毛澤東第一次來到北京,經李大釗介紹任北京大學圖書館助理員。他閱讀李大釗的《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宣傳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的文章,廣泛接觸學者,探討各種社會主義學說。他參加北大哲學會、新聞學研究會和「平民教育演講團」的活動,實地到長辛店調查,了解工廠生產和工人生活狀況。1918年的北京之行,是毛澤東的思想從民主主義向馬克思主義轉變的開端。

1919年4月,毛澤東回到湖南,在鬥爭實踐中,他研究、比較和檢驗了各種主義學說。1920年春,毛澤東第二次來到北京,這一次他閱讀了《共產黨宣言》《階級鬥爭》《社會主義史》等書籍,他的宇宙觀、社會觀和人生觀發生了根本轉變,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對歷史的正確解釋,從此建立起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他認識到要根本改造中國,「固然要有一班刻苦勵志的『人』,尤其要有一種為大家共同信守的『主義』」,「主義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趨赴」。毛澤東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在湖南秘密開展建黨活動。正如他後來對斯諾所說:「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論上,而且在某種程度的行動上,我已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了。」這樣,毛澤東完成了從民主主義者向馬克思主義者的轉變。

相關焦點

  • 這封楊開慧寫給毛澤東的信件讓人淚目!上海毛澤東舊居陳列館探館
    1924年毛澤東來滬,除繼續擔任中共中央局秘書、協助陳獨秀處理中共中央的日常工作外,還參與領導國民黨上海執行部的工作,為維護國共合作作出了重要貢獻。當年的6月至12月,毛澤東同夫人楊開慧、兩個孩子毛岸英、毛岸青以及嶽母向振熙老人一家五口寓居於此。甲秀裡是毛澤東在上海居住時間最長的一處。
  • 毛澤東的初心之路
    如何解決吃飯問題是毛澤東這一時期第一位關注的問題,也是他後來參加革命的動力。新中國成立以後,毛澤東仍然把吃飯問題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直到 1959年,他在黨內通信中都還寫道:「須知我國是一個有六億五千萬人口的大國,吃飯是第一件大事。 」讓所有中國人都吃上飯、吃好飯,是毛澤東少年時就產生的樸素願望,同時又是他成年後致力於社會改造過程中一直存在的理性追求。
  • 《農村社會學》專業課:中國馬克思主義者的農村研究重點難點歸納
    三、中國馬克思主義者的農村研究1.中國農村社會性質的論戰從 20 世紀 20 年代末開始,在學術理論界發生了三次論戰,依次是中國社會性質問題的論戰、中國社會史的論戰和中國農村社會性質的論戰。30 年代關於中國農村社會性質的論戰是前兩次論戰的延續和深入。
  • 毛澤東是怎樣成為領袖的?
    提要:毛澤東的故事,人們知道的太多了,但卻總也說不盡。中央黨校著名學者羅平漢教授近期出版的《回看毛澤東》一書,能讓我們更清楚地了解,毛澤東是如何擺脫逆境,成為領袖的。  偉人毛澤東有缺點嗎?
  • 《孟子》的"民為貴"與毛澤東的"為人民服務"
    成年後成為馬克思主義者的毛澤東,對於孟子,和對待孔子一樣,也是批判的基礎上,肯定其合理、進步、積極的一面。他曾在一篇關於「人性」問題的通信上批示說:孔孟有一部分真理,全部否定是非歷史的看法。孟子是孔子以後儒家一大派,對後代的影響很大,因此被稱為「亞聖」,意即僅次於孔子的「聖人」。孟子名軻。大概生於周安王十七年(公元前385年),死於周赧王十一年(公元前304年),活到八十多歲。
  • 紅色珍珠燦映繁華盛景 安義路63號:毛澤東人生轉折點
    原標題:傳承紅色基因丨紅色珍珠燦映繁華盛景 安義路63號:毛澤東人生轉折點  「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論上,而且在某種程度上,我已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了。而且從此我也自認為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了。」——毛澤東  走進安義路63號的毛澤東舊居,這段話格外引人注目。
  • 從毛澤東詩詞感悟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
    1920年11月,毛澤東、何叔衡等人創建湖南長沙共產主義小組,這是中國共產黨的早期地方組織。這標誌著毛澤東已經由一個愛國青年轉變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一個共產黨人。 1921年初,毛澤東把與蔡和森等人創辦的進步團體新民學會的宗旨「革新學術,砥礪品行,改良人心風俗」改為「改造中國與世界」。這不僅成為新民學會的宗旨,也是毛澤東畢生的追求。 當年毛澤東所面對的中國,內憂外患。
  • 在紙頁中走近真實的毛澤東
    自從1976年9月9日毛澤東逝世後,對毛澤東的解讀一直是社會輿論的熱點,甚至牽動著世界的眼球。最近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隆重推出了美國著名學者羅斯·特裡爾(Ross Terrill)的經典名著——《毛澤東傳》(史丹福大學出版社,1999)的最新版中譯本。
  • 毛澤東與「大字本」
    原標題:毛澤東與「大字本」 在毛澤東生命的最後幾年,主要的讀物是加大字體印刷的歷史、文學類古籍資料,工作人員把它們統稱為「大字本」。1972年10月,毛澤東指示,找一些專家注釋一些古籍,印成大字本給他和中央一些領導人閱讀。此事立即得到落實。
  • 毛澤東如何反對享樂主義
    在長期的革命戰爭和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作為黨和新中國締造者的毛澤東始終堅持旗幟鮮明地同享樂主義這個敵人作鬥爭,力倡艱苦奮鬥,為我們共產黨人保持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繫樹立了光輝榜樣。 毛澤東從學生時代起就自覺地反對享樂主義。
  • 如何評價毛澤東的歷史功績
    作者: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 薛慶超毛澤東是20世紀最成功的革命家,在政治、戰略、軍事、理論、外交等方面,均有獨創性的理論與實踐。毛澤東是一位革命家。唯有毛澤東,立足中國,研究國情,把握大局,掌控形勢,將軍事鬥爭與政治鬥爭、統一戰線與文化戰線、政治宣傳與具體實踐,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恰到好處地結合起來,引領中國革命走向了勝利。毛澤東是一位政治家。他從青年時代起,每天閱讀報刊,敏銳分析國內外政治形勢的發展變化。
  • 毛澤東1920年冬萍鄉城郊之行探秘!
    毛澤東1920年冬萍鄉城郊之行探秘一一謹以此文紀念偉人毛澤東首次來萍確立革命初心100周年文/賀煥明 胡冬初據《毛澤東早期文稿》和《毛澤東年譜》有關內容, 1920年11月24日,毛澤東以考察教育的名義來到萍鄉城郊,約12月2日返湘。
  • 領袖如何過年? 毛澤東連續十年春節「還債」
    本文節選毛澤東、周恩來的幾個過年片段,讓我們從中領略領袖獨特的年味。  1962年春節,毛澤東宴請溥儀。從1963年春節開始,毛澤東每年 送 給 章 士 釗2000元,並稱之為「還債」。  1960年除夕,周恩來夫婦與工作人員聯歡,把家裡的酒、花生分給在場人員,並和演員一起表演節目。 1961年的年夜飯,周恩來用小米稀飯招待工作人員及親屬。
  • 毛澤東倡導黨員幹部「做老實人」
    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毛澤東始終倡導黨員幹部「做老實人」。正是在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大力倡導下,「做老實人,說老實話,幹老實事」,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的優良傳統和寶貴精神財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腳踏實地前行。
  • 毛澤東誕辰125周年 | 他在上海這條小馬路上留下了深深的腳印
    也是與毛澤東特別有緣的一條馬路。「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論上,而且在某種程度的行動上,我已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了。而且從此我也認為自己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了」。在1945年的延安,毛澤東說,是陳獨秀最早告訴他「世界上有馬克思主義」(見毛澤東《七大的工作方針》一文)。
  • 中國食狗史:毛澤東對狗肉如何評價?
    隨著2016年廣西玉林荔枝狗肉節的開幕,有關吃狗肉的話題,又一次成為輿論焦點。久而久之,上層人士越來越不屑於吃狗肉,狗肉成為一種低賤的肉食,普通人也只好接受「狗肉不上桌」「關門吃狗肉」的規矩了。狗肉在北方沒落的同時,卻成為南方佳餚。魏晉時中原人為躲避戰亂,紛紛南下,帶去了吃狗肉的習慣。在嶺南地區,各個階層的人一概稱狗肉為「香肉」,留有「冬至魚生,夏至狗肉」的習俗,相信狗肉「性溫」,有所謂「御蠱」「闢陰氣」等中醫功效。時至今日,中國南方也比北方更流行吃狗肉。
  • 程美東:從北大走出來的毛澤東
    從此,毛澤東就與北大結下了歷史性的淵源關係。從北大走出來的毛澤東,已然成為一位胸有利器、眼界寬闊的有為之士,從這個意義上說,北大成就了毛澤東。毛澤東在北大的經歷中最有價值的事情就是他在北大接觸、了解並最終信仰了馬克思主義!這可以說是北大給予毛澤東最豐富的遺產!所以,從北大走出的毛澤東與此前相比較有了質的飛躍,因為他浸潤了北大的精氣神!
  • 10集大型文獻紀錄片《毛澤東1949》熱播
    本報訊(鍾青軒)2009年12月26日是毛澤東同志誕辰116周年,在央視一套熱播了10天的大型文獻紀錄片《毛澤東1949》也在這天播出了最後一集。  這部10集的紀錄片從開播的第一天起就吸引了廣大青少年、尤其是「80後」「90後」的高度關注。
  • 「很有意思 必讀之書」——讀《毛澤東晚年讀書紀實》有感
    原標題:「很有意思 必讀之書」 1960年6月21日,毛澤東主席在讀了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著的《一種清醒的作法》一書後寫下這樣的批語:「很有意思,必讀之書」。在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之際,好友徐中遠的《毛澤東晚年讀書紀實》一書飽蘸著濃情厚意問世了。
  •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自我評價四則
    作為改變中國人民命運的一代偉人,毛澤東如何評價自己和自己的著作,是一個有趣而耐人尋味的話題。這裡,筆者挑選了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對自己和自己著作的評價四則,以饗讀者。 《毛選》四卷是「血的著作」,「是群眾教給我們的」 1964年3月24日,毛澤東同薄一波、李先念、譚震林等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