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訪談:影視改編,需要清醒的文化意識

2020-12-16 鳳凰網讀書

圖中人物從左到右依次為電視劇《三國》諸葛亮(陸毅飾),電影《集結號》穀子地(張涵予飾),電視劇《茶館》王利發(陳寶國飾)。

本報記者 董陽

受 訪 人 葉廣芩:作家,編劇,小說《採桑子》、《夢也何曾到謝橋》,電視劇《茶館》

朱蘇進:作家,編劇,電影《鴉片戰爭》,電視劇《我的兄弟叫順溜》、《三國》

陳 山:學者,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教授

編劇,在原著精神上延伸

記者:你和楊國強編劇的電視劇《茶館》最近播出後獲得了很多好評。原作者老舍先生將老北京底層平民日常生活進行了細密的編織,透過裕泰茶館這個窗口展示了老北京社會的三教九流,世間百態,保持了他早期小說的特點。寫小說與編劇本這兩門「手藝」有何異同?

葉廣芩:寫小說和編劇本完全是操兩種語言,但是我覺得一個好小說家必定會成為一個好編劇。老舍先生,那是一個寫小說的高手,是駕馭語言能力的大師,所以後來他寫的話劇《茶館》、《龍鬚溝》這些劇本才那麼膾炙人口,如果沒有小說的根底,單純地靠編劇是達不到這種語言上的效果的。

一些好的電影大多是從好小說改編過來的,比如大家都愛看的《手機》、《雍正王朝》以及頗受觀眾稱讚的優秀電視劇《潛伏》也都是從小說改編過來的,所以才老少皆宜,雅俗共賞。當然,一部小說只有內涵是厚重的,情節是經得起推敲的,能夠扣人心弦的,才能改編成好的影視劇。這樣,從小說改編來的影視作品基本上具備了內涵、情節和語言這幾方面的優勢,因此就更為大家看好。

記者:3個小時的話劇劇本改編成39集的電視劇,其中加入了大量的故事和人物,你怎樣把握改編的火候?怎樣保證忠於原著?

葉廣芩:《茶館》原作是一個舞臺的表現形式,它的語言有豐富的內涵,給我們提供了很多馳騁的空間,比如兩個逃兵娶一個媳婦兒,在話劇舞臺上只是一個言辭,而電視劇就完全有能力,把兩個逃兵怎麼娶媳婦兒的過程演繹出來,這不是脫離開原著,而是根據原著的延伸。同樣,太監娶媳婦兒,太監的家庭生活是什麼樣的,這個《茶館》裡也沒有表現出來,康順子到了太監家裡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也沒有表現,電視劇都可以做出這種彌補,而這種彌補又是根據原著精神的彌補。

很多加進去的情節,都在老舍其他作品裡出現過,並不是憑空捏造的。寫《茶館》劇本的準備工作我用了很長的時間,首先我把《老舍全集》通讀了一遍,寫作起來就很順手,結果準備時間大概是十分之八,寫作起來只用了十分之二。除了老舍作品,我個人的老北京經歷也可以放進來,比如松二爺和他唱旦角的兒子那種八旗子弟的生活狀況,對我來說都是不陌生的。

記者:現在的很多影視改編為人所詬病,原因在於改編後的作品跟原作相差較大。你編《茶館》追求怎樣的效果,改編的原則是什麼?

葉廣芩:北京已經是一個現代化的大都市,我的改編要盡力呈現已經存留不多的老北京風情。我的原則是,首先要尊重老舍對老北京人的理解;第二,一定要京腔京韻,不要弄得不倫不類。我們現在的一些老北京題材電視劇,演員不會說北京話,表演也很過。《茶館》播出後,我看了幾集,覺得導演何群尊重劇作,基本上體現了老北京的韻味,火候把握得也很好,同時演員的表演也都很到位,比如張秀英演得非常好,陳寶國一向演專橫跋扈的角色,這次來演一個小掌柜,對他來說也是一個挑戰,看了幾集以後我懸著的心放下來了,他也可以演這種小人物。惟一讓我感到不足的是情節還不夠抓人,有點松。

優秀改編是一種創造

記者:你的很多作品都是從小說改編而來的,比如《康熙王朝》和前一段時間播出的《三國》,對「優秀影視作品大多源於文學」這種觀點你怎麼看?

朱蘇進:你說得對,許多優秀影視作品是根據文學作品改編的,但並非最好的影視就一定根據最好的小說改編,因為優秀影視作品也有原創性的,中外不乏其例。一種最好也未必能轉化為另一種最好。而且,最好的影視也可以根據不太好的小說改編,因為優秀改編實際上是創造。

任何樣式的藝術,其實都有相通處。這種相通主要表現為一種詩意,一種難言的美,而這詩與美較多存在於文學中。文學特別是小說經常表現人的生存境遇(即哲思),人的心靈狀態(即情感),還有人的獨特命運(即故事性),這就為影視改編提供相當理想的資源了。

但我想說,最好的小說恰恰也有抗拒改編的特性,因為它有惟一性。對它的任何改編常常意味著貶值,意味著鍾情者的不滿。只舉一個例子,中國最優秀的小說應該是《紅樓夢》,它可以被無數次改編成影視,但每次改編都是從它的豐富中取飲一瓢,而且經常是較淺的那一瓢。比如把那個難言的夢改編成寶黛愛情故事。我們撈不出水裡月亮,因為它天然抗拒。

記者:上個世紀80年代你以軍旅小說《射天狼》、《醉太平》獲得文學界的認可,90年代為謝晉寫成電影《鴉片戰爭》劇本。在這種文學與影視創作的「兩棲」經歷之後,你對文學、影視各自的藝術特質怎麼理解?

朱蘇進:我的理解是,文學與影視相通處很多,但造就它們的恰恰是兩者的個性,恰恰是不相通處。它們最根本的區別在於:文學是一對一的,即一個人寫,另一個人看。寫的人是一個個體,看的是另一個個體,伴隨他的只有一盞燈一杯茶一個熱被窩。影視則是一個群體做,另外一個更大的群體看。文學尋求其實不是讀者而是知音,但影視的商品屬性則決定了支撐著它必須是票房,必須是觀眾(儘管其間優秀者完全可進入詩境)。順便說一下,說影視具有商品性並不貶低它,就像說它是藝術也並不抬高它一樣。

但我不太同意這樣一句話,即:文學是一切藝術之母。首先,藝術的母親是人生而不是另外一種藝術。再者,這種思維方法意味著各種藝術之間有高下美俗之分,有長幼嫡庶親疏之別,這不公平,而且違背藝術性靈。順著這種思維方法延伸下去,很容易得到這樣感覺,即文學者比影視者更高明甚至更高尚、更有價值。我改編了你並不意味著你誕生了我,或者你就是我主子。一切美好都有本質上的親情,愛是相通的。

用民族文化徵服世界觀眾

記者:很多人強調文學對影視的意義,你如何看待這種觀點?

陳山:在我看來,「文學對影視的意義」可以還原為「文化對影視的意義」這樣一個問題,因為經過幾千年的日積月累,文學中凝聚了人類文化的精華。在當下的文化語境裡,強調文學的意義,其本意是呼籲為影視注入更多文化含量、更明確和更積極的價值觀。

電影人要把觀眾拉到電影院裡,不能靠低俗和噱頭,而要用民族文化來徵服我們的觀眾。我們連自己的觀眾都徵服不了,怎麼去徵服世界觀眾?我國港臺電影中,李小龍靠的是文化魅力,《花樣年華》靠的是文化魅力,李安的《臥虎藏龍》靠的也是文化魅力。我們內地的電影沒有理由缺乏文化魅力。當務之急是中國電影人要增加自己的文化修養,這樣才能把握我們民族深厚的文化資源。

記者:近兩年來,我們一直在呼籲和實踐「文化走出去」,但無論文學也好,電影也好,「走出去」首先遇到的難題是我們拿什麼走出去,我們的文化產品要傳遞怎樣的文化精神和價值觀。在中國電影面臨好萊塢電影衝擊的當下,你認為我們的電影應該傳遞哪些民族文化精髓?

陳山:這個問題很好,也很難,因為民族文化裡好的東西實在太多了。我從大的方面舉幾個例子:首先是道德魅力。中國人的價值跟西方人不一樣,我們是以道德為基準的價值體系,西方人是以法律為基準的價值體系。我們認為道德的力量更強大,我們特別看重修身養性,強調人的良知。這在我們的文化中有非常多的例子。其次是民間文化。中國的民間文化是很有魅力的,她有一套特別的價值倫理體系,其核心是「義」,比如四海之內皆兄弟、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士為知己者死。這激勵了我們一代一代,至今還發生作用,像早年的香港片《英雄本色》,其核心理念就是中國的民間文化精神。這與中國的德治傳統是相呼應的。具體到文化形式上,有大量的民俗來鞏固這樣一種民間文化精神。還有中國人的生活方式。中國人練書法遊山水,主張天人合一,擁抱自然,是一種綠色的生活方式,這對現代社會開汽車上班、整天對著電腦、生活不出三環的「甲殼蟲」式生存是一種拯救。這種生活方式的魅力應該告訴全世界。

其他的還有很多,比如古代藝術,《易經》以來的中國智慧,中國歷史上那些可歌可泣的事跡等等。這些例子不免掛一漏萬,應該有更多的專家學者和知識分子對我們的民族文化精髓進行歸納和總結,這是我們的文化產品贏得觀眾和「走出去」的基礎性工作。

相關焦點

  • 「真人真事改編」成影視創作新風口!
    傳媒內參導讀: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待播的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電視劇多達12部以上,大致分為三大類型:第一,根據真實案件改編的涉案劇;第二,根據真實人物改編的人物傳記劇;第三,取材自真實歷史的革命題材劇。
  • 大咖訪談|專訪總製片人-苗萌:如何打造 「爆款相」劇集
    在影視化改編的過程中,製片人苗萌喜歡做很多大膽的嘗試。不僅在項目改編的過程中,不斷地打破「思維定式」。除古典武俠大劇《月上重火》之外,苗萌還參與製作了聚焦於女性友誼、閨蜜情感關係的劇版《七月與安生》,大型衛國戰爭劇《河山》。去年《河山》上星播出,躋身北京衛視全年收視總排名第二,同時也獲得了良好的口碑。
  • 中華傳統文化青少年影視嘉年華傳統文化影視年度盛典完美閉幕
    原標題:中華傳統文化青少年影視嘉年華傳統文化影視年度盛典完美閉幕 10月25日,首屆中華傳統文化青少年影視嘉年華年度頒獎盛典,在美麗的青島市嶗山區隆重舉行。、嶗山區教育體育局、青島嶗山旅遊集團有限公司、中視微傳(北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承辦,以「立德樹人」為主旨,面向全國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題材劇本、影視作品徵集活動,遴選一批體現中華傳統美德、富有教育意義的感人故事,推出一批底蘊深厚、涵育人心的優秀影視作品,通過全國各大視頻平臺予以展播。
  • 趙薇盛讚《最後的御廚》 析微影視匠心改編填美食劇空缺
    11月26日,「好故事·向未來」暨一未文化2020年度內容大會在京隆重舉行。會上,一未文化公開了關於重磅IP項目《最後的御廚》的多維度開發合作計劃。析微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創始人金娜出席發布會,並在臺上與原著作家圓太極深度交流。
  • 「廣州出品」折桂金雞折射廣東影視產業厚積薄發
    與會人士認為,「廣州出品」此番在金雞雙雙摺桂並非偶然,是基於廣東多年來的文化準備,也是發展電影產業的厚積薄發。  由廣州市委宣傳部指導,廣州行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廣東方所文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掬水月在手》是葉嘉瑩先生唯一授權的傳記電影。導演花了三年多時間,對葉嘉瑩先生進行了17次深度訪談與拍攝,將長達500個小時的採訪素材剪輯成兩個小時的電影。
  • 「盜墓」改編混亂 原著作者南派三叔收回影視改編權
    就在劇集上線前後,《盜墓筆記》系列小說原著作者南派三叔透露自2019年5月26日起,《盜墓筆記》原在影視公司歡瑞世紀處的改編權,「回到了自己的手裡」。他用「世事變遷,來日方長,頗為感慨」十二字總結了IP授權改編的辛酸史。而這六年來圍繞「盜墓」系列的影視化改編,也可謂是一本算不清楚的糊塗帳。
  • 中暑學生意識清醒,已進入恢復期
    昨天下午,晨報記者從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獲悉:王軍的意識已基本清醒,目前病情穩定,並開始進食。「雖然依然無尿,但是可以說已進入恢復期。」據該院外聯部陳瑞向記者介紹,從7月31日起,患者原先接受的24小時不間斷血濾也改為間歇性血濾。  陳瑞告訴記者,醫院現在初步實行12小時床前血濾,「白天主要用藥,晚上再接受血濾。因為血濾一方面代替腎臟排毒,但另一方面會影響藥物的療效。
  • 《慶餘年》編劇王倦:IP改編要專注於故事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傑群)10月19日,騰訊影業、新麗傳媒、閱文影視在上海舉辦「合光·向融」 2020年度發布會,聯席發布了包括《1921》《慶餘年》第二季、《贅婿》《人世間》等56個影視項目的最新消息。
  • 出版IP與影視作品如何珠聯璧合
    改編自馬伯庸同名小說的電視連續劇《長安十二時辰》近日正在熱播。街頭巷尾,追劇的討論聲不絕於耳。小說和電視劇作品使長安成為一個IP,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在近年的影視劇製作中,IP已經成為一個熱詞,也成為影視行業從業者繞不過去的一個話題和問題。
  • 橫店集團副總裁、橫店影視董事長徐天福:讓影視產業與數位技術深度...
    浙江在線1月9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裘晟佳 攝影 李偉松 王樂田)2019年,浙江省著眼打造「全國影視產業副中心」,主管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起草制定《關於推進浙江省影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等,重點打造橫店影視文化產業集聚區、象山影視城等,加強對浙江影視發展的行業指導和政策扶持,做好相關服務工作。
  • 絲芭影視改編人氣IP《江南岸》 或將再掀《鎮魂》式風潮
    近期官宣即將改編女頻頭部IP《慕南枝》和林家成「魏晉風流」系列仙俠IP《誤長生》的上海絲芭影視有限公司今日重磅追加,宣布獲得晉江文學網高人氣作者張鼎鼎力作《江南岸》的獨家影視和遊戲改編權。絲芭影視隸屬全球華語區規模最大的大型女子偶像團體和基於網際網路思維的造星平臺SNH48運營方上海絲芭文化傳媒集團,此前出品製作了2018暑期愛奇藝熱播劇《芸汐傳》、陳學冬、SNH48黃婷婷主演的新現實向精品劇《小夜曲》等,此次《江南岸》屬兄弟情感領域的新嘗試,能否造就《鎮魂》式的新圈層爆款引發期待。
  • 網文大咖我吃西紅柿:寫作需要保持足夠的清醒
    部分作品被改編為漫畫,此外尚有多部作品被改編為網路遊戲,其中《星辰變》榮膺金翎獎年度最受期待遊戲稱號。   獲獎作品及內容梗概:   《吞噬星空》   《吞噬星空》,是一部東方科幻類型的網絡小說。  寫作需要保持足夠的清醒 有些作者需要吸氧    談及每天的寫作時間,我吃西紅柿表示他每天花在寫作上三四個小時。
  • 東野圭吾新作《夢幻花》中文版發布 譯者看好影視改編
    北京精典博維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攜200餘個新書品種亮相訂貨會,由精典博維主辦的「精品文學策劃及出版研討會」舉行,作為精典博維「15年重磅版權書計劃」之首的東野圭吾新作《夢幻花》中文版正式發布。作家社副社長扈文建,著名作家阿來,東野圭吾作品翻譯者、中央民族大學外語學院講師趙峻、精典博維執行董事史翔作為嘉賓重磅亮相。
  • 影視文化論稿(九)
    第八章    影視文化現象評析  一、新時期中國電視劇的"改革片"與"反思片"  新時期(70年代末~80年代後期)中國電視劇的發展與繁榮是與時代同步的。  在周夢遠這個改革者身上,不僅體現了一種高度的歷史責任感——敢於向舊的傳統發起進攻,而且體現出了一種清醒的自我意識——當他在義弟杜建國抑鬱而死後,才發現自己身上還存在著主觀、武斷等缺點。作為"改革"的發難者,這個缺點也許有它存在的必然性,而當局面已經打開,企業需要進一步發展的時候,這個缺點就成為了凝聚、團結廣大工人的障礙。
  • 華策影視牽手郭敬明 1.8億元入股最世文化
    原標題:華策影視牽手郭敬明 打造青春系電影  昨天,華策影視股份有限公司與上海最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在上海電影博物館舉行籤約發布會。華策影視宣布將以不超過1.8億元的價格獲得郭敬明所持最世文化的26%股權,並將獲得郭敬明作品的優先投資權。雙方將聯手進軍電影領域,打造新時代「青春系」電影。
  • 《慶餘年》改編為何如此成功?編劇王倦這麼說
    那麼,在新文創生態下,網絡文學IP影視化改編的規律和方法有哪些?在發布會後的「如何『向融』?——IP作家對話影視編劇」圓桌論壇上,閱文集團白金作家唐家三少、會說話的肘子,閱文集團著名作家天下歸元、知名編劇李瀟、秦雯、王倦一一分享自己的觀點。
  • 影視旅遊的經營策略
    (二)開發新興拍攝景點 緊緊圍繞影視作品這一核心主題,深度開發相關旅遊衍生產業,並系統性地將其整合成跨行業、複合型的影視旅遊產業鏈,形成影視拍攝與遊樂體驗雙線互動、影視旅遊與創意產業相結合的良性局面。導演張紀中每拍一部戲都要和當地政府合作建設一座影視城,如三國城、水滸城、桃花島等,成為他收回拍攝成本的一條路徑。
  • 《有翡》播出後口碑兩極分化揭示網文改編成電視劇後的三大真相
    近年來,網絡小說改編成影視劇的熱度很高,特別是有像《琅琊榜》、《後宮·甄嬛傳》等成功範例的加持,使得這股熱潮有增無減。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部劇的播出情況也側面揭露了網文改編成影視劇的真相。
  • 唐飛在臺北住院治療 意識清醒未來幾天是關鍵期
    唐飛在臺北住院治療 意識清醒未來幾天是關鍵期 2010年08月13日 09:45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深度丨網易文創,盛滿新一代用戶審美的IP陣營
    「網易噠噠」是社交互動創意內容品牌,「沸點工作室」的「槽值」和「談心社」定位新情感消費,「三三工作室」是青年文化虛擬IP代表品牌,「浪潮工作室」定位商業消費,「人間工作室」定位版權影視。 網易文創目前包括七大工作室,每個工作室有主打的原創IP代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