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起米粉,還是桂林的!一碗好吃的拌粉離不開好味的滷汁,吃過的人都懂得!每家都有自己的獨門秘方。就像上海人家做蔥油拌麵一樣,各不相同也各有特色。
正宗的桂林米粉從來不是湯粉,而是拌粉!我們一般去桂林米粉店吃粉,總會點一碗湯粉,但人家桂林當地人不吃湯粉,正宗的吃法是「幹拌」,加好料直接開拌。對他們來說,拿到粉加湯是外行吃法。
最好的「蓋碼」是「鍋燒」,「蓋碼」即「澆頭」,在桂林,最常見的澆頭就是「鍋燒」啦。「鍋燒」你可以理解成「脆皮五花肉」!聽著都流口水了,配著吃豈不更香?
桂林米粉出地方標準啦?
地方標準?桂林米粉店有必要分等級了嗎?,沒錯!桂林米粉上了微博熱搜,而且熱度還挺高,說桂林的米粉店將分為三個等級,明確了米粉店建設和經營的相關要求。
這次將米粉店氛圍三個等級,即三星、四星、五星級。這個有利於規範桂林鮮溼類米粉加工技術要求,規範桂林米粉店和桂林米粉星級店建設要求和服務質量。
對此,有網友認為,桂林米粉制定地方標準、劃分等級,可以推動產業規模化,有利於桂林米粉品牌打造;不過,更多的網友認為,食品選擇應憑個人喜好,沒必要制定統一標準、劃分等級。你認為,桂林米粉店有必要分等級嗎?
桂林米粉好吃嗎?
那是相當好吃。
猶記去桂林旅遊的時候,我和兩位老哥被正宗桂林米粉徵服了,以至於每天晚上都要穿著拖鞋走過較為陰森的街道,吃上一碗桂林米粉當宵夜。
傳統小吃標準化這路子,西貝莜麵村和改良版黃饃饃已經給出一個很好的例子。
一次吃滷菜粉的人,拿到米粉之後很可能一臉懵圈(比如我)——除了米粉和幾片滷肉之外啥都沒有。可千萬別就這麼吃了呀,還有好多配菜在佐料區需要自己放呢。蔥花、醃蘿蔔、酸豆角、糟辣椒、幹辣椒……
肥肉肥而不膩,瘦肉非常的香脆,咬一口咔呲咔呲的脆響,咀嚼時帶著微微黏韌。愛吃脆皮的人,一定能懂那種不可替代的回味!米粉一把,滷水一勺,脆皮鍋燒一份,再來一碗高湯,一份獨特口味的粉就這樣應運而生!哇!完美!粉端上來時,先別急著吃,正確的吃法是,先幹撈,後喝湯!
劃分等級,等不等於變相漲價?
在科學的工業流程加持下,傳統美食非但不會失去特色,還會成為更適合大眾的美食。當然了,工業化流程又會帶來食物新鮮的問題。有些標準出臺還是有必要的!BUT讓人們更關心的是:劃分等級,等不等於變相漲價?還有不少吃瓜網友這樣說:想漲價就直接說,整些這個花裡胡哨的!
評星級以後,反倒是那些連鎖店,「不好吃」的評上,久而久之那些味道不那麼「正宗」的米粉反而成了桂林米粉的代表!
有一說一,真沒必要,別漲了行不行,螺螄粉都快吃不起了,別桂林米粉也變成這樣!最終你會發現還是自己家樓下那家沒級的最好吃!
這次發布的三項標準,從徵集申報到編寫草案徵集意見,經過了一整套完善的流程,歷時近10個月。後續還會有多項標準在近期內陸續發布。
桂林米粉也要分等級了……吃個粉竟吃出了米其林的感覺……桂林的米粉店滿街都是,對於遊客來說已經足夠好,連鎖多,水平穩定,找起來不費勁,滷菜粉記得加一塊滷腐竹噢,簡直不要太美妙……
對於桂林米粉劃分成三星、四星、五星級,你怎麼看?期待你評論區裡吐槽。
本文文字為原創,圖片來源於「一桶沁寧水、iceylee_、隨.、愛笑的大光圈、好吃貓Tina、人民日報」及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