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超4成大學生自己或身邊人曾遇金融詐騙

2020-12-16 北方網

  中國青年網北京12月10日電 (記者 李華錫) 近日,有媒體報導,安徽一名大學生遭遇校園詐騙案件,損失8萬餘元。此類案件在校園中並非個案,讓大學生了解防範金融詐騙知識,提高金融安全意識顯得尤為重要。為此,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圍繞防範金融詐騙話題,對全國10518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四成大學生表示自己或身邊人曾遇到過金融詐騙,電信詐騙、非法校園貸、釣魚網站系導致被騙的常見類型,超九成受訪者認為大學生被騙原因是防詐騙意識淡薄,近六成表示喜歡通過短視頻獲取防騙知識。

  超四成自己或身邊人遇到過金融詐騙,電信詐騙、非法校園貸、釣魚網站為主要詐騙類型

  根據中國青年網調查顯示:41.53%的大學生表示,自己或身邊人遇到過金融詐騙。這其中,電信詐騙、非法校園貸、釣魚網站等詐騙類型最為多發,比例分別為74.34%、37.64%和36.06%。

  「她缺錢了,看到有兼職信息,就抱著僥倖心理試了試。」商丘工學院學生陳寧的朋友曾遭遇過金融詐騙。她說,朋友看到有刷單賺錢的消息,便交了培訓費。一開始確實能賺到一些小錢,但她刷了幾次金額較大的單子時,對方卻不給返現了,「她知道自己被騙了,損失了三千多元錢,最終也沒能追回來。」

  和陳寧一樣,青海大學學生任宇也曾遇到過社交陷阱類別的詐騙。他的同學QQ被盜後,以急用錢繳納學費的名義,發信息讓他掃碼轉帳,並告訴他之後會有銀行的延遲轉帳,並且出示了轉帳憑證。「我當時猶豫了一下,但還是轉過去了。」後來,任宇發現對方並沒有按照約定時間把錢轉過來,確定自己被騙了。

  超九成認為大學生防範意識淡薄會導致被騙

  對於遭遇金融詐騙的原因,大學生如何看待?調查顯示:91.29%的受訪者認為,被詐騙的主要原因是「大學生防範意識淡薄」,其次為「社會機構對個人信息保護不足」和「相關行業監管和法律法規應進一步加強」,分別為77.11%和70.64%。

  南京師範大學泰州學院學生馮琰君認為,校園詐騙多發,大部分原因是大學生防詐騙意識淡薄。她說,大學生往往心思比較單純,對絕大多數人很少設防備。「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加強校園和社區防騙宣傳是非常有必要

  近六成喜歡通過短視頻形式學習防騙知識

  由上述數據可以看出,在大學生群體中普及防金融詐騙知識,尤為重要。那麼,大學生更青睞哪種內容形式呢?在本次調查中,57.27%大學生選擇更喜歡通過寓教於樂的短視頻,了解金融安全防範知識。

  「我喜歡刷短視頻,如果通過短視頻了解防範知識會更容易接受。」蘭州大學學生魏彥龍之前通過學校講座了解過一些金融安全防範知識。他認為,比起看文字,短視頻能更快提取信息,「我希望通過短視頻了解金融安全知識,我更期待一些漫畫等類型的視頻,這種形式更生動有趣。」

  此外,在獲取金融安全知識的渠道方面,調查顯示:83%的大學生表示經常通過網絡媒體了解防金融詐騙知識,其次是活動講座、親友老師、電視廣播,分別佔比77.58%、73.43%、56.35%。

  高校教師:大學生要增強防範意識,也要樹立正確的金錢觀、財富觀、價值觀

  西南財經大學團委書記王偞婷認為,在大學生群體中,金融投機行為往往是金融詐騙得逞的原因之一。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除了增強防詐騙意識,還應當樹立正確的金錢觀、財富觀、價值觀。正確認識財富,正確認識投資與投機的差別,真正將關注點著眼於自身發展與進步,一步一個腳印地努力奮鬥。「金融詐騙等社會亂象,反映出的不僅僅是金錢問題,還反映了青少年財商素養缺失的隱患。西南財經大學近年來一直專注於青少年財商素養提升等志願服務,讓大學生們走進社區和中小學進行財經知識普及,也是希望能讓學生運用自己所學,為國民財商素養提升貢獻力量。」

  江南大學團委書記單雲婷認為,通過調研數據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基本具備防範金融詐騙的意識,也樂於通過短視頻了解學習金融安全知識,但不容忽視的是,目前教育宣傳的效果還有待進一步提升。為此,她建議,在網際網路快速發展的現在,一方面可以通過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和平臺加強金融安全教育,強化大學生防範金融詐騙的意識;另一方面,大學生自身應當牢記「天上不會掉下餡餅,消費警惕掉進陷阱,生活拒絕盲目羨慕,交友設置一定原則」,「平時多關注相關資訊,掌握基本法律常識,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合理的消費觀,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陳寧、任宇為化名)

相關焦點

  • 調查顯示超四成大學生自己或身邊人曾遇到金融詐騙
    為此,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圍繞防範金融詐騙話題,對全國10518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四成大學生表示自己或身邊人曾遇到過金融詐騙,電信詐騙、非法校園貸、釣魚網站系導致被騙的常見類型,超九成受訪者認為大學生被騙原因是防詐騙意識淡薄,近六成表示喜歡通過短視頻獲取防騙知識。
  • 超四成大學生自己或身邊人曾遇到金融詐騙
    為此,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圍繞防範金融詐騙話題,對全國10518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四成大學生表示自己或身邊人曾遇到過金融詐騙,電信詐騙、非法校園貸、釣魚網站系導致被騙的常見類型,超九成受訪者認為大學生被騙原因是防詐騙意識淡薄,近六成表示喜歡通過短視頻獲取防騙知識。大學生或身邊人遇到過金融詐騙情況比例。
  • 大學生金融安全調查:近七成遇到過信息洩露,近九成認為應加強宣傳
    近日,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圍繞大學生金融安全話題,對全國1428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三成學生不了解金融安全知識,近七成學生遇到過個人信息洩露,超八成學生主要通過網絡了解金融安全信息,近九成學生認為應該加強宣傳力度,近九成學生認為面對金融安全問題時刻不能掉以輕心。
  • 調查顯示超五成大學生從未記過帳 清華教授支招理財
    結果顯示:超六成大學生不了解投資者教育,超五成希望通過短視頻獲取投資理財信息,超五成沒有過記帳行為,近八成投資理財資金來源於生活費,超八成偏好銀行存款,產品信譽、安全風險成大學生投資理財主要考慮因素。調查顯示:63.67%的大學生沒聽說過投資者教育,32.74%的大學生稍微了解,比較了解的大學生僅佔3.58%。  在接觸「金葵花在行動」大學生創意短視頻徵集活動前,桂林理工大學學生潘菲菲(化名)從沒聽說過「投資者教育」這個概念。
  • 調查揭秘金融詐騙套路:小心!電信網絡詐騙是最常見騙局
    融360《維度》調查數據顯示,在受訪者中,碰到金融詐騙是較普遍的現象,只有16.82%的受訪者表示,完全沒有經歷過金融詐騙,金融防騙形勢依然嚴峻。在種類繁多的金融詐騙中,通過電話、簡訊通知「活動中獎」、「稅費退返」等形式的電信詐騙所佔比例最高,有46.73%的受訪者表示曾遭遇過這種情況。排名第二的則是高收益、低風險的投資理財詐騙,43.93%的受訪者表示曾遭遇過。
  • 大學生「雙十一」消費調查:近八成消費不足700元,超五成擔心商品質量
    近日,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針對大學生「雙十一」網購話題,對全國1008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八成學生會花生活費網購,主要購買衣服、生活和化妝用品,近八成學生網購花費金額在700元以內,超八成學生選擇在「雙十一」期間網購的原因是商品有折扣,超六成學生認為「雙十一」消費應該量力而行,超五成學生網購時最擔心商品質量。
  • 大學生脫髮調查:超5成大學生有脫髮困擾,熬夜失眠為主要原因
    日前,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對全國643所高校的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5成大學生有脫髮困擾,半數學生在大學期間開始脫髮,超7成學生處於輕微脫髮狀態,超6成學生曾採取措施緩解脫髮;近8成學生認為脫髮影響學習生活,超7成學生認為脫髮會讓心情變差;「熬夜失眠」「精神壓力大」「飲食不規律」成脫髮主要原因,超9成學生認為少熬夜能緩解脫髮。
  • 大學生暑期作息情況調查:超四成作息規律,近七成24點前睡覺
    近日,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圍繞大學生暑期作息話題,對全國2179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四成大學生假期作息規律,近七成學生24點前睡覺,多數學生認為玩手機、追劇看電影、刷短視頻是影響作息不規律的主因,超九成學生認為作息規律重要,多數學生期待利用假期養成作息規律習慣。
  • 大學生飲食調查:近5成不吃早餐 近8成飯後不運動
    結果顯示:近5成大學生不能堅持每天吃早飯,近半數學生有過暴飲暴食,超4成學生有偏食挑食習慣,超3成學生飲食觀念為「想吃什麼就吃什麼」,近8成學生飯後不運動,近4成學生因為飲食習慣曾患腸胃病。圖為大學生吃早飯情況比例。
  • 大學生青春痘調查:超6成大學生有痘痘困擾 多數擔心形象變差
    結果顯示:超6成大學生有青春痘困擾,超4成學生「痘齡」5年以上,超5成學生處於輕度長痘狀態,超7成學生曾採取措施緩解痘痘,超8成學生認為痘痘對學習生活產生影響,形象變差、危害皮膚健康、內心焦慮為主要顧慮,超9成學生認為應該養成良好作息習慣。圖為大學生是否有青春痘困擾比例。
  • 調查顯示:臺灣大學生自認競爭力不如大陸學生
    新華網臺北8月14日電(記者衛鐵民陳鍵興)臺灣高校錄取率近九成,大學生素質不但引發教育專家感慨,大學生自己都覺得很遜,並自認競爭力不如大陸大學生。  臺灣1111人力銀行14日公布的調查顯示,臺灣的在校生(包括高中職、大學、研究所),有91%覺得島內大學生素質低;且七成九的在校生認為,臺灣的大學生比不上大陸的大學生。
  • 大學生寒假生活規劃調查:超七成希望在家陪父母
    調查結果顯示:85.88%的大學生對寒假生活有規劃,81.15%的同學希望寒假能夠在家裡度過,86.59%的大學生計劃寒假大部分時間和家人一起度過,30.55%的大學生希望寒假可以獲得休閒放鬆,30.24%的學生擔心假期不能克制自己。整體而言,在家陪父母、看書學習、上網成大學生寒假主要度過方式。
  • 女子遇電話詐騙 查實系公安局號碼後轉帳420萬
    難道她真有好的投資項目……要解開這一連串的疑惑,事情還得從今年5月4日那天說起。  周阿姨今年60多歲,退休在家已經多年。 5月4日中午11時許,她家的固定電話鈴聲響起。看到電話機上顯示來電號碼是010開頭的,周阿姨雖然有些納悶,還是拿起了聽筒。對方自稱是 「北京市公安局經偵總隊」,通知周阿姨的社保卡透支了,可能涉及洗錢犯罪,要她配合「警方」調查。這一通話,讓周阿姨驚呆了。
  • 中信銀行新鄉分行到新鄉職業技術學院開展金融防詐騙講座
    映象網訊(記者 崔學慶)為進一步加強高校學生防範電信詐騙和金融消費安全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理性消費觀念,提高風險防範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中信銀行新鄉分行踐行社會責任,在分行合規部的大力支持與指導下,聯合新鄉職業技術學院開展「金融防詐騙宣講活動」。
  • 日本調查稱1/4大學生因疫情曾想退學:很多人在過一天一餐的日子
    來源:環球網【環球時報記者 曾茂】東京民間孤兒救助組織「足長育英會」近日發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約1/4的日本大學生「曾考慮過退學」。日本《每日新聞》5日報導稱,此次調查的對象主要為獲得過「足長育英會」獎學金的高中生和大學生。其中,20.9%的受訪大學生表示「曾略微考慮過退學」,4.1%的受訪者表示「曾認真考慮過退學」,0.7%的受訪者表示「正考慮退學」,而4.5%的受訪者表示「考慮過休學」,0.5%的受訪者已經「休學」。
  • 400億詐騙大案細節曝光!這家市值300億上市公司因遇百億「蘿蔔章...
    原標題:400億詐騙大案細節曝光!這家市值300億上市公司因遇百億「蘿蔔章」騙局退市......銀行貸款142.5877億元,承兌匯票等價值18.19億元,合同詐騙數額242.04億元,及向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構成騙取貸款、金融票證罪、合同詐騙罪、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
  • 金融理財仍是網絡詐騙主要類型
    釣魚網站再成網絡詐騙最主要手段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段郴群)昨日,《2017年第三季度中國手機安全狀況報告》出爐,數據顯示,2017年第三季度
  • 調查顯示當代大學生中國近現代史觀
    在新中國成立55周年前夕,江蘇省揚州大學法學院在該校大學生中進行了一項「中國近現代史上你最不能忘記的十大事件評選」調查。在51個備選事件中,「南京大屠殺」、「鴉片戰爭」和「九一八事變」的獲選率分列前三位,分別為86%、73%和71%,而「十年文革」也以45%的選票排名第八。調查結果顯示,民族屈辱史在這些當代大學生心中有更重的分量。
  • 臺灣大學生1成曾與同性交往 女生劈腿標準比男生高
    臺灣大學生1成曾與同性交往 女生劈腿標準比男生高 2013年06月25日 16:17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最新調查顯示:超三成日本人希望東京奧運會被取消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最新調查顯示:超三成日本人希望東京奧運會被取消新華社東京12月15日消息,最新的一項調查顯示,由於日本正遭受新一波新冠肺炎疫情的打擊,超過百分之三十的日本民眾希望東京奧運會和帕運會被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