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從7月21日介入報導山西聯洋百貨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聯洋百貨)被收購事件,在半個月內聯洋百貨兩次停業、聯洋百貨被曝料拖欠供應商近四個月貨款、聯洋百貨被指租賃合同不合法等問題被逐一曝光後,7月29日上午,始終保持沉默的山西省三晉建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三晉公司)首次召開新聞發布會,直面省城幾家極具代表性的媒體,將聯洋百貨、三晉公司和香港茂業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茂業國際)之間,存在的懸疑問題逐一揭秘。究竟聯洋百貨由何而來?連日來的爭議焦點「租賃合同」是否能原件現身?聯洋百貨被指當前存在哪些違約、違法行為?茂業國際為何單單選擇太原登陸發展三家超大規模的百貨商場?聯洋百貨被收購後,員工、供應商、經營戶究竟該咋辦?聯洋百貨的命運將如何……
懸疑一
聯洋百貨由何而來
山西省三晉建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總會計師、原總經理陳並女士介紹,聯洋百貨在2003年計劃成立之初,是由三晉公司聘請的太平洋百貨管理團隊前來進行管理的。太平洋百貨源自臺灣遠東集團,自1993年落戶於成都並開始在內陸發展以來,一直秉承著引導時尚消費潮流的經營理念,因此山西聯洋百貨被打造成一家不斷引進國際品牌、打造流行前沿;形成優雅、明亮、溫馨購物環境;集購物、餐飲、休閒為一體的大型多元化商場。
太平洋百貨的管理團隊自2004年進駐聯洋百貨兩年後,很快便把聯洋百貨的經營帶入了正軌,因此在2006年年初,聯洋百貨的原法人代表、三晉公司總經理王一偉先生,將聯洋百貨法人變更為鄧濤先生(鄧濤為聯洋百貨現任總經理王一華先生的親密同學,而王一華先生是王一偉的堂弟,一直擔任聯洋百貨總經理)。如今,聯洋百貨與三晉公司不可分割的親屬關係被暴露無遺:現任三晉公司董事長、原總經理王愛唐是現任三晉公司總經理、原聯洋百貨法人王一偉的父親;王一偉是現聯洋百貨總經理王一華的堂兄;聯洋百貨的總經理王一華的妻子是目前聯洋百貨第一大股東,她持有40%的聯洋股權。
至於聯洋百貨當初籌建時的註冊資金,據三晉公司陳並女士表示,由於當初兩家公司的法人系父子關係,也被人們稱為「父子公司」,因此聯洋百貨當初的1000萬元註冊資金全部為三晉公司投資。而聯洋百貨所有的裝修、電梯、中央空調、辦公設備、員工服飾等一切後續投資,也全部是由三晉公司支出、買單的。換句話說,聯洋百貨現法人和股東,並沒有在當初實際注資,而是完全依靠三晉公司起家的。
懸疑二
「租賃合同」原件現身
記者在當初採訪聯洋百貨法人鄧濤時,對方出具了一份籤訂於2003年11月18日,自2004年元月1日起至2024年12月31日為止,期限為21年的租賃合同複印件。在該複印件上顯示:20年租金200萬元;租金支付方式為籤約後支付30%。7月29日,北京洪範廣住律師事務所、三晉公司法律顧問張志琦律師介紹,如果沒有當初的「密切」關係,怎麼可能把3萬平方米的大樓,以年租金10萬元租出去呢?該21年租賃合同當初的籤訂,完全是聯洋百貨為了在工商局登記註冊所虛構的。
另外,張律師向記者表示,該合同複印件顯示的年租金過低,顯失公平原則,按照合同法規定應視為無效合同;該合同複印件籤訂雙方的法人親筆籤名「王愛唐」、「王一偉」六個字,經與本人核實,並非兩位所親署;該合同複印件顯示的期限超過20年,按照合同法規定,已經超出法定租賃期限,也同樣視為無效合同;該合同複印件顯示「籤約後支付30%租金」,但從三晉公司財務部調查,並沒有開出任何一張租賃費用收款憑證或票據。
同時,張律師出具了自2005年起,雙方便一年一籤的合同原件,2005年、2006年、2007年三份合同原件上均寫著:年租金200萬元、合同一年一籤等條款,最後一份合同截至2007年12月31日失效。按照這三份有力的合同原件顯示,張律師稱,聯洋百貨早應該在2008年年初離開所佔物業大樓,如今始終不騰的做法,顯然嚴重違約、違法。
懸疑三
聯洋百貨被指嚴重違約
在聯洋百貨和三晉公司就柳巷39號大樓物業權之爭的過程中,三晉公司始終未露面接受採訪,而聯洋百貨自始至終稱自己被無故賣掉,是最無辜的受害者。7月29日上午,三晉公司法律顧問張志琦律師針對兩大公司爭執中聯洋百貨存在的違法、違約行為予以了指認,稱聯洋百貨從一開始成立就存在著強佔辦公用房、合同到期不予騰房、至今未支付任何租金等三大違約、違法行為。
張律師認為,聯洋百貨和三晉公司一年一籤的租賃合同於2007年12月31日終止,聯洋百貨應當無條件立即騰房。三晉公司在2008年初曾向聯洋百貨高層表示,已經和茂業國際在洽談收購事項,但聯洋百貨至今始終以員工利益、供應商和經銷商利益等為藉口,拒絕騰出所佔物業大樓,導致三晉公司6月24日和茂業國際籤訂合同後始終無法履行,現在每天要支付7萬多元違約金。同時,從2004年元月1日至今,聯洋百貨未支付過一分錢的房屋租金,也存在著嚴重的違約行為。
聯洋百貨成立後,所佔用的物業大樓七層辦公區,並沒有得到三晉公司的同意和認可,7月18日凌晨和7月26日上午兩家公司所發生的兩次衝突,地點均為該七層辦公區,三晉公司欲收回被強佔的物業,而受到了來自聯洋百貨和不明身份者的阻撓,幸有公安部門及時介入,才控制了事態的蔓延。張律師透露,目前兩次衝突中,已經有20多名阻止、毆打三晉公司管理人員的黑社會分子被警方抓獲,現已被刑拘。
懸疑四
茂業國際為何選擇登陸太原
談到茂業國際之所以選擇太原登陸,並投資組建三家3萬平方米以上的百貨商場和購物中心,三晉公司董事陳並女士介紹,這緣於茂業國際所有人、深圳首富黃茂如先生的「山西情結」。黃茂如先生的妻子是山西人士,之所以選擇太原,完全是出於回報愛妻家鄉之舉,看好山西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此次茂業國際的收購行動,要澄清一點的是,並非茂業收購完畢了事,而是茂業國際和三晉公司強強聯手的開始。
三晉公司是我省有20年歷史的老牌房地產開發企業,開發建設了太原市的王府井——柳南商業一條街和廟前小區等舊城改造項目,為太原市的城市建設做出過突出貢獻。而茂業國際是在香港上市的專業百貨連鎖運營商,在國內控股上市公司成商集團(代碼600828),是有兩家上市公司、旗下17家百貨連鎖品牌商場的大型商業集團,業務遍及華南、西南、東北、華東地區,年營業額超過65億元人民幣。
茂業國際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集團化的經營優勢和強大的營銷網絡,使其未來發展勢頭強勁。太原茂業百貨有限公司(簡稱茂業百貨)是茂業國際的全資子公司,三晉公司引入茂業百貨對太原市的經濟發展和市場繁榮將產生積極的引領和推動作用,為太原市的經濟發展和繁榮將注入新的活力。三晉公司與茂業百貨達成的轉讓現聯洋百貨所佔用的商業物業大樓的協議,標誌著「三晉」與「茂業」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建立。
懸疑五
聯洋百貨的員工、供應商、經營戶該咋辦
陳並女士介紹,三晉公司在太原市有房地產方面的優勢,「三晉」與「茂業」意在商業商務的經營管理、房地產開發建設等多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戰略合作。關於聯洋百貨收購以後,聯洋百貨現有員工、供應商和經營戶的去留問題,三晉公司其實早就本著高度負責的態度,與茂業國際進行了詳細洽談和約定。
三晉公司與茂業國際在洽談合作時,充分考慮到商場轉讓後原商場的員工、供應商和經營戶的穩定和延續問題,商定了無縫對接、存續經營的承接原則。茂業百貨將在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基礎上,與原供應商及經營戶籤訂新的合同協議(自動解除合同關係者除外),並在不低於原勞動合同條件基礎上與員工籤訂新的勞動合同(本人自動辭職者除外)。商場的員工、供應商和經營戶將優先搭乘「茂業國際」這艘百貨零售業航母,創造更廣闊的職業前景和市場拓展空間。
懸疑六
聯洋百貨究竟命運如何
在7月29日上午三晉公司召開的「三晉與茂業戰略合作」情況說明會上,三晉公司董事陳並女士和三晉公司法律顧問張志琦先生、三晉公司總經理助理張國華先生均表示,將不惜一切代價合法回收聯洋百貨所佔物業大樓,同時希望聯洋百貨高層管理人員,本著對員工、供應商和經營戶負責的態度,接受三晉公司的談判邀約,雙方能夠心平氣和地坐下來,就聯洋百貨下一步的經營問題,與三晉公司達成共識。
陳並女士稱,三晉公司願意本著誠信的原則,幫助聯洋百貨與現物業大樓新業主太原茂業進行交接,也願意幫助聯洋百貨尋求新的發展道路或新的經營場所,並提供相應的各種支持與協助。對於收回聯洋百貨所佔大樓的決心,三晉公司將始終堅持,對於和「茂業」的長期合作,三晉公司也同樣堅信是正確選擇。因此,用陳並女士和張律師的話說:「聯洋百貨必須騰,為了太原零售業和城市經濟發展,為了眾多員工和供應商、經營戶的將來!」
茂業國際登陸太原,所看重的是太原市良好的投資環境,更憑藉著茂業國際的「太原情結」,選擇了太原作為拓展華北乃至全國百貨零售市場的開拓第一站。茂業國際將利用控股股東的資金和管理技術,短時間內在太原形成三家3萬平方米以上的百貨商場,從而為太原市的經濟建設做出貢獻。而聯洋百貨的持續經營,對「三晉」和「茂業」的這一規劃顯然形成了阻礙。無論「三晉」和「茂業」下一步將作何打算,發展如何,恐怕強強聯手的「三晉」和「茂業」都將為太原和山西經濟的騰飛助力。對於「三晉」、「聯洋」、「茂業」之爭,本報將繼續予以關注,也希望廣大讀者、學者、專家和零售業同仁、供應商積極撥打本報24小時新聞熱線0351—8222150與記者進行交流。
(來源:山西商報;記者 袁牧 實習生 管雅麗)
相關報導:三晉首次公開表態 糾紛真相依然迷離
不到兩周時間,聯洋百貨和三晉建設公司的租賃糾紛問題不斷升級。從兩次衝突到兩度停業,7月29日,繼聯洋百貨兩次主動接觸媒體及三晉「24日公告」刊發後,三晉公司也首次主動接觸媒體,就本次糾紛對媒體公開作出陳述。
然而由於雙方陳述各執一詞,有關三晉、聯洋及茂業之間發生本次糾紛的真相依然顯得有些撲朔迷離。
但是不管雙方如何爭執,三晉29日透露的信息顯示,三晉公司與茂業國際的「戰略合作」似乎已經無法阻擋。
三晉堅持「一年合同」
一直以來,關於聯洋百貨與三晉公司的合同是否到期,兩家說法不一。之前,聯洋法定代表人鄧濤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說,關於三晉所說的「一年期合同」他從未見過,他們只與三晉籤過「從2004年到2024年」和「從2006年到2026年」兩份長達20年的合同。
按照聯洋方面的說法,準確地計算,這兩份合同的籤署年限應該是21年。
三晉公司董事陳並在29日對這一說法給予斷然否認。
「籤這個聯洋所謂的『20年合同』時,聯洋百貨並沒有註冊成立,而且合同上也沒有加蓋公章。」陳並說道。
三晉方面目前的說法是,聯洋當時提供的有關20年的合同上,三晉法定代表人王愛唐和聯洋法定代表人王一偉的籤名並非此二人字跡。另外,陳女士表示這是一份顯失公平的合同,以200萬元的價格租給聯洋20年,這明顯不合理。基於這兩方面的因素,陳並認為聯洋所謂的「20年合同」實際是一份無效合同。
但是有人士對三晉的說法提出質疑:「作為一家百貨公司,怎麼可能只與業主籤署一年期合同?」
「我們認為當時籤署的20年合同無效,所以後來改成一年一籤。」陳並說道。
針對合同有效期這一雙方爭議的焦點,陳並反問:「按照合同的條款,3萬平米的大樓怎麼可能20年只收200萬的租金,一年才10萬元?而聯洋一個櫃檯一年的租金又是多少?」
在29日,三晉公司法律顧問張志琦甚至乾脆否認了聯洋關於2006年重新續籤合同的說法,「沒有這樣的一份合同。」
隨後,三晉還出示之前聯洋所說的「從沒見過」的一年期合同三份,分別是2005年、2006年和2007年的。
但是記者注意到,2007年合同上只有公章卻無雙方籤署人籤名。對記者的疑問,三晉負責人陳並表示,儘管沒有雙方籤署人籤名,但有公章在,就有法律效力。根據2007年的這份合同,聯洋與三晉的合同確實已於2007年底到期。
當事雙方互相指責
對於三晉和聯洋關於租賃問題的糾紛,雙方各有說辭。
陳並稱,從2004年開始至今,聯洋就未曾以租金的名義付款給三晉,三晉更沒有一張關於表明聯洋繳租的發票作為依據。隨即她又表示,交多少錢,按多少錢交,下一步三晉和聯洋要清算,然後才會清楚。
三晉公司法律顧問張志琦也對媒體記者稱:「聯洋的這種嚴重違約行為是不受法律保護的。」
張志琦在29日還特意提到一件事情:「聯洋商場上面第7層約900平方米的辦公樓,三晉並沒有租給聯洋,而聯洋卻佔用達三年之久不交任何費用。」
但是,鄧濤此前在和媒體見面的時候時卻表示,聯洋百貨曾以公司往來的名義劃撥給三晉6000萬元,但是由於兩家關係比較「親密」,所以沒有索要發票。
聯洋法定代表人鄧濤在兩次面見媒體時表示,他們有21年的合同在手,所以聯洋是受害方。「如果說要和解,也是對方來找我們談,但是至今沒有人對我說過要協商解決此事。對方要趕我們走,可以提起訴訟,我們去應訴。」
7月29日,針對聯洋的表態,三晉也有自己的說法。「出現這樣的狀況,我們也是不願意看到的,因為早在2008年初,合同到期之時就已跟聯洋高層領導打過招呼,表明了欲轉讓聯洋所在大樓之意。」
陳並說道,三晉方面一直不願意面對媒體,是因為其作為一個老牌企業,一直都是「穩健經營」,即把企業和社會的責任結合,希望問題能夠私下解決,不願牽扯到更多的人。「如果聯洋有什麼異議,可以來談。」
茂業收購好事多磨
三晉和聯洋的糾紛正在隨著兩次衝突明顯升級,但他們的互相指責並不能緩解茂業國際的憂慮。對茂業國際及其為此次收購組建的太原茂業來說,這種僵持局面或許正在考驗他們的耐心。
據悉,茂業國際之所以選擇在太原開辦自己的百貨連鎖店,有兩點原因。一方面是因為茂業看重太原市良好的投資環境,並且準備以太原為首站開拓華北市場。另一個原因,則是茂業國際老總黃茂如有很深的「山西情結」。
6月25日,茂業國際已經發出公告,以人民幣4.8億元的作價,收購位於太原市柳巷南路聯洋百貨所在的大樓及相關固定裝置及設備。但直到現在,因為三晉與聯洋的租賃糾紛,茂業始終無法按期接收。
據三晉相關負責人陳女士說,在今年年初,三晉已經將轉讓聯洋所在大樓之事通知過聯洋高層負責人,而且三晉與茂業國際的轉讓協議也已於2008年6月24日籤訂並從即日起生效。三晉就何時能履行與茂業國際的合約表示,如果聯洋繼續堅持下去,他們將採取法律和行政等手段進行解決,同時表示和茂業國際的合作也一定會實現。
基於對以上情況的了解,茂業國際也曾表示,對於原租約是否到期問題,已根據三晉公司提供的法律文件作了盡職調查,並發布公告,表示不願介入三晉公司和聯洋之間的紛爭。
記者也注意到,有媒體報導,茂業國際於7月24日上午在香港聯交所發表公告稱,「太原茂業與三晉公司籤訂之買賣協議,雙方需於籤署後三個月內完成整項收購。目前,公司未就收購支付任何費用。」
在這份公告中,茂業國際的措施及態度非常明顯,「賣方三晉公司承諾將儘快解決與現有租戶的糾紛,倘若賣方未能履行買賣條款的協議,本公司將採取適當的行動以保障股東的最大利益。」
茂業的言外之意不言而喻。
對此,三晉方面的陳並董事也坦言,茂業現在已發了幾次函催促履約,聯洋若不履行合約,三晉對茂業承擔的違約責任是相當嚴重的。
不過,對於三晉和茂業的「戰略合作」,陳並稱仍然有足夠的信心。
(來源:山西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