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公眾號SME科技故事
一到冬天,被皮膚瘙癢症狀困擾的人數就會直線上升。
在一個舒爽的熱水澡後,突然感覺身上越來越癢;剛剛暖和起來的被窩裡,腿腳卻癢到難以入眠;或是換上新買的黑色毛衣去赴約,手臂卻突然癢到難以自持……
這些很多人都有過的經歷,不禁讓我們推測:冬天我們的皮膚是不是被捂「熱」癢的呢?
要這麼說的話,曾在冬天裡患過凍瘡的小夥伴們可就要第一時間跳出來反駁了。
凍瘡這種因為暴露在寒冷及潮溼環境中導致的炎症,通常會使得患者的手指或腳趾發紅、發癢,甚至起泡潰爛。
凍瘡初期,皮膚似乎變厚變硬失去知覺,但裡面傳來的隱隱瘙癢又十分撓人。撓又撓不到,甚至還可能引起病情進一步惡化,可以說跟常見的「冬癢」比起來有過之而無不及。
凍瘡(Chilblains)
冷也會癢,熱也會癢。這樣看起來似乎在冬天裡不定時襲擊我們的瘙癢,並沒有一個行之有效的通用處理方法?
那倒也未必。
事實上,我們常遇到的皮膚「冬癢」和凍瘡引起的痛癢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作用機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總能找到對症下藥的最佳處理與預防方法。
冬天與其他季節最大的環境差異在哪呢?很多人會說是溫度,但對於敏感的人體皮膚來說,還有影響更大的一點,就是空氣溼度。
長時間處於乾燥環境的話,人體皮膚上層水分會持續流失。由此導致的皮膚乾燥症是很多人在冬天裡皮膚瘙癢的最主要原因。乾燥的皮膚在低溫環境下更容易進一步開裂,由此加速水分流失造成惡性循環。
乾燥皮膚
冬天裡不僅室外天氣寒冷乾燥,室內暖氣的使用也會讓大量的水分蒸發,有些時候室內的空氣溼度甚至還要低於室外。所以在室外使用護手霜保護皮膚的同時,也要注意在開了暖氣的室內使用加溼器或保溼霜來維持皮膚溼度。
另外需要特別注意的一點是,在冬天裡用水打溼皮膚的方式來「補水」是得不償失的。水汽蒸發的同時不僅會帶走皮膚本身的水分,這個過程中散失的熱量還可能導致皮膚凍傷開裂。
所以頻繁地洗手洗臉並不能讓人變得滋潤水靈,只會讓人慢慢地裂開……
皮膚乾燥除了環境外因,還有我們自身的內部因素。
哺乳動物的表皮是十分重要的一層保護屏障,既能防水又能鎖水,還可以抵禦大部分的細菌入侵。這也是人體維持內部水分平衡,還有皮膚生態健康的重要關卡。
人體皮膚結構
如上圖所示,人體表皮角質層中的水分保護了我們的皮膚。角質層的含水量一旦低於10%,就會出現乾燥、瘙癢、開裂等皮膚問題。
而在正常情況下,表皮下面的皮脂腺會源源不斷地分泌出油脂。不易揮發的油脂既能協助鎖定水分,還可以幫助抵禦大部分細菌的入侵。
皮脂腺分泌的油脂對於毛髮來說更是天然的「髮膠」,幫助固定毛髮、防止打結和藏汙納垢
在溫度較高的夏天,皮膚出汗出油很多,汗味和油脂是我們生活中的一大困擾。這時候我們可以通過多洗澡、使用鹼性肥皂、用熱水洗衣服等方法來去除汗漬油汙。
但到了溫度較低的冬天,皮脂腺在日常生活中幾乎是進入冬眠狀態的,分泌量很少的油脂就成了「稀缺資源」。在這種情況下還長時間地用熱水洗澡、使用強力去油的鹼性肥皂,就反而會破壞皮膚表層的鎖水和保護能力。
因此,如果已經出現了較明顯的「冬癢」症狀,就一定要注意控制洗澡的頻率、時長還有水溫,並避免使用鹼性肥皂或清潔劑。實在不行,只要身體無異味你空幾天不洗澡試試?保證「油到病除」。
實際上,在更為寒冷乾燥的北方,冬天隔幾天洗一次澡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在相對溫暖潮溼的南方,稍微運動一下還是很容易出汗出油的,所以很多南方人就算在冬天也保持著至少每天洗一次澡的習慣。
控制完洗澡的講究,還需要注意貼身衣物和被褥的問題。
蟎蟲過敏患者
說到底,很多皮膚問題是由微生物、細菌引起的。過度清潔油脂、乾燥開裂的皮膚相當於給入侵者打開了一個缺口,如果再加上被褥不夠乾淨,那一進被窩裡面成千上萬小傢伙們不就開始侵擾皮膚了嘛。
定時換洗、曬被子,保持室內衛生也可以很有效地避免皮膚瘙癢問題。
另外,羊毛和合成纖維材質的衣服也容易引起皮膚反應導致瘙癢。如果已經有明顯冬癢症狀的,還是建議換上純棉或者天然材質的衣物。不然很容易在外出時癢到風度盡失,那就不太好了。
總而言之,導致冬季皮膚輕度瘙癢的因素可能很多,但這種症狀本身問題不大——只要你能忍住不撓。
但如果發現皮膚上已經出現了大面積紅斑或者其他的異常情況,那多半就是下意識的抓撓或者過度乾裂導致了繼發性細菌感染之類的問題。
為了避免它進一步發展成難纏的慢性皮膚病,應該及時尋醫問藥,切不可以為等到冬天過去它自然就會好起來。
癢-抓撓-更癢-更大力抓撓 是一個能讓問題持續惡化的死循環
至於前面提到的凍瘡,其病因就簡單很多:是身體表面受到低溫傷害後,局部血液循環發生障礙而產生的病變。簡單來說就是凍壞了,一般需要對患處保溫保護持續一兩周才能緩慢恢復。
對凍瘡同樣有一個常見的誤區需要注意:患處是毛細血管受損引起血液循環問題,所以需要保溫同時避免極端的溫度變化。
也就是說,如果將冰冷的患處直接浸入熱水中,反而會加劇患處傷情。
回到冬癢正題。其實癢跟痛是很相似的兩種感覺體驗,就像每個人對疼痛的忍受能力差異一樣,不同人對「癢」的感受程度也是不一致的。
在知乎上有個老哥分享了他應對冬癢的「獨門秘籍」,大意就是說開熱水直接從腳下往上衝刷,極致的癢感最後會轉化成酥麻的「爽」,衝到大腦空白樂在其中飄飄然也就忘了這本是痛苦的冬癢感受……
這是一個大膽,又危險的阿Q療癢法。我們完全不提倡正常體質的人長期進行這種操作,相比之下另一個帶著凡爾賽氣息的答案反而靠譜許多:
「我家裡人都很怕癢,所以每年都會一起去紐奧良,休斯頓,曼谷,香港或馬尼拉等超溼環境過冬。」
Gary W. Cole,Dry Skin,Medicinenet,2019-11-20
The Winter Itch: What Causes Dry Skin, and What You Can Do About It,Penn Medicine,January 30, 2017
Dr Varitsara Mangkorntongsakul,Winter itch,DermNet.Nz,August 2018
Hanson Lee,Watch Out for Worrisome Winter Foot Conditions,Shoes·N·Feet,January 11, 2012
Itch. Wikipedia, 22 December 2020.
- End -
文章來源/轉載
責編/小花
向左滑動,查看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新媒體傳播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