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線餘凱:智能汽車領域的未來十年將是中國品牌的十年|WISE2020...

2020-12-18 36氪

12月8-10日,36氪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辦了「WISE2020新經濟之王大會——崛起與回歸」。本次大會是WISE大會的第八屆,2020年也是36氪成立的第十年。在新經濟之王主會場,我們邀請十年裡乘風破浪的創變者們,連接初創公司、網際網路巨頭、投資機構、地方政府、傳統企業等市場參與主體,一起回望中國新經濟快速崛起的十年,共同展望新經濟下一個十年的無限可能。

對於半導體產業鏈來說,汽車電子領域是一個重要的方向。在主會場上,地平線創始人兼CEO餘凱和36氪首席內容官李洋共同探討了未來十年半導體行業的方向和機遇。餘凱認為,未來十年AI晶片行業的產能將主要留給智能汽車領域。智能汽車晶片在性能、可靠性、實時性、功耗效率以及對應的算法等方面都對應著人工智慧行業應用中最高標準。

地平線在今年量產了車載晶片「徵程2」,前裝出貨量達到10萬片,這是汽車半導體行業一個裡程碑式的成績。目前,中國的車載晶片與國外相比,最大的差距是晶片的代工能力。但是中國的晶片設計、軟體迭代等速度都非常快,在未來十年不僅會佔領中國市場,還會反向輸出。

現場照片

以下為現場實錄:

李洋:大家上午好,十年前當我們談到汽車這個東西的時候,就像吉利董事長李書福的定義,這個行業在過去一百年裡沒有太大變化,當時就說汽車無非就是四個輪子加一個沙發。但是現在,最近這兩年變化非常大,現在再來談到車這個東西,已經定義為四個輪子加一臺超級計算機。

我們現在看到這個世界變化非常快,我們身邊很多事物都在加速智能化。在這個過程當中會有哪一機遇,包括主持人談到未來會怎麼樣,我們今天有請到科學家出身的地平線創始人餘凱博士,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剛才也提到,汽車其實有自己的大腦之後,從駕駛員的體驗來感覺,就像剛才說當年蘋果發明了iPhone之後的那一種更新換代的改革,再也回不去了。今年因為變化,在市場端,就是消費者端非常買單,他們下半年很多新能源車,包括搭載了智能概念的汽車銷量都非常不錯,這也導致剛才提到2級市場出現了熱潮,炒的非常高這些股價,包括特斯拉。

我們看到在這種熱潮的情況下,剛才也提到,晶片一下出現斷供的情況,我不知道從餘博士的視角看,今年這些變化會對地平線乃至地平線所在的這個賽道產生一個什麼樣的影響嗎?

現場照片

餘凱:謝謝李洋老師,今年我想是一個非常魔幻的一年,無論是個人還是產業,這一年的都特別充滿故事感。今年上半年整個經濟給人一種灰濛濛的感覺,不知道下半年怎麼走。在整個疫情期間,特斯拉的銷量每個季度還是不斷打破記錄,這是一個讓人覺得不同尋常的情況。

今年整個智能汽車賽道出現一個重大的拐點,這個拐點的重要性好比2007年第一代iPhone推出,預示了整個智慧型手機時代的來臨。我們回顧功能機時代的品牌,像摩託羅拉、西門子、諾基亞、索尼、愛立信、飛利浦,現在全然不見蹤影。

智能汽車時代,特斯拉銷量非常不錯,可是中國的小鵬、理想、蔚來也很不錯,他們不光是股價高,而且擁有實實在在的用戶口碑。所以我認為,未來十年,中國汽車產業會迎來一個巨大的機會。假如說來看看一個地區GDP貢獻第一名,那麼這個第一名肯定是一個整車廠,因為產業鏈規模就擺在這裡。

中國是全球第一大車市,我們的車市規模大概是美國兩倍左右,接近3000萬輛。但是細分來看,20萬以上的車型都是國外品牌或合資品牌,中國自主品牌在過去的價位一直都是15萬以下。但在智能汽車時代,我們發現,隨著軟體定義汽車趨勢的發展,中國汽車品牌迎來了巨大的翻盤機會,我們可以預期,未來的十年,20萬以上的車型全部會被中國品牌佔據,那是一個巨大的產業機會。這拉動的,將不僅僅是終端整車廠,包括整個產業鏈的上下遊,如上遊的晶片、傳感器、軟體的供應商,下遊的應用跟服務供應商。毫無疑問,未來十年,中國車市大概率會是中國品牌的天下。

李洋:我們如果從計算的層面來看,因為剛才也提到,其實汽車現在有點像行駛的超級計算機,從計算這個層面看,每一年都會催生一些特別偉大的公司,比方說從大型機IBM的時代,到PC時代,微軟、英特爾這樣的公司,再到現在說的蘋果,移動網際網路移動計算時代也誕生了大量大批優秀公司。現在我們談到端計算和邊緣計算,您覺得在這個層面會產生哪些新的創業機會,或者是說整個商業格局上的一些大的變化嗎?

餘凱:如果看今天台積電的第一大產能給了哪一個垂直產業,一定是智慧型手機晶片,但是要問十年以後臺積電最大的產能給了哪個垂直領域?毫無疑問,一定是智能汽車領域。

現今,汽車智能化還停留在L2+時代,離終局還有很長的一段路,意味著智能汽車的晶片今天還處在PC時代286的階段,未來286、386、486、586,可以預期會是一個不斷爬坡的過程,也是半導體行業遇到的巨大機會。

智能汽車也給人類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數據洪流的挑戰。我們曾經做過一個測算,一千臺 L4 級自動駕駛汽車產生的數據,能趕得上一個搜尋引擎一年檢索的數據總和。在智能汽車帶來的數據洪流面前,科技網際網路公司都變成了「小數據」公司。

我有個觀點,車載AI晶片是智能汽車時代的數字發動機。燃油車時代的發動機,是把生物能源轉化成洶湧澎湃的動力;而數字時代的石油就是數據,把數據通過晶片的計算轉化成高效執行的決策以及知識。所以數字時代的發動機就是晶片。

隨著智能化對算力需求的指數級增長,預計到2030年,每輛汽車的車載AI晶片平均售價將達1000美元,整個車載AI晶片市場的規模將達到1000億美元,成為半導體行業最大的單一市場。未來我們會看見整個產業界會有越來越多的力量投在車載AI晶片上。

現場照片

李洋:這一塊的人才似乎是儲備不足,因為往年看到AI人才很熱,大家都是跟著熱點走的,實際上我們談到半導體這個行業,過去幾年從工資層面很顯性的認知沒有那麼高。今年一下人才儲備不夠用了。如果現在已經面臨一個拐點,這裡面需要大量的人才,大量的企業家出現。您覺得這會出現在什麼方向?他們怎麼成長出來?

餘凱:今年確實很不一樣。2015年,地平線創立之時,是中國第一家做AI晶片的企業。我們當時招募了一批晶片設計人才,他們當時來了地平線覺得特別高興,因為在那時,晶片、半導體是一個夕陽產業。

而今天,情況已大不相同,晶片設計人員是非常稀缺的,但同時我們也看到,大量人才在往晶片設計行業轉型。所以我不認為未來幾年晶片人才會特別稀缺,畢竟這麼多資源投入到晶片領域,這一定會吸引很多人才。

但是真正頂級的人才是稀缺的。頂級的人才有一個特點——他們從來不追熱點,是一直在一個領域長期深耕的。

李洋:是能看到未來的。

餘凱:所以這是一個悖論。

李洋:我們今天看到一個了不起的現象是地平線今年量產了車載晶片前裝,是一個量產的元年。不久前出貨量達到10萬片,我不知道這個數字對於地平線或者整個產業來說,是一個什麼量級,意味著什麼?

餘凱:地平線從創業之初就聚焦車載AI晶片的研發,去年推出車規級AI晶片——徵程2,這是中國產業界第一顆,也是唯一量產的車規級人工智慧晶片。今年恰逢智能汽車賽道開始發力,我們正好手中有「武器」。目前來看,這場仗打得還是挺順利,挺精彩的。

今年6月,搭載地平線徵程2的長安旗艦車型UNI-T正式上市,徵程2成為首個上車量產的國產AI晶片,地平線也正式開啟車規級AI晶片的前裝量產元年。半年內,地平線徵程2出貨量超過10萬,意味著有10萬輛汽車搭載地平線的晶片交付給消費者。這是地平線邁出的一個重要裡程碑,標誌著地平線對車規級晶片的設計水平和前裝量產質量管理水平都上了一個臺階,是對地平線商業化落地能力最好的證明。到今年年底我們大概會有接近20萬片的出貨,按照我們銷售排布,明年會達到70萬到100萬片的規模,意味著有將近100萬輛搭載地平線車規級晶片的汽車會交付給消費者。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績。

在整個半導體產業裡面,車規級晶片可以說是人工智慧產業的珠穆朗瑪,在性能、可靠性、實時性、功耗效率以及對應的算法等方面都提出了人工智慧行業應用中最高標準的要求。消費類的晶片,比如手機晶片,使用環境是在我們手裡面,是一個相對舒適的工作環境,但汽車需要能夠在高溫、高溼,各種惡劣的環境下工作,而且跟人的生命安全緊密相關,所以對可靠性、安全性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徵程2出貨量達到10萬片,這意味著地平線突破了一個非常高的門檻。通常來講,如果我們跟一個主機廠說,我有個AI晶片,主機廠一般不敢使用,他一定會問有沒有其他哪家用過。所以說,這不僅僅是一個技術門檻,更是一個巨大的心理門檻,地平線跨越了這樣一個門檻,是非常不容易的。

回過頭來,我認為地平線能抓住機遇,還是因為地平線堅持長期主義,從成立之初就聚焦車載AI晶片的研發,沒有去趕熱點,而且深度思考產業發展變革中各種不確定性中的確定性,選擇一個必然的方向。選擇一個正確的點,並且能夠長期針對這個點持續耕耘,這樣的話才能抓住機遇。

李洋:您曾經接受採訪的時候說過一句話,我印象蠻深刻,提到AI公司好多是現在拿到單是政府提供的,這種關係型的獲取訂單的方式可能是走不遠的,您更讚賞一個市場化的運作的方式。現在來看,這個拐點到來之後,又是從價值投資的視角,確實是提前押住了,押的比較對。在AI晶片落地的層面有沒有更多的經驗可以分享。

餘凱:現在在整個AI晶片領域,市場最大是兩個方向,一個是雲計算,伺服器端的大計算晶片,另外一個是四個輪子上面的超級計算機——車載AI晶片,做得好的話應該能夠誕生千億美金級的世界級企業。只不過目前來講,雲計算方向的競爭對手相對更加強大,英偉達在雲計算這方面積累的不僅僅是技術的優勢,而且是商業生態。我們看歷史上面所有偉大的公司,從來沒有一個公司是因為技術的領先性而真正獲得市場領先地位的。英偉達現在有一個非常強大的生態,這個生態上面有上百萬的開發者,有數十萬大小企業在上面開發軟體。要撼動生態優勢是非常難的。

另外一個方向是車載AI晶片,目前正處在發展早期,尚沒有形成一個成熟的生態。地平線是當前全球範圍內實現車載AI晶片大規模前裝量產的三家企業之一,目前正處在這樣一個窗口期,所以我們還是有機會在建立生態這件事情上跟競爭對手掰一掰手腕。但這也是個贏者通吃的市場,最後只會留下頭部的兩三家企業。

李洋:剛才提到徵程這個系列出到五了,你們與很多主機廠有合作,包括奧迪、一汽、上汽,很多家,從一個普通消費者來感受的話,智能汽車對於他們來說,我們不說太遠,三年吧,他能夠體會,或者他能夠得到一些可落地下沉的硬科技,或者是一些新的功能會有哪些?

餘凱:最近我們對一些消費者進行了調研,看看他們對於高級別輔助駕駛的看法。高級別輔助駕駛並不是完全的自動駕駛,還需要把手搭在方向盤上,但是開車時可以分心,可以看看電話,看看微信,或者早上邊開車邊吃早飯。

我們發現很多消費者對這件事情是上癮的。假設你上班路上要開一個小時,這一個小時的時間內,你完全不能分心,這是非常「反人性」的,我多少要幹點別的事,比如選個歌,看看微信。所以輔助駕駛這件事情,是順應了人們的需要,在往前發展,並且人工幹預的次數會隨著軟體不斷OTA和自動駕駛能力的不斷提高而逐漸減少,這意味著你可以分心的次數越來越多。用戶本身的駕駛習慣會隨著高級別輔助駕駛系統的不斷發展而改變。我認為,在未來三到五年的時間裡,這個發展會非常快,因為現在算力發展、軟體的OTA、數據閉環已經深入人心,整個軟體迭代的速度都比以前要快。

第二點在智能座艙,現在不僅僅是多屏,而是多模的交互。以前的交互方式是選選按鈕,摸摸觸控螢幕,還是被動交互,車不會了解你的狀態,判斷你的需要,來主動推送服務。現在搭載地平線徵程2的長安主力車型UNIT,可以實現主動式的多模交互。比如在副駕接起電話的時候,智能座艙系統能夠知道你在接電話,會把音樂的聲音放低。你說這個功能有什麼用?其實沒有也行,但是有了以後,你會覺得說,人才是車的主人,車更像是懂你的知心朋友。

我認為座艙跟智能駕駛的智能化體驗會不斷往前推進,這是不可逆的。

李洋:聽上去還是一個挺好的,非常想當然的。剛才提到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產銷國,您覺得在智能汽車這個領域,國內外在整個技術,包括產品,商業化方面您覺得國內外是否還存在一些差距?如果有的話,差距是在什麼方面?

餘凱:中國現在跟國外最大的差距可能是晶片的代工能力。這裡面不僅僅是工藝問題,不僅是16納米、28納米或是7納米之間的區別,另外還需要降低晶片的缺陷率。此外,特別是對於車規級晶片,工況條件要把控得更好,對於高溫、低溫、溼度、振動、電磁幹擾各方面都要嚴格把控,這些方面還有比較長的路要走。

除此之外,只有優勢沒有劣勢,尤其我們的工程師非常勤奮,無論是晶片設計、軟體迭代、應用層的開發,速度都非常快。我認為未來十年是中國品牌的十年。中國的品牌不僅僅會佔領中國市場,還會反向輸出。

李洋:現在已經開始輸出了,我們最後一個問題是,您作為科學家出身的科技公司的創始人,這個身份是蠻特殊的,因為技術的人又要懂商業、懂市場。過去五年您覺得這個身份,在您創業過程中,生活、工作有哪些變化嗎?

餘凱:過去主要從事核心技術研發,也發表很多論文。這些給我帶來的一個很大的優勢,是讓我能夠更多以整個技術發展的必然性規律去長線思考,秉持長期主義,而不是把創業這件事情看成一個短期的生意。

當然同時,我也要發生很多轉變。過去我不懂商業模式,不懂怎麼管理一個組織,不懂怎麼樣拿下一單單銷售等等,這些都是需要去學習和補足的。但我覺得對於任何一個企業家,最核心的不是說過去有什麼,而是專注於當下,當下是不是不斷去迭代,不斷的把我變得特別小,甚至是無我,把你對市場的規律,對客戶價值的創造看得無窮大,不斷自我否定、迭代、更新、學習,這個過程我認為是最重要的。

李洋:謝謝餘凱,我們今天的對話就到此結束了,謝謝大家的聆聽。

餘凱:謝謝李洋老師。

相關焦點

  • 取鑑|餘凱:讓未來智能汽車擁有「中國芯」
    餘凱表示,比如在此次疫情中,地平線提供的邊緣人工智慧晶片,就幫助客戶完成遠程監測、無人車運輸等工作,避免了人工接觸的風險,為疫情防控和保障社會運行方面提供技術支持。「國內紅外領域最大的一家企業就應用了地平線的晶片,幫助其產品實現人臉識別、門禁、溫度檢測等功能,相比手持檢測設備更加安全。」餘凱說。
  • 地平線公司創始人兼CEO餘凱:汽車將成為未來超級計算中心
    地平線公司創始人兼CEO餘凱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採訪時談到。 餘凱向記者表示,五年前邊緣計算並未受到廣泛關注,地平線卻看到了其中的長期價值,所以從公司成立之初就一直專注於車載邊緣人工智慧晶片的研發。日前,長安汽車推出主力車型UNI-T,內置國內首款車規級AI晶片——地平線徵程二代,成為首款搭載國產人工智慧晶片的智能汽車。 隨著國家新基建的提出,各地陸續開展了相關部署。
  • 地平線創始人餘凱:汽車未來將成為四輪超級計算機
    每經記者 朱成祥 每經編輯 文多 10月14日下午,地平線機器人創始人兼CEO餘凱在第三屆全球IC企業家大會上發表主題演講。餘凱認為,在智能汽車時代,行業面臨的是超大規模數據的挑戰。屆時不僅數據量多,而且需要實時計算。
  • 地平線 餘凱:立足本土 賦能未來
    作為國內專注於出行領域的產業資本,廣汽資本近年來圍繞汽車「新四化」,持續加大投資布局。「晶片對於以後汽車的智能化越來越重要,地平線是國內晶片領域最領先的企業,我們非常看重地平線在人工智慧算法和晶片設計領域的深厚實力。廣汽資本希望發揮產業資本的優勢,持續與地平線在產業領域展開更深入的合作。」
  • IC China 2020大咖來了|餘凱——地平線公司創始人兼CEO
    他在人工智慧領域發表的論文被引用超過20,000次,獲得2013年國際機器學習大會(ICML)最佳論文銀獎,還曾擔任兩大頂尖機器學習會議ICML和NIPS的領域主席,擔任過史丹福大學計算機系兼職教授。餘凱博士擁有德國慕尼黑大學博士學位,南京大學碩士和學士學位。企業概況地平線是邊緣人工智慧晶片的全球領導者。
  • 拿捏未來十年,長城汽車發布「檸檬、坦克、咖啡智能」技術品牌
    來日十年,汽車行業會造成甚麼樣?來日十年,用戶人群會開上甚麼樣的車?來日十年,中國汽車品牌會造出甚麼樣的車?7月20日,「科技長城 創變來日」長城汽車技術品牌公布會在保定哈弗技術中間召開。長城汽車重磅公布「檸檬」、「坦克」、「咖啡智能」三大技術品牌,檸檬?坦克?咖啡智能?這都是個啥?1.「檸檬」是環球化高智能模塊化技術領域,具有高機能、高平安性、輕量化等特色;2.「坦克」是環球化智能職業越野領域,領有刁悍能源、智能化越野模式和極致的越野才氣;3.
  • 地平線有推動「萬物智能」的野心,那麼創立一年他們交出了怎樣一份...
    北京深冬的溫度足以讓人呵出白氣,餘凱在一輛改裝後的無人駕駛樣車上,顯得有些興奮。這是百度無人駕駛汽車早期的雛形,也是餘凱當時所統領IDL(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旗下的一個試驗項目。如今前者已經在百度內部升格成為「自動駕駛事業部」,而餘凱則於去年離職創立地平線機器人,要做「定義萬物智能的大腦平臺」。2016年5月,距離地平線機器人正式創立將近一年。
  • 地平線與嘉定區籤約戰略合作:建設智能汽車中央計算平臺
    雙方將攜手結成多層次、多領域、全方面的戰略合作關係,運用自主創新的國產AI晶片助力傳統車企轉型升級,助推企業成為全球智能汽車產業的「英特爾」,助力嘉定區成為智能汽車以及智能汽車計算平臺發展高地。區委書記陸方舟出席並講話。
  • 地平線餘凱這麼說
    50餘位人工智慧領域學術界、產業界著名領袖以及相關代表匯聚一堂,圍繞中國人工智慧產業的當下與未來,探討熱點話題。地平線機器人創始人兼CEO餘凱出席峰會,並發表了演講。餘凱在演講中說:「人工智慧產業的生態,從應用端到支撐技術到核心的算法,最底層還是人工智慧晶片。」
  • 智能駕駛未來的「黃金十年」將催生哪些十倍股?
    2020-2030年是智能駕駛發展的「黃金十年」 11月11日,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2.0在2020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正式發布,L2-L3級別車型滲透率有望快速提升。
  • 賦能上海|地平線創始人餘凱:未來AI競爭需要「軟硬結合」
    嵌入式人工智慧公司——地平線創始人兼CEO餘凱出席了「邊緣計算·智能未來高峰論壇」,並作了題為《邊緣AI晶片,讓城市更美好》的主題演講,分享其對於邊緣計算、未來城市以及人工智慧發展趨勢的思考。在自動駕駛領域也出現了這樣的情況,更多的數據不是採集自實際的路面,而是強調仿真性,在虛擬的世界裡面通過計算提升在各種路況下的控制反應能力。未來人工智慧的競爭需要「軟硬結合」在國內的AI初創公司中,地平線是較早布局人工智慧處理器和人工智慧晶片的企業。
  • 地平線創始人餘凱:未來出行可能不是買智能汽車的唯一原因
    來源:新浪財經11月19日,亞布力企業家論壇「前沿科技論壇」在哈爾濱舉辦,地平線創始人兼CEO餘凱在會議上提出,「未來出行有可能不是你買一個智能汽車唯一的原因或者是重要的原因」。餘凱說,智能汽車的賽道在最近一年來成為大家都關注的一個領域,我認為這可能是未來10年信息產業裡面最具革命性的一個應用領域,它整個規模不亞於在過去十多年的時間裡看到的移動網際網路。
  • 觀察|華為、博世、地平線:決定未來汽車市場格局的三家科技公司
    文丨AutoR智駕 王碩奇2020北京國際車展,智駕君成了一個唱多中國汽車市場,同時多次唱多中國品牌的媒體人。而支撐我們這一判斷的依然即是亮相北京國際車展的三家技術公司。華為偏軟體,地平線則軟硬兼具,不止於晶片,不止於數字智能座艙解決方案。從展出規模看,只有華為展臺與整車展臺連接在一起,剩餘兩家都布置在會場之間的通道中。不過大隱隱於市,位置遠近不代表影響力。這三家公司在智駕君看來,在未來十年將決定世界汽車產業的格局。
  • 對話烏鎮|地平線餘凱談邊緣 AI 如何助推智能經濟
    在次日下午的《AI 助推智能經濟》人工智慧論壇上,地平線創始人兼 CEO 餘凱與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劉多、平安集團首席科學家肖京、華為榮耀總裁趙明等一眾人工智慧大咖展開了精彩對話。餘凱表示:「人工智慧晶片實現產業賦能需要從應用場景出發,在掌握軟體算法先進技術的基礎上,深刻掌握未來發展脈絡,讓硬體設計真正適應場景計算的需求。」
  • 賦予每一輛汽車智能化——地平線創始人CEO餘凱談地平線「徵程」
    地平線創始人兼CEO餘凱在2020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發展論壇上,介紹了地平線徵程2車規級車載智能計算晶片以及自己的創業夢想。車載AI晶片是智能汽車的數字發動機,技術挑戰非常大,研發周期非常長,它的研發被公認為是在人工智慧技術研發領域的珠穆朗瑪。據餘凱介紹,當前地平線徵程2晶片滿足AEC-Q100標準,高性能、低功耗,可提供超過4TOPS(1TOPS=1萬億次計算每秒)的等效算力,典型功耗僅2瓦,配合高效的算法,每TOPS的算力可以處理的幀數可達同等算力GPU的10倍以上。
  • 地平線餘凱:勇敢選擇,做「星星之火」的第一把火
    「被嘲笑的夢想值得被追求,地平線有幸成為這種價值觀的踐行者。」近日,地平線 2020 校招宣講會走進中國科學院大學,地平線創始人兼 CEO 餘凱結合自身的經歷向到場同學分享了有關「選擇」的故事。從學生時代到走進職場,再到投身人工智慧大潮創業,一路走來,餘凱是如何思考「選擇」,實現自身價值的呢?
  • 金鎰資本楊燚:消費是未來十年最大的結構性投資機會|WISE2020 新...
    12月8-10日,36氪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辦了「WISE2020新經濟之王大會——崛起與回歸」。本次大會是WISE大會的第八屆,2020年也是36氪成立的第十年。除了以「新經濟十年」為關鍵話題的主會場,本次大會還設立企業服務峰會、醫療創新峰會、未來城市峰會、LPGP峰會、新消費峰會、新智慧城市峰會等分會場,邀請近百位新經濟社群的代表,連接初創公司、網際網路巨頭、投資機構、地方政府、傳統企業等市場參與主體,共同展望新經濟下一個十年的無限可能。
  • 餘凱:今天,地平線實現了中國車規級AI晶片量產零的突破!
    2017年12月,地平線自主研發的徵程(Journey)1.0 晶片正式流片並發布,和旭日(Sunrise)1.0一起,成為中國最早實現量產流片的人工智慧晶片,並已大規模商用。 、完備的訓練平臺、場景驅動的SDK、豐富的算法樣例等工具和服務,賦予汽車感知、建模的能力,實現車內車外智能化,用邊緣AI晶片全面賦能智能駕駛。
  • 地平線出席6月15日汽車半導體與智能駕駛高峰會 ——解讀AI on Horizon戰略,邊緣AI晶片開放賦能智能駕駛
    6月14日至16日,由中國通信工業協會、中瑞會展舉辦的以「5G通信•智能駕駛」為主題的「2019汽車半導體與智能駕駛高峰會暨展示會
  • 地平線CEO餘凱:5年初「芯」不改
    【新智元導讀】近日,地平線徵程2 車載AI晶片迎來了一個新的裡程碑——出貨量突破10萬大關。五年的時間,地平線也已經成長為行業的獨角獸。地平線創始人兼CEO餘凱在接受新智元採訪時表示:汽車行業將迎來一場「智能革命」,地平線已經成為產業鏈的「最大公約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