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陽縣十字村:產業撬動 鼓起村民「錢袋子」

2020-12-14 天眼新聞

近日,記者走進開陽縣花梨鎮十字村綠色蔬菜種植基地,村民們正在基地上採摘辣椒,統一包裝後即將出貨。    「現在每年能掙4萬元,我安排好家裡後就到基地固定上班,認真踏實幹,再也不用到處漂泊了!」說起蔬菜種植基地帶來的實惠和信心,十字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張正斌深有體會。

據了解,該蔬菜種植基地由十字村通過招商引資方式引入貴州硒益康農旅發展有限公司進行規劃打造,投資規模500萬元,現已流轉土地300多畝,採取「種植+旅遊+公益+組織培訓」的方式,以蔬菜、精品水果及鄉村旅遊為經營方向,大力發展鄉村特色產業。    「現在每天都有20-30名村民在基地上務工,村民在家門口就有固定的務工平臺,每月都能拿到2000-3000元左右的收入,鄉親們從剛剛開始的觀望著『不願幹』轉變成現在的『搶著幹』,積極性、主動性有了明顯提高。」貴州硒益康農旅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遠吉說,截至目前,已解決當地勞動力就業1700餘人次,發放工人工資近20餘萬元。    據王遠吉介紹,進入6月以來,公司帶動種植的辣椒、小瓜、茄子、豇豆、西紅柿等已陸續投產上市,分別發往貴陽、深圳等省內外銷售市場,從目前市場前景看,今年雖然受到疫情的嚴重影響,但清潔、綠色的無公害蔬菜市場需求量仍然較大,公司所有綠色產品銷售基本上仍是供不應求,暫時不存在銷售難的問題。

近年來,花梨鎮十字村聚焦產業發展「八要素」,堅持把發展產業作為撬動群眾增收脫貧的「著力點」,通過內引外聯方式,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推進產業結構加快調整,運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帶動當地村民就業明顯增收,為持續做好脫貧攻堅「後半篇文章」打下了堅實的產業基礎。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推動農業產業發展,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讓更多的村民參與進來,堅定村民脫貧致富信心,鼓足村民『錢袋子』。」十字村黨支部書記付滄海信心滿滿。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高偉

編輯 羅昌

編審 王太師 王莉

相關焦點

  • 產值2800萬元,新田鎮蔬菜產業鼓起了村民的「錢袋子」
    眼下,新田鎮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村民們忙著摘菜、打包、裝車……蔬菜豐收鼓起了村民的「錢袋子」,讓他們在奔小康路上信心倍增。 蔬菜品質好不愁銷路 12月17日,在新田鎮馬峰社區村民李明琴的菜地裡,村民們正忙著收割花菜。
  • 白溪豆腐產業鼓起了農民錢袋子
    白溪豆腐產業鼓起了農民錢袋子 字號:小大 2009-02-05 17:34作者:佚名 來源:婁底日報 我要評論()
  • 「視覺呂梁」小粽子鼓起錢袋子
    近年來,前青塘村依託盛產粽葉的獨特優勢,結合文化旅遊大力發展粽子加工產業。清香甜糯的「青塘粽子」名氣越來越大,已日漸成為我國北方甜粽的重要生產基地之一。據統計,前青塘村目前有粽子加工作坊近百家,今年端午節前可生產粽子1000萬個 , 產值2500萬元,純利 潤約1000萬元,可帶動800餘人就業。
  • 靠「菜籃子」鼓起村民「錢袋子」
    村民李娟正在給黃瓜「落蔓」。「方法很簡單,就是將黃瓜秧整株下落,上方騰出一個伸展空間,讓黃瓜秧繼續生長結瓜,以達到高產、高效、優質栽培。」她向記者介紹,手裡活絲毫不耽誤。2015年,在縣、鎮兩級政府扶持下,村裡開始重點發展反季果菜種植產業,成立了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一排排新型節能溫室大棚拔地而起。想把日子過得更富裕,八名村村民的心思活泛起來。鄉親有的投資買車,幹起蔬菜運輸,把村裡產的鮮菜批發進縣城市場超市;有的乾脆把自家旱田流轉出去,直接來到園區打工。
  • 寧縣 麒麟西瓜鼓起群眾「錢袋子」
    寧 縣麒麟西瓜鼓起群眾「錢袋子」每日甘肅網4月29日訊 據隴東報報導(記者李建強 通訊員蘇朝暉)暮春時節,走進寧縣春榮鎮昔溝村玉瑤瓜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麒麟西瓜栽植基地今年55歲的昔溝村村民高玉瑤,早年曾在外地打工,後來回到家鄉後,了解到麒麟西瓜的市場很不錯,於是他開始學習麒麟西瓜種植技術。2015年,高玉瑤決定自己創業,他先是成立了合作社,隨後在自家地裡建了5個大棚進行試種,當年就收入了5萬元。
  • 中藥材種植鼓起香格裡拉群眾的「錢袋子」
    去年他家種植木香、秦艽、白芸豆收入超過2萬元 按照時令,金江鎮仕達村巴迪村民小組,新一輪的中藥材種植已全面展開,村民們翻地、施肥、栽種、蓋膜……,一派春耕春種的忙碌景象。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香格裡拉市金江鎮仕達村根據巴迪村民小組屬山區和二半山區的地理氣候條件,主推發展中藥材產業,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19年該村中藥材種植600畝左右,畝產收入達8000元至10000元,廣大群眾依靠中藥材種植,「錢袋子」鼓了起來。 和群山說:「今年,我家計劃種植木香1畝左右,秦艽8畝左右。另外,還想種幾畝白芸豆。按照目前的行情,收入應該會不錯。」
  • 【脫貧攻堅】訂單種植朝天椒 鼓起農民錢袋子
    【脫貧攻堅】訂單種植朝天椒  鼓起農民錢袋子 2020-05-30 03: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紅櫻桃鼓起村民「錢袋子」
    「村裡路修好了,駐村幹部還幫忙對接銷路,今年園裡櫻桃一紅就賣了出去,已經賺了1.5萬元……」5月24日,正忙碌地採摘櫻桃的藍田縣洩湖鎮馬王村村民李選利樂呵呵地說,大紅櫻桃鼓了村民的「錢袋子」,同時道路通暢降低了農產品「走出去」的成本,也為村子「引進來」商機和人氣。
  • 大理洱源:找準貧困原因,因地制宜發展蔬菜種植,鼓起了錢袋子
    #大理洱源鄧川鎮大營村找準貧困窮根,因地制宜扶持發展蔬菜種植產業,鼓起了群眾的錢袋子,讓群眾的日子越過越紅火。楊樹全家原來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村委會的引導下,他家增加了蔬菜種植面積和種植品種,收入多了,錢袋子也鼓起來了。2015年12月,楊樹全家順利脫了貧。鄧川鎮大營村蔬菜種植戶楊樹全:我家有26畝地,大部分是種農田,還有種一點蔬菜。種著甜豆還有蠶豆和花菜,一樣收入一點點,還有打工別的收入,全部總共有6萬多元一年。
  • 開陽縣:推動壩區產業發展 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殲滅戰」
    今年以來,開陽縣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抓好低效作物調減替代種植面積,以壩區產業為重點,發展短、平、快的產業項目,促進農業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殲滅戰」。壩區不斷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聚焦利益聯結,增加農民「米袋子」在全省脫貧攻堅「衝刺90天打贏殲滅戰」動員大會召開後,開陽縣以超常的速度動起來,全力補短板強產業。
  • 花梨鎮十字村:巧借外力 找到農村產業發展「最新解法」
    開陽縣花梨鎮十字村在產業結構調整中精準施策,巧借外力,提升內力,走出了一條適宜自身發展的產業之路。十字村位於花梨鎮東南部,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和旅遊資源,並有著8000餘畝的耕地、3000餘畝的良田、300餘畝中小型壩區。
  • 五裡崗村:打好產業「組合拳」 鼓起老鄉「錢袋子」
    貞豐縣龍興街道五裡崗村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加強黨支部建設的重中之重,充分發揮村黨支部核心作用,引領群眾積極探索多元化發展模式,通過資源開發、村企共建、村委有償代管、入股分紅等方式,打出「組合拳」,鼓起「錢袋子」,實現了村集體經濟創收,群眾增收致富。
  • 桃嶺鄉:「五輪驅動」鼓起集體「錢袋子」
    桃嶺鄉:「五輪驅動」鼓起集體「錢袋子」 2020-12-25 16:54:59   來源:六安新聞網
  • 普定縣人大代表李萬華 生態「菜園子」 鼓起「錢袋子」
    「過去我們村地理位置偏遠,缺乏產業支撐,年輕人都外出務工。這幾年,產業發展起來,才有今天的景象。」李萬華表示。    李萬華是普定縣人大代表。近年來,在她的帶領下,隴黑村從貧窮落後的貧困村逐漸成了遠近聞名的小康村。
  • 彭水:蔬菜產業鼓起村民「錢袋子」
    近年來,新田鎮在農業結構調整中,鼓勵村民抓準市場行情,利用冬閒田種植白菜、花菜等優質蔬菜,豐富城鄉居民的菜籃子,助力村民增收。 當天,在馬峰社區蔬菜基地看到,摘菜、裝菜、裝車,村民們忙得不亦樂乎。 「今年蔬菜長勢還可以,我們都賣了個好價錢,今年的天氣對我們菜農來說影響較小,種出來的蔬菜也不愁銷售,現在產業路的修建也極大地帶動了我們的產業發展,我對蔬菜產業的發展充滿了信心。」李明琴說道。
  • 泰山「北大門」:村民吃上「旅遊飯」 鼓起「錢袋子」
    「村民吃上了『旅遊飯』,鼓起了『錢袋子』。」泰山景區大津口鄉鄉村振興服務隊何召松說,泰山·慄春小鎮就是新農創進駐泰安後,為實現五大振興,基於三產打造的第一個樣板性項目,這也是新農創集團在全國鄉村振興領域文旅板塊打造的精品標杆型項目。
  • 忠縣:金絲皇菊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
    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記者 熊康瓊12月5日,在忠縣三匯鎮金龍社區的中藥材初加工基地,忠縣匯金龍中藥材股份合作社理事長範遠強正帶領著部分村民進行著金絲皇菊的分揀、加工及包裝,豐收的喜悅洋溢在每張質樸的笑臉上。
  • 板橋店鎮:林果業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
    近年來,板橋店鎮通過治理環境汙染,取締了境內所有的石灰窯,鼓勵群眾開墾荒山,發展林果業,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 近幾年,板橋店鎮調整產業結構,林果面積已達6萬多畝,品種超過20個。如今,該鎮季季有果品,月月有收入。
  • 江西崇仁:蔬菜產業鼓起農民「錢袋子」
    11月11日,江西省撫州市崇仁縣郭圩鄉貫橋村力源大棚蔬菜產業扶貧基地裡,正在採摘水果黃瓜的彭香花告訴記者。  這個蔬菜種植基地佔地1000畝,其中今年新增種植面積500畝,吸納近百名農村勞動力就業。如今在崇仁,50畝以上的大型蔬菜基地已有87個,呈現出點多面廣的良好發展趨勢。
  • 雲南曲靖:千畝蔬菜助農鼓起「錢袋子」
    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深入實施,東山鎮立足實際,積極謀劃、精心部署,充分利用良好的自然資源和區位條件等優勢,逐漸將以煤炭、烤菸為主導的「黑色產業」轉變為以鄉村旅遊,蔬菜、草莓等特色種植為重點的農旅文融合發展的「綠色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