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入」網紅奶酪棒,蒙牛離雙千億還差幾步

2021-01-13 聯商網linkshop

前段時間,一種鈣含量相對較高、口感像布丁的兒童奶酪棒走紅網絡。在一些短視頻平臺上,不少視頻博主紛紛恰起這隻奶酪棒的飯。

就在前幾日,蒙牛的一個動作也和奶酪棒相關——蒙牛開年就買入了「奶酪第一股」妙可藍多的5%股權。1月6日,蒙牛發布公告稱,其下屬子公司內蒙蒙牛擬以14元/股的價格受讓妙可藍多2046.79萬股,總價款約2.87億元。

本次交易完成後,蒙牛將持有妙可藍多股份升至5%。同時,作為戰略投資者,蒙牛還將以4.58億元現金認購妙可藍多全資子公司吉林科技的新增註冊資本2.1億元,佔吉林科技增資後註冊資本的42.88%。

2020年,對蒙牛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年。其在三年前就提出要在2020年實現千億營收、千億市值的「雙千億」目標,幾年裡,蒙牛大踏步的走在收購、擴大規模的路上,如今它距離雙千億還有多遠?

好事還是壞事

蒙牛和妙可藍多本就是合作方(妙可藍多子公司為蒙牛及其下屬子公司奶酪產品代工),蒙牛的增資對雙方來說都是一個好消息,但是交易公告之後的這些天裡,從妙可藍多傳出的市場消息頗耐人尋味。

1月9日,腰杆更直了的妙可藍多收報17.25元/股,漲5.83%,也在盤中就創下了自2011年5月以來的新高(17.90元/股)。直到昨日(1月15日)妙可藍多股價還在出現「異動」,根據金融界的報導,截至今日13時36分,妙可藍多附加大幅拉升1.34%,創歷史新高(前復權價格),截至該日收盤,該股18.05元/股。

但也有報導稱,交易如今已經一周過去,妙可藍多的股東卻始減持公司股票:1月12日晚間,妙可藍多發布公告稱持股5%以上股東劉木棟,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2,044,950股,佔公司股份總數的0.50%。

要知道,雖然奶酪棒火了,蒙牛也增資了,但妙可藍多卻並不算是一個合格的「買入」目標,眼下它還伴隨著虧損和輿論風波。

根據界面的報導,妙可藍多長期增收但不增利:收入雖從2016年的5億多增長至2018年的12億多,但2016年至2018年的淨利分別為3221萬、427.86萬、1064.1萬元。而且妙可藍多的利潤也主要依靠政府補助,扣除政府補助等非經常性損益。近幾年裡,妙可藍多僅在2017年這一年實現過盈利。

不久前,妙可藍多還陷入了一場輿論風波。其實際控制人柴琇為了給其家人償還債務,違規佔用上市公司巨額資金(合計佔用資金23950萬)。不過,後續柴琇發布了致歉函,妙可藍多發布公告稱佔用方已歸還全部佔用資金,並支付佔用費990.99萬元。

財報還顯示,在2019年三季度公司的其他應收款高達2.73億。直到蒙牛增資,種種負面消息都揮散不去。

蒙牛增資此刻的妙可藍多,其實還是看上這樁交易的大背景——中國奶酪行業今近年來發展迅速。

如開頭所說,奶酪棒已經在各視頻網站裡火了起來,一同被賣爆的還有手撕芝士等各種奶酪產品。公開數據顯示,中國如今奶酪市場的年複合增長率在25%左右,三四線城市增速已經超過200%。

據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發布的《2019~2028年中國奶製品市場展望報告》,2028年人均奶酪消費量有望達到0.5千克,是目前消費水平的5倍(資料來自公開報導)。

產品營銷此刻風頭正勁的時候,但是之後的合作會不會愉快,還要看其公司的治理以及產品能不能跟得上。

「雙千億」的挑戰

在這樁交易落地之前,坊間一直傳的還是蒙牛要全資收購妙可藍多的消息。這是因為近幾年蒙牛的策略就是收購為主。為了擴大規模以實現雙千億的目標,蒙牛加快了收購的步伐。

2019年9月份,蒙牛以總對價不超過14.6億澳元收購澳洲貝拉米的全部股份,貝拉米成為蒙牛的全資子公司。沒過兩個月(11月25日),蒙牛乳業發布公告以6億澳元現金對價收購澳大利亞第二大乳企,Lion-Dairy&DrinksPty Ltd的100%股份。

為了這兩筆交易,蒙牛花去共近百億人民幣,但是成果離雙千億的目標還差著一些。

一點財經合算過,2018年蒙牛營收規模為689.77億元,如果想要達到目標,今明兩年,蒙牛需要保持每年20%以上的營收增速(蒙牛過去五年複合增速只有11.5%)。這在業界看來還是一個不容易實現的目標,因為業內對其收購對象也還沒有明確的盈利預期。

蒙牛發布2019中期業績公告顯示,蒙牛在去年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398.57億元,同比增長15.6%,實現淨利率20.769億元,同比增長33%。

但彼時有業內人士分析稱,儘管淨利潤增速看似遠高於行業均值,但實際上這是因為2016年淨虧損7.51億元後,近兩年淨利潤基數規模較小的緣故。

而與此同時,蒙牛旗下的為數不多的優質資產君樂寶又剝離了蒙牛的財報。

去年年中,蒙牛乳業以總價為40.11億元人民幣的價格出售所持石家莊君樂寶乳業有限公司51%的股份。數據顯示,在蒙牛2018財年的700億營收中,130億元都是來自君樂寶,現在,這枚營收大將已不再是蒙牛的資產。

除了數據上還存在不確定性之外,其還面臨著公司人事浮動的管理挑戰。從2009年7月6日,中糧投資61億港元收購蒙牛20%的股權,中糧成為蒙牛第一大股東,蒙牛邁入中糧系時代至今,就進行過多次的人事變動。

上述一點財經還有梳理,2016年,趙連雙接替寧高寧成為中糧集團董事長後,隨即中糧集團副總裁兼戰略部總監馬建平也接替寧高寧成為蒙牛董事長。

半年後,原雅士利總裁盧敏放被安排接替孫伊萍任蒙牛總裁。2018年中儲糧董事長呂軍調任中糧集團董事長,趙連雙退休,蒙牛內部核心高管團隊或許也難逃新一輪的人事變化。

在中國,奶酪市場剛剛起步,乳品市場卻已經成熟並且市場龐大。「雙千億」能不能實現還要存疑,但其能不能抓住這根「奶酪棒」多打幾個漂亮仗,就看今年了。

(來源:虎嗅 作者:Cuba Libre)

相關焦點

  • 康主編| 300億缺口在前,蒙牛的「雙千億」目標還有多少勝算?
    [1]在這次秘密會議之前,由於和時任伊利董事長的鄭俊懷之間的矛盾已經無法調和,牛根生和自己的幾個老部下已經打定主意要在老東家伊利之外新建立一家乳企。而這次秘密會議的主題就是給這家還沒有出生的企業取一個名字。在會上,有人提議,澳洲有一個「澳牛」,咱們就叫「蒙牛」吧!眾人連聲稱是,不過牛根生卻不滿意:我姓牛,叫「蒙牛」有「家企業」的意思。
  • 兜兜轉轉,蒙牛還是動了妙可藍多的「奶酪」
    此外,蒙牛還擬通過協議轉讓以及妙可藍多現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柴琇表決權放棄等可能的方式,取得妙可藍多控制權。目前雙方仍在溝通協商,尚未籤署相關協議,妙可藍多股票繼續停牌。如果計劃成行,這意味著蒙牛麾下又多了一個上市公司。同時,妙可藍多作為唯一入圍奶酪市場前五的國產品牌,將對蒙牛鞏固產品線,提振業績抗衡伊利起到助力作用。
  • 誰動了伊利蒙牛的奶酪?
    從體量上看,我國奶酪消費處於培育期,2018年零售額僅佔我國乳製品消費的1.5%,但呈現快速上升態勢。2023年,奶酪市場方能達到百億,這個規模對於年收入達到六七百億元的伊利蒙牛來說,實在不值一提。在市場規模、國人口味、市場教育等諸多因素之下,伊利和蒙牛並沒有表現出對奶酪市場的重視。
  • 現狀:兒童奶酪棒雖然很「火」,但整體需求量還不夠大
    兒童奶酪棒不僅營養成分高,口感、造型也比較符合孩子的喜好,所以成為了比較受現代寶寶歡迎的零食。近期兒童奶酪的風颳得很大,成為了新一代的「網紅」。各大企業紛紛入局,可實質上它真的火了嗎?01風口大於銷量近幾年來,奶酪市場迅猛發展,數據顯示,國產奶酪年產量已達2萬多噸,進口連續13年快速增長,2018年進口量達到10.8萬噸,奶酪市場潛力巨大。
  • 「奶酪棒第一股」擬「賣身」蒙牛 女老闆曾違規佔用上市公司...
    「奶酪棒第一股」妙可藍多官宣收購人,蒙牛集團或成實控人。奶酪棒第一股擬「賣身」蒙牛12月9日晚間,妙可藍多發布公告,公司擬與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蒙牛乳業」)及/或蒙牛乳業控制的實體籤署附條件生效的《股份認購協議》,擬以收購人為發行對象非公開發行股票,收購人以現金方式認購公司非公開發行的股票。
  • 財說|30億拿下妙可藍多,奶酪能給蒙牛帶來多少利潤?
    今年年初,蒙牛入股妙可藍多,被解讀為布局奶酪市場的重要一筆。今年8月,蒙牛又退出妙可藍多的定增計劃,一時間「分手」傳聞甚囂塵上。此番,蒙牛再度參與妙可藍多定增,並一舉拿下控股權的反轉戲碼,著實讓人意外。
  • 蒙牛終究還是吃下了這塊「奶酪」
    早在2015年妙可藍多著手借殼上市的時候,外界就曾一度傳出蒙牛要參股的消息,但隨後不了了之。2019年,關於蒙牛「接盤」妙可藍多的消息再次甚囂塵上,為此,妙可藍多還專門發布了一則關於媒體報導的澄清公告,否認了這一消息。不過可以確認的是,從2018年開始,蒙牛便與妙可藍多方面展開了合作。
  • 妙可藍多不僅是兒童奶酪棒,更是隱藏在大街小巷的寶藏美食
    以奶酪為核心業務的A股上市公司妙可藍曾做過市場調查,發現中國消費者的心中,奶酪沒有第一品牌,這個巨大的藍海讓妙可藍多在整個乳製品領域中聚焦了奶酪,而在奶酪這個領域中,傾心打造出了受到追捧的網紅奶酪棒。
  • 蒙牛將入主「奶酪第一股」妙可藍多
    網易財經12月13日訊 有奶酪第一股之稱的妙可藍多(600882.SH)今日晚間發布公告稱,蒙牛擬以29.71元的價格認購所有增發股份,從而成為妙可藍多的新控股股東。2016年8月12日,公司名稱由「山東華聯礦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上海廣澤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至此,廣澤轉型成為一家以奶酪業務為核心的乳製品企業。2019年3月,廣澤股份更名為妙可藍多。值得注意的是,蒙牛入主妙可藍多幾經波折。
  • 奶酪業務規模持續擴大,妙可藍多不改變蒙牛戰略合作關係
    妙可藍多國產奶酪領軍者地位不變  8.23日公司公告新的定增預案,相比於前次預案,戰略合作方蒙牛未能參與定增,引發市場對雙方未來戰略合作、公司治理結構方面的擔憂,華泰證券認為,蒙牛退出定增並不改變雙方戰略合作意圖
  • 動A股「奶酪」!蒙牛要有大動作?
    12月9日晚間,「奶酪第一股」妙可藍多公告表示,蒙牛擬取得妙可藍多控制權,目前雙方仍在進行溝通協商,尚未籤署相關協議。 如果蒙牛此次接盤成功,妙可藍多作為唯一入圍前五的國產品牌,將獲得蒙牛的品牌背書。而蒙牛的奶酪業務也將躋身第一梯隊。
  • 出手30億,蒙牛為什麼盯上了東北「奶酪女王」?
    這是一家主營奶酪產品的公司,旗下有「妙可藍多」「廣澤」「澳醇牧場」等品牌。它也因此被稱為中國「奶酪第一股」。妙可藍多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以奶酪棒、馬蘇裡拉奶酪為核心產品的奶酪業務為公司貢獻營收7.9億元,同比增長133.07%,營收佔比接近八成。
  • 蒙牛擬入主「奶酪第一股」 妙可藍多實控權或生變
    公告顯示,除擬認購妙可藍多非公開發行股票外,蒙牛還擬通過協議轉讓及妙可藍多現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柴琇表決權放棄等可能的方式,取得妙可藍多控制權。目前,柴琇與蒙牛仍在進行溝通協商,尚未籤署相關協議。此後,蒙牛沒有停止繼續收購妙可藍多的計劃。3月24日,妙可藍多發布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擬發行不超過5870.71萬股,蒙牛作為戰略投資者,成為妙可藍多定增的認購方之一,以3.15億元認購2078萬股。 蒙牛擬成為妙可藍多實控人的猜測愈演愈烈之時,妙可藍多和蒙牛的合作卻陡升變數。
  • 蒙牛拿下「奶酪第一股」
    來源:斑馬消費蒙牛這次對A股的「奶酪」動手了。日前,內蒙蒙牛擬通過定增拿下「奶酪第一股」妙可藍多控制權,進一步加碼奶酪業務板塊。砸錢收購,壯大規模,這只是蒙牛趕超千億目標的一面。近年來,從上遊奶源到奶粉,再到乳業細分領域的併購,幾乎都能見到這頭牛的身影。
  • 小小奶酪棒,撬動奶酪千億市場需求
    西式餐飲文化的普及帶來了奶酪消費場景增加,國內奶酪行業規模迅速從2004年的4.03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65.49億元,CARG達22.04%。近年奶酪行業推出了再制奶酪和兒童零食的大單品奶酪棒,並且獲得了快速的發展。作為再制奶酪,奶酪棒更加適合國人的口味;作為兒童零食,奶酪棒從兒童開始培育奶酪的消費習慣。同時奶酪棒的快速放量也提升了奶酪在C端消費者中的認知,將推動奶酪消費由B端向C端加速滲透。
  • 奶酪棒、奶酪杯、小三角...20款熱門奶酪橫評對比,哪些更適合給寶寶當零食?
    而關於增稠劑,除了樂芝牛小三角奶酪和芝士小食、瑞慕埃曼塔軟酪和蒙牛愛氏晨曦淡味乾酪條這4款沒有增稠劑外,其餘16款同時還含有增稠劑成分。2、另外,百吉福品牌的4款再制奶酪和妙可藍多奶酪棒(水果味)、伊利奶酪棒、蒙牛未來星成長奶酪杯(藍莓味)這7款都添加了食用香精。
  • 30億吃下妙可藍多,蒙牛能彌補與伊利的百億差距嗎?|深度
    本應該在2020年3月先通過小部分定增擴股至8%後,再進一步獲取妙可藍多控制權的蒙牛,8月份意外反水,終止定增。現如今以高出當初一倍左右的定增單價直接拿下控制權,足見蒙牛對妙可藍多實難割捨的收購之意。此舉也有力印證了早前外界對二者合作的解讀:妙可藍多將成為蒙牛實現雙千億目標的重要布局。
  • 妙可藍多奶酪利潤翻倍 引入戰略投資者蒙牛
    妙可藍多主營業務為以奶酪為核心的特色乳製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同時也從事以奶粉、黃油為主的乳製品貿易業務。其產品包括馬蘇裡拉奶酪、奶酪棒、芝士片、奶酪風味酸乳、酸奶飲品等,其中奶酪棒、馬蘇裡拉奶酪、各類液態奶為報告期內的主要經營產品。
  • 深度|兒童奶酪棒頻引資本「駐足」
    近兩年,奶酪產品成為許多乳企涉足的品類,這直接帶動了奶酪的走熱。特別是兒童奶酪棒領域,已經引來了資本駐足。前有蒙牛入股妙可藍多,近來,兒童奶酪品牌妙飛食品也獲得了經緯中國的投資。01奶酪棒品牌妙飛獲投資據商業信息查詢工具企查查顯示,6月23日,兒童奶酪品牌妙飛食品獲得了戰略投資,投資方為經緯中國。
  • 入主妙可藍多,蒙牛要動誰的奶酪?
    幾經折騰,蒙牛最終以約30億元入股妙可藍多,成為其控股股東。雖是英雄救美,但也暴露出蒙牛在奶酪領域的野心。此前,蒙牛對妙可藍多「垂涎」已久,但一直未能有明顯進展。去年,妙可藍多頻頻爆出負面消息,實際控股人違規佔用公司資金、股東違規減持股份等輿論風波下,公司陷入經營不穩定泥潭,蒙牛趁此機會對此認購,試圖拿下「奶酪第一股」妙可藍多的控制權,超捷徑躋身奶酪行業第一梯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