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時間丨則悟法師:珍稀候鳥白鶴正面臨著種群延續危機

2020-12-19 手機鳳凰網

核心提示:在今年的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則悟法師提交了《關於建立極危珍稀鳥類白鶴國際遷徙通道中途棲息保育區的建議》。則悟法師指出,目前全球白鶴種群數量存量約4000隻,其中在中國鄱陽湖越冬的白鶴數量已佔全球98%,研究發現,遷徙路線上的危險是目前白鶴物種保護亟待解決的問題。則悟法師表示,白鶴遷徙路線上中途休息補給區,不僅是白鶴的安全保障區,也是其種群延續的生命能量加油站。為此,則悟法師就建立白鶴國際遷徙通道中途棲息保育區,提出了5點具體建議。

則悟法師(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南普陀寺)

一、關於珍稀候鳥白鶴國際遷徙的背景資料

電視記錄片《鳥的遷徙》,通過在鳥的身上設置高清攝像頭,通過鳥的視野,記錄了鳥群在遷徙過程中的活動,記錄了鳥類以弱小的身軀,為了種群的延續,飛越萬水千山,飛越崇山峻岭,博擊暴風驟雨,逃脫天敵獵殺的過程。生命的延續從來就不中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鳥類作為地球生態圈的組成部分,生命自有其蓬勃之道。但就遷徙的鳥類而言,種群的延續正面臨著數千萬年未有之變局,那就是人類活動對其棲息繁育空間的擠壓,對於候鳥而言,遷移路途上的風險,正影響著一些珍惜鳥類的物種生存。

(一)珍稀候鳥白鶴正面臨著種群延續危機

全世界共有15種鶴類,我國分布有9種,除丹頂鶴外,白鶴極危,白枕鶴、赤頸鶴、白頭鶴、黑頸鶴易危,只有蓑羽鶴、沙丘鶴和灰鶴無危。

目前,全球白鶴種群數量存量約4000隻。世界上15種鶴類中,白鶴數量不是最少的,但卻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危物種,瀕危等級最高。原國際鶴類基金會副主席吉姆·哈裡斯生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白鶴之所以瀕危等級最高,是因為遷徙路線單一。上世紀八十年代,國際鶴類基金會考察鄱陽湖時,當時除中國鄱陽湖之外,全球還有另外兩處白鶴越冬地,即伊朗和印度。2019年10月21日被命名為「OMID」的白鶴飛到伊朗越冬,這是西部遷徙路線連續多年監測到的僅剩一隻白鶴。據印度發行量位居前列的英文報紙《印度斯坦時報》2010年報導,在2001年最後一次監測到白鶴後,印度已經連續10年沒有發現越冬白鶴。喬治·阿基博說,從那以後,國際鶴類基金會沒有收到在印度發現白鶴的信息。隨著另兩條遷徙路線幾近喪失,在中國鄱陽湖區白鶴數量已佔全球98%。鄱陽湖成為亞洲最大的越冬候鳥棲息地。也就是說,白鶴對鄱陽湖的依賴度太高了,一旦鄱陽湖出問題,白鶴最後一塊家園可能就喪失了。

慶幸的是,自1996年以來,江西省先後出臺了《江西省鄱陽湖自然保護區候鳥保護規定》《江西省鄱陽湖溼地保護條例》《江西省溼地保護條例》和《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環境保護條例》等一系列有關溼地和候鳥保護的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為各級政府和部門嚴格管理提供法律保障。

另一個問題被提出,那就是,白鶴種群的延續危險,源於其每年南北遷徙飛行中的中途覓食休息地的空間被人類活動所擠壓。

(二)研究人員的發現

2018年,瀋陽理工大學的周海翔教授在遼河邊上發現了兩隻受傷的白鶴,一隻取食了有毒餌料,另一隻身上受了槍傷,在救助了這兩隻白鶴後,周教授啟動科研項目,在白鶴傷愈後重回遷徙前,在其身上安置了衛星追蹤器用於研究鳥類的遷徙路線。在此一年多,根據衛星追蹤器所傳送回來的信號,研究人員發現,目前在全世界存量白鶴種群,其繁育地在西伯利亞最北端臨近北冰洋的苔原地帶,每年秋季,成年白鶴攜帶子女,向南遷徙飛行,穿越東北平原,越過渤海灣、山東半島,經蘇北或湖北,到江西鄱陽湖地區越冬。

根據白鶴遷移所經路線,科研人員對其遷徙沿線中途棲息地進行實地考察,發現情況十分不樂觀,白鶴長途遷徙,其中途休息停留覓食的區域,是白鶴遷徙重要的生命能量補充節點,特別是當年夏天在繁殖地孵化的幼鳥,若得不到充足的食物補給,體能無法承受長時間飛行,掉隊則意味著死亡。另外,科研人員觀測中發現,對於一個可持續發展的鳥群,幼鳥的合理比例應當在10%-15%,但2019年遷徙的白鶴種群中,東北過境的白鶴種群1800餘只進行觀察記錄,發現其中幼鳥比例不足2%,對於高瀕危物種白鶴的保護工作而言,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三)遷徙路線上的危險是白鶴物種保護亟待解決的問題

鄱陽湖是名副其實的「候鳥天堂」。每年秋末冬初,從俄羅斯、蒙古國、日本、朝鮮以及中國東北、西北等地飛來數十萬隻候鳥在鄱陽湖越冬,最高峰近70萬隻。鄱陽湖區良好的溼地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為白鶴提供了適宜的棲息環境和豐富的食物供給。白鶴每年在鄱陽湖停留長達5個月。

在整個鄱陽湖區,越來越多群眾自發加入候鳥保護隊伍,湧現出候鳥醫院、候鳥保護採茶劇團、候鳥保護協會等一大批愛鳥護鳥民間團體,他們救治病傷候鳥、開展生態保護宣傳、參與湖區巡查。所以,當前白鶴物種保護的短板,應該是白鶴南飛北歸一年兩度遷徙穿梭路線上,中途重要覓食補給區的環境保護和生態保育。如安徽宿遷駱馬湖,曾經有過大片的湖泊溼地,溼地為鳥類遷徙提供了停留覓食的安全區域,但圍田造湖及採砂使得溼地生態受到嚴重破壞且無法修復,數百年來大批遷徙鳥類在此停留覓食的景象近年很難再現。白鶴種群只能轉向江蘇和安徽交界的石臼湖,而在歷史上,石臼湖並沒有白鶴棲息的記載。在湖北、湖南,許多地方的地名有「白鶴」或「黃鶴」(鶴的種群中並無「黃鶴」物種,生物學家認為,白鶴在幼年時羽毛呈鵝黃色,所以中國傳統文化上的「黃鶴一去不復返」,詩人觀察到的應該是白鶴的遷徙活動)的字樣,該地的湖泊地帶,也是歷史上白鶴的越冬棲息之地。

白鶴在遷移過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在長距離遷徙過程中需要中途休息與覓食補充體能。特別是當年出生的幼鶴,其首次參加遷徙,無法判斷路線,途中若體力不支掉隊或落單,意味著它基本無法獨立生存,從這個意義而言,白鶴遷徙路線上中途休息補給區,不僅是白鶴的安全保障區,也是其種群延續的生命能量加油站。

二、具體建議

(一)從觀念上充分認識白鶴保護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一是從生物角度而言,白鶴因其種群數量的減少、遷徙路線的單一,而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危物種,瀕危等級最高;二是就傳統文化而言,白鶴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是吉祥、長壽和情操高潔的象徵,也承載著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白鶴物種的保護,可成為中國生態文明與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個融合點,也可向世界展示中國政府對環境保護的決心與行動。

(二)明確並規劃建設白鶴遷徙中途保育重要節點區域

一是組織白鶴遷徙研究專項科考行動。建議由相關職能部門牽頭,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力量,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組織專門的考察隊,通過對白鶴遷徙路線的研究,科學規劃白鶴遷徙中途保育重點節點區域。

二是建議根據白鶴遷徙中途保育區的重要程度,分級建設國家級或地方級自然保護區。在保護區申請建設過程中,考慮到白鶴保護工作的緊迫性與現狀嚴峻性,對考察隊確定或擬定的白鶴中途重要棲息區域,由地方政府先行採取生態保育和白鶴過境緊急保護措施。

三是探索中國特色的荒野保護工作機制。在鄱陽湖區的白鶴棲息地保護過程中,曾經有湖區農民種藕苦於被白鶴覓食影響產量,準備轉種水稻,志願者發現後,以合同方式約定由農民在該地塊種植白鶴喜愛的植物,收入損失由志願者以向社會眾籌集資的方式補足。在國外,也有荒野保護的環保理念,即由慈善捐贈或社會眾籌的方式,將某些更具環保生態意義的成片地區或小塊區域,該地塊不再從事生產或一般人類活動,任其荒蕪或保持原生態,側重地塊對環境保育的意義,或作為野生動物的生存棲息保育地。與國家劃定的自然保護區不同的是,荒野保護主體,更多是環保組織或社會力量,以購買、租賃生態價值土地後進行環境保育,荒野保護因為其機制的靈活性,在生態保護中成為國家自然保護區體系的有益補充。科研人員在考察中發現,遷徙過程中,除較大、集中的中途休息覓食場所外,也會到稻田或河漫灘溼地覓食,故劃定並建設自然保護區外,也可以通過荒野保護機制,以環保社會組織為主體,在鳥類遷徙路線上,向當地村委會或農民租賃土地,因地制宜建設小規模的荒野中途之家,這些地塊不再進行一般性種植、養殖生產活動,以生態保育為其土地主要功能,將其建設成包括白鶴在內的鳥類在遷徙途中棲息覓食的「中途之家」。

四是落實生態補償基金支付轉移機制。對建立國家級或地方級自然保護區的省份、縣市,通過財政支付轉移得到相應的補償,基金可用於自然保護區建設,也可用於補償因生態保護而利益受損、生產生活受限的單位或個人。

五是建立白鶴物種保護研究、物種保護教育的長效機制。條件成熟時可依託相關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建立專門的白鶴保護研究所。通過中央電視臺製作相關的白鶴遷移及保護環境教育記錄片,提升民眾對白鶴保護工作的知曉與認知。

歡迎關注鳳凰網佛教官方微信公眾號「覺悟號」,做智慧的傳播者!

相關焦點

  • 全國人大代表則悟:建立極危珍稀鳥類白鶴國際遷徙通道中途棲息保育區
    中國日報福州5月28日電(記者 胡美東) 全國人大代表則悟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建議,建立極危珍稀鳥類白鶴國際遷徙通道中途棲息保育區。目前,全球白鶴種群數量存量約4000隻。世界上15種鶴類中,白鶴數量不是最少的,但卻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危物種,瀕危等級最高。
  • 兩會時間丨則悟法師:鄉村振興離不開文化振興
    核心提示:在今年的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則悟法師提交了《關於在鄉村振興戰略中注重鄉村文化保護和發展的建議》。則悟法師指出,鄉村振興既要塑形,又要鑄魂。鄉村振興離不開文化振興。則悟法師(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 野生動植物丨大批白鶴按時遷離吉林莫莫格溼地 仍有百餘只亞成體流連
    野生動植物丨大批白鶴按時遷離吉林莫莫格溼地 仍有百餘只亞成體流連 2020-06-02 02: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鄱陽湖10萬斤食物迎接數百萬隻候鳥來越冬,鳥群囊括全球98%的珍稀...
    攝影/上遊新聞記者 肖鵬上遊新聞(報料微信號:shangyounews)記者從鄱陽縣委宣傳部獲悉,每年11月到次年4月,世界98%的珍稀候鳥種群會相繼在鄱陽湖溼地公園越冬,繁衍生息。鄱陽官方人士介紹,每年冬季,全球數百萬隻候鳥聚集在鄱陽湖,共有3大鳥陣,分別為白鶴、大雁、天鵝。
  • 白鶴「愛愛」的故事引發強烈反響
    &nbsp&nbsp&nbsp&nbsp因嚴重營養不良而「落單」,去年4月在江西被救,半個月後乘飛機赴吉林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放飛,放飛後第20天失去聯繫,去年12月在山東被發現……這隻被網友取名「愛愛」的白鶴,經本報《省委書記牽掛的「愛愛」找到了》《「愛愛」——一隻白鶴的故事》等報導連續推出後
  • 鄱陽湖:初冬時節,訪湖底古蹟,覓越冬候鳥好去處
    鄱陽湖是國際重要溼地、亞洲最大的越冬候鳥棲息地,佔全球種群98%的白鶴在此越冬。02鄱陽湖初冬的景觀「茫茫彭蠡杳無地,白浪春風溼天際。」這是對鄱陽湖湖面的描述。白鶴、青頭潛鴨、東方白鸛等珍稀候鳥也在其中,充分說明這裡的生態系統越來越好,給這裡帶來更多的希望和生機。為了這一天,鄱陽湖提前1年進入禁捕期。2020年1月1日0時起,鄱陽湖區域實行全面禁捕,比國家規定時間提前1年。
  • 黑楊砍了 候鳥多了
    西洞庭湖保護區管理局觀測發現,前幾年湖區遍布歐美黑楊的時候,保護區內的候鳥不到1萬隻;2018年,保護區內候鳥達3萬多隻,其中就有5種國家一級保護鳥類。眼下,白鷺等候鳥陸續返回洞庭湖。西洞庭湖一度是歐美黑楊天下。這種樹生長快,可以用來造紙,西洞庭湖曾大面積種植。
  • 大批候鳥來訪德州!市區首現珍稀鳥類白琵鷺!
    隨著秋季到來候鳥進入遷徙期大批候鳥來訪德州近日,首次在德州市區發現白琵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今年8月份,長河公園,發現來訪的白琵鷺,這也是我市市區首次發現這種珍稀鳥類。白琵鷺的棲息休養離不開生態良好的水泊和植被。
  • 白鶴被確定為江西「省鳥」 98%的白鶴在鄱陽湖越冬
    2011年12月12日,數百隻白鶴在江西鄱陽湖候鳥保護區大湖池覓食飛翔。(中新網資料圖 段長徵攝) 段長徵 攝  中新網南昌9月28日電(記者王劍)境內擁有「候鳥天堂」鄱陽湖的長江中下遊省份江西,28日通過一項決定,確定白鶴為該省「省鳥」。  根據江西省鳥類名錄顯示,江西省鳥類達22目84科280屬570種,佔中國鳥類的39.52%。今年5月,該省著手啟動省鳥評選工作。
  • 3萬餘冬候鳥北京「打尖兒」
    大天鵝和灰鶴的種群最漂亮、最壯觀,大雁過來了是一大片,長長的或者一大團……」站在官廳水庫邊的監測點,看著頭頂大片候鳥結群飛翔,負責巡護、監測候鳥過境情況的民間組織——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站長李理興奮地介紹。  11月20日前後,北京迎來冬候鳥過境高峰,天鵝類、鶴類、雁鴨類,3萬餘只鳥兒在北京歇腳「加油」,預計將持續到12月10日左右,之後它們將南下越冬。觀鳥愛好者們,可要抓緊時間了。
  • 把候鳥當家人 每月巡護上千公裡
    路途中,林發榮和站員們時常下車,用望遠鏡監測候鳥。「這裡有白鶴,還有東方白鸛,雁比較多。」一眼望去,林發榮能詳細說出候鳥的種類、習性。看到候鳥安然無恙,監測情況無異常,農用拖拉機繼續向前。 經過兩個小時車程後,林發榮和站員們終於到達大汊湖。
  • 自帶仙氣、氣質出眾的鳥中明星——白鶴
    眾多白鶴中,我們今天要隆重介紹的是一種氣質出眾、自帶仙氣的鶴中明星——白鶴。白鶴,屬於涉禽,體型碩大,成年白鶴體型可長達130-140釐米。它的名字是白鶴,顧名思義,大家一定認為它的羽毛顏色就是白色吧!其實啊,白鶴是因為站立時候通體呈白色而得名,但從羽毛顏色來講,它具有三級飛羽:初級飛羽黑色,次級飛羽和三級飛羽都是白色。
  • 兩會聲音|全國人大代表則悟:堅持走符合中國國情的宗教道路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則悟法師疫情後時代很多部門舉步維艱、困難重重,為疫情防控,現在全國各地很多寺院還在此次兩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發揮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汪洋主席在政協報告中也明確指出,支持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和中國宗教界和平委員會參與有關國際活動,宗教界對此有什麼看法和建議?疫情當下宗教工作如何開展?
  • 建候鳥「食堂」破解覓食難
    ◎文/首席記者康春華  白鶴到圍墾區覓食引關注  「今年白鶴的數量比去年多了不少。」12月16日下午,餘干縣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站長雷小勇在康山墾殖場插旗分場觀測候鳥,他通過望遠鏡觀察發現,鶴群正分布在餘干縣康山墾殖場插旗分場紅旗片區約2.8公裡長的農田裡。
  • 上萬隻候鳥「飛」上央視!西洞庭溼地上演最美「天鵝湖」
    上萬隻候鳥「飛」上央視!以下是視頻和解說詞↓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前來西洞庭溼地越冬的候鳥越來越多。根據監測數據顯示,從去年冬天到現在飛臨西洞庭溼地青山湖的候鳥已達一萬餘只。近日,洞庭湖區天氣轉晴,大批越冬候鳥分布在湖面、洲灘上棲息、覓食,包括有小天鵝、白鶴、鴻雁、豆雁、白琵鷺、野鴨等各類國家珍稀保護鳥類。
  • 數十萬候鳥早已雲集八百裡洞庭湖,這份觀鳥指南請一定收好
    它們,就是遠道而來的客人——候鳥。咱們湖南的洞庭湖,作為「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國際重要溼地,每年10月至翌年3月,都有20餘萬隻候鳥在此越冬和棲息。每年在這些候鳥中,白鶴、小天鵝、白鸛、白琵鷺等珍稀鳥類開始頻繁現身,洞庭湖區也成為了「鳥類的天堂和觀鳥的勝地」。那麼,你想不想在冬天來一場說走就走的觀鳥旅行?
  • 珍稀鳥類來京記
    除了黑鸛、鴛鴦等國家重點保護鳥類種群數量穩步上升,震旦鴉雀、青頭潛鴨、白尾海雕等珍稀瀕危鳥類也在北京溼地內相繼被發現。「369種野生植物,202種野生動物在北京溼地內安家」,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野生動植物和溼地保護處副處長黃三祥說。得益於生態功能的改善,北京溼地生物多樣性正持續增加,溼地成為北京野生動植物的「樂園」。
  • 悲壯遷徙:鄱陽湖越冬白鶴單程飛行6000餘公裡,海拔2600餘米
    鄱陽湖區有著良好的溼地資源,地域遼闊、水草茂盛、魚蝦貝類資源豐富,因此而成為大多數越冬候鳥遷徙的「最佳選擇」。它是國際重要溼地、亞洲最大的越冬候鳥棲息地。每年有佔世界總數95%以上的白鶴、60%的鴻雁、50%的白枕鶴聚集在鄱陽湖區越冬。
  • 江西「省鳥」白鶴抵達鄱陽湖越冬 為今年越冬季首次發現
    26日上午10時45分,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進賢保護監測站工作人員在開展鳥類監測時,發現1隻江西省「省鳥」白鶴,這是今年鄱陽湖候鳥越冬季開啟以來首次發現。  當日下午14時30分,該保護區大汊湖保護管理站工作人員在同步開展鳥類監測時,又於轄區發現17隻白鶴抵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