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菲律賓的紋身藝術女性大師,已經103歲,仍採用純天然手工技藝

2020-12-16 瀟灑二爺

一位菲律賓的紋身藝術女性大師,已經103歲,仍採用純天然手工技藝

103-year-old Filipino tattoo artist passes tradition through bloodline

阿婆黃娥綺(Apo Whang-od Oggay),可以說是世界上最酷的人物之一。

她已經103歲,是菲律賓的紋身藝術大師,一直在傳承一門古老的藝術。這種紋身藝術,叫做曼巴巴多克(mambabatok),傳統上也叫「卡林加」(Kalinga)紋身。她發明的手工永久紋身技術,使用的是松煙和水。人們從世界各地紛至沓來,傑克·薛裡(Jack Shirley),一名記者,攜同妻子露易絲,也專程從國外趕來拜會這位藝術大師。

103歲菲律賓紋身藝術大師

黃阿婆開展業務的地點,位於菲律賓北部群山中卡林加部落的布希卡蘭(Buscalan)村。要去那個地方,薛裡和露易絲先要乘坐巴士,之後又坐摩託車,最後是步行,才到達了那個偏遠的山區。他們趕到的時候,她已經在兢兢業業地為一個客人做紋身了。

藝術大師做紋身,使用的是天然工具和材料,比如竹棍、柚子樹(pomelo)、水和炭灰。輪到露易絲做背部紋身的時候,黃阿婆拿起一根稻稈,開始勾畫圖形。做每一處紋身,她都使用竹棍和荊刺,當作錘子和鑿子,把顏料敲打到皮膚裡面去。薛裡說,從視頻上看,黃阿婆每分鐘敲打100次。紋身做好之後,她在露易絲的背上塗抹了一層椰子油,保護傷口,等待其癒合。

使用的是天然工具和材料

每一種曼巴巴多克紋身圖案,都有一個特別的含義,都採用古老的線條畫來完成。露易絲挑選了一隻蛇雕鷹(serpent eagle),其含義是「上天給予指引、保佑和勇氣」。大師還在每個圖案上添加她的印章,是一條豎直線上加3個圓點。

目前她正在教她的侄孫女學手藝

卡林加省,以其英勇的土著社會聞名,這裡拒絕殖民擴張。起初,只有布農族(Butbut)戰士在殺死敵人後,才能得到紋身,而女人們則把紋身作為一種裝飾。在她15歲的時候,衝破性別的束縛,成為一名紋身藝人。這項傳統工藝,只能按照血脈往下傳,所以說,目前她正在教她的侄孫女學手藝。

使用竹棍和荊刺,當作錘子和鑿子

一位老太太,107歲,說她的長壽秘訣,就是孤身一人生活,終生不嫁

相關焦點

  • 巴拿馬12歲男孩痴迷紋身藝術 技藝高超令人驚嘆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巴拿馬一名12歲的男孩就已經對未來有了規劃,他想要成為一名紋身師,而且已經開始為這個目標努力,迄今他已經完成了20個紋身作品,技藝獲得眾人的稱讚。以斯拉·多爾曼(Ezrah Dormon)來自巴拿馬城,11歲的某一天他和母親一同去紋身店,一位名叫阿里·加西亞(Ali Garcia)的紋身師在以斯拉母親的手上紋了一朵花。
  • 褪色的墨水:日本的「手繪」紋身大師們為保持藝術活力而鬥爭
    事實上,他是少數仍在實踐「手繪」(字面意思是「手工雕刻」)紋身古老傳統的日本藝術家之一。日本最早的紋身書面記錄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使用針尖棒如琉璃苣可以追溯到幾個世紀以前。與現代紋身機相比,手繪的工具可能顯得很原始,但其原理卻大同小異:藝術家們用木棒在皮膚表層下手工推墨,留下永久性的裝飾或懲罰標記。
  • 美國103歲老奶奶的願望清單太前衛,紋紋身騎摩託率性而活
    據《ladbible》8月17日報導,美國一位103歲老奶奶為完成生日願望清單,竟去紋了身,還騎上摩託車,她向世人證明,年齡只是個數字,令眾網友唏噓感嘆。這位百歲老人名叫多蘿西·波拉克(Dorothy Pollack),一直住在密西根(Michigan)的一家療養院。疫情隔離幾個月來,老人院不接受探視,多蘿西的聽力和視力本就不好,精神狀況越來越差。
  • 只有在菲律賓才能體驗到的8大奇觀!
    乘坐獨一無二的吉普尼吉普尼(Jeepneys)被稱為菲律賓人的腳,在菲律賓的普及率很高,類似於國民公交車。吉普尼是由美國大兵在殖民期間遺留在菲律賓的。後來經過菲律賓人的塗鴉、改裝,形成了如今的模樣。由於每輛吉普尼都會被司機精心塗鴉成各種鮮豔的顏色,因此可以說世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輛吉普尼。
  • 日本紋身:從異端到文化潮流的蛻變,「穿」在身上的入墨藝術
    著名的紋身大師千代,就在日本東京藝術學院接受過專門的繪畫訓練,後來他突破了原先紋身的桎梏,在人的身上使用大規模的繪畫製造出美輪美奐的紋身圖案,被稱為紋身界的莎士比亞。十九世紀以後,紋身再也不是特殊階級或者特殊職業身份的人才會刻的了,狂熱追求文人的人來自社會各個階層,狂熱到在某些職業中如果身上沒有紋身就會被人瞧不起。
  • 可能是世界上最貴的四個紋身大師!5000塊一小時是什麼效果?
    不是每一個從業者都能被稱為大師,大師之名得來不易,他們都需要具備了相當強的實力和名望才能晉身大師之列。紋身是藝術,領域裡當然也有一些技藝登峰造極的大師,除了身價高、名聲好、技術棒之外,他們的作品也會成為業界裡的風向標,巴打絲打們身上的紋身可能就是按照這些大師的作品演變而成。
  • 菲律賓發現帶有紋身的魚,是人為改造還是自然奇蹟,揭曉真相
    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附近海域,一位名叫佐西莫·塔諾(Zosimo Tano)的漁夫釣到了一條神秘的馬林魚(是海明威的小說《老人與海》中提到的一種魚)。引來數十人圍觀,並且這條馬林魚的照片就像病毒一樣,迅速在網絡上傳播開來。這條馬林魚重達24公斤,長大約兩米,但是這種尺寸的馬林魚在菲律賓的海域並不算稀奇。
  • 手工香皂純天然,女性最愛
    潤花堂尊重傳統工藝,採用自然發酵成皂、不人為幹預成皂過程和成皂速度 成皂期一般為30天至100日 更有1年至3年的超長成皂期經典產品  潤花堂手工皂用料自然、自然成色 自然香型、不認為添加化學香精  潤花堂手工皂的香型、顏色均為天然原料調配而成、顯色和顯香均為自然發酵而成  潤花堂尊重傳統工藝 建立在對傳統工藝的理解基礎上,並不是照樣學樣
  • 國際手工藝大師KaffeFassett的藝術拼布作品展丨第四屆手工博覽會
    2017年5月12日—14日,第四屆國際手工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在鄭州國際會展中心舉辦。名家個人藝術拼布作品專展依然是本屆展會吸睛的亮點。拼布是一種在國際上非常流行的古典唯美主義的手工藝。把布料按照一定的圖譜或圖案一塊塊地拼接起來做成實用性或藝術性的布藝作品。
  • 俄國藝術大師親臨中國製作套娃
    套娃廣場套娃廣場裡邊有一間《套娃藝術體驗館》,我親身了解和見證了套娃的歷史、文化、製造工藝、俄國藝術大師的精綻技藝。在俄羅斯還有著一個美麗的傳說,有一個小夥子從小失去父母,和妹妹相依為命,在一次牧羊時遭遇風雪,妹妹走失,哥哥非常想念,每年給妹妹刻一個娃娃,第二年刻的比第一年大些,說明妹妹長大了一歲,哥哥就刻下很多大小不一的娃娃。套娃最主要是選材,要選擇柔軟度適中的木材,萊母樹、樺木是最理想的木材。初春時節就要把樹砍倒,因為樹含有汁液,剝離樹皮,在空氣中風乾。
  • 一旦被宣布為非法,衝繩的「hajichi」紋身文化就復甦了
    Yoshiyama Morika在她的手上和手指上紋著「hajichi」紋身北青網訊 一個多世紀以前,紋身在衝繩縣及周邊地區的女性中很流行,儘管在現代日本,紋身因與黑幫有關聯而備受詬病。女性在手上和手指上紋身是一種慣例,但這種做法在明治時代(1868-1912)政府1899年宣布紋身為非法後就銷聲匿跡了。如今,人們正在努力恢復這項有數百年歷史的古老技藝,理由是衝繩和鹿兒島縣阿瑪米群島特有的風俗在文化和歷史上都具有重要意義。
  • 傳承中國漆藝術 探訪西安「大漆金繕修復」技藝人
    大漆修復技藝在陝西流傳已久,古人云「如膠似漆」,就是描述漆和膠一樣有很強的粘合作用。12月16日,記者來到西安臨潼區,探訪「大漆金繕修復」技藝。  十幾年前,山東人李程來到西安,考入西安美術學院,畢業後他獨自前往福州拜師學藝,從事漆畫創作,成為了一位從事傳統漆器的手藝人。
  • 皮膚的藝術:澳紋身店流行 年輕媽媽成主要客戶群
    皮膚的藝術:澳紋身店流行 年輕媽媽成主要客戶群 2016-04-12 15:59:35責任編輯:孔慶玲   中新網4月12日電 據澳洲網12日報導,現如今在澳大利亞,很少再有年輕的母親因為身上的文身而被其他小夥伴「孤立」,由於這些已經是孩子媽的年輕女性愛上了文身精品店
  • 針寸匠心——記中國手工縫紉藝術大師周虹蔚
    而中國手工縫紉藝術大師周虹蔚,會拿出她的一系列作品,將針線技術的革新紋路鋪在你眼前:「從我國最傳統的合縫、嵌邊、熨燙的做法,到我現在成品上不見針線自然貼合、不用熨燙自然平整、不用膠襯自然板挺的狀態,這窮盡了我半生的心血。」
  • 他對紋身藝術情有獨鍾,200種昆蟲圖案覆蓋身體,父母都認不出
    每個人對紋身這件事,都是有著不同的理解方式的,有的人當成是潮流,有的人當成是藝術。對於那些不喜歡紋身的人來講,這就是一種罪惡的行為,但是對於喜歡它的人來講,紋身圖案越多,就說明自己越是有著藝術價值存在。中國的國內首個紋身的人就是劉新民,他是一位刺青愛好者,他的身上被200種昆蟲圖案覆蓋,面積達到了90%。
  • 白酒大師許德富:做酒就是做藝術
    近日到精聖酒莊認購人工窖泥的一群河北邯鄲客人,其中有一位五十多歲的老總,他高中畢業參加工作至現在已經三十多年,一直在邯鄲市某酒廠從事著酒的工作,他自稱最近真的悟出了「做酒就是做藝術」這句話蘊含的真諦。他給一路同行的那位二十多歲的姑娘說:「前些年我一直在拜讀許德富大師撰寫的論文,許大師在酒行業有如此深厚的造詣,今天看到他創作詩詞歌賦的文學功底多麼深厚,才真正明白正是這些藝術陶冶了許大師的賞美能力。技術不等於藝術,有的人一輩子都在做技術,純做技術不會有什麼大的突破。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充分發揮想像力的過程就是藝術,藝術就是一加一不一定等於二。
  • 一家紋身店為無數人服務,卻從來不收女性客人的錢,原因令人動容
    紋身,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有不同的態度。有些人會覺得很酷,而有些人會認為很醜。但在俄羅斯的莫斯科東部,這裡的女性非常熱衷於紋身,究其原因其實並不是因為好看,而是在這裡有一家紋身店只要女性顧客是免費的,所以很多人都樂意去那裡紋身。
  • 世界上年齡最小的紋身師!這個10歲的日本小姑娘,又酷又可愛,還有...
    >▼雖然沒有紋身大師那般的華麗精細但她獨有的可愛童趣風格贏得了許多的人的喜愛▼可是這麼小的姑娘究竟是如何接觸到紋身藝術的呢?▼原來NoKo的爸爸Gakkin就是一位著名的紋身藝術家曾參加過London Tattoo Convention(倫敦紋身大會)並獲獎從小NoKo就在爸爸的薰陶下對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喜歡用畫筆在圖紙上繪製
  • 94歲紹興黃酒釀造技藝國家級傳承人品鑑手工酒
    94歲的黃酒泰鬥、非遺紹興黃酒釀造技藝國家級傳承人、「活酒仙」王阿牛,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黃酒分會理事長、全國黃酒評委陳國昌,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黃酒分會秘書長、上海金楓酒業股份有限公司總釀酒師、全國黃酒評委俞劍燊,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黃酒學院院長、教授、全國黃酒評委胡普信、紹興市標準化研究院院長、教授、全國黃酒評委李博斌、非遺紹興黃酒釀造技藝傳承人、釀酒大師、全國黃酒評委潘興祥齊聚紹興蘭亭安麓。
  • 傷害動物是藝術?給豬紋身,剝皮賣100萬,給貓紋身,貓跳車逃走
    作為人類最好的朋友,寵物理應得到人們的尊重和保護,但有人卻以藝術為藉口,給寵物紋身,傷害了它們的身體和精神。威姆·德沃伊是一位來自比利時的藝術家,他最擅長和喜歡做的事情是給豬紋身。為了逃避法律責任,更好地發展自己的事業,威姆於2007年來到中國,在北京郊區開了一家養殖場專門養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