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澤窪地土地利用模式:江蘇興化垛田傳統農業系統

2020-12-14 澎湃新聞

沼澤窪地土地利用模式:江蘇興化垛田傳統農業系統

2019-12-28 12: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中國攝影出版社

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是指我國人民與所處環境長期協同發展中,創造並傳承至今的獨特的農業生產系統,具有豐富的農業生物多樣性、完善的傳統知識與技術體系、獨特的生態與文化景觀等,對我國農業文化傳承、農業可持續發展和農業功能拓展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實踐意義。

中國攝影出版社近期出版的《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影像志》,則是以影像的方式致敬農業文化遺產。該書彙編原農業部發布的第一、二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共39項,接下來將要介紹的江蘇興化垛田傳統農業系統便是其中之一。

江蘇興化垛田傳統農業系統,是農業、林業、漁業相結合,在獨具特色的沼澤窪地中巧妙利用垛形土地的溼地生態農業系統,已有上千年的造田耕作歷史。(奚鳴君 攝)

在農業生產中,除了向山要地(梯田),人們還與水爭地、向水要田,垛田便是生活在江蘇興化裡下河地區的人們向水要來的田地。

垛田是一種由泥土堆積而成、高出水面的臺狀高地,是興化地區獨有的土地利用方式。大大小小的垛田田塊如同海洋中的島礁一般,遍布在興化的沼澤溼地湖蕩之中。

興化垛田因湖蕩沼澤而生,每塊面積不大,形態各異,大小不等,四周環水,各不相連,形同海上小島,人稱「千島之鄉」。核心區有6 萬多畝這樣的耕地,分布在垛田鎮、缸顧鄉、李中鎮、西郊鎮、周奮鄉一帶。(朱明 攝)

隨著旅遊經濟的發展,聰明的興化人民利用垛田這種獨特的形式,從事大規模油菜生產,發展休閒觀光農業。萬島聳立,千河縱橫,可謂天下奇觀。連續舉辦多屆的中國興化千島菜花旅遊節已經成為享譽全國的新興旅遊亮點。(楊天民 攝)

興化地處江蘇中部,河網縱橫、湖泊密布。與周圍地區相比,興化地勢低洼,如同「鍋底」。每到汛期,興化周圍的「四湖」(洪澤湖、高寶湖、白馬湖、邵伯湖)、「三河」(裏運河、通揚運河與淮河)、「一海」(黃海)的水便一齊向興化湧來。洪水一來,興化地區的田地被衝、莊稼被毀,農民深受其害。為了減少洪水帶來的損失,宋元時期起,興化人開始修築垛田,在垛田上進行農業種植。垛田的雛形是架田—在沼澤地用木樁、木架塞上泥土水草,覆蓋土壤,形成田塊。後來,人們選擇沼澤溼地中的地勢稍高處,用泥土堆積起來,形成高出水面1 米以上的田塊。垛田的形狀因河溝寬窄而變,大的不過數畝,小的僅有幾分。

至今,垛田還保存著傳統的農耕方式,用天然生態肥料種植蔬菜。農人的田間勞作都要泛舟而行,家家有船,戶戶蕩槳。圖為當地農民乘坐木船澆灌垛田上的作物。(吳萍 攝)

垛田獨特的島狀耕地,是荒灘草地堆積而成,土質疏鬆、養分豐富,加上光照足、通風好、易澆灌、易耕作,使得生產的蔬菜無論是品質還是產量,都是普通大田種植難以比擬的。如今夏日裡的興化垛田,油菜、香芋、香蔥、韭菜等經濟作物構成了當地除旅遊資源外的豐富經濟來源。(楊天民 攝)

在還沒有化肥的年代,在垛田上勞作的農民,把疏浚河溝挖出來的泥漿和雜草,作為有機肥堆積到垛田上(這種方式被稱作「罱泥」「扒苲」),使得垛田以每年幾釐米的速度逐漸增高。高出水面數米的田塊,在洪水來臨時,絲毫不受影響,為興化的農業生產提供了庇護。同時,垛田的地勢高,排水良好。罱泥、扒苲的堆肥方式,使得垛田的土壤疏鬆,土質肥沃,各種作物在垛田上都能長勢良好。

近代以來,隨著對洪澇災害治理手段的改進,興化地區大面積受洪水侵害的概率大幅變小。同時,社會穩定,人口增加,數米高的垛田被農民削矮,向周圍連片擴展。如今興化垛田總面積已達47 萬畝,核心區6 萬畝,被農民種上了大面積的油菜。每當油菜花開的季節,湖蕩裡的塊塊垛田全是黃燦燦的一片,連成了「中國最美油菜花海」。

2009 年起,興化每年3 至5 月菜花飄香時節都會舉辦菜花文化節,吸引了眾多中外遊客參觀遊玩。

垛田是興化水鄉特色之一。每年春季,油菜花開,藍天、碧水、「金島」織就了「河有萬彎多碧水,田無一垛不黃花」的奇麗畫面。泛舟其中,如入迷宮,濃鬱花香讓人迷醉,旖旎風光令人流連忘返。(上圖 萬亮 攝;下圖 楊秋紅 攝)

興化結合鄉村旅遊和攝影人創作需要開發了千島菜花景區,每年舉辦千島菜花節,其中乘船遊也是到這裡遊玩的遊客們的必選項目。(楊天民 攝)

原標題:《沼澤窪地土地利用模式:江蘇興化垛田傳統農業系統》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沒人種了,就算垛子還在,那還能叫垛田嗎?」
    初冬的江蘇興化,薄霧還未散盡,遠處的村莊籠罩在一片氤氳水汽裡,蘆洲河邊的一座碼頭忙碌著,整船整船的新鮮蔬菜從垛田裡轉運上岸,正準備裝上貨車,發往各地。早在明清時期之前,垛田就是興化乃至於裡下河地區最主要的蔬菜出產地之一。
  • 100多年前發生瘟疫,泰州興化的中醫是怎麼應對的?|遊遍江蘇
    本期《遊遍江蘇》帶你走近泰州興化感受這座千年古城的昌盛文脈和如畫風景!興化垛田油菜花興化地處裡下河腹地,這裡河湖港汊交錯縱橫,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農業景觀——垛田。油菜花期結束後,當地農民還會在垛田上種植香蔥、芋頭等農作物。垛田上長出的芋頭不僅個頭大,而且口感軟糯,被當地人稱為「龍香芋」。瞅瞅,是不是跟我們平時吃的芋頭不太一樣?粉,糯,香,甜,配合紅燒肉一起食用,滋味不要太美哦!
  • 興化千垛油菜花海,猶如古人擺在水中的龍門陣,此時已是一片金黃
    在我國有許多的賞油菜花海勝地,南到雲南羅平,北到青海門源,中部有江西婺源、江蘇興化等地,油菜花開的時間也不一樣,這個時節江蘇最美的油菜花海當屬興化的千垛油菜花海,以千島樣式的垛田景觀享譽全世界,有「全球四大花海」之一的美譽。興化油菜花坐落在千垛鎮,從興化市區過去開車過去大約25分鐘時間,途中就可以看到許多的油菜花田。
  • 全球四大花海,興化領銜綻放
    【通訊員 王猛】千垛景區位於江蘇省興化市千垛鎮東旺村東側,依託興化垛田農業奇觀,展示生態花海壯闊美景的旅遊景點。在泥土缺乏的澤國,先民們從水下取土,一方一方使其堆積如垛。千百垛田漂浮於水中,雲蒸霞蔚,煞是壯觀。
  • 《中國建設新聞網》村莊美了,百姓富了——江蘇興化特色田園鄉村...
    對此,興化以全市生產力布局和發展規劃為指導,編制鎮村布局規劃和村莊規劃,大力推進土地佔補平衡和整塊連片增減掛鈎,以此確定特色田園鄉村梯隊建設和各項任務的取捨、序時與進度。對每個市級以上試點都邀請高水平專業團隊及本土專家共同參與設計,把田園、水系、村落、建築作為一個有機整體來規劃、保護和建設,努力在風貌塑造上留住「形」,在傳統肌理上留住「韻」,在文化內涵上留住「魂」,最大限度地保留裡下河水鄉特色。
  • 興化第二批覆工企業公示!
    開發區3興化市華榮食品有限公司開發區4東華鏈條興化有限公司開發區5興化東華齒輪有限公司開發區6江蘇鎖龍消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發區7江蘇特味濃生物技術開發有限公司開發區>8江蘇興利達齒輪有限公司開發區9興化格林生物製品有限公司開發區10江蘇悅興藥業有限公司開發區11江蘇潤華冷凍食品有限公司開發區12江蘇味豐德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開發區13江蘇華傑不鏽鋼製品有限公司
  • 興化實施品牌強農戰略推動高質量發展
    興化香蔥是興化市地方傳統品種,歷經30多年培育成特色產業和優勢品牌,成為受歐盟保護的中國地理標誌產品後,必將促進以興化香蔥為主的脫水蔬菜產品擴大市場、走出國門,增強「中國果蔬脫水加工第一縣」的國際競爭力 ,提升興化農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水平。目前,興化香蔥種植面積20多萬畝次,年產香蔥鮮品80多萬噸、香蔥幹品10萬多噸,銷售收入超20億元。
  • 水滸板橋金色海,遠望漁鄉朝月明,中華之幸為潮流——江蘇興化
    享譽全球的「垛田」特殊地理環境,為這個別致景區的誕生創造了條件,當地聰慧的人們利用著地理地貌種植上了油菜。油菜花垛田是什麼?在中國的南方,人們通常用河道中的淤泥堆積而成高田,這樣的高田地勢高,排水良好,土壤疏鬆且肥沃,更有利於人們進行蔬果等植物的種植。
  • 垛田芋頭
    風土人情明前茶興化人對芋頭和水的關係有個妙喻:「就像有情人一樣,芋頭短了水活不成,稍微一淹水,也壞了香糯的質地,就會煮不爛。」垛田之上,謝了油菜花收了油菜籽,一大半在夏天改種芋頭。垛田四面環水,漂浮在水上,很快就被芋頭的盾形葉遮蓋得密不透風,芋頭越發越旺,高的竟可長過6呎,這是一種兼有嫋娜靈動與從容壯闊之風的植物,其風情就像擊鼓破金兵的梁紅玉。
  • 「壘土成垛、擇高向上」「興化精神」正式對外發布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揚子晚報網7月11日訊 (通訊員 史道智 吳俊翔 記者 王國柱)7月11日,興化市舉行新聞發布會,正式對外公布「興化精神」:壘土成垛,擇高向上。興化自古地勢低洼,湖蕩縱橫,歷來飽受洪澇侵害,先民們為了抵禦洪水,與惡劣環境抗爭,壘土成垛,發展出一種獨特的土地利用方式,興化垛田成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江蘇興化板橋故裡夢中水鄉(組圖)
    江蘇興化板橋故裡夢中水鄉(組圖)   鄭板橋故居四牌樓  風景優美的著名水鄉——江蘇興化市清代著名的文學家、戲劇家孔尚任旅居興化時,曾在拱極臺寫成了不朽之作《桃花扇》。  生態風光令人陶醉  水是興化的特色,水是興化的靈魂。興化又有荷葉城之稱,城區四周環水,恰似一張漂浮在水面上的荷葉,城內小橋流水,給小城平添了幾分靈秀。  城區東郊的垛田鎮,素有「千島之鄉」的美譽。這裡無數個四面環水的垛,猶如古戰場上的八卦陣。
  • 國內10大最值得一去的油菜花海,首選興化垛田,你最喜歡哪裡?
    1、江蘇興化的油菜花海:興化垛田風光帶,每年春季,油菜花開,藍天、碧水、「金島」織就了「河有萬灣多碧水,田無一垛不黃花」的奇麗畫面。江蘇興化的油菜花海2、陝西漢中的油菜花海:每年春天,漢中盆地和淺山丘陵的百萬畝油菜花盛開,把漢中裝扮成一個巨大的山水盆景。
  • 舌尖上的興化美食
    明清時期,興化商業已經繁盛到頂點,百姓已不再滿足於日常餐飲,對飲食的要求越來越高,在餐飲製作上爭奇鬥巧,求精求巧,注重菜的品味和檔次。興化菜系有其明顯的地方特色,其製作精細,燉、燜、煮、燒突出,講究原湯原味,口味清淡,甜鹹適中,充分利用水鄉豐富的美食原料,傳承本土飲食文化,兼蓄並收,發揚光大,使興化美食名聞天下。
  • 江蘇新增25處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含隋煬帝墓、洋河地下酒窖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查閱名單發現,江蘇共入選27處,其中新增25處,與現有國保單位合併2處。至此,江蘇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總數達到251處(含大運河),繼續居於全國前列。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文物,共涵蓋了6大類,分別是: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及石刻,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其他類。
  • 興化市垛田街道帶你品味舌尖上的「蟹都」
    9月16日,「尋味蟹都」興化蟹美食大賽在興化迎賓館宴會大廳舉辦。全市28個鄉鎮代表隊的廚師們以大閘蟹為原料精心研磨、補苴調胹,烹製出琳琅滿目的蟹味佳餚。經過精彩激烈的角逐評比,垛田街道在此次美食大賽中榮獲一等獎。「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萊。」
  • 飯稻羹魚譜新篇——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幹事考察青田稻魚共生系統側記
    這是格拉齊亞諾首次考察中國的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試點,中國的發展經驗讓他印象深刻:「青田稻魚共生系統的成功之處在於將當地的資源進行整合,它不囿於農業本身的範疇,促進了相關產業的發展,為當地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協同增效。」格拉齊亞諾對媒體表示。
  • 50條旅遊線路看江蘇美麗鄉村(內含具體線路)
    近期隨著天氣轉暖,在我省鄉村,春天的氣息已撲面而來,目前許多農家樂、休閒農業景點裡,桃花、梨花、梅花、玉蘭花、油菜花等競相綻放。遊客徜徉在美麗鄉村,粉牆黛瓦的村莊點綴其間,農家樂和鄉村遊是親近自然、釋放心情、親子遊樂的好去處。
  • 江蘇泰州人口最多的縣級市,是鄭板橋故鄉,擁有千島菜花景區
    興化和揚州、鹽城接壤,除了地理位置是泰州最北,興化還有幾個「之最」。它面積2395平方公裡,是泰州面積最大的區市;它總人口約157萬,是泰州人口最多的區市;還有它的GDP,名列泰州前列。興化歷史悠久,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一批又一批人才,著名的人物有《水滸傳》作者施耐庵、清代著名文人畫家鄭板橋等。
  • 小蔥出口成了大產業 興化脫水香蔥寫出大「文章」
    中國江蘇網5月22日訊 (記者 羅鵬)春末夏初,微風輕撫在身,讓人心曠神怡。站在興化市垛田鎮的一片香蔥埂上,聯發食品有限公司的質量主管許餘鳳一臉幸福,剛剛收上的近30噸香蔥已經進廠加工,等待著漂洋過海,遠銷國外。  5月時節,記者一踏上水鄉興化的土地,一陣陣濃鬱的蔥香便撲面而來。
  • 江蘇興化:「中國味道在興化」 調味品集聚區初具雛形
    興化調味品集聚區效果圖 興化經濟開發區供圖興化脫水蔬菜企業生產車間一角 興化經濟開發區供圖人民網南京8月4日電 江蘇興化是著名的「魚米之鄉」。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興化經濟開發區健康食品產業逆勢上揚,特別是調味品集聚區表現搶眼,產業開票銷售、稅收收入同比增長26.8%、58.6%。在興化,有1萬多人從事調味品生產、加工和銷售,產業規模達300億元;在全國,有5萬多興化人從事調味品產業,產業規模佔全國的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