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認真回憶一下,你有多久沒有看過這樣一場完美的足球比賽:其一,比分上雙方分出了勝負,但比賽內容卻沒有一方是失敗者;其二,全場只有三個進球,但沒有一分鐘是多餘的;其三,兩隊都把各自的看家本領發揮得淋漓盡致,同時又有意料之外的變招;其四,兩位教練在90分鐘之內的所有決定都是正確的,比賽最後的結果也交給了某個特定時刻的靈光一現。
這場完美的比賽就是剛剛結束的利物浦2比1戰勝熱刺的英超榜首大戰,讓它變得更加完美的是,你坐在屏幕前聽到的比賽背景音來自於安菲爾德的現場球迷,而並非2020年裡已經成為新常態的虛擬背景。當你隔著屏幕聽到"你永遠不會獨行"的歌聲時,你甚至無法想像這樣清晰響亮的聲音來自於現場僅僅2000名球迷。
這之所以是一場完美的比賽,是因為它的亮點並非來自於逆轉、點球、紅牌這些我們熟悉的戲劇性情節,而是來自於豐富、純粹、快節奏的比賽內容本身。在這樣一場大戰當中,雙方的犯規數量僅有17次,全場只有2張黃牌,如果不是孫興慜進球的VAR檢查,你甚至可以忽略掉主裁判安東尼-泰勒的存在。
這之所以是一場完美的比賽,是因為比賽的懸念保持到了第90分鐘,兩隊雖然是不同風格,但卻勢均力敵,以至於比賽最後幾分鐘以另外一種劇情結束,你也不會感到不合理。即使菲爾米諾沒有打進那個絕殺頭球,你也會覺得這是一場無比過癮的1比1平局;即使最終獲勝的是熱刺,而這又是一場典型的穆式勝利,如果你看過整場比賽的過程,也不會感到太過於驚訝。
這之所以是一場完美的比賽,當然還因為我們早已熟知的這些大背景:克洛普與穆裡尼奧兩大名帥的鬥法,利物浦的主場65場不敗和熱刺近期連續11場不敗,"亞洲之光"孫興慜與"非洲榮耀"薩拉赫、馬內之間的較量,紅軍對於用一場勝利來告慰剛剛過世的霍利爾的渴望,以及熱刺對於聖誕賽程開啟前留在榜首的寄予。沒有這些背景故事,90分鐘的比賽就算踢得再精彩,完美程度也會大打折扣。
這是一場亞非拉足球的勝利,在這樣一場歐洲最高水平聯賽的榜首大戰中,三位進球者全都來自於亞非拉國家。進球後的孫興慜和薩拉赫繼續領跑英超射手榜;而菲爾米諾終於在關鍵戰役中為自己正名,尤其是在安菲爾德的主場球迷面前。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不是2002年韓日世界盃的影響,今天的英超榜首大戰可能會是另外一個劇本。
今天的比賽和18年前的世界盃又有什麼關係?因為那屆世界盃激勵了年少的菲爾米諾、薩拉赫和孫興慜走上足球的道路,有朝一日成為像羅納爾多一樣的前鋒。11歲的菲爾米諾在巴西與土耳其的半決賽之前給自己剃了和大羅一樣的"阿福頭",10歲的薩拉赫在埃及家中的電視機前被羅納爾多的一次次突破和射門所折服,同樣10歲的孫興慜更是在家門口見證了韓國隊打進四強並把"世界盃金靴"當成了自己的奮鬥目標。
2002年世界盃同樣深深影響了馬內。他的祖國塞內加爾在揭幕戰中憑藉剛剛離世的博巴-迪奧普的進球戰勝了法國,一路打進八強追平了非洲球隊世界盃最佳戰績,也激勵著10歲的馬內在街頭繼續練球,並在幾年之後走進了位於首都達喀爾的足校。馬內在今天的比賽中雖然沒有取得進球,但他在奧裡耶和西索科的重重包圍下不斷衝擊著熱刺的右邊路,為隊友菲爾米諾和薩拉赫創造機會。
這是一場再次證明紅軍後浪能挑大梁的比賽。看了柯蒂斯-瓊斯和裡斯-威廉斯這兩位19歲球員的整場表現,你很難相信這只是瓊斯第5次、威廉斯第1次英超首發出場。兩位利物浦青訓出品的球員在歐冠小組賽中的表現是有目共睹的,尤其瓊斯更是在主場戰勝阿賈克斯的關鍵戰役中打入全場唯一進球。然而對陣熱刺的英超榜首戰,可是另一個級別的比賽,要知道對手熱刺首發陣容中最年輕的球員是23歲的貝爾溫,而利物浦卻首發兩名19名小將。
瓊斯在全場比賽中扮演著利物浦三線串聯和持球向前的角色,他在場上的活動範圍非常之大,時而出現在右路與亞歷山大-阿諾德和薩拉赫形成三角組合,時而在左路與羅伯遜和馬內達成同樣效應,還多次和中路的菲爾米諾打出撞牆配合。薩拉赫在上半場的進球,就來自於瓊斯中路突破受阻之後的解圍球機會。
裡斯-威廉斯除了下半場開場後的頭球解圍失誤造成伯格溫的單刀險情外,整場在中後衛位置上表現得十分沉穩,幾次本方禁區內的解圍達到了連角球也不給的效果。作為利物浦的中後衛,光做好防守是不夠的,裡斯-威廉斯在上半場錯過了一次向前長傳到空檔位置的機會,在得到了隊友的提點之後,下半場他在中圈附近斷球後的直傳為薩拉赫製造了良機。
這場比賽同樣證明了熱刺的"雙腰"有多硬。眾所周知,赫伊別爾的加盟和西索科的重新被激活,是熱刺本賽季至今獲得成功的關鍵,這兩位鐵腰不僅在熱刺的四後衛面前形成了中場防守屏障,也為熱刺提供了在比賽的某些時段變陣五後衛、甚至六後衛的可能。本場客戰安菲爾德,西索科和赫伊別爾的協作與互補,再次達到了新高度,這也見得穆裡尼奧善用雙後腰的功力。
整個上半場比賽,穆薩-西索科和赫伊別爾的位置分別靠近兩個邊路,試圖鎖住利物浦擅長的左右邊路進攻,確實達到了不錯的效果,尤其是右路的亞歷山大-阿諾德幾乎沒能獲得有效傳中機會。下半場赫伊別爾戰術犯規身背一張黃牌之後,穆帥果斷換上了雷吉隆,使其與本-戴維斯共同防守利物浦的右路進攻,赫伊別爾則回到中路。而穆薩-西索科全場比賽則與奧裡耶共同防守利物浦的進攻左路,達到了讓馬內翻過一堵牆、又撞上了另一堵牆的效果。
這場比賽讓人看得過癮的另一大原因,當然就是克洛普與穆裡尼奧的大鬥法。穆帥的高明之處不僅是對於雙後腰的巧妙使用,還有下半場前20分鐘出乎意料的高位逼搶。整個上半場熱刺只有75次傳球,這是穆裡尼奧執教的球隊近八年多來最低的數據(根據Opta提供的數據,2012年4月皇馬主場2比1戰勝巴薩的比賽裡,皇馬上半場傳球數僅有54次)。當熱刺帶著1比1的比分回到安菲爾德的休息室,相信大部分球迷會認為穆帥下半場會把"擺大巴"的精髓發揮到極致。
上一場客場打平水晶宮的賽後採訪中,當被問到為何領先後打得十分保守時,穆裡尼奧是這樣回答的:"我希望球員們下半場把陣型往上壓,但他們沒有做到啊"。今晚在安菲爾德的下半場前20分鐘,穆帥布置熱刺陣型整體上移,中前場球員在利物浦禁區到中圈的範圍裡壓迫逼搶,這一次熱刺的球員們做到了。貝爾溫和哈裡-凱恩獲得的幾次反超比分的最佳良機,也來自於這個階段。
再來看看克洛普,渣叔本場戰術妙筆在於對柯蒂斯-瓊斯的使用。由於熱刺囤積重兵限制利物浦的兩個邊路,亞歷山大-阿諾德和羅伯遜的突破下底機會並不多,尤其是右路的阿諾德還要忌憚助攻之後身後給孫興慜留下的巨大反擊空間。克洛普給了瓊斯中場自由人的權限,後者也很好地完成了任務,不斷通過與鋒線和邊後衛的小範圍配合,在熱刺的中場和後防線之間尋找出空檔,他出色的控球和傳球技術,同樣沒給熱刺太多斷球後組織反擊的機會。
看過比賽的前30分鐘,不少人會問這樣一個問題,明明邊路沒有太好的傳中機會,明明利物浦的三叉戟在熱刺後衛面前沒有任何爭頂優勢,為何還一次次從並不理想的傳中位置把球吊進禁區?然而之後你會發現,原來醉翁之意不在酒,克洛普本來也沒期待利物浦能夠在對方禁區領空獲得太多機會,這樣做是為了把寶壓在解圍之後的二點球爭搶上。
正當雙方主帥棋逢對手、球員執行力近乎滿分的時候,決定比賽結果的就變成了某個時刻、某種方式的靈光一現,這一次站出來的是菲爾米諾。巴西前鋒上一次在安菲爾德現場觀眾面前進球,是在今年3月11日對陣馬競的上賽季歐冠1/8決賽第二回合中,他在加時賽第3分鐘的進球讓利物浦暫時取得了晉級優勢,然而那個夜晚最耀眼的明星,卻是此後用兩粒進球徹底扼殺紅軍晉級希望的馬科斯-略倫特。
今晚的英超榜首大戰,利物浦是比分上的勝利者,而輸球的熱刺也並沒有輸掉比賽內容,這場比賽作為"試金石"反而驗證了熱刺本賽季具備衝冠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