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姜gary在今年回歸熒幕,帶著兒子姜好上了綜藝節目《超人回來了》,引起了很大的熱度。
很多人本來是衝著姜gary去看的,結果被情商和智商雙高的姜好給圈了粉。
更有網友直言:姜gary上輩子拯救了銀河系吧!生出這樣一個神仙孩子。
一、「神仙孩子」姜gary在兒童節(韓國兒童節5月5號,)那天帶著姜好去玩具店買禮物,姜好挑禮物的時候多次猶豫不決,最終選擇了一個較為便宜的玩偶。
姜gary想要姜好挑一個更貴的玩具,卻被姜好給拒絕了並說道:「爸爸沒工作,沒有錢。」
原來姜好得知因為疫情很多人都沒有了工作,他以為爸爸也沒有工作才可以這樣每天陪著他,他知道沒有工作就等於沒有錢,買一個便宜的玩具,爸爸的負擔就不會那麼重。這樣的孩子真的好暖心呀!
二、父母與孩子是雙向的姜好只是個兩歲多的孩子,情商就這麼高,已經懂得體諒父母和控制自己的購買慾望,這是很多孩子都無法做到的事情。
網友們都在誇姜好的同時,也有網友提出:孩子的智商和情商雙高,也一定離不開父母的教育,希望姜gary夫妻倆可以出一本育兒的書。
的確,父母與孩子是雙向的,孩子能夠變成怎麼樣大多取決於父母的教育。
01對孩子有耐心
姜好在選玩具的時候花了很長的時間,姜gary也一直都很有耐心地陪在身邊,要是換成其他父母可能就會覺得不耐煩,催促著孩子快點挑選。
人們最常犯的錯誤就是把自己最不好的情緒都給了最親近的人,卻把耐心和寬容給了別人,父母也不例外。
對待孩子經常沒有耐心,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因為一些小事就會對孩子大吼大叫。
等情緒穩定下來了才意識到自己錯了,但是卻已經無法彌補孩子所受到的傷害。
耐心是一個人處理問題的一種態度,父母對孩子要有耐心,耐心地聽孩子的訴說,這一點很重要。
還有些父母不覺得與孩子的關係是平等的,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更沒有耐心去聽孩子說話,不是打斷就是敷衍孩子。
父母為什麼不能給孩子多一點耐心,多聽聽他們的內心想法呢?
如果父母都沒有耐心教育孩子,孩子肯定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做事情會很浮躁,靜不下心來。
父母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失控了就對大孩子大吼大叫,甚至有些會直接動手打孩子。
02給孩子自主選擇的權利
姜gary為姜好提供了一個獨立的空間,給孩子自主選擇的權利,從來不會去強迫孩子去學什麼,但孩子感興趣的事物,他一定會去耐心地講解。
可是現在有很多父母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小就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
那些課程真的是孩子感興趣的嗎?可以說大多數都不是。父母不管孩子感不感興趣,只要哪個熱門就會很盲目地去報,孩子一點兒也沒有選擇的權利。
孩子對於不感興趣的東西,自然也不會去認真地學習,如此一來,學習的效果就不佳。
孩子只有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還能夠訓練專注力和堅持不懈的品質。
所以,父母應該給孩子自己選擇的權利,並且尊重他們的選擇,強迫孩子做一些不願意做的事情,所有的努力只會白費。
03經常陪伴孩子
姜gary曾經有說過,不管自己再忙,也會擠出時間來陪伴孩子。因為如果長期缺失父母的陪伴,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影響。
就拿留守兒童來說,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外出打工,陪伴孩子的只有家裡的老人,雖然也是親人,但是父母的陪伴是沒有人可以替代的。
留守兒童和父母一年大概也就只能見一兩次面,在這些孩子的眼裡父母就像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明明近在眼前卻又覺得離自己很遙遠。
大多數留守兒童因為成長過程中缺少父母的陪伴,性格上都會有所缺陷。
可能是兩種極端,不是自卑就是叛逆,但他們內心都渴望父母能夠回家,多陪陪自己。
期待姜gary夫妻出一本育兒的書,說不定我們看了之後,也能教育出像姜好一樣的「神仙孩子」。
【文章寄語】:希望所有的父母不管工作在忙,都得擠出時間去陪伴孩子,父母與孩子之間是雙向的,在陪伴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也在跟著孩子一起成長。
父母的成長其實就是在進行自我修復,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方式,然後從中找到合適的育兒方法。
【題外話】:你是不是也想要一個姜好這樣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