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舌尖上的「生蠔熱」,吸溜一聲的海牛奶|粵西蠔的「被吃史」

2020-09-05 童話鎮經略使

夏夜伴晚,南中國粵西的沿海城市,人們都喜歡聚集三朋五友在這個時候在海邊支起炭火,烤一餐「生蠔宴」。生蠔,成為粵西沿海居民餐桌上常見的美食,時間已經非常漫長。熱愛廣府飲食的吃貨們,對廣東「生蠔」想必也有著特殊的感情,生蠔,性涼可做藥,幹曬可做湯的配料,剛出海就烤著吃,是最常見,也是舌尖與生蠔最鮮美滋味的直接融合,偶爾伴著鹹鹹的海風,是為人生一大樂趣。

生蠔的名字是廣東地區的叫法,在大多數古蹟文獻中,生蠔的學名為「牡蠣」。牡蠣在近現代被譽為「海上牛奶」,蛋白質含量極高。在粵西地區,以陽江為主的疍家漁民,早已把牡蠣的美味發揮到極致,在那個陸地物資匱乏的年代,這些來自於海洋的禮物,成為重要的飲食補充。

唐代廣府飲食中「食蠔」熱的興起

蠔在北方善被稱為牡蠣,中國的海岸線綿長,幾乎沿海地區都有生蠔群居,而生蠔的種類也是十分之多。但自古以來主要食用的生蠔,分別是「長牡蠣」以及「大連灣牡蠣」,而南方廣東地區,就是以「長牡蠣」為主。

雖然廣東地區沿海,特別是粵西城市,世代以捕魚為主要的生產,可吃「生蠔」的潮流,幾乎是在隋唐時期才快速發展起來,這和當時「疍家人」的族群的形成有著很大的關係,疍家漁民作為廣府飲食文化裡的重要「勞動者」,是生蠔種植並推廣的主力人群。

唐代劉恂就曾對南方沿海的「生蠔」有所記載:「蠔即牡蠣也。其初生海島邊如拳石.......每潮來,諸蠔皆開房,伺蟲蟻入即合之」。所以早在唐代,牡蠣過了南方界,就換了馬甲,成為了生蠔。同樣的,唐代粵西漁民以「生蠔」群居的特色發揮了吃貨的力量,那就是習慣一鍋端。

正所謂「一家蠔就是要整整齊齊」

同樣是劉恂,他所看到廣東人的吃蠔法和現代人簡直一模一樣,燒烤、喝酒,不亦樂乎:「往往以斧取殼,燒以烈火,蠔即啟房。挑取其肉,貯以小竹筐,赴墟市以易酒」

這裡就可以發現,原來燒烤生蠔既不是現代北方傳來的吃法,也不是野生的吃法,而是跟著文化傳承一起來的「唐朝」吃法。生蠔也懂事,一般烤到一定溫度自己就會打開「門」

「求求你們人類吃了我吧,實在太熱了」

那麼除了燒烤之法外,唐代時,廣東人喜歡把一些生蠔肉挑出來,拿去「墟」,也就是小市場交換或者買。目的嘛,就是為了換酒喝。今時今日,廣東人民還是發揚了這個好習慣,都說廣府文化不善酒,但吃蠔卻不能無酒。

「嗚嗚嗚,不是說廣東人不喝酒嗎,怎麼這麼能喝」

「說的什麼話,大海有多廣,廣東人酒量就有多狂」

其實這個時期,生蠔的批量養殖是造成生蠔成為餐桌「明星」的一個重要因素。吃過蠔的都知道,一個根本不夠吃,蠔裡面也分大小,純屬看基因好壞:「肉之大小隨房所生」,基因好的就「如馬蹄」,基因不好的就如「人指面」,不得不說,差距真的很大。看來生蠔也「拼爹」。但不管基因好還是基因不好,一隻肯定不夠吃,一頓下來,一兩百個生蠔絕不是問題,因此「蠔田」便出現了。

粵西陽江、茂名等海岸,常常可以看見巖石上有著許多長得像巖石一樣的貝殼,不用質疑,那就是生蠔的老窩所在,正是「蠔田」,有一首《打蠔歌》,正是表揚生蠔「能生」:「一歲蠔田兩種蠔,蠔田片片在波濤。蠔生每每因陽火,相疊成山十丈高」

一年能收穫兩次,而且還自動自覺地疊成一座十丈高的山,養蠔人給力,蠔自己也很爭氣啊。

到了晚唐,韓愈在五十多歲的時候被派到廣東潮州,他也順道吃了生蠔,還看到了「蠔想粘為山,百十如自生」的景象,不得不說,廣東人養蠔就和養孩子的道理是一樣的:

「請問廣東人怎麼養孩子的」

「我們家長一般都不管,讓他自己成長,也就是放養」

但也正是放養,填充了一大塊食蠔文化。

宋元明清,廣東全面吃蠔,粵西漁民成「吃蠔專家」

唐朝人開放,凡是不膈應的,都儘量下嘴,不然人間就不值得了。

到了宋代,就要比唐朝人更開放了,別說吃蠔成風,就差點把蠔殼都吃了。而且宋代人吃蠔還特別講究,不僅要吃得開心,還要吃得養生,吃一頓蠔,你老闆不給他說清楚有什麼功效,他都不肯買單。這也是廣府飲食強調「養生」的根源之一,沒辦法,被逼的。

宋朝人先是在「養蠔」上有了進步,宋代廣東,以珠江口的「疍家人」的「投石引蠔」法為主。投石引蠔也很簡單,將一塊石頭燒紅,都進海裡,生蠔自己就會跑過來定居了。

說到這裡肯定有人想問,生蠔有這麼傻嗎?

是的,就這麼傻,不然為什麼全家都被吃了。《南越筆記》的記載是:「蠔本寒物,得火氣,其味益甘,謂之種蠔」,這裡就說明了,蠔喜歡熱的地方,因此就追著經過加熱的石頭要搬家,宋代廣東人就以這樣的方法「養蠔」,真可謂「付出一塊石頭,收穫一堆蠔」

在宋代東莞,著名的「新安」蠔田就因此形成,但對比經濟較發達的珠三角地區,真正把這項「投石引蠔」騷操作發揮到極致的,還是既貧窮,海岸線又長的粵西朋友們。因此,在吃蠔的問題上,粵西人一直極有發言權。

「為什麼你們粵西這麼懂吃蠔」

「...整片海裡就蠔最傻,也只能欺負它了」

北宋梅堯臣、楊萬裡、蘇軾,他們都吃過生蠔,但可惜的是,蘇軾來到廣東已經是晚年了,加上他的小妾王朝雲在惠州的時候因為吃蛇而病亡,他對生蠔這種偏寒性的食物有所牴觸,所以北宋吃貨蘇軾就沒有怎麼給「生蠔」打廣告了。

自宋代以來,生蠔在國人心中的印象是「粵人以為常饌」,覺得廣東人最能吃了。而在明清時期,吃蠔正式成為廣府飲食裡的重要標誌,在明代,明朝人以宋朝漢人遺傳下來的「養生之法」一起吃,把蠔看作陰,以此來補身體。在清朝的時候,廣東人更是把生蠔吃出了花,因為著名的「蠔油」,就在廣東出生了。

據《清稗類鈔》記載:「香山有蠔油,以調食物,略如醬油」。清代,在珠江口,粵西人李錦裳,也就是現代著名品牌「李錦記」的創始人創造出了蠔油。雖說是無意中發現了蠔的新用處,但不得不說的是,只有豐富的「吃貨經驗」才可以做到這一步。

「怪不得說你們廣東人什麼都吃」

「我們只是會吃而已」

廣東人吃蠔:「好吃很重要,但滋補更重要」

生蠔被稱為水中牛奶,蛋白質含量極高。

在注重飲食養生,天天煲湯的廣東人眼中,蠔被看成「藥食」,南方並不注重陰陽之分,但重視寒熱之別,蠔被看作是「涼性」海產,所以在夏天的時候,吃蠔有利於降心火。

北宋《證類本草》對蠔曾有「養顏美容」的作用描述:「更有益,兼令人細肌膚,美顏色,海族之最可貴者也」。而在更早,「吃貨百科全書」的《齊民要術》中,更是早早記載有生蠔的美顏功效,而這種養顏觀念,也隨著「生蠔熱」南下廣東。到了明代《五雜俎》還曾記載:「窮山之珍,竭水之錯,南方之牡蠣,北方之熊掌」。這就將南方生蠔提高到「山珍海味」的境界。

所以,廣東人吃」養生蠔」,早已有歷史痕跡。

吃生蠔往往還伴隨著飲酒,但若是將生蠔和酒作為搭配的吃貨肯定知道,「生蠔局」往往不那麼容易醉,其實這就是生蠔的「解酒」功效,《本草拾遺》就有說:「治丹毒,酒後燥熱,止渴」,而同樣的,高營養、微量元素的生蠔還有「煮食主虛損,婦人血氣」面對女性吃貨的神奇功效,因此在廣東、粵西地區,女子吃蠔的風氣不亞於男性吃生蠔。

所以,有「養生局」,必然會有生蠔,不僅是在「燒烤市場」中大受歡迎,生蠔在廣東還有被曬乾的習慣,廣東人稱之為「蠔豉」,蠔豉在平常的飲食中比較常見,粵西沿海,如海陵島家漁民、茂名水東地區、湛江雷州半島,這些地方不論是煮粥,或是湯粉麵食,都喜歡加入蠔豉。

蠔豉味更鮮,口感不同於新鮮的生蠔,有硬菜的感受,同樣的,蠔豉因為被曬乾了,寒性被降低,在許多「體寒」的廣東人眼中,蠔豉更適合他們。

也正是這多種多樣的生蠔形態,組成了豐富多彩的「生蠔」飲食文化。

結語:

作為海中牛奶,生蠔在餐桌上擔任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從最初的烤著吃,到後來,醬油也有它,煮湯也有它。也正是豐富的功能,才讓生蠔在廣府「養生」飲食大軍中脫穎而出,才讓生蠔在千百年來重複不變的沿海夏日中,成為吃貨們口中的那一塊新鮮美味,自古如此。


參考文獻:《全唐詩》《齊民要術》《古代海產品的加工與食用》

相關焦點

  • 吃海鮮不如生蠔營養:粵西粵東的大眾口,燒烤生蠔,靚湯煲雞
    廣東叫生蠔,北方叫牡蠣兩種不同叫法。廣東的生蠔和乳山牡蠣有什麼區別呢?首先在區別外殼有許多獨特不同之處,相比乳生的外殼重,外殼獨特之處在於造型,外殼花式造型幾層波浪起伏,很明顯,外殼色澤和廣東生蠔外殼有明顯區別,生蠔肉是一樣的。營養豐富都是一樣的。
  • 生蠔控們都該去「蠔」吃的店!火爆長沙的高壓鍋生蠔,鮮到掉眉毛
    這家生蠔店,簡直就是愛吃蠔的打卡寶地! 高壓鍋生蠔吃的就是一個鮮字~一打開的瞬間香味立即從鍋中飄出而且還能看到充盈的汁水從蠔的身上滑落~吸溜吸溜整隻吞下,感覺人生都圓滿了 把它放進自調的醬汁裡翻滾幾下,沾上調料後看著食指大動。
  • 9.9吃乳山生蠔還送雪燕蛋撻,馬上實現生蠔自由
    ,這家店選用的是山東乳蠔,捕撈後直接冷鏈運輸到廣州,保證生蠔冰鮮程度MAX+,再加上那邊海域氣候條件,每一隻乳蠔不僅鮮還特別肥,開剝!,生蠔的鮮嫩配合上細滑的蒜蓉, 口感爽滑又十分濃鬱,一個字「鮮」!>雞肉選用的是三黃雞,肉質更加嫩滑~搭配上生蠔的神仙吃法,吸滿雞香和生蠔鮮的醬汁是精華,汁撈飯都能搞定3碗!
  • 其實你們吃的燒烤生蠔是錯誤的,曬制後的蠔幹才是正確吃法
    在廣東早期,都是蠔農們發現了生蠔儲存的智慧,養大的蠔,去蠔殼,取蠔肉,然後就要直接放在曬網上曬了,靠太陽的晾曬和風乾,曬至七成幹度,不僅方便,且經過曬制的蠔更加鮮美。蠔幹的曬制一直是海門潮聲的傳統營生方式。
  • 「蠔」門盛宴 | 生蠔的世界 你真的懂麼?(上)
    牡蠣又名蠔,是一種貝類生物,生活在海洋沿岸,肉供食用,又能提制蠔油,在鹹淡水交界處的生蠔肉尤為肥美,肉質豐腴,嫩若羊脂,營養價值堪比牛奶。每斤生蠔中,其蠔肉鋅的淨含量約為9.39mg,是大自然饋贈的補鋅聖物。而鋅元素,作為人體內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其重要性更是被稱為「生命的火花塞」。
  • 吃完生蠔,蠔殼扔了太浪費,已經有人把它變廢為寶了
    生蠔,正確說法是牡蠣,它一直是一種大家都非常喜歡的海鮮食物。我還記得小時候看《憨豆先生》,男主人公憨豆就特別愛吃生蠔。他吃生蠔的方法是原汁原味的,就在沒煮熟的生蠔上淋一點檸檬汁,然後用嘴吸溜吃掉一個,吸溜又吃一個。生蠔是有外殼包裹著肉的,大家吃的是肉,吃完就會把殼扔掉。
  • 舌尖上的大連——生蠔
    怎麼吃生蠔最佳? 數不清的食評人說:蠔只有生啖最佳。西方人食蠔多直接生食,如臨海便利的直接取新鮮生蠔撬殼而食,伴著初夏燦爛卻不強烈的陽光,享受肥美鮮嫩的蠔肉。前一秒自冰冷的海水中撈出蠔,後一秒迅速剝開,將肥厚的蠔肉自粗糙且不規則的殼中挖出,這時連那一兩滴調味的檸檬汁都可以省了,就著一汪鹹澀的海水,大口吞下。這就是資深饕客的頂級吃法,講究的正是絕對的原汁原味!
  • 黑椒烤生蠔、羊肚菌蠔雞煲、奇味酸菜生蠔道道蠔味讓我愛上這小屋
    我真的太愛吃生蠔了夏季入夜冰鎮啤酒配上烤生蠔那滋味是不顧生蠔殼的燙手都要快快的拿著吸上一口鮮美湯汁完全給舌尖味蕾帶來不同尋常的生蠔美味體驗。就是在後濱路民生銀行旁的牡蠣小屋,店裡日式裝修,二樓還有榻榻米包間。
  • 門頭溝新開一個專吃生蠔的「蠔宅」!乳山大生蠔配著小燒烤
    搞對象要搞腎好的吃生蠔要吃大號的都說生蠔是行走的「春藥」現在有乳山大生蠔空降門頭溝喜愛生蠔的你絕對不能錯過!今兒就跟小編一起去品嘗一場「蠔」門盛宴吧!因為吃生蠔沒吃過癮臨時起意決定連夜去生蠔原產地--乳山大吃特吃一頓!
  • 「中國蠔鄉」竟然在廣東這裡,還能吃一頓令人回味無窮的全蠔宴
    生蠔被譽為「海裡的牛奶」。而事實上,這個也叫作牡蠣的食物,無論是法國大餐,還是街頭燒烤,都能佔據一席之地。經常會看到很多美食博主,拍攝吃生蠔的視頻,法國貝隆生蠔、吉娜朵生蠔、澳洲雪梨巖蠔等等,不同的生長環境,造就了蠔千變萬化的味道。
  • 曬出來的生蠔原來是這麼的美味,之前一直吃鮮蠔的真是太浪費了
    在廣東有一種非常美味的海鮮,生曬蠔幹,蠔幹是以肥為美、以鮮為妙,品質好的蠔幹不僅個頭大而且蠔膏十分飽滿,拿在手上聞起來有十足的蠔香真是讓人垂涎欲滴。之前不認識蠔幹的時候一直都是吃鮮蠔,現在想想真是太浪費了。
  • 花式吃生蠔只服這家,生蠔刺身,奇味酸菜生蠔等,今晚蠔到沒朋友
    一入蠔門深似海,這餐蠔宴讓人慾罷不能。 生蠔刺身,高壓鍋生蠔,蒜蓉生蠔,黑椒生蠔,還有奇味酸菜生蠔。這場蠔門盛宴真正是令人應接不暇。既有進口生蠔刺身,又有蒜蓉生蠔,烤生蠔等常見吃法、 還有黑椒生蠔,奇味酸菜生蠔等創意料理,真是令人大開眼界。
  • G-Super的蠔門盛宴:帶你盡享舌尖上的海鮮!
    原標題:G-Super的蠔門盛宴:帶你盡享舌尖上的海鮮!  「精緻的託盤鋪滿碎冰,託著肉質鮮嫩外殼堅硬的生蠔,鼻尖輕動嗅到了海風的味道」。  在古希臘傳說中,生蠔是代表愛的食物,在法國人眼中,生蠔是「海上牛奶」,營養價值極高。
  • 這隻生蠔不僅吃法多樣化,蠔殼還能做建築材料
    在莫泊桑的小說《我的叔叔于勒》裡,吃生蠔是有身份的象徵,他對吃牡蠣的描述實在太深入人心了,以至很多人忘記,其主題是在表達下層民眾人生的艱澀。在廣東,蠔不能算最金貴的食材,大多數人只視生蠔為最有滋味的食材。十多年前的那個晴朗周末,在廣州海珠區兜兜轉轉之後,我們來到小洲村。
  • 今天生日,犒勞一下自己,在鄭州吃來自成都的網紅生蠔自助蠔英雄
    今天陰曆5月20日生日,犒勞一下自己,帶著閨女一起去吃大餐!>生蠔撬開蠔殼後用清水衝洗多次後才能上桌其中到店上桌耗時絕對不超過4小時保證你吃到的都是鮮香味美的生蠔!1、蒜蓉生蠔說起生蠔,絕對不能忘記蒜蓉烤蠔!
  • 做生蠔時,打不開蠔殼?教你1招,生蠔乖乖張開嘴,輕鬆吃到蠔肉
    做生蠔時,打不開蠔殼?教你1招,生蠔乖乖張開嘴,輕鬆吃到蠔肉關於生蠔的第一印象,是來自小時候的課文《我的叔叔于勒》,書中是這麼描寫的,一個衣服襤褸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子撬開牡蠣,遞給兩位先生,再由他們遞給兩位太太。
  • 生蠔戀曲,吃遍世間的每一種蠔滋味
    尋找優質生蠔,註定是一場艱苦的旅行,吃蠔就像一場旅行,可以領略到千變萬化的風景。生長的環境、遷徙的印記,也打造了蠔千變萬化的味道。大西洋的蠔單純而尖銳,太平洋的蠔甜蜜而溫和。愛好藻類的蠔會釀出特殊的堅果味道,生活艱難的蠔會相對較瘦且爽脆。
  • 吃肥蠔的最後時期,深圳吃生蠔的首選之地在這裡
    說到特產,臨海的深圳怎麼少得了鮮美的生蠔?生蠔一般在10月-次年4月肥,4-9月瘦。鋪著厚厚的蒜茸,遠遠的就能聞到芳香四溢的味道,想想就覺得垂涎欲滴!但是再簡單的做法,在家裡做起來還是不太方便的,所以小編就搜集了一下深圳那些有口皆碑的吃生蠔的好去處!
  • 最能吃生蠔的廣東人,竟用生蠔殼建了一座「蠔宅」,600年也沒壞
    最能吃生蠔的廣東人,竟用生蠔殼建了一座「蠔宅」,600年也沒壞各位小夥伴們大家好,我是郭哥美食家。要說吃中國人真的還沒怕過誰,在中國有個地方的人真的特別會吃,那就是廣東,廣東的很多美食看著都特別的奇怪,但是吃起來有特別的好吃,不得不佩服發明的人,真的太會吃了。在廣東有一道美食真的挺多的,那就是生蠔,廣東是中國最能吃生蠔的地方。還有廣東的老前輩直接拿生蠔的殼做了房子,到現在600年也沒有損壞。
  • 化州糖水、陽江豬腸碌、湛江生蠔……在廣州也能吃遍粵西!
    廣東人有一個不約而同的萌點,那就是大多數人都分不清南北方。畢竟在我們眼裡:廣東以外統稱北方!以為逃過了「一劫」的廣東人,是不是忘了廣東本身也有東、西、北方位區分?什麼粵西、粵北、粵東地區,「ham把啷」都搞不清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