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半島,指的是陸地一部分伸入海洋或湖泊,另一部分同大陸或更大的島嶼相連的地貌狀態,它的其餘三面被水包圍。而從分布特點來看,世界上主要的半島大都在大陸邊緣地帶。那麼,對於世界上面積排名前十的半島,大家知道有哪些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阿拉伯半島
阿拉伯半島是位於亞洲西部的一個半島,東臨波斯灣、阿曼灣,南臨亞丁灣和阿拉伯海,西隔紅海與非洲大陸相望,北與亞洲大陸的分界大致在西起紅海東北部的亞喀巴灣北端東至波斯灣的阿拉伯河口一線,佔地面積322萬平方公裡,是世界最大的半島。
同時,沙烏地阿拉伯、葉門、阿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以色列等國家位於阿拉伯半島上,其中這些國家當中以沙烏地阿拉伯的國土面積為最大。而阿拉伯半島常年受副高壓帶及信風帶控制,幾乎整個半島都是熱帶沙漠氣候區並有面積較大的無流區。然而,在其半島沿波斯灣周圍有大量石油儲藏,給阿拉伯半島上臨近波斯灣的國家帶來了巨大的財富。
2.印度半島
印度半島也稱南亞次大陸,它是喜馬拉雅山脈以南的一大片半島形的陸地,亞洲大陸的南延部分。大體位於北緯8-37度,東經61-97度。由於受喜馬拉雅山阻隔,印度半島形成了一個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但面積又小於通常意義上的大陸,所以稱為次大陸。
印度半島是世界三大半島之一,同時也被認為是僅次於阿拉伯半島的世界第二大半島,總面積約為209萬平方公裡。它以德幹高原為主體,故又名德幹半島。較大河流有訥爾默達河、戈達瓦裡河等。大部分地區屬熱帶季風氣候。每年10月至翌年2月為涼季,平均氣溫10℃以上;3~6月為熱季,高原中部可達35℃左右,7~9月為雨季。年平均降水800毫米。而廣義的印度半島還把印度河—恆河平原包括在內。
3.中南半島
中南半島,是位於東南亞的一個半島,為亞洲南部三大半島之一。因處於中國南方,中國稱之為「中南半島」。又因位置臨近印度和中國,受到印度和中國的影響,國際上又稱中南半島為「印度支那」,中國在學術上有時也稱作「印度支那半島」或「印支半島」。
同時,中南半島包括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泰國等五個國家以及馬來西亞西部、中國雲南南部,是世界上第三大半島,總面積為206.5萬平方千米,佔東南亞面積的46%。中南半島氣候溼熱,植被繁茂,半島的主要河流及山脈為中國所延伸過來,故有「山同脈,水同源」之說,中南半島文明歷史悠久,語言極其多樣化。
4.拉布拉多半島
拉布拉多半島是北美洲最大半島,世界第四大半島,處於美洲大陸最東端。東部屬紐芬蘭省,西部和西南部屬魁北克省。拉布拉多半島位於加拿大東部,哈得孫灣與大西洋及聖勞倫斯灣之間,總面積為140萬平方公裡,同時該半島地廣人稀,人口只有3.4萬。
而拉布拉多半島地處前寒武紀加拿大地盾東部,為古代北美大陸三大冰川中心之一,有著長達1.6萬千米的海岸線曲折交錯,多峽灣。地表起伏不大,為海拔300米—900米的低高原,即拉布拉多高原。其北部託加特山海拔1500米以上,有冰槽谷等冰磧地貌。同時,拉布拉多半島屬溫帶大陸性氣候之極地長寒氣候,東岸有拉布拉多寒流經過,降水季節變化較均勻。
5.斯堪地那維亞半島
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位於歐洲西北角,其瀕臨波羅的海、挪威海及北歐巴倫支海,與俄羅斯和芬蘭北部接壤,北至芬蘭,意為「斯堪地那維亞人居住之地」。「斯堪地那維亞」(Scandinavian)一詞源自條頓語「skadino」,意為「黑暗」,再加上表示領土的後綴-via,全名意為「黑暗的地方」。因半島地處高緯、冬季黑夜很長而得名。
斯堪地那維亞半島有兩個國家,分別是西部的挪威和南部的瑞典,斯堪地那維亞山脈橫亙於兩個國家之間,整個半島長1850千米,總面積75萬平方公裡,是歐洲最大的半島。半島西部屬山地,西部沿岸陡峭,多島嶼和峽灣;東、南部地勢較平整,半島的氣候屬溫帶氣候,其北端嚴寒。
6.索馬利亞半島
索馬利亞半島,位於亞、非兩大洲交界處,是地中海和印度洋之間的海上航道要衝,地理位置極其重要。從波斯灣開出的油輪,經馬六甲海峽開來的輪船,都要經過這個門戶才能進入紅海、地中海,因此它也有"紅海的門閂"之稱。索馬利亞半島是非洲最大的半島,因其形狀很像犀牛的角,人們就形象地稱它為"非洲之角"。同時索馬利亞半島佔索馬利亞全部和衣索比亞東凸部,是非洲東北突出海中的半島,其總面積約為75萬平方公裡。
半島地勢北高南低,北部為不高的山地,中部為一片遼闊的波狀起伏的高原,海拔一般在400~500米,南部為一條東北西南走向的狹窄的沿海平原,向印度洋緩傾。赤道在其南部穿過,所以終年高溫,但降水很少,一般在300毫米以下,大部屬熱帶沙漠氣候,成為北半球距赤道最近的沙漠氣候區。這主要是由於索馬利亞半島南部海岸的走向為東北西南走向,這裡冬季吹東北風,夏季吹西南風,風向皆與海岸平行,不易登陸抬升致雨;另外,夏季在半島南部沿岸有海底冷水上翻,冬季海流自東北向西南流動,水溫較低,氣流穩定,雖多霧而不易降水。
7.楚科奇半島
楚科奇半島,是位於歐亞大陸最東北端的半島。北臨東西伯利亞海和楚科奇海,南為白令海,最東端為傑日尼奧夫角,隔白令海峽與阿拉斯加州相對。楚科奇半島屬俄羅斯楚科奇自治區管轄,傳統居民為楚科奇族,科裡亞克族等,主要產業為採礦,捕獵,捕魚以及馴鹿養殖等。楚科奇半島總面積為73.7萬平方公裡,是俄羅斯第一大半島。
該半島地勢起伏較大,最高點海拔為1158米,北部和沿海有狹長平原。同時,當地多地震和火山, 海岸線曲折,多海灣。礦產資源有錫、鎢、金等。從生態意義的角度來看,楚科奇可以被劃分為三個不同的區域,分別是北方的北極地區荒漠、中央的凍土地域和南方的針葉林地區。而楚科奇有一半以上的區域都在北極圈範圍之內。楚科特山脈和阿納德爾嶺則反映出了楚科奇多山的地理特色。
8.伊比利亞半島
伊比利亞半島,位於歐洲西南角,東部、東南部臨地中海,西邊是大西洋,北臨比斯開灣。庇里牛斯山脈在半島東北部,為天然界線與法國連接。南部隔著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對望。伊比利亞半島總面積約58.4萬平方公裡,人口5200多萬。包括西班牙、葡萄牙、安道爾和英屬直布羅陀。
半島上大部分為西班牙領土,西南角一小部分為葡萄牙領土,東北部庇里牛斯山以北為法國。海岸平直,多高原和山地;西和西南部有低地。中部的梅塞塔高原平均海拔600米,佔半島面積的60%。穆拉森山海拔3478米,為半島最高峰。半島約有1800條河流,最長的河流為塔霍河。有色金屬礦藏較豐富,能源礦藏較貧乏。半島上的西班牙為世界旅遊業發達的國家之一。葡萄牙沿岸中部盛產葡萄。
9.巴爾幹半島
巴爾幹半島,是一個歷史和地理上的名詞,用以描述歐洲的東南隅位於亞得裡亞海和黑海之間的陸地。該半島位於南歐東部,西臨亞得裡亞海,東瀕黑海,南濱伊奧尼亞海(地中海的一個海灣)和愛琴海,東南隔黑海與亞洲相望,北以多瑙河、薩瓦河為界,西至的裡雅斯特。
巴爾幹半島總面積約55萬平方公裡。包括阿爾巴尼亞、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保加利亞、希臘、北馬其頓等國家的全部國土,以及塞爾維亞、黑山、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羅馬尼亞、摩爾多瓦、烏克蘭與土耳其的部分土地。半島地處歐、亞、非三大陸之間,是歐、亞聯繫的陸橋,南臨地中海重要航線,東有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扼黑海的咽喉,地理位置極為重要。
10.小亞細亞半島
小亞細亞半島,又稱安納託利亞半島,是處於亞洲西部的半島,位於土耳其境內,主要由安納託利亞高原和土耳其西部低矮山地組成,該半島面積約為50萬平方公裡,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甜菜、棉花、菸草等,也有伊斯坦堡、聖索菲亞大教堂等著名景點。
小亞細亞半島北臨黑海,西臨愛琴海,南瀕地中海,東接亞美尼亞高原。主要由安納託利亞高原和土耳其西部低矮山地組成。公元前1200年,著名的特洛伊戰爭在土耳其的愛琴海沿岸發生,之後強大的波斯大流士大帝、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古羅馬帝國、拜佔廷帝國、奧斯曼帝國等先後統治這塊神奇的大地。歷經無數帝國的打造、歷經東西方不同文化的劇烈撞擊。
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圖片均來自於網絡,如侵犯到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