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黃河沙地種山藥 年入百萬很輕鬆

2020-12-13 河洛鄉村

初冬時節,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會盟鎮鐵謝村的山藥喜獲豐收,承包土地的農民謝銀峰動員了周邊村裡的中老年人來幫他採挖和包裝山藥,但還是不能滿足等待拉貨的採購商。「種山藥是純體力手工活,收穫的時候機械根本派不上用場,從採挖、包裝等都需要純人工的操作,這樣才能避免損耗,一個工人一天也就是開挖100多米的山藥。」對於200多畝待收穫的山藥,謝銀峰臉上洋溢著幸福的憂愁。

謝銀峰農民出身,對農業情有獨鍾,多年的摸怕滾打讓他成長為了種地的老巴式,10多年來,他只種一種農產品——山藥。當初為了學習這門收益,他來到全國聞名的山藥產地幫助別人打工,學習技術。學得種山藥的流程後,他籌措了資金,開始在當地承包土地自己種植。

孟津縣鐵謝村緊靠黃河邊,土質以沙土地為主,適宜山藥的生長。在扶貧攻堅中,他相應鄉政府的號召,作為農業大戶被引進到自己的家鄉村莊。「鄉裡和村裡邀請我回來發展,當時心想從小就生長在這裡,對這裡有獨特的感情,也應該為鄉親們做點事情。」從2016年開始,謝銀峰帶著技術和資金,來到鐵謝村種植山藥,帶領村民致富。

2016年,謝銀峰初次在家鄉種植山藥喜獲豐收,但銷售卻陷入令人絕望的境地,市場行情看好的山藥,卻怎麼也賣不上價去,一度只能賣到2元多錢每斤,還出現了滯銷的狀況。收穫的季節,謝銀峰沒有一絲的笑容,整日為銷售愁眉不展。

「種地就是這樣,行情好壞要年年碰,山藥在地頭批發的最高價格曾達到過10多元每斤,我趕上過,行情穩定時一般在4元左右,這個價格也能有合理的收入,但遇到無人問津和低到白菜價還是前所未有。」督導鄉親們幫助幹活採集山藥的間隙,謝銀峰說起了山藥的往事,雖然滯銷的那年大部分都賠了,有些還爛在了低頭,但他種植的山藥除去成本還略有盈餘。

為什麼別人都賠錢了你賺錢,能不能講講自己的高招,面對我們的詢問,老謝顯露出一絲自豪:這就是種地的差距,在這個行業裡浸泡多年,種出的山藥不說最好,但比我強的還不多,我種的山藥產量大,品相好,同樣的價格,批發商一般都會先選擇我。

2017年,謝銀峰心裡沒底,有要不要擴大種植面積的憂慮,通過這麼多年的對比分析,他下定了決心要加大種植的規模,從村民的手中以1000多元每畝的價格流轉了100多畝的土地,繼續加大種植面積,除了溫縣的山藥基地,他在孟津黃河邊的山藥種植面積達到了200畝的規模。

2017年11月10日,村民用特製的洛陽鏟挖山藥,每挖一米,可以收入1.5元的工錢。「用工都是附近的村民,他們春天幫助播種,夏天打藥除草,秋冬收穫,比自己種地強多了,每天的收入固定在100-200元左右,不用出遠門就有了工作機會。」謝銀峰打算,繼續吸引更多的百姓把地交給他,以合作社方式入股,以共同發展的理念幫助鄉親們增收。

沙地中剛挖出的山藥。山藥作為一味具有中藥滋補類地藥材,具有滋養強壯,助消化,斂虛汗,止瀉之功效,主治脾虛腹瀉、肺虛咳嗽、糖尿病消渴、小便短頻、遺精、婦女帶下及消化不良的慢性腸炎。山藥最適宜與靈芝搭配服用,具有防治糖尿病的作用,山藥在食品業和加工業上大有發展前途。

對山藥挑揀後,留下頭部30多分長的尖當作種子,這一項工作通常由經驗豐富的村民承擔,既要留好種子,又要對山藥可售賣的長度品相把關。

這一天,平頂山的山藥經銷商從下午等到晚上,工人們才加工出不到1萬斤的山藥。「每年的這個時候最忙碌,基本上不停歇,來批發的經銷商排隊,卻挖不出來。」很多的時候,謝銀峰不得不親自上陣。

謝銀峰說種植山藥相對投入較高,整個的租地、播種、施肥、管理、收穫等算下來要5000多元的投入,長勢正常的情況下,畝產3000多斤,按照今年不到5元的批發價計算,200畝地除去各項開支,收入100多萬,最主要的是能讓鄉親們有了收入,這才是最高興的事。

相關焦點

  • 黃河沙地紅心蜜薯上市,無絲無筋好吃的不得了
    在河南,有一種在黃河灘地種植的沙地紅薯,以香甜粉糯聞名,它就是——紅蜜薯。沙地紅蜜薯的生長,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臨近黃河,土質特殊,日照時間長,天然的灘涂沙質土壤,所以種出的紅薯是紅心的,吃起來有蜂蜜似的香甜。
  • 喝著黃河水長大的蘭考沙地蜜薯,軟糯香甜,會流蜜汁
    喝黃河水,沙地種植的蘭考紅蜜薯!喝黃河水長大,沙地種植喜寶這次精選的紅蜜薯,產自河南蘭考,因為其甜度大大高於普通紅薯,所以被稱為「紅蜜薯」。蘭考位於河南省開封市蘭考縣,地處豫東平原西北部,北依黃河,土質特殊,大都是沙質旱地。
  • 廣西柳州農民種「紫色水果」,年入百萬,厲害了
    來自廣西柳州農民何春力是一名種植戶,他種植一種適合全年種植的「紫色水果」, 很多人第一眼看上去都會以為是蘋果,其實它名叫——雞心果,又名滇刺欖,是一個紫紅色的水果,一年四季均可種植,因能抗寒耐旱、果形秀美、口感香甜脆且具有一定酸度,是孕婦愛吃的一種水果。
  • 河南黃河沙地蜜薯,香甜軟糯,甜味十足,你吃過嗎?
    河南黃河沙地蜜薯河南沙地蜜薯的生長,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生長地臨近黃河,土質特殊,日照時間長,天然的灘涂沙質土壤,所以種出的紅薯是紅心的,吃起來有蜂蜜似的香甜。河南黃河沙地蜜薯蘭考紅蜜薯,生長在開封蘭考鬆軟的純沙土地上,喝的是母親河黃河水,它吸足了泥沙的養分
  • 鐵棍山藥和一般山藥的區別在哪裡鐵棍山藥辨別
    所以它彎彎扭扭,雖然不是好看,但屬於鐵棍山藥中的極,以口感好,營養價值高為更多人所接受;沙土鐵棍山藥因種植在沙地裡,土質鬆軟,口感稍次,營養價值比壚土鐵棍山藥稍次一些,成圓柱形,長60-80釐米,長可達100釐米以上,直徑2.5釐米左右,表皮土褐色,密布細毛,有紫不光澤斑。肉極細膩,白裡透黃,質堅粉足,粘質少,久煮不散,味香、微甜、口感特好,久食不煩膩。藥食兼用。
  • 甄香滑鐵棍山藥粉廠家鐵棍山藥煮粥
    甄香滑鐵棍山藥粉廠家鐵棍山藥煮粥鐵棍山藥哪裡產的好,鐵棍山藥的原產地為河南焦作溫縣,這個地方產的鐵棍山藥也是品質好的。溫縣地處黃河和沁河交匯口上遊的包絡地帶,河黃河與發源於太行山脈的沁河水共同滋潤著這片土地,三面環山、一面臨水的自然條件得天獨厚。
  • 山藥很貴,農民捨不得買,為什麼不自己種?
    很多人喜歡吃山藥,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山藥很美味,吃起來面面的,尤其煮肉的時候,很多人留戀這種味道,但市場上賣的山藥隨隨便便都是二三十塊錢一斤,很多人還是有點不能接受的,畢竟它是一種素食品,價格居然比豬肉還貴。那麼既然很貴,能不能自己種呢?看看農民是怎麼說的。
  • 鐵棍山藥可以炒麼壚土山藥農民種植
    鐵棍山藥可以炒麼壚土山藥農民種植前這段時間,在河南焦作溫縣,鐵棍山藥進入了採挖的旺季。這個時候的鐵棍山藥,營養價值高,口感也好。生活在北京的是鐵棍山藥的愛好者,每年這個時候,她都會選購一批鐵棍山藥。以前,她的購買途徑是讓當地的朋友幫忙買,然後寄到北京來。
  • 菏澤陳集山藥都跑外地種了,每畝成本近八千元
    「陳集山藥」外地種今年50歲的齊明(化名)是陳集鎮人,昨天下午,再次看前兩天在網上已經看過的視頻,他仍然「非常心疼」,「我也種了很多年山藥了,我知道種山藥的辛苦。」齊明不斷翻看著這兩天別人在種山藥交流群裡發的一些視頻,在這些視頻中,積水已經快要把一米多高的山藥架淹沒了。「這下子全都完了!」
  • 溫縣鐵棍山藥功效與作用涇陽縣批發市場
    溫縣鐵棍山藥功效與作用涇陽縣批發市場鐵棍山藥又因為土質不同分為兩種:壚土鐵棍山藥、沙土鐵棍山藥。其中壚土鐵棍山藥因為地質堅瓷,黏性大,土質硬。所以它彎彎扭扭,雖然不是好看,但屬於鐵棍山藥中的極,以口感好,營養價值高為更多人所接受;沙土鐵棍山藥因種植在沙地裡,土質鬆軟,口感稍次,營養價值比壚土鐵棍山藥稍次一些,成圓柱形,長60-80釐米,長可達100釐米以上,直徑2.5釐米左右,表皮土褐色,密布細毛,有紫不光澤斑。肉極細膩,白裡透黃,質堅粉足,粘質少,久煮不散,味香、微甜、口感特好,久食不煩膩。藥食兼用。
  • 那個回鄉務農的90後,靠農村直播年入百萬!
    足不出戶就實現了年入百萬的神話農村有多貧窮與落後?知乎用戶「魏春亮」這樣描述道:「土坯房和磚瓦房遍地都是,生活設施簡陋,熱水器和空調使用困難,沒有wifi。越來越多的耕地被荒廢。教育落後,我們村幾乎沒有人能夠考上高中,出去打工的青壯年,在城市幹的也是最底層的工作。」
  • 沙地故事 海門洋扁豆
    原標題:沙地故事 海門洋扁豆   洋扁豆,是江海平原上的特產,是啟海農村家家都會種植的一種菜蔬,洋扁豆是夏秋季節市民飯桌上的常見菜。
  • 宋曉東 沙地邊緣護松人
    原標題:宋曉東 沙地邊緣護松人(知識分子風採·走進自然) 章古臺,位於遼寧省彰武縣北部,地處科爾沁沙地東南緣,「有風沙遮日,無風一片白」曾是這裡最真實的寫照。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如今,萬畝松林如綠色長城橫亙於此,章古臺也由不毛之地蛻變為農牧興旺的地方。 「回過頭來想了想,也就是幹了兩件事:一個是樟子松病蟲害研究,另一個是治沙樹種引進。」宋曉東這樣評價自己。
  • 農民種植山藥能致富嗎?
    包地一般每畝地200多元,但種植山藥包地是每畝600一800元,因為種植山藥要用機器操作,需要大片土地和道路通暢,還需要適宜山藥生長的土壤,所以價格較高,農民以高價種植山藥能致富嗎?山藥的塊莖富含澱粉和多種營養,甘、溫、平、無毒,可供蔬食和藥用。可以與各種食材清炒,與紅棗搭配熬粥,和玉米糝煮粥或羊肉煲湯等。它是入肺,健脾,補腎的佳品。
  • 向沙地宣戰,他們贏了
    綠色無際的庫布其沙漠當然,還有毛烏素沙地、呼倫貝爾沙地、科爾沁沙地、渾善達克沙地……它們都在呈現著各自的美好,綻放著各自的絢麗。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再到人沙和諧、綠富同興,幾十年的探索與奮進、治理與嬗變,沙漠沙地又重新回到它蛻變前的敘事。
  • 山藥上的這東西富含多種胺基酸,營養價值很高,農民丟棄地裡不要
    人們平時食用的山藥是長在地下的條形根莖,但山藥身上還有一個少有人知卻可以食用的東西,那就是山藥蛋。山藥蛋的營養價值比山藥還高,然因撿拾麻煩,種植戶們往往任其脫落而丟棄不要。   (視頻:山藥蛋雖小營養價值很高,城裡人吃不上農民卻丟棄不要)
  • 螺螄粉聞臭師靠什麼年入百萬 ?
    螺螄粉製作中的聞臭師年入百萬,這個話題近日被廣大網友熱議。大眾對高薪職業一向充滿著強烈的好奇心,那這種職業的待遇因何如此之高?螺螄粉是柳州的一種特色小吃,是該市的一張名片。雖然有人並不喜歡它特殊的「臭味」,但這種食品辣、爽、鮮、酸、燙的風味還是讓眾多吃客們欲罷不能。螺螄粉的味美還因為它有著獨特的湯料。
  • 農民種植山藥,爛種死苗產量低,如何做好預防?
    問題:農民種植山藥,爛種死苗產量低,如何做好預防?答案:農村種植山藥,防治病蟲害和提高產量,必須改變傳統栽種方式,利用先進的種植技術,選種抗病的優良品種,高產並不是一件難事。在此向山藥種植戶提幾點建議。
  • 但吃了很多年的山藥,您聽說過山藥豆嗎?
    但吃了很多年的山藥,您聽說過山藥豆嗎?特別是溫縣的鐵棍山藥豆,深褐色的外皮,橢圓形的小粒,就像花生米一樣,別看它小小的一顆,它可是難得的「金豆豆」!為此我們一起助力,幫助溫縣農民拓展銷售渠道,讓消費者得實惠,讓溫縣農民增收益,讓山藥豆走出大山,走進千家萬戶的餐桌,共享豐收的喜悅!
  • 中國沙地沙漠生態修復治理取得顯著成效
    如今年近古稀的定邊縣農民石光銀,從小在這一帶的沙窩裡長大,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他就開始嘗試造林治沙。1984年,國家鼓勵個人承包治沙的政策出臺後,他帶領妻兒,把家搬到沙區,和鄉政府籤訂了承包治沙3000畝的合同。「治沙是我唯一的事業,活著就要把治沙進行下去!」石光銀說。經過幾十年艱苦努力,石光銀和鄉親們營造出一道綠色生態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