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會盟鎮鐵謝村的山藥喜獲豐收,承包土地的農民謝銀峰動員了周邊村裡的中老年人來幫他採挖和包裝山藥,但還是不能滿足等待拉貨的採購商。「種山藥是純體力手工活,收穫的時候機械根本派不上用場,從採挖、包裝等都需要純人工的操作,這樣才能避免損耗,一個工人一天也就是開挖100多米的山藥。」對於200多畝待收穫的山藥,謝銀峰臉上洋溢著幸福的憂愁。
謝銀峰農民出身,對農業情有獨鍾,多年的摸怕滾打讓他成長為了種地的老巴式,10多年來,他只種一種農產品——山藥。當初為了學習這門收益,他來到全國聞名的山藥產地幫助別人打工,學習技術。學得種山藥的流程後,他籌措了資金,開始在當地承包土地自己種植。
孟津縣鐵謝村緊靠黃河邊,土質以沙土地為主,適宜山藥的生長。在扶貧攻堅中,他相應鄉政府的號召,作為農業大戶被引進到自己的家鄉村莊。「鄉裡和村裡邀請我回來發展,當時心想從小就生長在這裡,對這裡有獨特的感情,也應該為鄉親們做點事情。」從2016年開始,謝銀峰帶著技術和資金,來到鐵謝村種植山藥,帶領村民致富。
2016年,謝銀峰初次在家鄉種植山藥喜獲豐收,但銷售卻陷入令人絕望的境地,市場行情看好的山藥,卻怎麼也賣不上價去,一度只能賣到2元多錢每斤,還出現了滯銷的狀況。收穫的季節,謝銀峰沒有一絲的笑容,整日為銷售愁眉不展。
「種地就是這樣,行情好壞要年年碰,山藥在地頭批發的最高價格曾達到過10多元每斤,我趕上過,行情穩定時一般在4元左右,這個價格也能有合理的收入,但遇到無人問津和低到白菜價還是前所未有。」督導鄉親們幫助幹活採集山藥的間隙,謝銀峰說起了山藥的往事,雖然滯銷的那年大部分都賠了,有些還爛在了低頭,但他種植的山藥除去成本還略有盈餘。
為什麼別人都賠錢了你賺錢,能不能講講自己的高招,面對我們的詢問,老謝顯露出一絲自豪:這就是種地的差距,在這個行業裡浸泡多年,種出的山藥不說最好,但比我強的還不多,我種的山藥產量大,品相好,同樣的價格,批發商一般都會先選擇我。
2017年,謝銀峰心裡沒底,有要不要擴大種植面積的憂慮,通過這麼多年的對比分析,他下定了決心要加大種植的規模,從村民的手中以1000多元每畝的價格流轉了100多畝的土地,繼續加大種植面積,除了溫縣的山藥基地,他在孟津黃河邊的山藥種植面積達到了200畝的規模。
2017年11月10日,村民用特製的洛陽鏟挖山藥,每挖一米,可以收入1.5元的工錢。「用工都是附近的村民,他們春天幫助播種,夏天打藥除草,秋冬收穫,比自己種地強多了,每天的收入固定在100-200元左右,不用出遠門就有了工作機會。」謝銀峰打算,繼續吸引更多的百姓把地交給他,以合作社方式入股,以共同發展的理念幫助鄉親們增收。
沙地中剛挖出的山藥。山藥作為一味具有中藥滋補類地藥材,具有滋養強壯,助消化,斂虛汗,止瀉之功效,主治脾虛腹瀉、肺虛咳嗽、糖尿病消渴、小便短頻、遺精、婦女帶下及消化不良的慢性腸炎。山藥最適宜與靈芝搭配服用,具有防治糖尿病的作用,山藥在食品業和加工業上大有發展前途。
對山藥挑揀後,留下頭部30多分長的尖當作種子,這一項工作通常由經驗豐富的村民承擔,既要留好種子,又要對山藥可售賣的長度品相把關。
這一天,平頂山的山藥經銷商從下午等到晚上,工人們才加工出不到1萬斤的山藥。「每年的這個時候最忙碌,基本上不停歇,來批發的經銷商排隊,卻挖不出來。」很多的時候,謝銀峰不得不親自上陣。
謝銀峰說種植山藥相對投入較高,整個的租地、播種、施肥、管理、收穫等算下來要5000多元的投入,長勢正常的情況下,畝產3000多斤,按照今年不到5元的批發價計算,200畝地除去各項開支,收入100多萬,最主要的是能讓鄉親們有了收入,這才是最高興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