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黟縣素有「世外桃源」「中國畫裡鄉村」之美譽,位於皖南山區腹地,始建於公元前221年(秦始皇26年),距今已有2200多年歷史,是徽商和徽文化的主要發源地之一。黟縣保存有明清古民居3900餘幢、古村10餘座,被公認為「東方古代建築藝術寶庫」和「中華傳統文化縮影」,境內古道資源豐富,保存完好,是徒步驢友者的天堂。從2012年開建的黟縣國家登山健身步道,就把黟縣境內的山村古道相串聯,將旅遊、文化、體育、休閒有機結合,讓人們「行走水墨畫間,踏青古黟山水」。
流連忘返最美步道
去過西遞、宏村的人都難以忘懷那裡如畫的風景,黟縣國家登山步道有一段就連接了西遞-宏村,其全長13.6公裡,充分利用世界文化遺產西遞-宏村沿線的黃山餘脈及新安江水系和京浙古道等自然人文資源,被稱為「徽州最美徒步道」。西宏古道依河而建,沿水流方向一直走,加上路邊明確的路牌指引,根本不用擔心會迷路。業餘攝影愛好者路其常走這條道,「安徽這邊非常有特色,特別美,一年四季各有風情,不過我最喜歡秋季,紅的葉子,藍的天,清的水,白牆灰瓦少有人家,整個身心都沉醉其中,美得讓人流連忘返。」
黟縣國家登山健身步道總長266公裡,其中1條主線90公裡,3條輔線60公裡,19條支線116公裡,同時,規劃設計山地自行車騎行道76公裡。健身步道總部設在屏山,佔地40畝,闢有露營區、騎行區、服務區三大功能區。步道串聯了世界文化遺產地西遞、宏村等縣內13個景區,包含傍山路、落葉路、沙石路等10餘種路面,以原地土石道為主要道路類型,輔以木棧道、礫石道、間隔石道、臺階、橋梁等輔助類道路。
步道沿線還設有地形、警示、指示燈地標,修建相應的休息站、報警點、接待站等配套設施。此外,步道沿途還將建設功能齊全、特色各異的10個營地及多個觀景臺,使廣大遊客在徒步健身的同時,既欣賞沿途黟縣優美的生態自然風光,體驗古徽州文化,又可以安營紮寨,享受戶外野趣。
步道讓當地資源「活起來」
黟縣健身步道的建設涵蓋全縣8個鄉鎮,依託鄉村豐富的旅遊資源,將健身步道與美麗鄉村、現代農業等串聯起來,依託柯村油菜花節、五溪山杜鵑花、木坑竹海和美溪打鼓嶺等自然旅遊資源,打造體育旅遊精品線路,展現戶外體育運動中自然、健身、休閒的文化理念,實現品黟縣美、走徽州路。
黟縣開發了「兩江源」徒步攝影系統、「黃山168」國際徒步攝影系統、登山綠道系統、山地車騎行系統等戶外運動營地,健身步道的建設不僅活化利用了古驛道、串聯了世界文化遺產地西遞、宏村等13個景區,還沿途穿越流雲山滑翔傘基地、桃花源漂流、屏山全地形車、西遞石林系流熱氣球等時尚戶外休閒運動項目,通過健身步道把各類營地及運動休閒串聯起來,發揮體育輻射作用,帶動體育產業業態發展。黟縣充分利用健身步道的資源,根據健身步道沿線路況及特點,因地制宜的舉辦各類不同類型、形式多樣的戶外賽事和活動。連續成功舉辦了中國黃山(黟縣)國際山地車公開賽、格蘭風度公路自行車賽、黟縣徒步露營大會、中國黃山(黟縣)超級越野賽等一系列品牌賽事,提升了黟縣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豐富了群眾的戶外健身需求。
健身步道的建設還幫助沿線的一些貧困地區脫貧致富。黟縣健身步道囊括黟縣偏遠的山區,通過舉辦一系列品牌賽事和全民健身活動,帶動貧困地區優勢特色產業、農家樂、民宿、鄉村生態旅遊等產業經濟,直接拉動貧困人口的增收和就業,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助力脫貧攻堅。黟縣體育產業負責人說:「比如我們在宏村開展一個賽事,這些人來到這裡除了吃住行之外,肯定還會走走轉轉觀光,像今年的山地車比賽有一個兒童滑步車比賽,它就會帶動全家來消費,就可以帶動鄉村的發展。」(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