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聖節前夕,每年的10月31日,是西方的傳統節日。
2019級泓鈺學子們親手設計製作海報,布置校園,營造萬聖節的恐怖氣氛。
今晚,就在杜仲校園裡,泓鈺學子們將舉辦精彩的萬聖節活動。同學們在學習語言的同時,並將繪畫、平面設計、舞臺設計、時尚設計等專業知識應用於實踐當中,從而更好地了解、感受西方文化。
鬼臉南瓜燈、妖嬈黑蜘蛛、豔紅鮮血滴、人體骨架······無數奇思妙想的小元素裝飾在泓鈺學校教室裡,為2019年的萬聖節前夜拉開序幕。
萬聖節的起源
萬聖節又叫諸聖節,在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傳統節日;而萬聖節前夜的10月31日,是這個節日最熱鬧的時刻。許多亞洲地區的人將萬聖節前夕誤稱為萬聖節。
萬聖節前夜源自古代凱爾特民族(Celtic)的新年節慶,此時也是祭祀亡魂的時刻,在避免惡靈幹擾的同時,也以食物祭拜祖靈及善靈以祈平安渡過嚴冬。萬聖節前夜,孩子們會穿上化妝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戶收集糖果。
11月1日除了萬聖節之外,還是古羅馬一個重要的節日,叫波摩娜節。波摩娜是「果樹之神」,掌管所有果樹的生與死、豐收與欠收。羅馬佔領凱爾特之後,也把波摩娜節和新年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萬聖節吃蘋果的習俗。
10月31日是西洋萬聖節前夕,義大利威尼斯的街上四處可見精彩的現場表演、戲臺上演的幻覺魔術、逼真的遊屍和鬼魂,以及各種恐怖電影的放映。
在義大利那不勒斯,有著豐富的與亡靈世界有關的傳統和民間信仰。這裡有複雜的地下墓穴和藝術長廊可供參觀,供遊客了解與之有關的恐怖秘密。
2019級泓鈺學子設計的萬聖節活動海報
2019級泓鈺學子提早布置校園,烘託氣氛
隨著時間的流逝,萬聖節的意義逐變得含有喜慶的意味。 因此現在象徵萬聖節的妖怪及圖畫,都變成了可愛又古靈精怪的模樣,如番瓜妖怪、巫婆等。 喜愛發揮創意的美國人,在這一天則極盡所能的將自己打扮得鬼模鬼樣,讓鬼節變得趣味多了。
萬聖節是孩子們縱情玩樂的好時候。它在孩子們眼中,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節日。夜幕降臨,孩子們便迫不及待地穿上五顏六色的化妝服,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提上一盞「傑克燈」跑出去玩。
「傑克燈」的樣子十分可愛,做法是將南瓜掏空,外面刻上笑眯眯的眼睛和大嘴巴,然後在瓜中插上一支蠟燭,把它點燃,人們在很遠的地方便能看到這張憨態可掬的笑臉。
一群群裝扮成妖魔鬼怪的孩子手提「傑克燈」,跑到鄰居家門前,威嚇般地喊著:「要惡作劇還是給款待」、「給錢還是給吃的」。如果大人不用糖果、零錢款待他們,那些調皮的孩子就說到做到:好,你不款待,我就捉弄你。他們有時把人家的門把手塗上肥皂,有時把別人的貓塗上顏色。
萬聖節前夜最流行的遊戲是「咬蘋果」。遊戲時,人們讓蘋果漂浮在裝滿水的盆裡,然後讓孩子們在不用手的條件下用嘴去咬蘋果,誰先咬到,誰就是優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