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伏後,這道廣東的茯苓蓮子骨頭湯要多喝,清甜軟糯,祛溼又健脾

2021-02-27 手工室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進入中伏後,天氣也是越來越悶,暑氣越來越重,真的是又熱又溼。溫度之高,伴隨著人也易出汗,容易流失水分,也容易心煩暴躁,脾胃也很容易失調,胃口不開。所以,三伏天的飲食上,更是要多吃些解暑,清熱,又健脾胃的食物!

最近新鮮的蓮子已經上市了,這個應季的時令食物,這個時候來吃最合適不過,養心又清火 ,今天就要來分享一道湯品,除了有蓮子,還搭配上了有祛溼功效的茯苓,又能健脾胃的薏仁和芡實,和骨頭一起煲做湯,不僅清甜好喝,吃起來還軟糯可口,營養十足,很適合入伏後食用哦!

茯苓蓮子芡實薏米湯

食材:茯苓一把,芡實一把,薏米一把,新鮮蓮子一把,骨頭適量,無花果4-5個

配料:鹽一勺

做法如下:

把茯苓,芡實,薏米,洗乾淨後,用清水浸泡3-5小時以上,我喜歡第二天要煮就隔天晚上泡著水放冰箱裡,節省時間。鮮蓮子對半掰開,取出蓮子芯,非常的苦寒。

骨頭冷水入鍋,焯水後撈出衝掉血水,所有材料一起放入湯鍋中,大火燒開,轉中小火熬20分鐘

這時湯水已經開始變濃白,再轉小火慢熬30分鐘,最後再調入一勺鹽,再煮5分鐘即可。

小貼士:

熬湯品的時候, 第一:就是一次性加入足量的水,切記半途加水,第二:忌過放鹽,第三:先大火燒開,再轉中火熬,最後再轉小火慢熬。這道湯品下來無花果後喝起來很清甜,吃起來芡實和薏米已經爆開很軟糯了,蓮子當季很粉香,真的飽腹又補水又對身體好!

相關焦點

  • 中伏後,這道廣東家常的茯苓蓮子湯要多喝,軟糯可口,祛溼又健脾
    進入中伏後所以,三伏天的飲食上,更是要多吃些解暑,清熱,又健脾胃的食物!最近新鮮的蓮子已經上市了,這個應季的時令食物,這個時候來吃最合適不過,養心又清火 ,今天就要來分享一道湯品,除了有蓮子,還搭配上了有祛溼功效的茯苓,又能健脾胃的薏仁和芡實,和骨頭一起煲做湯,不僅清甜好喝,吃起來還軟糯可口,營養十足,很適合入伏後食用哦!
  • 春天女人要多喝它,做法簡單,鮮香清甜,健脾祛溼,不做黃臉婆!
    導讀:春天女人要多喝它,做法簡單,鮮香清甜,健脾祛溼,不做黃臉婆!,現在天生麗質的美人不多見了,那麼後天的保養我們也要格外注意,每次去美容院的消費都還是比較高的,那麼對於一般家庭的女性朋友,我們既然不能成為美容院的VIP常客,那麼我們除了日常的護膚外,也可以從飲食方面來出發哦,長期以往,那麼由內向外的好氣色是用化妝品和去美容院都沒辦法比較的,所以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了今天的話題:春天女人要多喝它,做法簡單,鮮香清甜,健脾祛溼,不做黃臉婆!
  • 健脾祛溼話茯苓
    或許可以試試一碗具健脾滲溼功效的茯苓苡仁湯,可解疲乏納差之憂。在民間,有茯苓為中藥中健脾滲溼之最的說法。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茯苓這味中藥。 雲南所產的茯苓,個圓或長圓,皮黑褐有細皺,肉白,鐵實,質量最優,為道地藥材,故稱為雲苓。 茯苓的功效 茯苓亦稱伏靈、伏菟、松腴不死面,其中抱根者名茯神。
  • 孩子脾胃虛弱常喝這道廣東著名四神湯,健脾養胃,營養好吸收
    現在很多小朋友胃口很好,吃的也不少,卻是光吃不長肉,這也是很多寶媽非常頭疼的一件事,這可以是孩子的脾胃虛弱,吸收不了,今天給大家分享廣東人經常給家裡孩子煲的一款湯,也是我在家經常給我家孩子煲的一款湯,四神湯,四神湯是中醫著名的健脾祛溼食方,其中「四神」是指:芡實、淮山、茯苓、蓮子,
  • 小小「茯苓」作用大,健脾祛溼!
    特別說明,這裡講久服,不是讓我們天天吃,中醫用藥都是病止,藥也要停下來。久坐則傷脾,脾傷則易溼氣重,網課當前孩子,特別注意讓孩子放鬆休息,多注意遠眺戶外,保護眼睛,也要注意保護脾胃,推薦這個茯苓小薄餅,可以健脾祛溼、寧心安神,適合課間休息期間,做為小點心調劑下。
  • 大暑至,這湯要多喝,清甜消暑又祛溼,比綠豆湯好喝,安神睡眠好
    這時候我們可以選擇一些清熱祛溼,安神助睡眠的食物來調節。晚上睡眠好了,才能使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息,白天才能有精神。如今正是荷花盛開的季節,蓮子也正在大量上市,正是夏季不可錯過的應季好食材。蓮子是蓮成熟後的種子,是一種食藥同源的食材,有助於降火消暑,促進睡眠。因此在夏季,我們可以適量食用一些蓮子,來安神助睡眠。
  • 我家常煲這湯,清熱潤肺,健脾祛溼,清補滋養,炎熱的夏天要多喝
    作為一個地道的廣東人,廣東人一年四季都愛喝湯,隨著季節不同會煲不同的湯水,廣東人用湯水滋養身體。為什麼夏天要多喝湯?夏天氣溫高,尤其廣東地區溼度大溫度高,也就是很容易溼氣重和上火,尤其在夏天要多喝一些清熱健脾祛溼的湯水。
  • 天熱容易疲勞,多喝這湯清淡營養,健脾祛溼,安神助眠,老少皆宜
    在夏天,出汗多,要多補充水分,營養湯水既可以補充水分,還可以滋養身體。我的同事介紹我煲四神湯,我聽這個名字很新鮮,我挺好奇為什麼叫四神湯,四神湯有什麼材料。她說四神湯是中醫裡著名的健脾配方,四神湯有茯苓、淮山、蓮子、茨實或者薏米,用這四種食材煲的湯水就叫四神湯,四神湯能健脾祛溼和美容養顏。四神湯有一段故事。據說乾隆皇帝去江南,有四個愛臣日夜操勞,相繼病倒了。
  • 5月溼氣大,學做這5道湯,健脾祛溼,成本不超十塊,簡單零失敗
    導讀:夏季,溼氣重,學做這5道湯,健脾又祛溼,我家隔2天喝一次。夏季的氣候以溼和熱為主,祛溼調理再次提升到夏季養生的重點。如果您也正為溼氣重而煩惱,不妨花十分鐘,跟我學做幾道養脾胃袪溼氣的食譜。接下來,分享一些溼氣調理的食譜,5月溼氣大,學做這5道湯,健脾祛溼,成本不超十塊,簡單零失敗。原來我的溼氣也挺重,研究中發現,脾陽虛才是身體溼氣重的根本原因。您不妨嘗試這道符合夏令健脾祛溼的食療方:祛溼除熱的五寶湯。一人份所需食材有薏米、赤豆、淮山、蕎麥、麥仁各10克,冰糖少許。
  • 穀雨節氣,記得要喝這湯,改善睡眠,祛溼健脾,排出體內溼氣
    穀雨節氣,記得要喝這湯,改善睡眠,祛溼健脾,排出體內溼氣小夥伴們,馬上就要到穀雨節氣了,這段時間天氣都是都是特別的潮溼,陰雨綿綿,這也就導致了人們體內的溼氣都是特別的重,經常感到疲倦,睡眠質量差,關節疼痛等等,所以這時候我們要多吃一些可以祛溼的食材
  • 春天這湯要多喝,健脾祛溼,比紅豆薏米水效果還好,常喝一身輕鬆
    春天雨水多,溼氣重,必須要祛溼,不然人總會感覺全身沉重,頭腦思緒無法打開。而且躺著總感覺全身都黏糊糊的,動也動不了,許多老毛病都出來了,讓人很是不舒服。或許有的人認為是身體虛了,所以就多吃些補身體的,結果身體不好,反而還出現更多的毛病。
  • 蓮子銀耳糖水,廣東媽媽一年四季都愛煲給家人喝,清甜營養又好喝
    蓮子銀耳糖水,廣東媽媽一年四季都愛煲給家人喝,清甜營養又好喝一到夏天,媽媽就喜歡煮各種甜湯,說天氣炎熱,多喝一些甜湯對身體非常有好吃,不僅可以補充水分,還可以滋潤皮膚。媽媽平時煮得最多的就是蓮子銀耳糖水,每次一煲這糖水,都是家人非常喜歡喝的。
  • 三伏天多喝湯,這5道湯夏天喝再適合不過了,簡單食材做法家常
    入伏後要多喝湯,分享5道湯鮮甜又營養,清熱解暑適合夏天,簡單易上手,一天比一天炎熱,這樣的天氣人體消耗大,飲食上要以湯水為主,這個時候應該多吃一些消暑降火的食物 ,不僅可以補水,還能吸收豐富營養,無湯水,不夏天」,這句話用在廣東人的夏天,一點不誇張,哪怕再熱,餐桌上總少不了一碗家常湯,我家也不例 接下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
  • 清熱利水健脾祛溼 推薦茯苓薏苡仁瘦肉湯
    原標題:清熱利水健脾祛溼 推薦茯苓薏苡仁瘦肉湯 主要功效:清熱利水、健脾祛溼。 推薦人群:舌淡苔白、大便黏稠的人群。 材料:薏苡仁30克、茯苓30克、瘦肉200克、生薑數片(2~3人量) 烹調方法:薏苡仁、茯苓洗淨後稍微浸泡備用;瘦肉洗淨後切塊,與其他材料一起放入鍋中,加入1500毫升清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煲1小時,最後加鹽調味即可。
  • 立秋後多喝蓮子紅豆湯,香甜軟糯還健脾,多加一味它,清香更開胃
    【立秋後多喝蓮子紅豆湯,香甜軟糯還健脾,多加一味它,清香更開胃】雖然已經立秋了,但是最近的氣溫還是很高。因為夏天天氣炎熱,很多朋友都貪涼愛吃生冷食物,導致脾胃功能較弱,使得人們常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之感。這個時候如果適當吃些蓮子,對脾胃很有很好的調理作用。
  • 茯苓:祛溼+健脾,它與什麼搭配泡水喝效果翻倍?
    一般比如像頭髮愛出油,臉上長痘,身體笨重,容易失眠,手腳冰涼,大便不成形,經常感覺疲累,容易發胖的人群都很有可能是因為體內的溼氣在作祟,那麼想要很好的健脾祛溼,調理好身體,就應該要好好學學怎麼樣利用好茯苓來祛溼了。
  • 天熱多喝湯養人,這湯清淡又好喝,清熱解暑,祛溼健脾,安神助眠
    在夏天,出汗多,要多補充水分,營養湯水既可以補充水分,還可以滋養身體。她說四神湯是中醫裡著名的健脾配方,四神湯有茯苓、淮山、蓮子、茨實或者薏米,用這四種食材煲的湯水就叫四神湯,四神湯能健脾祛溼和美容養顏。四神湯有一段故事。據說乾隆皇帝去江南,有四個愛臣日夜操勞,相繼病倒了。乾隆皇帝張榜尋找能醫治四位臣子的能人,有一個僧人開了用蓮子、淮山、茨實和茯苓燉豬肚,四位臣子服藥後痊癒了。流傳到現在,很多人不知道四神湯的由來,把四臣叫成了四神湯。
  • 常喝這5道湯,祛溼健脾,關鍵還不貴
    常喝這5道湯,祛溼健脾,關鍵還不貴大地冰雪消融,雨水節氣夾寒而至。這個節氣也正是「乍暖還寒,最難將息」的時候,隨著雨水節氣的到來,降雨也會明顯增多,空氣的溼度會更大,寒溼之邪易入侵為患。寒溼如痺阻經絡,則氣血瘀滯、經絡不通,常會引起肌肉無力、關節酸痛;寒溼若困住脾胃,則引起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溼氣便秘或溼氣虛胖;因此,雨水前後,應注意保暖,少食生冷之物,以利溼祛溼、健脾養肝為養生原則。健脾利溼的湯粥常用於祛溼調理,在雨水節氣服用養生湯粥,對潤和脾胃,調理肝氣,祛溼利水大有益處。
  • 中藥芡實功效多多 搭配茯苓煮粥健脾祛溼
    原標題:中藥芡實功效多多 搭配茯苓煮粥健脾祛溼   芡實是一味常用的藥食兩用藥材,在《食療本草》等書中均有記載。芡實多用於燉肉、煲湯或入藥,不僅能健脾止瀉、滋陰補腎、澀精,還能清熱祛溼,是難得的滋補佳品。
  • 春分後,這道湯要多做給家人喝,營養豐富,健脾醒胃,簡單又省事
    近來很多地區都已經出現了晝夜溫差特別大的氣溫現象,白天最熱的時候高達30度,但到了夜晚氣溫一下降到了10多度,這個時候我們白天出門的時候要記得備上外套,做好「捂春」的準備,以免溫差太大著涼感冒了。南方的春分之後,除了氣溫升高,空氣溼度也特別大,所以春分後養生要多做戶外運動適當的鍛鍊身體,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