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繼《釜山行2》之後,又一部韓國喪屍片《活著》火爆螢屏。
巧的是,二者的豆瓣評分都是5.6。雖然這兩部影片的口碑差強人意,但在上映後,都輕鬆獲得了韓國的票房冠軍。
美國之外,韓國儼然成為了拍攝喪屍片最成功的國家。西方的喪屍文化,已經滲透到了全世界。
當飛揚的思緒落下後,筆者不禁想起了曾經的香港殭屍片,當時紅遍了東亞市場,連日本都深受影響。
為什麼香港能夠開創出這樣一個偉大的類型電影呢?這其實和中國的殭屍文化息息相關。
殭屍,堪稱純粹的中國「特產」。
中國殭屍和西方喪屍文化,二者相隔千裡,卻都在幾百年後發揚光大,遠看相似卻又大大不同。
1、跳行
相信不少人心中有個疑問,為什麼喪屍會走路,而殭屍卻只能跳行?
這要從他們的源頭說起。
西方的喪屍文化源於非洲西部的巫毒教,據傳巫師可以將人變成沒有意識的活死人,任由主人支配和奴役。這種活死人被稱為還魂屍,也就是會走路的死人。
17世紀初,大批西非奴隸被運到了加勒比海北部的島國海地,漸漸形成了海地的巫術文化,深刻影響了臨近的美國。
人類學家梅特羅曾這樣描述海地的還魂屍:「他全身冰涼,能行動,能吃東西,能聽從主人對他的指令,但卻沒有記憶力,也不知道自己身處的環境。」
難道巫師真的有如此神通?當然沒有。
1983年,謎底被另一位人類學家韋德·戴維斯打開。所謂的還魂,實際上是巫師使用了河豚毒素。
這種毒素可以使人進入假死狀態,然後把屍體挖出來製造復活假象。中毒者雖保持清醒,但是會出現運動失調、軀體失控、吞咽困難等症狀。
不同於西方的喪屍是舶來品,中國的殭屍是土生土長的特產。
殭屍源於明朝中葉,對世後影響最大的要數湘西三邪之一的趕屍。
由於講究落葉歸根,湘西人便把客死他鄉的人運回家鄉安葬,於是有了趕屍的技藝。
▲ 湘西趕屍 圖片來源:央視《探索集結號》
趕屍的法師身著道袍,在夜間引屍前行。不打燈籠,敲擊小陰鑼,手搖攝魂鈴,警示夜行人避讓。屍體額貼黃紙符,每隔數尺一個,跟著法師前進。
難道法師真的有如此神通?當然也沒有。
現代科學傾向的解釋是:先把屍體的胳膊抬起來,用兩根長竹穿過衣袖,前後兩人像抬轎一樣趕路。由於長竹有彈性,所以在行進時屍體會上下擺動。
月黑風高,荒山野嶺,突然傳來了攝魂鈴音。循聲望去,蒙蒙夜色中但見數屍伸臂跳行,能不把人嚇個半死?
奇詭之事,驚心撼魄,最易流傳。在數百年的口口相傳裡,殭屍形成了伸臂跳行的傳統。
2、官服
殭屍由各種屍變產生,按理說涉及各個階層,為什麼都穿著清朝的官服呢?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是清朝殭屍文化的興盛。雖然殭屍文化源於明朝中葉,但興盛於清朝時期。
大菸袋紀曉嵐,信誓旦旦地在《閱微草堂筆記》中描述了殭屍的形貌:「白毛遍體,目赤如丹砂,指如曲勾,齒露唇外如利刃類接吻噓氣,血腥貫鼻。」
抱著刨根問底的精神,他還嘗試著分析了原因,所謂道家有太陰鍊形法,葬數百年,期滿則復生。屍變分兩種情況:新屍突變、久葬不腐。
與紀曉嵐齊名的袁枚,寫了一本志怪小說集《子不語》,書名的意思就是:講的都是怪力亂神。這本小說裡,有30多個殭屍故事。
他把殭屍分門別類,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殭屍家族:「紫僵、白僵、綠僵、毛僵、飛僵、遊屍、伏屍、不化骨。」
有了這兩位文化圈頂級大神的推薦,殭屍想不火都難。
二是香港電影的影響,這其中既有巧合又有必然。
殭屍片本質上是功夫片的分支,香港的功夫片多把時代背景放在民國初年,從時間上推算的話,不管是幾十年還是上百年的殭屍,當然都是清朝人。
與此同時,清朝的官服最便宜,任何年代的投資都講究節省成本。而且,清朝的官服色調幽冷,與猙獰恐怖的面孔絕配,成倍增加了陰森的效果。
香港電影素來相互借鑑,在摸索到殭屍最佳的裝扮後,自然沿襲下來。殭屍的形象,從此固定在我們腦海裡。
3、九叔
電影這個造夢機器,是無數少年認知世界的重要窗口。無論是喪屍還是殭屍,都通過電影大展神威。
美國的喪屍電影,起於1932年的《白色喪屍》,興於1968年的《活死人之夜》。
香港的殭屍電影略晚了幾年,起於1939 年的《古屋行屍記》,興於1985年的《殭屍先生》。
對於無數八九零後來說,九叔林正英在記憶中佔有重要地位,《殭屍先生》正是他的成名大作,給觀眾留下了無法磨滅的印象。
這部電影既參考了民間傳說:晝伏夜出、蹦跳前行、憑呼吸辨方位。又借鑑了西方的吸血鬼題材,讓之前吸陽氣的殭屍吸起了人血,達到了更加恐怖的效果。
但無論多麼瘮人的場景,只要精通茅山道法的九叔出現,我們就會鬆一口氣。墨線、糯米、桃木劍、銅錢劍、黃紙符、太極八卦鏡,在九叔的手中出神入化,打得殭屍節節敗退。
由於電影太過經典,直接導致了幾乎所有廠商跟風翻拍。僅1986年的下半年,就有近10部殭屍電影上映,但最經典的還要數林正英。
1986年,九叔的《殭屍家族》上映。與以往最大的不同是,本片借鑑了大導演史蒂文·史匹柏的《E.T》故事,將嗜血殺戮的殭屍變得溫情款款。
影片中的3個殭屍是父母和兒子,本身就有舐犢的深情。當小殭屍誤闖人間後,與幾個小孩建立了友情。溫馨的戲碼大受好評,小殭屍可愛的形象也萌翻了觀眾。
這部影片不僅在香港爆紅,還出人意料地在日本大獲成功,形成了一股聲勢浩大的殭屍熱潮,引領了相關的漫畫、玩具、時裝、餐廳。
大名鼎鼎的《七龍珠》,餃子的形象就像極了小殭屍。
除了這兩部大作外,九叔還為觀眾獻上了諸多經典,諸如《靈幻先生》《一眉道人》《驅魔警察》《音樂殭屍》等。
只可惜,九叔在1997年溘然離世,年僅45歲。有些人走得很輕,不帶走一片雲彩,卻帶走了一個時代。
4、區別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經典遊戲《植物大戰殭屍》有一個翻譯的錯誤。那裡面各種植物的對手根本不是殭屍,而是喪屍。
布拉德·皮特主演的《殭屍世界大戰》,也犯了同樣的錯誤。那裡面疊羅漢爬牆的,很明顯也是喪屍。
中國的殭屍與西方的喪屍,兩者究竟有哪些區別呢?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他們形成的原因不同。殭屍是因為死人的屍變,而喪屍則源於活人,出於病毒、寄生蟲、核輻射、細菌感染等原因。
二者也存在相同點,被咬的人都會被感染。
其次,他們的形象和智力不同。雖然殭屍青面獠牙兇神惡煞,但本質上腦子管用非常講究,穿戴得整整齊齊。西方的喪屍則衣衫破爛、血肉模糊、腦子裡只有咬人的欲望。
然後,他們的食物也不盡相同。最初的殭屍吸食活人的陽氣,後來在吸血鬼的啟發下開始吸血。而喪屍則乾脆直接,專情於活人的新鮮血肉。
最後,他們的身體強度截然不同。殭屍免疫一切物理的攻擊,棍棒刀槍全不頂用,只害怕法術和陽光。喪屍則行動遲緩白骨外露,腦袋是致命的弱點,但是不畏懼陽光。
在數百年的發展歷程中,兩者各有千秋,形成了各自的燦爛文化。
不知道你更愛哪一款?
5、大戰
現在的電影都流行拼搭,比如異形竟然打起了鐵血戰士。假如中國殭屍與西方喪屍大戰的話,誰會勝出呢?
從各種身體硬體上看,刀槍不入水火不侵還有智力的殭屍,肯定完勝普通的喪屍。對待喪屍只需要一顆子彈,但殭屍卻需要正統道士法術的攻擊。
▲ 《生化危機》遊戲中,喪屍由於過度飢餓,啃食其他喪屍後可能進化為舔食者
值得注意的是,喪屍會變異,比如《生化危機》遊戲中的舔食者,兇殘異常,擅長潛伏,趴行速度極快,是神不知鬼不覺的殺人利器。
但殭屍也不差,喜歡修煉的中國人也把這個能力賦予了殭屍。
前文提及的飛僵,就是修煉千年的殭屍,不僅有金剛不壞之身,還擅長法術攻擊,可以在空中飛行,普通的道士肯定束手無策。
更厲害的遊屍,歷經了初劫天雷,身居六道輪迴之外。完成了始皇帝的夢想:不老,不死,不滅。上行九天,下遊幽冥,時間久了,還可以升級成飛行夜叉。
所以,哪怕喪屍會變異,估計也不是飛僵和遊屍的對手。
如果哪一天真拍這種電影,拋開一切的情感與利益,單純從兩方的實力來看,你覺得殭屍與喪屍,誰會獲勝呢?
世界華人周刊專欄作者:令狐空
責任編輯:華小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