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牌子的不止蜂蜜 同仁堂這些產品也出過問題

2020-11-23 聯商網linkshop

本來應該餵蜜蜂的過期蜂蜜,卻被回收進了廠家的原料庫。做這件事的不是黑作坊,而是一家正規的蜂蜜生產企業,更要命的是,它生產的蜂蜜,將被貼上「同仁堂」的商標,賣給消費者。

近日,代工廠疑似回收過期蜂蜜事件讓同仁堂捲入輿論風暴。其實,「砸牌子」的不止蜂蜜,近年來同仁堂品牌頻頻登上質檢黑榜,涉及同仁堂子公司產品,以及外部採購、代工廠生產的產品,其中一家子公司更是年年數次登上質檢黑榜。這家迅速擴張的百年老字號正面臨信任危機。

股價連跌三日

在被媒體曝光代工廠疑似違規處理過期蜂蜜、篡改蜂蜜生產日期後,同仁堂12月16日晚發布公告,承認子公司北京同仁堂蜂業有限公司生產過程中存在監管不力和失察的責任,但表示產品並未流入市場。同仁堂蜂業有限公司也發布了聲明,稱涉嫌違規產品已全部封存,向所有消費者鄭重致歉。

受此影響,17日,同仁堂系三家上市公司股價普跌。截至19日收盤,3天的時間,同仁堂(600085)累計跌了7.36%,市值縮水逾30億元。

涉事企業出品的蜂蜜也已全部下架。目前,各大電商平臺上已找不到由鹽城金蜂公司生產的蜂蜜。天貓店鋪「同仁堂官方旗艦店」和阿里大藥房在售的同仁堂蜂蜜產品,均為北京同仁堂蜂產品(江山)有限公司出品,產地為浙江省衢州市。在天貓「同仁堂食品旗艦店」中,在售蜂蜜則由北京同仁堂通科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出品,實際生產企業為北京東興堂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與同仁堂集團並無直接股權關係,也是一家代工廠。

子孫公司眾多

此次「蜂蜜門」的涉事主體——北京同仁堂蜂業有限公司,是A股上市公司同仁堂(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同仁堂)直接控股的13家子公司之一。

從收入角度看,同仁堂蜂業有限公司的營收在整個上市公司中佔比很小,2017年僅為2.09%。同仁堂九成以上營收來自同仁堂科技和同仁堂商業投資兩家子公司。其中,港股上市公司同仁堂科技(01666)2018上半年營收28.03億元,在上市公司總營收中佔比約39%;同仁堂商業投資2018年上半年營收39.26億元,在上市公司總營收中佔比約54%,同仁堂商業投資旗下共有132家子公司,門店總數已達到763家。

另外,負責集團產品的海外分銷及零售的同仁堂國藥,也是一家香港上市公司,目前同仁堂業務已覆蓋境外21個國家和地區。

目前,有著300餘年歷史的北京同仁堂(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同仁堂集團公司),已形成六個二級集團、三個院、五個直屬子公司的主體架構。6個二級集團為:股份集團、科技發展集團、國藥(香港)集團、健康藥業集團、商業投資集團、藥材參茸投資集團;5個直屬子公司為:製藥公司、投資公司、生物製品公司、文化傳媒公司、中藥配方顆粒投資公司;三個院分別為:研究院、中醫醫院、教育學院。

屢登質檢黑榜

近年來,同仁堂集團公司藉助品牌優勢迅速擴張產品鏈條,直屬、參股子公司眾多,再加上引入的代工企業,生產鏈公司龐雜。與此同時,同仁堂品牌屢屢因藥品質量不合格被各地質檢部門通告,涉事主體均為集團公司旗下子公司或代工廠。

今年11月13日,山東省藥監局通告,北京同仁堂(亳州)飲片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53批次中藥飲片不合格;5月,國家藥監局通告,北京同仁堂(亳州)飲片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薄荷不合格;1月,同仁堂子公司北京同仁堂科技收到國家食藥總局的藥品不合格通告,不合格藥品為開胸順氣丸,不合格項目為裝量差異項。

2017年,同仁堂旗下企業登上質檢「黑榜」近10次,涉及的企業有北京同仁堂銀川藥店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亳州)飲片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健康藥業(福州)有限公司和北京同仁堂重慶建新藥店公司,被查出的不合格產品包括白礬、地龍、杜仲等。

而2016年,同仁堂則6次登上質檢「黑榜」:北京同仁堂(亳州)飲片責任有限公司生產的炙甘草、(燙)骨碎補、熟地黃、翻白草四種產品分別被天津、貴州、湖北、山東食藥監部門公告不合格;北京同仁堂製藥有限公司的藥品加味左金丸因裝量差異抽驗不合格;同仁堂淄博藥店銷售劣藥被罰。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通告中,北京同仁堂(亳州)飲片責任有限公司亮相頻率尤其高,2018年至少2次上「黑榜」,2017年7次,2016年4次,再往前追溯,「案底」也不少:2015年下半年,該公司生產的 6項產品又因不合格被山東省食藥監局通報;2011年8月15日,其生產的537批次「血燕」抽檢結果不合格被浙江省工商局通報。

經查詢,北京同仁堂(亳州)飲片責任有限公司,是同仁堂集團公司下屬的北京同仁堂藥材參茸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嫡系」子公司的藥品質量都如此令人堪憂,且「屢告不改」,如何讓消費者對同仁堂的品牌放心?

站不住腳的澄清公告

而從投資者的角度看,同仁堂對於產品質量問題的回應公告,也有急於撇清關係的嫌疑,並不能令人信服。

比如,2017年2月,針對媒體曝光的「一年六次登上質檢黑榜」事件,同仁堂在公告中逐一澄清,稱涉事的北京同仁堂(亳州)飲片責任有限公司和北京同仁堂製藥有限公司,都是公司控股股東同仁堂集團公司的下屬企業,其生產的不合格產品「非本公司產品」。

查詢同仁堂年報可以發現,這兩家涉事公司儘管不是同仁堂旗下的公司,卻都與同仁堂有過關聯交易。尤其是北京同仁堂製藥有限公司,每年都是同仁堂重要的供貨商!2016年,同仁堂向該公司採購了1790.51萬元商品,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分別又採購了1136.17萬元、1209.68萬元商品。

更耐人尋味的是,北京同仁堂製藥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法定代表人馬保健,2013年~2018年兼任同仁堂監事會主席。

關聯如此緊密的公司產品質量出了問題,同仁堂能夠以一句「非本公司產品」撇清關係嗎?

至於同仁堂淄博藥店出售劣藥事件,同仁堂則稱,「該店採購的紅參,是同仁堂系外企業的產品。」並表示,媒體報導的一年六次登上質檢黑榜事件,「並未對本公司造成不利影響」。

問題又來了,無論是同仁堂採購的其他企業生產的產品,還是自己的代工廠生產的產品出了問題,都反映出同仁堂在供應管理和質量把控上存在漏洞,儘管涉事產品在總營收中佔比較少,但損傷的是百年老字號的招牌,「未對本公司造成不利影響」的說法,顯然也站不住腳。

另外,今年1月同仁堂子公司開胸順氣丸被國家藥監局通報不合格,不合格項目為裝量差異項。同仁堂在隨後的公告中回應稱,造成裝量差異不合格的原因為被抽檢單位保存不當,稱「此產品不會給服用者帶來不良影響和安全風險。」而據國家藥監局介紹,裝量差異是反映藥物均勻性的指標,是保證準確給藥的重要參數。重量差異或裝量差異不符合規定會導致臨床給藥劑量不準,帶來相應的安全風險。同仁堂自證清白的說辭,可信嗎?

從一間小藥鋪到享譽世界的「中華老字號」,300年積累的品牌優勢是同仁堂保持持續穩健經營的重要基礎。與之相對,品牌損傷也是其重要的投資風險。當子公司頻頻被曝出質量問題,上市公司急於撇清了事,投資者和消費者的信任還能維持多久?

(來源:財看見)

相關焦點

  • 同仁堂蜂蜜產品問題頻發 食品代工生產模式存安全隱患
    原標題: 同仁堂蜂蜜產品問題頻發 食品代工生產模式存安全隱患 在被媒體曝光代工廠疑似回收蜂蜜充當原料和篡改成品蜂蜜生產日期後,同仁堂(600085,SH)12月16日晚間發布公告,承認子公司北京同仁堂蜂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同仁堂蜂業)在委託代工廠鹽城金蜂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鹽城金蜂)生產過程中存在監管不力和失察的責任,但表示產品未流入市場。
  • 代工模式釀苦果 同仁堂再現問題蜂蜜
    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不是「同仁堂」品牌蜂蜜第一次出現疑似質量問題。2016年,「同仁堂」品牌某批次的一款麥盧卡蜂蜜曾被權威第三方檢測機構測出糖漿,疑似造假。而當時那款蜂蜜同樣不是同仁堂集團體系下企業自產,而是進口自紐西蘭合作方。
  • 同仁堂蜂蜜生產商被曝回收過期蜂蜜!你買來吃過嗎?蜂蜜該怎麼吃
    12月15日晚,江蘇電視臺城市頻道《零距離》欄目播出了關於鹽城金蜂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鹽城金蜂)涉嫌違規生產食品蜂蜜的相關報導,對此,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回應稱涉及產品已全部封存。再加上一堆什麼保健食品,靈芝孢子粉等,再到蜂蜜這件事情,看看一堆同仁堂牌子的蜂蜜,啥玩意兒,食品!業務都拓展到食品行當裡面去了。
  • 同仁堂控股子公司回收過期蜂蜜 產品代工存安全漏洞
    12月15日,江蘇電視臺報導稱,同仁堂蜂蜜的生產商江蘇鹽城金蜂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鹽城金蜂」)存在違規處理過期蜂蜜、更改產品生產日期等行為。   次日,北京同仁堂蜂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同仁堂蜂業」)發布聲明稱,尚未發現違規清理的蜂蜜進入原料庫的情形,更改標籤日期所涉產品已全部封存,未流向市場。
  • 北京同仁堂,清康熙八年延續至今的老字號,如今產品質量出問題
    同仁堂(原名同仁堂藥室,同仁堂藥鋪),是樂顯揚創建於中國清朝康熙八年(1669年)的一家藥店,被授予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同仁堂中醫藥文化」稱號。就是這樣的老字號,近日卻被知情人士爆出「回收過期蜂蜜,篡改生產日期」,存在大量違規行為。
  • 同仁堂因問題蜂蜜被罰1400餘萬 淨利下滑約4354%
    北京市紀委市監委發布通報稱,已對同仁堂蜂蜜問題14名相關責任人嚴肅問責,包括書面檢查1人,給予開除黨籍1人,撤銷黨內職務(政務撤職)1人,黨內嚴重警告處分4人,政務記大過處分1人,誡勉問責1人,其他5人分別給予降職、免職、解除勞動合同、調離崗位等相應處理。
  • 2000噸過期蜂蜜,換個標籤再賣!慣犯同仁堂,把老臉丟盡了
    在視頻裡可以看到工人們將已經撕掉標籤的過期或臨近過期的蜂蜜,倒進大桶裡進行回收。  而且,這些蜂蜜還統統被貼上了「倒蜜」字樣,說是去餵蜜蜂的,但實際上這些回收的蜂蜜被送進了工廠的原料庫。  不僅如此,據鹽城市濱海縣市場監管部門表示,已發現該公司多次如此操作,甚至還篡改蜂蜜生產日期的行為,違法延長產品「壽命」。
  • 同仁堂就代工廠過期蜂蜜道歉 被曝光產品「同款」在電商平臺賣169...
    同仁堂旗下北京同仁堂蜂業有限公司致歉聲明:已通知鹽城金蜂在調查期間暫停其受託加工生產活動;但尚未發現這些蜂蜜進入生產用原料庫的情形。此外,記者也在網購平臺上找到了曝光視頻中的「同款」產品,一瓶750g,標價為169.9元。
  • 如何看待北京同仁堂蜂蜜涉嫌造假,大量回收「過期蜂蜜」一事?
    基本上沒跟同仁堂打過交道,對於同仁堂的產品質量沒有任何感覺,我這裡純粹從新聞的角度分析一下江蘇臺的這條調查類新聞報導。  視頻我看了好幾遍,現在能確認的事實是:  江蘇的這家同仁堂委託加工廠回收了過期或臨期的蜂蜜。
  • 同仁堂「蜂蜜門」反思 老字號更要愛惜羽毛
    因為過期蜂蜜問題,百年老店同仁堂的「中國質量獎」被撤銷了。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官網近日發布公告,撤銷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質量獎稱號,收回證書和獎盃。不過,近年有一些老字號、知名品牌為了追求市場佔有率、擴大產品線,大力發展代加工,忽略了對品質的把控。還有些企業不願意堅守主業掙辛苦錢,轉而「賣貼牌」「賣標籤」,把自己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品牌變成了搖錢樹。錢雖然來得容易,傷的卻是消費者對企業的信任,動搖了企業發展的根基。這次同仁堂過期蜂蜜事件,正是子公司的代工廠出了問題。
  • 同仁堂回應「蜂蜜門」:子公司存監管不力和失察責任
    同仁堂回應「蜂蜜門」:子公司存監管不力和失察責任 原標題:   中新網客戶端12月16日電 據媒體15日報導,同仁堂下屬子公司同仁堂蜂業受託加工生產單位鹽城金蜂回收大量過期、臨近過期蜂蜜送進工廠的原料庫,還曾出現篡改同仁堂蜂蜜生產日期的行為
  • 同仁堂蜂蜜生產商被曝大量回收過期蜂蜜進入原料庫,道歉來了
    據江蘇電視臺《零距離》報導,有知情人士舉報,北京同仁堂蜂蜜的生產商——鹽城金蜂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回收大量過期蜂蜜。工人正在將蜂蜜倒進大桶裡記者發現,車間裡被撕下來的標籤裝滿了幾個蛇皮袋,數量非常多,標籤顯示其產品名稱為北京同仁堂蜂蜜。這些標籤中,有的生產日期為2017年12月份,還有的是2016年11月份,蜂蜜的保質期為18個月,有的臨近過期,而有些已經過期。
  • 北京同仁堂蜂蜜涉嫌造假,買蜂蜜該如何辨認好壞?
    2018年12月15日,江蘇電視臺「南京零距離」節目報導,知名品牌北京同仁堂蜂蜜的生產企業將大量過期、臨近過期的蜂蜜回收回來,企業宣稱「退給蜂農養蜜蜂」。然而記者發現,回收蜂蜜被倒入大桶,送入原料庫。執法人員:召回產品應懸掛不合格品標識,企業的操作存在很嚴重的問題。
  • 蜂蜜哪個牌子比較好 這五款蜂蜜好吃還不貴
    蜂蜜可以說是一種很好的養生產品,好的蜂蜜不僅質量過硬,而且天然的成分在美容養顏的效果上是相當不錯的,夏天可以多喝蜂蜜水,還能補充水分。蜂蜜哪個牌子比較好?下面這五款蜂蜜好吃還不貴。北京同仁堂蜂蜜百花蜜
  • 同仁堂子公司過期蜂蜜餵養蜜蜂?專家稱蜜蜂不吃
    12月15日,江蘇電視臺報導稱,同仁堂蜂蜜的生產商江蘇鹽城金蜂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鹽城金蜂」)存在違規處理過期蜂蜜、更改產品生產日期等行為。次日,北京同仁堂蜂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同仁堂蜂業」)發布聲明稱,尚未發現違規清理的蜂蜜進入原料庫的情形,更改標籤日期所涉產品已全部封存,未流向市場。上市公司同仁堂於17日發布的公告中,同樣否認涉嫌違規的產品流入市場。
  • 枸杞咖啡難「續命」,百年同仁堂的真問題
    實際上,這並不是同仁堂的第一次跨界,它的影響也不僅僅局限於中藥界。 2014年12月,一手締造了小米奇蹟的雷軍在聯想內部作過一次復盤。在講到產品時,雷軍提到了同仁堂,「我曾問過自己一個問題,怎麼辦一個百年企業呢?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同仁堂。」
  • 同仁堂控股子公司下遊生產商被爆回收過期蜂蜜
    近日,北京同仁堂蜂業有限公司(以下稱「同仁堂蜂業」)委託的食品蜂蜜生產商——鹽城金蜂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稱「鹽城金蜂」),被媒體爆出在生產同仁堂蜂蜜時存在大量違規行為。根據媒體報導,鹽城金蜂將大量過期、臨期的蜂蜜回收。企業工作人員稱此舉是「退給蜂農養蜜蜂」。
  • 同仁堂「蜂蜜門」重罰落地 老字號如何「發新芽」?
    2019年2月12日,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發布的公告顯示,其下屬子公司北京同仁堂蜂業有限公司被監管部門行政處罰。同仁堂蜂業因存在用回收蜂蜜作為原料生產蜂蜜、標註虛假生產日期的行為,違反了《食品安全法》有關規定,被處以1408.8萬元罰款、沒收違法所得和涉事產品,並被吊銷食品經營許可證,有關涉事人員被實施市場禁入。
  • 北京同仁堂被調查 相關產品已全部封存
    至誠網(www.zhicheng.com)12月16日訊  15日,媒體曝光了同仁堂蜂蜜生產商江蘇鹽城金蜂回收過期使用蜂蜜。對此,同仁堂今早發布聲明稱相關產品已全部封存。
  • 「蜂蜜門」背後的同仁堂:新產品超7成為化妝品食品等
    記者查閱同仁堂2017年報發現,蜂蜜是同仁堂多元化產品的其中一例,除了賣藥之外,同仁堂還在通過下屬公司製作或銷售食品、保健食品、化妝品、養殖梅花鹿和烏骨雞等。12月17日,新京報記者實地走訪了北京同仁堂兩家門店。兩家門店除了出售藥品和蜂蜜之外,還陳列了不少化妝品、保健酒類、涼茶等,有的產品還是委託別的廠家生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