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韓國人口負增長「元年」提前到來

2021-01-10 新浪財經

來源: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月5日報導 韓國《中央日報》網站1月4日發表了題為《韓國正面臨一條從未經歷過的路。2020年韓國人口(不包括外國人)在歷史上首次出現了負增長》的文章稱,韓國統計廳此前預測韓國人口會在2021年開始減少,但目前人口負增長的「元年」比預測提前了一年。全文摘編如下:

「死亡交叉」突如其來

韓國行政安全部1月3日發布的居民登記人口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韓國人口共計5182.9023萬人,比2019年減少2萬餘人。但由於境內居住的外國人數量增多,預計韓國總人口(本國人加外國人)將在2028年達到峰值。

最嚴重的問題在於新生兒數量的顯著減少。韓國去年只有27.5815萬新生兒,在2017年新生兒數量首次下降到40萬以下後,短短三年這一數字就下降到了30萬以下。這是韓國第一次新生兒數量低於死亡人數,出現所謂「死亡交叉」的現象。

「人口懸崖」也比預想中要提前到來。亞洲大學名譽教授、人口學專家崔鎮昊表示,「2019年統計廳發布的未來人口統計也未能預測到新生兒數量的下降速度會如此之快」,「人口懸崖到來的時間提前,對勞動力人口和撫養比的預期也將變得更加悲觀」。

崔鎮昊教授表示,「由於就業和居住等環境不穩定等,選擇不婚的人數越來越多,生育率進一步下降」。

他預測「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新生兒數量可能還會比2020年大幅減少」。

「人口懸崖」影響顯著

「人口懸崖」將會對韓國社會造成何種影響呢?

首先,勞動力人口將隨之減少,導致韓國經濟潛在增長率下降。其次,低生育和老齡化同時出現,將導致社會總撫養比大幅上升。

2019年,《韓國經濟面對的逆風》研究報告預測,2020至2023年韓國潛在生產能力將以每年0.7個百分點的速度下滑,到2024年以後,下滑速度將提高到每年1個百分點。他們預測,「人口結構變化對經濟增長造成的負面影響將從2020年開始正式顯現出來」。

社會總撫養比指每100名勞動力人口需要撫養的青少年和老年人數量。2019年韓國統計廳預測,2020年韓國總撫養比將達39.8,2040年可能達到79.7,意味著20年後韓國經濟活動人口需要承擔的社會撫養壓力,將比現在增加一倍。

首爾大學人口學教授趙英泰(音)表示,「到2030年以後,韓國生產力人口開始急劇下降,各種後果就會顯著表現出來」。

老齡化正在從根本上動搖韓國的社會結構。1995年韓國勞動力的平均年齡為31.2歲,2020年上升到了42.8歲。延長退休年齡和退休金財政也將深受影響。

趙英泰教授說:「政府必須從現在開始著手,制訂各種計劃,迎接人口『新常態』。」

【延伸閱讀】日韓人口自然增長率創新低 預計十年後更多國家步入該行列

參考消息網12月31日報導 外媒稱,日本政府統計數字顯示,日本的人口危機正在惡化,這個人口快速老齡化的國家今年經歷了其最大幅度的人口自然減少,出生率也創新低。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網站12月30日報導,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近日公布的一份報告,估計2019年在日本出生的嬰兒人數降至86.4萬,這是自1899年有記錄以來的最低數字。這一新生兒人數估計比2018年減少了5.4萬,這是該數字連續第四年低於100萬大關。

報導認為,日本是一個「超老齡化」國家,這意味著其超過20%人口的年齡在65歲以上。2018年日本的總人口為1.24億,但預計到2065年其人口將下降至大約8800萬。

日本的人口減少意味著剩下來撫養日益增多的老年人口——他們需要醫保和養老金——的勞動者群體將不斷縮小。

日本不是唯一面臨生育率下降的國家。德國也是一個「超老齡化」國家。而預計到2030年,美國、英國、新加坡和法國也將步入這一行列。

報導稱,日本的鄰國韓國多年來也一直在艱難應對人口老齡化、勞動力隊伍縮減和出生率低等問題。2018年,韓國的總體生育率降至有記錄以來的最低水平。

另據韓國《中央日報》網站12月27日報導,「人口峭壁」進入了倒計時。2019年10月韓國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創下史上首次10月零增長先例。按照這一趨勢下去,預計韓國人口總數很快就會出現下降趨勢。

韓國統計廳當地時間12月26日表示,10月韓國新生兒數量僅為25648人,比一年前減少836人,創下1981年開始相關統計以來10月的最低紀錄。這也是在2016年4月後,新生兒數量連續43個月刷新月度最低紀錄。

從當前情況來看,今年韓國新生兒數量不僅無法達到政府預測的目標(30.9萬人),還可能會低於30萬的紅線。

報導認為,結婚人數減少與新生兒數量減少密切相關。2019年1至10月韓國累計結婚人數僅19.3772萬對,比2018年同期減少6.8%,創下歷史最低紀錄。適齡青年表示,置辦住宅等經濟問題和競爭性教育文化是導致不婚和低生育問題的重要原因。

資料圖片:日本老齡化嚴重(新華社)

(2019-12-31 10:22:32)

【延伸閱讀】美媒:政府報告顯示韓國或提前迎來人口負增長

參考消息網9月24日報導 美媒稱,韓國的人口災難正在到來。

據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9月22日報導,就在首爾尋求與朝鮮緩和關係並與日本陷入日益激烈的爭吵之際,韓國人口的減少可能導致其經濟面臨結構性放緩。

報導稱,一份政府報告凸顯了韓國決策者面臨的挑戰。該報告顯示,韓國生育率的下降可能導致其人口最早將從2020年開始減少。

圖/視覺中國

韓國統計局2019年3月發布的報告預測,在最悲觀的情形下,韓國人口可能在今年達到約5100萬的峰值,然後人口開始下滑,2067年將下降到1972年的人口水平,即大約3400萬。

報導稱,即便按照中速增長的情形,到2065年,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也將佔到總人口的近一半,使之成為世界上老齡化最嚴重的發達國家。

相比之下,對於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這樣歡迎移民的國家,同期其65歲及以上人口只佔總人口的四分之一或更少。

最新數據顯示,韓國女性生育的孩子明顯減少,生育率——即每名女性生育子女的平均數——在2018年降到0.98的歷史最低值。這個數字甚至比日本的1.43還低,也遠低於大多數國家約2.1的「更替水平生育率」。

報導認為,與日本的情況類似,人口老齡化反映了年輕人在結婚方面面臨的經濟挑戰。2015年的一項調查發現,年齡在20至44歲之間的男性有58%未婚,女性有48%未婚,只有1.9%的孩子是非婚生子女——這些統計數字很令人吃驚。

韓國統計局估計,總撫養比——即每百名生產人口所撫養的人數——可能會從2017年的36.7上升到2067年的120.2。中位年齡也將從2017年的42歲上升至2067年的62.2歲。

專家將人口老齡化的原因歸咎於養育子女的費用、青年的高失業率以及職業母親所受的負擔。競爭激烈的教育和就業市場也被認為是導致「嬰兒急劇減少」的原因。

(2019-09-24 10:07:00)

【延伸閱讀】韓國生育率刷新史上最低值 人口下降時間或提前

參考消息網3月5日報導 韓媒稱,韓國步入總生育率(生育率是指一定時期內出生活嬰數與同期平均育齡婦女人數之比——本網注)低於1的時代。

據韓國《中央日報》網站2月28日報導,韓國統計廳2月27日發布的「2018年人口動向調查出生及死亡統計數據(初步值)」顯示,韓國2018年總生育率0.98,為開始統計(1970年)以來的最低值。這一數據代表女性育齡期間(15至49歲)平均生育子女數的預期值還不足1名。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報導稱,一般而言,要想維持人口總數,總生育率需要達到2.1,但韓國連這一數據的一半都未達到。韓國不僅沒有達到經合組織(OECD)成員平均水平(1.68),甚至尚未達到超低生育率標準(1.3)。

統計廳人口動向課課長金珍(音)表示:「新生兒出生數量最多的產婦年齡段為30至35歲初期,但這一階段的人口數量與前一年相比減少5%。截至2018年,結婚登記人數連續7年減少,新生兒數量也同步減少。」

據悉,2018年韓國新生兒數為32.69萬人,與2017年相比減少3.09萬人。從各年齡段來看,35至39歲年齡段的生育率首次超過25至29歲年齡段。女性平均生育年齡為32.8歲,同比上升0.2歲。首胎平均生育年齡為31.9歲,二胎為33.6歲,三胎為35.1歲。據分析稱,將結婚推遲至找到穩定工作之後的社會風氣,導致韓國晚婚成為普遍現象,對生育率產生影響。

據報導,死亡人數增加但新生兒數減少導致去年韓國人口自然增長規模僅為2.8萬,同比減少61.3%,為1970年以來的最低值,同比減幅為歷史最大值。

報導認為,韓國人口減少的時間點或將提前。統計廳曾於2016年發布未來人口預測報告,表示韓國總人口下降的時間點為2028年,統計廳廳長姜申玉(音)近日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低生育高齡化社會化的速度比預期要快,韓國總人口下降的時間節點可能會提前」,「急劇變化的人口結構會對工作崗位、福祉、年薪、教育、住宅等主要政策帶來頗大的連鎖反應」。

(2019-03-05 00:19:01)

相關焦點

  • 韓國人口首次出現負增長
    據韓聯社當地時間3日援引韓國政府部門統計報導,
  • 臺灣人口今年開始負增長,比推估結果提前兩年
    【環球時報報導 記者 於名】臺灣「國發會」18日通過人口推估報告(2020—2070年),結果顯示今年總人口將正式轉為負增長,比之前推估結果提前兩年。臺「國發會」每兩年根據最新戶籍人口、出生、死亡及遷徙等相關統計,進行未來50年人口推估。
  • 令和元年挑戰重重!日本人口負增長13年,少子化危機凸顯
    今年是日本令和元年,安倍曾表示要與國民開拓充滿希望的一年。然而,人口負增長進入第13年,為日本的經濟活力和社會保障體系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在日本,平均每五人中就有一位是老年人(圖/日本時報)日本厚生勞動省12月24日公布「人口動態統計」估算數據:2019年,日本的出生人口約為86.4萬人,較去年減少約5.4萬,是自1899年有統計以來最少的一年。而另一方面,今年日本的死亡人數預計為137.6萬人,達到二戰結束後的峰值。
  • 人口「負增長」到來!
    近日,中國人口與人口研究中心研究團隊發文《我國「十四五」時期及中長期人口發展態勢分析》表示,在2027年,預計中國總人口開始進入負增長,較此前預測提早3年,也就是說,若保持現狀,這一研究預測意味著我國人口負增長進入7年倒計時。
  • 臺灣人口今年將出現負增長,預計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
    臺灣人口今年將出現負增長,預計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 新華社臺北8月19日消息,臺當局發展規劃部門最新推估,臺灣地區總人口將於2020年開始轉呈負增長,比前次推估提前2年。
  • 出生人口僅比死亡人口多17人 臺灣人口負增長馬上來臨
    據臺灣內務部最新統計顯示,2018年上半年新出生人口僅比死亡人口多17人。臺灣人口負增長馬上來臨。出生死亡交叉比預計的2021年提前了3年。在沒有執行過計劃生育的東亞國家和地區,相繼掉入了人口萎縮陷阱,日本如此,韓國如此、臺灣也是如此。
  • 研究稱中國人口2027年後將負增長 較此前預測提前3年
    原標題:研究稱中國人口2027年後將負增長,較此前預測提前3年   官方研究機構的預測,中國總人口在2027年後開始進入負增長。
  • 人口又現負增長?中國將正式進入「無孩時代」!
    人口又現負增長?中國將正式進入「無孩時代」!眾所周知,為了刺激新生兒生育率,我國出臺了「二孩」政策。疫情期間,的確有人為此努力,但就目前的結果看來,不容樂觀。從此前公布的數據來看,中國的生育率已經由2跌至到了1.5左右。
  • 「死亡人口」>「新生人口」!臺灣人口自然增長由正轉負 - 中國臺灣網
    臺灣人口自然增長由正轉負中國臺灣網8月6日訊 2019年上半年,臺灣死亡人數與新生嬰兒人數首度出現交叉,島內人口自然增長率首次由正轉負。據臺灣《工商時報》5日報導,臺灣今年1至6月共有88098人死亡,卻只有86961人出生;若下半年該趨勢保持不變,此前預期的2020年出現島內人口自然增長由正轉負或將提前一年發生。
  • 古巴人口出現顯著負增長
    新華社哈瓦那6月25日電(記者朱婉君)據古巴官方網站「古巴辯論」日前報導,古巴國家統計和信息辦公室最新公布的一項報告顯示,2017年古巴人口約為1122萬,較上年減少1.8萬,是近年來首次出現「顯著負增長」。
  • 日本橫濱市首次出現人口負增長
    人民網東京7月31日電 據《朝日新聞》網站報導,日本橫濱市此前統計2016年人口得知,該市二戰後首次出現死亡人數大於出生人數情況,人口呈現負增長。一直以來,雖然由於外來人口遷入,人口不斷增長,但二戰後第四次出現人口增長僅為6401人。預計橫濱市將出現19年來的最低人口增長率。
  • 今年臺灣人口自然增長率或將出現負增長
    今年臺灣人口自然增長率或將出現負增長   臺內務主管部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臺灣出生人數比死亡人數少了1873人,人口自然增加率已經由正轉負。臺灣媒體由此推估,今年臺灣人口自然增加率可能出現負增長。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今年出生人數極可能首次低於死亡人數。
  • 臺灣人口進入負增長,媒體感嘆「生不如死」
    8月18日,臺灣最新人口推估報告(2020—2070年)顯示,今年臺灣地區總人口將正式轉為負增長,比之前的推估提前了兩年,進入臺媒所說的「生不如死」時代。臺灣地區的人口形勢也說明臺灣民眾、尤其是年輕群體,對島內經濟前景態度消極。
  • 臺灣地區人口或於今年開始負增長
    臺灣地區人口或於今年開始負增長 2020年10月16日 16:26: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新聞網」)  中國臺灣網10月16日訊 據臺灣《北美智權報》報導,根據臺當局內部事務管理部門統計,截至9月底,臺灣地區人口的自然增加(出生減死亡)數為負11250人。因此,如果在今年剩下的3個月中,臺灣的出生人口不能比死亡人口多出至少1萬人以上,2020年將是近70年以來,臺灣地區人口第一次出現衰退。
  • 韓國花1.2萬億元催婚不管用!全年人口或將負增長,都怪高房價嘍?
    低生育率、少子老齡化等人口問題一直是困擾很多國家的社會問題,在韓國尤為嚴峻。韓國統計廳近日發布的《8月人口動向》顯示,8月韓國新生兒數僅為2.2萬餘人,創下有統計以來的最低水平;同時死亡人數也創歷史新高,這使得8月韓國人口自然減少2812人,再次刷新年內最高紀錄。
  • 今年前九個月臺灣人口出現負增長
    中新社臺北11月9日電 據一項最新統計,截至9月,今年臺灣出生人數為129928人,死亡人數達131801人,人口出現負增長。有機構預測,到2050年,臺灣總人口可能不到2000萬人。綜合《聯合晚報》《經濟日報》9日報導,臺當局「發展委員會」每兩年進行一次人口推估,去年8月的最新推估,分別以不同生育率進行高推估、中推估和低推估。其中,中推估預估2020年臺灣死亡人數為18.1萬人,出生人數為17.8萬人,即自然增長率(出生人數較死亡人數增減)由正轉負。若採低推估,則自然增長率將在今年負增長。
  • 2019中國人口出現負增長,房子建這麼多將來賣給誰?
    但「二孩時代」的來臨並沒有明顯起到平衡人口的效果,人口卻反而開始負增長了。統計數據一經發出便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2018年中國人口負增長#這一話題登上了熱搜前列。
  • 中國人口會出現負增長嗎?
    中國一直以來在國人的印象中就是,「人口超級大國」,中國現在有近14億人口。我們看一下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口變化。13億90萬人(2017年)13億95萬人(2018年)目前2020年更是到14億人口,但是長遠來看中國現在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人口素質的提高人生育欲望會越來越低。
  • 東北三省人口連續三年負增長,減少總人數接近汕頭一區的人口數!
    東北人口負增長情況如何?負增長是否意味著人口淨流出?東北三省常住人口負增長原因又是什麼?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東北三省人口負增長情況近日,我國31個省份均公布了2018年的常住人口數據,其中,有四個省份出現了人口負增長的情況,而東北三省就佔了三個坑位。
  • 上半年,臺灣人口自然增長首次轉負
    臺灣「發展委員會」此前估計,島內總人口2022年將開始出現負增長,2027年人口紅利將結束。相關數字背後則是島內年輕人的感嘆,「低薪時代自己都養不活,哪敢生小孩。」島內人口自然增長率首次由正轉負,為-0.09‰。人口自然增長率是指:一定時期內人口自然增長數(出生數減死亡數)與該時期內平均人口數之比,通常以年為單位計算,用千分比來表示。臺灣島內去年出生總人數181601人,為2011年以來最低。今年上半年的出生數則同比減少了約4000人,顯示生育意願越來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