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男怕三搖頭,女怕闊步走」的意思是:「世有陰陽,人分男女」。
陰陽、男女可以看作是正、負兩極。
簡單來說就是「男人所提倡的行為,也許是女人所禁止的,這樣才能體現出男女有別。」
比如男主外,女主內,男人剛強,女人陰柔……
在古代男權社會,定性男人的形象就是果敢、有擔當、大男子主義,以我為尊。
古代女人沒有地位,是男人的附屬品,因此定性女人的形象則是無才便是德,低眉順眼、逆來順受、行不露足、笑不露齒。
大家看到了吧?女人和男人的形象截然相反。
「男怕三搖頭」,從字面意義來看,連連搖頭是無可奈何拿不定主意的形象,給人一種頹廢的樣子。
男人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走有走相」。
「男人坐在椅子上翹起二郎腿左右抖動,站的時候卑躬屈膝挺不直腰杆兒,走路的時候不停地搖頭」,這都是男人之大忌。
古代上私塾的第一節課就是教給孩子們禮儀——站、立、行、走。
也就是教給男孩子該如何做,女孩子該如何做。這裡我就不說古文了,直白來說男人就該:「站如松,臥如弓,行如風」。
「女怕闊步走」,可以看成是「仰頭女」的形象,「仰頭女」走起路來給人一種「六親不認」的樣子,女人不應該表現出桀驁不馴的樣子。
古人為女子定位的形象是「行不露足、笑不露齒、靜如處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相夫教子、孝順父母……
總之就是一個安靜、溫柔小鳥依人的形象。
「女子闊步走」表現出了一種男人氣概,透露出一種陽剛之氣,這屬於乾坤顛倒的範疇。
在古代,小女子豈能有如此氣勢?如果是這樣恐怕連婆家也找不到。
套句流行語就是,古人不喜歡「女強人」的樣子,陰盛陽衰是古之大忌。
女人很強勢不被歷史所讚美,比如漢高祖的皇后呂雉,唐朝女皇武則天,清朝的慈禧太后等,無不被後人詬病,被人責罵。
當然了,隨著歷史的發展,現代是一個包容社會,講究男女平等,早已摒棄了「男尊女卑」的陳腐觀念。
男人能做到的,女人同樣也能做到,女人能頂半邊天,因此出現了許多風風火火的女強人。
從這個角度來看,「男怕三搖頭,女怕闊步走」有點過時了。
文/秉燭讀夏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