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俗語:「 水滿則溢,月滿則虧
自滿則敗,自矜則愚 」
當我們給水杯盛水時,都不會將水杯盛滿,會留一部分空間出來,這樣水就不會溢出來,端杯子的時候也不會擔心開水撒在手上燙傷了,而月亮也是如此,當月亮特別圓的時候,就很容易出現月蝕,用一句俗語來概括就是「水滿則溢,月滿則虧」。
古人言:水滿則溢,月滿則虧;自滿則敗,自矜則愚。出自《周易·豐》:「日中則昃,月盈則食。」水滿則溢,月滿則虧全句應該是經後人修改過的。
那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意思是月亮圓的時候就容易發生月蝕,水滿了就會溢出來。自以為滿足就會失敗。自我誇耀就會愚鈍。比喻事物盛到極點就會衰落。講的是三種自然現象,又比喻的是為人處世的姿態,也是先輩留下的至理名言。
大凡成功人士都說話留有餘地,做事掌握分寸,交友注意距離,這就是一種哲學思維,關鍵在把握一個度。
與比自己強的人相處時,這種謙虛低調會讓人覺得你很成熟穩重,辦事可靠,然後就會很樂意與他們相處,並相信他們的能力,可能還會為他們提供一些機會,對他們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幫助。
而後者在與比自己弱一些的人相處時,他們的驕傲自滿會讓那些弱者感到很反感,因為他們時常的吹噓自己,給人一種瞧不起人的感覺。而這種人與比自己強的人相處時,他們的驕傲自滿只會讓別人覺得可笑,在那些強者面前,他們就是弱者,一個弱者在自己面前傲慢,簡直和小丑沒什麼兩樣。
中國先哲們早就注意到了盛極必衰、否極泰來、月盈則虧,水滿則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現象;也即俗話說的「人無百日好,花無千日紅」、「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流行歌曲裡唱的「好花不常開,好景不長在」也是這個意思。
而這句俗語的下半句才是更經典的:「自滿則敗,自矜則愚」。這句話是說做人不要太容易滿足現狀,要把眼光放長遠,也不要經常誇讚自己,這樣很容易讓自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面無法自拔,不利於自己發展。
當我們總是因為做好了一件小事而沾沾自喜無法自拔,或者是沉浸在以前的個人功績裡面,你就會覺得自己已經很優秀了,已經遠遠超過別人,自己不需要再努力學習,每天進步一點點就夠了。可這樣的想法會阻礙你向前邁進的腳步,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就落後於其他人,最後還不自知。
我們也不要經常的誇耀自己,有時候低調做人才是更好的,不要一有功績就在別人面前誇讚自己,讓人覺得你非常厲害,其實這樣很容易給自己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就比如說別人覺得你非常厲害,有時候他們就會找你幫忙辦事,在他們看來,這件事情對你來說簡直就是小意思,但實際上你並沒有那個能力將這件事辦好,而你又不好意思說自己沒這個本事,最後將自己處於非常尷尬的境地。
月盈則虧,水滿自溢,人自滿,則難以再有進步。
所以當滿月的時候不要高興得太早,福兮禍所伏,只有中和恭謙,虛懷若谷者,才能海納百川,兼收並蓄。
而月虧的時候也不用沮喪,禍兮福所倚,安下心來,如同常言:
五指併攏握拳收臂,是為了更有力地出擊!
THE END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