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抗疫重心下沉,社區成為主戰場。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各社區黨組織積極發揮戰鬥堡壘作用,組織動員各方力量,築起防疫第一道牆。
疫情就是緊急命令,一個社區黨組織就是一座抗疫戰鬥堡壘。全市社區黨組織細化工作機制,基本明確了出入管理、樓門管理、社區宣傳等工作制度,不斷優化工作方式方法,提升社區自治能力,扛起防疫工作的大旗,有序推進工作。
朝陽區呼家樓街道呼北社區
大年初五深夜11點56分,朝陽區呼家樓街道呼北社區書記殷金鳳接到通知,第二天就要實行社區群防群控。一個開放式管理的老舊小區,光出入口就有45個,怎麼封閉?殷金鳳在恍惚了幾秒後,立刻坐到辦公桌前拿方案,天亮前,一套「二防三門四件套五量化」的防控方案出爐了。這幾天,殷書記帶領社區工作者堅守一線,巡查防控點、宣傳防疫措施、為居家隔離家庭和孤寡老人代購生活用品,社區黨組織在防疫工作中一刻都沒有停歇。
大興區棗園社區
大興區棗園社區黨組織迅速決策,建立了防疫工作「五步工作法」,即「全面摸排」,對53棟居民樓3380戶居民逐戶核實、建立臺帳;「制發出入證」,保留社區一個出入口,值守人員24小時對進入小區人員測量體溫、核查登記,並發放人員和車輛出入證;「返京人員登記」,詳細記錄每一位返京人員的具體住址、出發地、回京方式、聯繫人等,並核對身份證、車票;「貼心服務」,對湖北等疫情高發地返京人員由社區專人定時回訪身體情況,每三個小時測量一次體溫,並詳細記錄在《民情日記》上;「社區自我防護」,每日對單元樓道、電梯等進行消毒、設置廢舊口罩回收專用垃圾箱等。疫情發生以來,全市社區黨組織迅速行動,因地制宜制定了適合自己的防控措施。
東城區東華門街道南池子社區
「最艱苦的擔子我們挑,最危險的地方我們上,最緊急的關頭我們在,最困難的時刻我們到。堅定信心,服從安排;衝鋒在前,爭當表率;全力以赴,攻堅克難。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做出應有貢獻!」這是東城區東華門街道南池子社區黨員突擊隊的誓言,在接到防疫任務後,社區黨組織成立由社區、機關、區委辦局等22名黨員幹部組成的黨員突擊隊,衝在了防疫第一線。
平谷區勝利社區
居民對上門排查工作人員缺乏信任感,工作人員敲門入戶時常受阻,摸排登記工作進展較慢;外地將要返京人員,對生硬的電話摸排牴觸,不願配合。面對這樣的問題,平谷區勝利社區黨總支立即召開分析總結會,換位思考、用心服務,研究總結出電話摸排統一話術「四步法」,建立親和信任度、說明排查重要性、加強宣傳預防、摸排登記等,以溫暖的交流方式拉近了工作人員和居民的距離,摸排工作效率顯著提高,順利對轄區內1331戶,4075人口進行了排查摸底全覆蓋,對外地返京的50人進行了妥善安置,同時也將防疫知識送到了每家每戶。
朝陽區左家莊街道順源裡社區在職黨員吳正芳,作為北京醫療隊代表衝鋒在武漢抗擊新冠的臨床第一線,她的母親是持證精神病患者。順源裡社區黨委在了解到這一情況後,第一時間向老人進行慰問,了解需求,為一線防疫人員做好後方保障,社區黨組織永遠是社區居民的堅實後盾。
疫情就是衝鋒號角,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抗疫鮮明旗幟。在社區黨組織的帶動和號召下,全市社區黨員、在職黨員、黨員志願者們積極行動起來,讓黨旗飄揚在社區的各個角落。
平谷區漁陽地區建蘭社區
大年初一的一大早,平谷區漁陽地區建蘭社區黨員倪偉早早開始一天的工作,她和同事們對管轄的濱河小區甲14和29號樓的共計100戶居民,13戶底商進行上門排查登記,建蘭社區屬於老舊小區,老年人居多,疫情防控意識比較強,由於對上門排查工作人員缺乏信任感,也有一些居民出於對疫情的恐慌和對自身的保護使得在進行入戶排查的過程中會遇到居民不配合,不理解的情況,她總是耐心細緻的向居民講解排查工作的重要性,取得居民的信任和理解;有時候上門有的戶家裡沒人,還得多次上門,直到找到戶主為止。通過不懈努力,排查出轄區內出京和返京人員情況,每天這樣反覆的排查溝通之後,她才會覺得踏實,她經常說,「最困難的工作、最辛苦的崗位,黨員必須先上,這個沒有商量。這是我們入黨宣誓時的承諾,是職責!」連日來,她以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的誓言。
房山區馨然嘉園社區
張衛華和王新芳夫婦均是房山區馨然嘉園社區的在職黨員。自社區黨組織號召在職黨員服務社區以來,夫妻二人積極響應,主動參與各項社區服務。此次在社區開展疫情防控以來,他們堅持每天一班崗,協助社區工作人員嚴查返京人員及車輛,排查體溫情況,還成功化解了群眾與物業保安之間的矛盾,搭建起黨組織與群眾的橋梁。
朝陽區建外街道永安裡社區
朝陽區建外街道孟寒光是永安裡社區首汽黨支部一名退休的黨員,也是社區出了名的優秀志願者。退休前,孟寒光是一名計程車駕駛員,社區的居民都親切的稱呼他孟師傅。在這次抗擊疫情工作中,孟師傅第一時間主動請纓,要求加入社區疫情防控志願者服務隊,帶頭做好群眾思想工作,主動宣傳防範知識,嚴格登記外地返京人員的信息,解讀政策措施。在他的帶動下,靈通觀10號樓的其他黨員和志願者也紛紛加入,發揮了黨員的先鋒帶頭作用。
豐臺區委社會工委、區民政局
「今天是我到社區工作的第5天,進入居委會辦公室的門,全體工作人員都忙活著。今天的重點任務是做好返京人員登記工作。大家分工協作,有的幾個人負責製作返京人員登記站的標牌,有的準備口罩、體溫槍、宣傳頁、登記表等,有的準備車輛運送橫幅和旗子……」,這是豐臺區委社會工委、區民政局一名下沉社區黨員幹部的社區工作日記,向這樣的黨員幹部數不勝數,他們與社區共同奮戰,讓鮮紅的黨旗在戰「疫」一線社區飄揚。
東城區左安浦園社區
「我是一名左安浦園的普通居民,同時也是浦園社區的小巷管家,更是一名共產黨員,在防控疫情的關鍵時刻,我應該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東城區左安浦園社區小巷管家郭平戌面對疫情時毅然講道。防疫戰打響以來,郭師傅在每天完成份內的管轄街巷三次巡查工作之外,積極配合居委會的宣傳工作,堅持走訪轄區企業和門店並宣傳衛生防護知識,在短短幾天時間內走訪門店及企業10多家,受益的企業及門店50餘人,大大減少了居委會的工作量。
昌平區百善鎮善緣家園社區
「疫情使不少返京人員留家觀察,阻斷隔離傳染是科學的防控方法,但隔離病毒,決不意味著隔離人心」,昌平區百善鎮善緣家園社區的志願者黨員為留家觀察人員提供送菜上門、回收生活垃圾等服務,竭盡全力提供生活物資保障,社區每天都有15名黨員和10名志願者參與疫情防控工作,雖未碰面,但完成了一次次溫暖的「交接」。
順義區勝利街道建北三社區
在順義區勝利街道建北三社區有一支由居委會黨員、在職黨員、非公企業黨員、離退休黨員等組成的黨員突擊隊,承擔起在門崗進行24小時值守測量、排查、登記、進行紅藍卡發放等工作,將蔬菜、水果等生活必需品按照隔離居民的網上訂單送到居民家門口,每天到社區80歲以上的空巢獨居老人家中幫助消毒。像北三社區這樣的黨員突擊隊在勝利街道共有19支,由居委會黨員、在職黨員、非公企業黨員、離退休黨員、物業公司、派出所、衛生服務站等500餘名黨員組成,他們堅守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線,在疫情防控中發揮重要作用。
昌平區天通苑南街道天通東苑第四社區
疫情防控就是家園守護,黨建引領築成萬眾一心抗疫強大力量。在社區黨組織的感召下,社區居民紛紛響應,為社區防疫工作提供支持,共同守衛自己的家園。
家住昌平區天通苑南街道天通東苑第四社區的79歲老人南播華,是一位普通的退休職工,家庭經濟條件並不富裕,但是老人家希望通過捐款為防控疫情盡上自己的一份力,於是通過微信轉帳的方式,向社區黨支部捐出了1000元特殊黨費,希望能為社區一線工作人員和社區居民購置口罩等防護用品。社區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們用實際行動溫暖著群眾的心,像這樣為社區捐款、捐防護物資的群眾數不勝數。
房山區西潞園社區
房山區西潞園社區是一個擁有57棟居民樓近萬人的大型社區,為了達到防疫宣傳無死角的目的,社區老黨員、退役軍人成立了宣傳巡邏隊,在他們的帶領下,社區居民踴躍加入,他們將宣傳材料錄到小喇叭中,巡邏隊員舉著小喇叭,在社區內循環播放,起到很好的宣傳效果,在巡邏過程中還對不帶口罩的居民進行勸阻,被居民親切的稱為「紅馬甲宣傳隊」。目前,宣傳隊已由最初的3人發展到10人,每天兩組進行排班,保障社區居民在每天下午3點前都能聽到最新的政策。廣大群眾的積極參與,提高了社區防疫工作效率。
疫情還在肆虐,抗擊疫情還要繼續,相信在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社區黨組織的引領帶動下,社區各方力量凝聚合力,團結一致,共克時艱,一定能夠取得抗擊疫情的最後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