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阿榮博堪布說放生,哪怕只能救護一個生命,也是有意義的

2020-12-16 幸福的幸運的秋陽嘎瓦

十不善業中,殺生和邪見的過患最為嚴重。否定因果即是一種邪見。佛陀說,一切有為善法中,救護有情的生命,功德利益為最大。當我們面臨被殺害的危險時,如果有人救了我們的性命,這一定是最讓我們感激不盡的,其他的幫助都比不上救命之恩。人類這樣,其他眾生也是這樣。雖然眾生多如恆河沙,我們能救護的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但是仍然要堅持放生,哪怕只能幫助一個生命減少痛苦,我們的努力都不會白費,都有意義。

在自己有錢的時候千萬不要浪費,要多多地放生。沒有錢的人,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放生,盡力救護眾生。只要發心清淨,功德一樣,錢多錢少都沒關係。放生不是只在聖地才放,或者只在佛教節日裡放生,應該隨緣解救眾生的生命,無論什麼時候在哪裡。若能長期堅持放生則更好。放生是遣除違緣、迅速積累福慧資糧的有效方法,不但利益了被解救的眾生,也能增加自己現世的福報,獲得健康長壽的善果,還是往生極樂世界的重要助緣。所以我們應該努力幫助眾生脫離危險的境地,一定要這樣做,因為今天的善願善行將會在未來我們遭遇危險時幫助到我們。

放生過程中常常會遇到違緣。比如,你剛把魚放生,就有人拿著漁網、魚竿聞訊趕來捕撈,或者有人故意製造事端,阻止放生。遇到這種情況不要心生嗔恨,與人爭吵,應該好言相勸並積極尋找解決辦法。不論有沒有放生,養殖戶都會過度養殖,屠宰場都會過度宰殺,商販都會買賣捕獵。只有社會上大部分人普遍、自覺地減少肉食需求,才能減少捕殺、買賣動物的規模。否則,少數人勢單力薄的放生活動是不可能對養殖業、屠宰業及偌大的相關產業鏈產生影響的。其次,即使個別商販看到放生帶來的「商機」,為供應不期而來的買生加大進貨量,放生也並沒有給誰帶來傷害和痛苦。

我們不能要求所有人都理解和支持放生。事實上,在漢地很多人不能說反對但至少是不理解、不支持放生的。因為在他們所受的教育中沒有放生、眾生平等這樣的概念,而要學習新知、改變成見又是那麼難。們一直都很注意放生的「善後工作」,並不像一些人以為的那樣,只講求放生的形式,儀式結束後就再不管放生動物們的死活了。每次放生,我們都儘量找安全的地方,儘量避免放生動物再度遭到捕殺。

此外,放生不僅是幫助動物脫離了暫時的死亡恐懼和痛苦,更重要的是我們念誦放生儀軌,使那些動物聽聞到佛號、心咒,這將成為它們未來解脫輪迴的因緣。放生時有出家人帶領念誦儀軌自然非常好,沒有的話,居士們也可以放生。放生最好能以三殊勝攝持,簡單地說,就是放生前有端正發心,放生時一心一意為這些生命念誦心咒和佛號等,放生之後要如法回向。從小不尊重生命,長大後也很難有慈悲心,情況惡劣的,別說對動物,對人類也沒有同情心。現在很多電子遊戲裡都是打打殺殺,孩子經常玩這一類的遊戲,會養成把殺戮當兒戲的習氣。父母應該正確引導孩子,培養他們生命平等、尊重生命的價值觀。

相關焦點

  • 《次第花開》:紅教法王如意寶大弟子希阿榮博堪布的人生感悟
    希阿榮博堪布說:「我初到學院,因為沒有足夠的錢糧,無法常住下來,我本打算向法王如意寶求一些法,然後回家鄉去實修,法王卻讓我留在學院跟著他學習,並為我提供了一間小屋和必要的衣食。」法王如意寶對希阿榮博堪布的關心之情是那麼自然,也是那麼潤物細無聲。
  • 世事紛繁,耕耘不輟 ——專訪希阿榮博堪布
    見到希阿榮博堪布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能採訪到他更是難得。希阿榮博堪布常年駐錫在四川甘孜的扎西持林閉關中心,那裡有綿延的雪山環繞,冬日氣溫達到了零下二三十度,交通相當不便,是一處遠離了塵世的喧囂、名副其實的「寂靜地」。
  • 希阿榮博堪布心靈隨筆《次第花開》:心生歡喜
    《次第花開》是希阿榮博堪布所寫的心靈隨筆集,以現代人的思維和表達方式,將心靈世界應有的美好境界娓娓道來。本書就像是一個忠實的朋友,在迷茫脆弱的時候,給我們以鼓勵和啟發,讓我們生起對三寶和佛法的信心以及求解脫的決心。
  • 希阿榮博堪布指導 年度巨獻《生生不息》3天2300萬次播放
    2017年11月25日是國際素食日,希阿榮博堪布指導,菩提洲網站策劃發起,演員張靜初傾情配音的公益短片《生生不息》感動上線,時長13分鐘,純真樸實,故事感強,娓娓道來。全片語態平實,畫面精緻、剪輯流暢,情感細膩真摯,使人動容。截止11月28日8點,在秒拍視頻的播放量已經超過2300萬次。
  • 希阿榮博堪布:發菩提心,並不是發願流轉輪迴救度眾生
    文:希阿榮博堪布繼續在娑婆世界,分兩種情況:一種是菩薩智不住三有、悲不入涅槃,出於悲心,乘願力、神通入輪迴救度眾生學佛不是純粹的搞學問,就算佛學知識豐富,知道去除煩惱的整套方法,但自己若沒有實踐、親證,是很難指導、幫助別人的,就像一個不會遊泳的人下河救人,人救不了,自己還需要救援,因為不諳水性,甚至可能把別人往深水裡拖。流轉輪迴不像一般想像的那樣簡單有趣。今生為人,來世不一定能繼續做人,很可能會墮落到三惡道中。
  • 希阿榮博堪布:因緣瞬息萬變 生死只在呼吸之間
    編者按:死亡是人類永恆的話題,當年釋迦牟尼出家,也是有感於生老病死等痛苦。近日,希阿榮博堪布接受人物雜誌採訪,就生死問題作精彩解答。 一個人怎麼看待死亡,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他對「活著」的態度。為什麼活?怎麼活?具體到一事一物怎樣取捨,都會受到影響;而人怎麼活,一輩子都做了什麼,想些什麼,也決定了他在死亡時會經歷什麼。生和死,對彼此都很重要。 除此以外,對於佛教的修行者,「生死事大」還有更進一步的含義,就是把超越生死輪迴作為人生最重要的事,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就只能在煩惱中無盡流轉,身不由己,求出無期。
  • 精進修法卻「倒黴透頂」,實際上這是一種徵兆—希阿榮博堪布
    ——希阿榮博堪布《透過佛法看世界》有些修行者雖然精進修法,但在現世中卻屢屢遭遇不幸。實際上這是一種極好的徵兆。很多人不明白因果的道理,覺得「我那麼精進地修法,那麼精進地行持善業,還遭受種種痛苦,這不公平」,就對佛法產生了懷疑,甚至停止修法,停止行持善法。
  • 希阿榮博堪布:若不正確認識痛苦 脫離輪迴難比登天
    不是從正確認識痛苦著手,脫離輪迴幾乎不可能。(圖片來源:資料圖片)解脫之道始於對苦的正確認識,反過來說,如果不是從正確認識痛苦著手,脫離輪迴幾乎不可能。為什麼大多數所謂學佛者不確定自己是否真的想解脫?因為大家在心底不覺得輪迴真有那麼苦。
  • 今天,觀世音菩薩節日,也是母親的節日
    希阿榮博堪布與母親的合影感恩母親賜予我寶貴的人身,願天下所有的母親健康、長壽、平安!——希阿榮博堪布我十四歲離家求學,從此沒有與家人生活在一起。有事大家都到公共區域來說。後來安裝了電話,一般事情在電話裡就能說清楚,更沒有必要見面。母親性情沉靜,少言寡語,向來不喜歡到處走動。有時間她倒更願意坐在家裡念經咒。姐姐和外甥女們平時忙於聽法、做功課,除非我這邊有東西交給她們,需要她們跑一趟公共區域來取,否則她們不會輕易給我打電話,就是見我,也是和學院其他人一樣偶爾在經堂等處見一面。
  • 希阿榮博堪布:無數個人生軌跡中你走了哪一條,如意否?
    我總認為修行是比較個人化的一件事,每個人面臨的具體問題是不同的,有時候你需要摔一些跤,走一些彎路,需要經歷一番上下求索的困頓,才有可能找到你自己的答案。——希阿榮博堪布《前行筆記之耕耘心田》以前生活的城市有一座山,去了很多次。那個山崖的盡頭,是一處觀海的亭子。我特別喜歡這個地方。
  • 希阿榮博堪布:真修行人隨順眾生 專注修行和合無諍
    照達森堪布的話說,就是「你也幫不了我,我也幫不了你。湊在一起做啥子?不如各自抓緊時間修行」,他說的「幫」是幫助解脫。 達森堪布是我敬重的一位出家人。扎西持林山上的閉關院,山下的養老院,老老少少的事,他都管,他是大管家。每天早上他三點鐘就起床打坐、念咒,除每天的功課外,僅本尊心咒到目前他就已經完成三億多遍。
  • 合會有別離,而我們有多少痛苦是源自於不想別離?丨視頻
    文:希阿榮博堪布 似水流年。一輩子就這樣流水般地流走了,一刻不停歇。對此的無奈和憂慮,深深隱藏在我們所有的經歷背後。但我們還是願意相信,在這無情的流逝中,總有一些東西可賴以寄託依靠,比如親情,比如財富、聲名。
  • 《茶園》: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尋覓一個世外桃源般的地方
    他們熱愛生活而又不隨波逐流,總是在追尋生命的真諦,執著地分析和運用自身的自由本能。」這樣的話。《茶園》的第一篇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叫黃石的小男孩,離開年老的奶奶,獨自坐火車去荒涼的茶園,找奶奶的故友黃伯。一開始,以為真的有這樣一個地方讓人身心舒服,自由自在,與大自然和諧相處,且能與白蟻和諧共處。後來,慢慢體會後才懂得,作者殘雪想要表達的是我們終其一生在追尋的世外桃源般自由自在,與世隔絕的生活,是不存在的。
  • 希阿榮博堪布:因業而倒,因業而起!
    「嗡」是咒語的先導,有吉祥善妙之義。「班匝爾薩埵」是金剛薩埵的意思。「吽」是金剛薩埵的種子咒,為諸佛五種智慧之本體。《攝真如續》云:上師金剛薩埵心咒念誦一遍即是對自己的大護持,剎那獲得殊勝悉地。」儀軌中說,具足四對治力念此心咒四十萬遍,則破根本誓言罪也能清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