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和中國古代的越國有沒有關係?「越」在古代到底指什麼?

2020-12-21 國史拾遺

越,現在說到這個字大家可能通常會想到「越南」,越南主體民族是「越族」(其越南官方命名為「京族」,以區分其它少數民族,這個民族在我國也有少量分布,越南北部少數民族以及我國廣西地區民眾傳統上稱京族為交人(Keo),這個名稱源自歷史上的交趾郡,不過在1958年,我國也將其命名為「京族」)。

不過,「京族」即「越族」現在基本上沒有什麼爭議的,但是大家應該知道,「越」在中國古代可不是指越南的,中國似乎長江以南到處都是「越人」,春秋戰國時期有「越國」、秦始皇南徵「百越」,至今中國廣東省的簡稱都是「粵」,這個在古代其實就通「越」。

現代「京族」(越族)

那「越南」和中國古代的「越國」、「百越」有什麼關係呢?

先說說這個問題吧,首先,「越南」和「越國」沒有任何關係;但是和「百越」,那還是有關係的。

怎麼說?要明白這個,大家要先知道「越」到底是什麼意思,「越」在中國古代其實是泛稱,先秦古籍中對長江以南的漢地沿海一帶部落統稱之為「越」,文獻上也稱之為百越、諸越。

"自交趾(越南北部)至會稽(浙江)七八千裡,百越雜處,各有種姓」——《漢書·地理志》

也就是說,中國古代人是知道的,整個長江以南,一直到東南亞,有很多很多部族,他們之間可能沒什麼關係,但是,統稱為「越」,為什麼用「越」字呢?因為南方叢林多,所以這些部族有一個特點,喜歡用「戉」這種生產工具。

這些「越族」怎麼樣了呢?大家看看這些範圍吧,從現代國家的地域觀點看,中國的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諸省區和越南、寮國、泰國、緬甸等國;從歷史的地域觀念看,他們卻是連成一片的。

所以,這些「百越」分化成了不同的民族,在中國境內的,基本後來都成了漢族或者是壯、侗、傣等少數民族;而分布比較遠的,可能就成了東南亞的一些民族。

那越南人是什麼人呢?越南人比較特殊,它可以說是介於「中國南方和東南亞之間」,越南其實從秦朝開始一直都是中原王朝直接管理的領土(這裡只說越南北部,越南南部當時還是佔婆),但是這裡很遠,中原王朝沒消化乾淨,所以越南脫離了中原,越南人也沒有被完全同化為漢族。

那越南人古代叫什麼?現代越南民族的直系祖先,其實是中國古代百越民族中的駱越(雒越)部族,至於漢人和當地其它民族,就像本文開頭所說的,通常是稱呼他們為「交人」

春秋戰國時期越國其實是「於越」

但是「駱越」人不僅僅是現在「京族」的祖先,學術界公認,駱越人的範圍北起廣西紅水河流域,西起雲貴高原東南部,東南至越南的紅河流域。駱越文化的源頭和中心在中國,主體部分也在中國,中國境內的是壯族、侗族、黎族、布依族等民族,甚至很可能一部分漢族,也是由這個部族的一部分發展來的。

「雒越」的「駱」(雒)有水田之意,他們以農業維生,自戰國時代生活在廣西,駱越人經常與西甌人(首府是鬱林)共存於同一地區,故古籍上也將他們並稱。後被併入南越,漢朝在此置交趾、九真、日南等郡。

雒越青銅鼓(前1000年中葉)

「駱越」很偏遠,是百越中最落後的一支,在戰國末年,一部分駱越人移至越南紅河一帶,成立甌雒國;東漢後改稱「裡人」。 與他們最接近的民族是京族、芒族等南亞語系民族,也就是說,他們的後代就是越南人。

那越南人的「越族」認同是怎麼來的?其實越南古代對「越」這個字挺認同的,但這個認同的來源有些特殊,是南越國,這是秦末時期,中國在兩廣和越南北部的地方官員趙佗建立的割據政權,後來被漢武帝滅了,但是古代我們知道,國家並不完全是按照民族血統劃分你我的,所以後世接受了一整套儒學文化體系和漢字的越南人一直視這個朝代為自己的古代歷史,一直到近代,民族情緒形成,他們才承認的這個「南越國」屬於中國歷史,並矯枉過正,說是南越國政權侵略了他們祖先的地盤。

至於越南這個國號的來源,那其實也是中國給的,畢竟越南雖然獨立的,但還是中國的藩屬,越南阮朝嘉隆帝立國之始,便派使到清朝,求封為「南越國王」,清朝嘉慶帝不認同「南越」二字,改封阮福映為「越南國王」,於是開始以「越南」為國名。

至於為什麼是「越南」不是「南越」,其實這是當時越南人的一個野心,南越在歷史上已經由說法了,是南越國,這個地方包含範圍非常廣,越南請求以「南越」為國號,事實上是有相當的政治動機,不過被清廷察覺,嘉慶皇帝認為:就交趾一小塊地方,怎麼能稱南越呢?改叫越南,意思是「越地之南」。

清朝《嘉慶重修一統志》裡有所提及:南越之名,所包甚廣。考之前史,今廣東、廣西地亦在其內。阮福映即有安南,亦不過交趾故地,何得遽稱南越?該國先有越裳舊地,後有安南全壤。天朝褒賜國號,著用「越南」二字,以「越」字冠其上,仍其先世疆域;以「南」字列於下,表其新賜藩封;且在百越之南,與古南越不致混淆。所頒敕印,即以二字稱名,著於《時憲書》內,將安南改為越南。

越南從中國脫離出去的時候,範圍僅僅包括交趾一片,和南越相差很遠

當時阮氏朝廷對此一國名表示接納,並對它作出解釋:其定以「越」字冠於上,示我國承舊服而克繼前徽;以「南」字列於下,表我國拓南交而新膺眷命。名稱正大,字義吉祥,且與內地「兩粵」舊稱迥然有別。

相關焦點

  • 古代越南也經歷了封建王朝?其封建思想的發展或與中國息息相關
    秦始皇設立了桂林、南海、象郡三個直屬中央的行政機構,而古代越南的中北部地區就歸屬象郡管理。從此以後,古代越南與中原王朝開始了密切的接觸,一直都唐朝末期,越南的中北部都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直接統轄的一部分。在這個將近千年的時間段裡,古代越南不斷接受中原封建王朝的影響,中原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和管理方式不斷傳播到越南地區,促進了該地區社會性質的變化。
  • 詞彙有六成以上來自漢語,越南語和漢語到底是什麼關係?
    在古代,中國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東亞地區的文化中心,儘管由於各類原因,東亞並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政權體系,但是卻形成了相對統一的泛文化認同,而這其中最緊密的文化紐帶莫過於漢字。這個問題其實很好解釋,因為越南在古代人口很多,而且長期以來並沒有得到完全的漢化,所以保留了自己的語言,漢語的傳播也是有個過程的,春秋戰國時期,南方的吳國、越國和楚國用的語言和北方「諸夏」當然不一樣;秦漢時期,即使已經徵服了兩廣和吳越,但是暫未完全被漢化的越族所使用的語言呢?
  • 廣東和廣西都是越南領土?秦始皇和漢武帝聽後都笑了!
    比如說韓國,翻翻自己的歷史,發現居然都是漢字寫的,自己的國王還都是中國皇帝冊封的,這能不氣嗎?當然在中國南部有一個鄰國,之前不但是中國附屬國,還有好長一段時間都是中國的領土,這個國家就是越南。越南人當然也一直看著中國不爽,而且越南還一直宣稱:中國的廣西和廣東 都是越南領土,是被中國無恥侵佔的。
  • 我國古代南方的百越人和今天南方的漢族人和越南人是什麼關係?
    以上列舉的還不是我國古代南方的全部遺址,證明,在嶺南的兩廣一帶,在秦始皇派出50萬大軍統一嶺南,設置象郡、南海郡、桂林郡三郡統話,象郡管轄著越南北部。在此之前,生活在這一帶的古代百越土著族群中的駱越、西甌人,在這一帶是有自有族群歷史發展淵源的。有層遞的古人類生活的歷史證據可證明。
  • 東南亞雙雄,越南和泰國古代為何沒有發生過大規模戰爭?
    在中國以南的中南半島上,越南、緬甸和泰國可以說是三個規模比較大、而且也有一定歷史的民族國家,自然,長期在一片地方肯定也會有爭端,歷史上泰國和緬甸就算「世仇」,打仗幾百年呢,不過,泰國東邊的鄰居越南在歷史上似乎和泰國沒有過太大爭鬥,這是咋回事呢?是越南人愛和平嗎?
  • 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姓什麼 沉魚故事講的是什麼?
    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姓什麼 沉魚故事講的是什麼?時間:2020-10-26 23:5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姓什麼 沉魚故事講的是什麼? 我國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是西施,那麼西施姓什麼呢?姓西還是施呢?
  • 孟高棉語民族的起源及其與古代濮人的關係
    除了高棉人和孟人外,在今天的柬埔寨、越南、寮國、泰國、緬甸等國的山區還有一些他們的支系或從古代孟高棉語民族中分化出來的新的民族。關於孟高棉語諸民族的起源,迄今為止還沒有定論。早先有一些人認為,孟高棉語民族起源於南亞。其所屬的奧斯特羅亞細亞語系被譯為南亞語系,恐怕也暗含了最初翻譯這一詞彙時譯者的觀點。
  • 中國古代到底有沒有芝士?
    所以,到底中國古代有沒有CHEESE,也就是芝士,也只能通過對歷史文獻的研究來了解了。中國歷史上,對於乳、酪、酥、醍醐、乳腐的記載其實很多。然而,這些與今天我們所說的起司、芝士這個意義上的奶酪,其實都不太一樣。
  • 越南、朝鮮與韓國姓氏和中國有關係嗎?而日本為什麼不用中國姓氏
    一、越南在東南亞各國中,越南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最深,這一方面是歷史發展與中國息息相關,另一方面是漢字在越南長期通行,因而有條件全面吸收中國文化。越語中漢文化的影響首先是越南的姓氏,越南人大都有一個漢語化的姓再加上一個名。
  • 東南亞歷史:越南古代文化的特點
    越南獨立後,在10世紀之前文化發展的基礎上其主流文化繼續在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影響下,適應越南封建國家和社會經濟的需要,發展了一種無論在文化內涵或表現形式上都屬於漢文化圈,深受中國儒、佛、道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影響,又具有越南民族特色的古代文化。「越南受中國文化影響的特點,主要是把中國文化加以簡化和實用化,以適應越南的國情。越南在學術上形成了一種簡化、明快的風格。」
  • 享國近2000年,春秋戰國時期最古老的諸侯國——越國是什麼國家?
    越國的起源啊,正史是記載夏朝的少康將自己庶子封於此地(《史記》記載),於越是庶子的名字,號為無餘,不過這個觀點不一定靠譜,畢竟《史記》編寫的時間離夏朝也2000年呢,不過,我們能確定越國是古代于越部落所建立的國家,其來源在古代各史料中眾說紛紜,古代史料有「越為禹後」和「越楚同源」兩種說法,現代部分學者認為越國可能是繼承江南地區古文化…
  • 董卿《中國詩詞大會》中,古代「紅顏」指的是什麼,你都知道嗎?
    董卿《中國詩詞大會》中,古代「紅顏」指的是什麼,你都知道嗎?在日常中,有很多古詩詞我們都是耳熟能詳天天見的,但在這些天天見的詩詞中,他背後的故事和深意真的懂嗎?天涯何處無芳草,原本不是寫愛情何所獨無芳草兮,爾何懷乎故宇——先秦·屈原《離騷》「天涯何處無芳草」實際上這句詩是我們古今用法差異最大的,現在我們經常的是拿這句詩去安慰別人,一小夥子如果去追一個姑娘但是沒有追上的話,我們都會說「天涯何處無芳草」,但實際上這首詩跟這是沒有關係的
  • 古代的春凳到底是指的什麼?有三種用處,一種讓人臉紅
    古代的春凳到底是指的什麼? 有三種用處, 一種讓人臉紅騾子是馬和驢交配生出來的,而古代的凳子和床的優勢結合改良出了一個獨一無二的工具春凳。其實就像騾子結合了馬體型龐大,擅長跑步的優勢和驢身材輕盈,耐力較好的優點。春凳也是結合了床比較寬敞,凳子比較靈便,挪動 和搬運都十分的便捷的優點,春凳既有著床一樣寬敞的空間,還有十分輕巧的體重,十分的便於挪動,可以在想休息的時候就躺下,簡直是一個好的物什。這樣的春凳又有怎樣的用途呢?為什麼會起這樣的名字呢?
  • 中國古代與越南之間的10次交戰,結果怎麼樣
    越南這個國家跟中國淵源挺深,甚至說上古時期的發源,越南人的起源本來就是中國,可以說是無中國即無越南。越南最早的起源,說的是神農氏的後裔,跑到交趾,生了個兒子,當了交趾的涇陽王,這個人就是越南的始祖,在越南地位很高,類似黃帝的角色。但是到夏商周,再到春秋戰國,幾千年的時間,這個交趾都跟消失了樣,很少出現在中國歷史中,直到秦始皇。
  • 越南民族真的起源於中國?越南學者:有三個證據可以說明
    上世紀初,法國著名學者沙畹認為,越南民族實際上起源於浙江北部的古越國。20世紀20年代,法國學者奧盧梭在《安南民族的起源》一文中繼續指出:「廣西南部和越南北部的部落,最古老的名字,周名羅嶽,秦名秀婁,一個秀羅。可以說,他們代表了公元3世紀從廣西南部到越南南部的所有安南封建部落。
  • 韓國首都改名,不想和我國扯上關係,越南卻用中國皇帝賜名200年
    不過很顯然,韓國可能不想承認國中國曾經有過一段藩屬國的關係。大概十多年前,韓國就將自己的首都名稱從漢城改為了首爾,僅僅只是為了和中國撇清關係。但其實歷史是客觀的,不可能因為主觀上的原因就直接被抹去。韓國的這種行為無疑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太過幼稚。
  • 古代四大美女是誰 古代四大美女的故事
    中國古代有四大美女,她們名響天下,有「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之美譽,無論是誰,都是大美女,並且一個個獨立風騷,引領了不同時代人們的審美觀。那麼,古代四大美女是誰?分別叫什麼?  古代四大美女是誰  古代四大美女是指:越國美女西施,有著「沉魚」之美譽;有著「落雁」之美譽的西漢大美女王昭君;美色連月亮見了她都比不
  • 越南語中保留眾多古代漢語詞,中國一看就明白,難道是漢語方言嗎
    中國自公元前二世紀開始就深刻影響越南,在長達千年的中國郡縣時代,在越南自立千年的朝貢時代,中越交流更為頻繁,越南深刻受到中國文化影響,其中最為明顯是就是語言文字,文字上越南使用漢字長達兩千多年,而語言上越南語更是吸收大量漢語,形成越南語中的「漢越詞」,如今這些在越南語中可以看到很多中國上古唐代語言詞語和中國語言中已經不在使用的一些漢語詞。
  • 古代越南士大夫中華觀:炎帝神農氏子孫,衣冠唐制度,禮樂漢君臣
    中華這個詞現代專門指的中國人或許中國文化,而在古代可不是單單指的中國,而且涵蓋了東亞多國的一個文化圈,在文化圈內只要能通曉禮義廉恥等中華文化,那就可以自稱中華,而不屬於此文化圈者則屬於蠻夷,被稱為華夷之辨。
  • 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到底有多美?
    唐代算是中國古代歷史中最為浪漫的朝代之一了,楊貴妃作為當代的絕世美人,又精通歌舞,氣質與容貌相輔相成,讓唐玄宗幾乎離不開她的陪伴。但都說紅顏薄命,這話也沒說錯。楊貴妃雖說受盡寵愛,但最終在安史之亂中,香消玉殞,令人感嘆。第三位要說到的,則是出自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人物——貂蟬。貂蟬不僅僅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也是民間傳說的美女。貂蟬的美,其實是有歷史佐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