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鍋燒油」對抗蝗災?小心了,這樣的蝗蟲有毒!

2020-12-21 科技斑馬

東非的蝗災已經蔓延到了南亞地區,印度和巴基斯坦也開始收到大群蝗蟲的肆虐。蝗蟲能否進入中國也成為了人們關注的問題,而腦洞大開的網友們已經想出了對策——說吧,想被吃成幾級保護動物?

一般情況下,蝗蟲確實能吃,據歷史記載,我國早在唐代就開始吃蝗蟲,當時一遇到蝗災後,百姓就把蝗蟲抓來充飢。現在的人們則把蝗蟲當作美食來享用,蝗蟲也有一定的營養,對人體有不錯的保健作用。但是真的能靠吃來解決蝗災嗎?——不能!

蝗蟲並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吃的。

群居飛蝗(Gregarious locusts)在高密度(Crowding)刺激下起動CYP305M2基因將苯丙氨酸(L-Phenylalanine)轉化為苯乙醛肟(Z-Phenylacetaldoxime),苯乙醛肟快速水解為苯乙腈(Phenylacetonitrile,PAN)。苯乙腈作為嗅覺警告信號(Warning signal)對天敵大山雀產生強烈的排斥性。當群居飛蝗受到大山雀攻擊時PAN會轉化為劇毒氫氰酸(HCN)。這樣群居飛蝗利用PAN的警告和轉化為HCN的雙重功能實現了化學防禦天敵的作用。散居狀態的飛蝗(Solitary locust)CYP305M2基因失活,化學防禦被阻斷,採用色彩擬態(Camouflage)防止被天敵發現來保護自己。

簡單來說,就是蝗蟲在一般的情況下是綠色的。接近草的顏色,這樣不容易被鳥類天敵發現。而在群居的時候蝗蟲的顏色會變成黑色,因為大量的蝗蟲聚集在一起時,什麼顏色都是藏不住的。蝗蟲變黑以後會分泌一種叫苯乙腈的氰化物,這種物質可以迅速轉化劇毒氫氰酸,有實驗表明苯乙腈會造成鳥類捕食蝗蟲的意願急劇下降黑色也起到警告天敵的作用。至於為什麼蝗蟲要冒著風險大量聚集呢?因為群居有利於繁衍後代。

所以說,群居的蝗蟲會產生劇毒物質,發蝗災時的那種黑色蝗蟲是萬萬不可以吃的。小小的蝗蟲能夠泛濫成災並不是光靠數量就能做到的,為了生存自然界的生物進化出了各種各樣的奇怪特性。

那麼,我們究竟要怎麼來預防蝗災呢?最好的辦法就是從源頭出發,蝗蟲必須在植被覆蓋率低於50%的土地上才能產卵繁衍後代。如果一個地方沒有裸露的土地蝗蟲就不能繁衍,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保護植被,這樣才能從源頭上防止蝗災的發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家園。

相關焦點

  • 醒醒吧,群居蝗蟲有毒!
    群居蝗蟲有毒不能吃【吃貨治蝗?醒醒吧,群居蝗蟲有毒!】幾個月來,非洲和亞洲部分地區都遭受蝗災。儘管印度蝗災已經基本結束,但非洲的蝗蟲卻似乎有著愈演愈烈的趨勢。面對這樣的新聞,有人甩出了「吃貨治災」的老思路,調侃道:「蝗蟲要是敢來,我們就起鍋燒油,吃絕它。」然而蝗災真的可以靠吃貨解決嗎?
  • 十萬隻鴨子真能搞定巴基斯坦的蝗災?不是說群居的蝗蟲有毒麼?
    今天打開新聞就是鋪天蓋地的鴨子大舉出徵巴鐵,協助消滅蝗災!寧波鴨子請求出戰的新聞,近期印巴蝗災告急持續已久,受到前年開始爆發的蝗災影響,伊朗巴基斯坦以及印度,非洲的索馬利亞、衣索比亞和肯亞等國,均受到了嚴重的蝗災影響,因此各國都損失慘重!鴨子滅蝗在中國是有傳統的,當年新疆蝗災就是浙江鴨子遠徵,一舉殲滅蝗蟲!
  • 古代常見蝗災,但現在中國為什麼沒有蝗災了?蝗蟲都被吃貨擼了嗎?
    在中國古代,發生蝗災時,人們為什麼不吃蝗蟲呢?困擾中國農民數千年的「蝗災」,為什麼現在很少見了?今天我們就來重點講一講這個問題。蝗蟲俗稱「螞蚱」,蝗蟲的種類非常多,在生物學分類上有一個蝗總科,地球上大約有1萬多種昆蟲屬於蝗總科,分布最廣泛的蝗蟲則是飛蝗。蝗災,通常就是飛蝗所造成的。
  • 答案是——群居蝗蟲有毒!
    幾個月來,非洲和亞洲部分地區都遭受蝗災。儘管印度蝗災已經基本結束,但非洲的蝗蟲卻似乎有著愈演愈烈的趨勢。面對這樣的新聞,有人甩出了「吃貨治災」的老思路,調侃道:「蝗蟲要是敢來,我們就起鍋燒油,吃絕它。」然而蝗災真的可以靠吃貨解決嗎?
  • 中國歷史上蝗災頻發,古人是如何消滅蝗蟲和預防蝗災的?
    多個國家因為蝗蟲的入侵而宣布進入緊急狀態。蝗災不但是現如今令人頭疼的問題,在我國古代,蝗災就位列農業社會三大災害之一(水災、旱災、蝗災)。①:誘殺火燒蝗蟲法古代人在最初是用扑打方式來對付蝗蟲,但這種方法不利於對付大規模爆發的蝗災,因此人們想出了用火焚燒的辦法。用火焚燒是對蝗蟲以及蝗蟲卵和幼蟲最有效的辦法之一。
  • 蝗蟲不會來我國?其實我國已有兩地出現蝗災,但並非是國外的蝗蟲
    自去年四月以來,蝗災席捲東非,西亞,南亞和其他地區,仍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在東非已有多達一千億群,西部沙漠蝗蟲也覆蓋了蝗災,在南亞,6月中旬,有報導稱印度新德裡附近蜂擁而至,蝗災肆虐全球。據新聞報導,現有地區以外,中亞,歐洲,南美等地區已出現蝗災,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在中亞也有蝗災出現,如歐洲,義大利也出現了蝗災,據報導受影響的1.5萬畝耕地,在南美,巴拉圭,烏拉圭,阿根廷,玻利維亞和巴西等地也出現了蝗蟲,目前,這一蝗災可能席捲全球。
  • 醒醒吧,群居蝗蟲有毒!
    幾個月來,非洲和亞洲部分地區都遭受蝗災。儘管印度蝗災已經基本結束,但非洲的蝗蟲卻似乎有著愈演愈烈的趨勢。有網友一見有蝗災,馬上辣椒、椒鹽、孜然燒烤三件寶,紅燒、油炸、烤串……各種吃法已經備好。面對這樣的新聞,有人甩出了「吃貨治災」的老思路,調侃道:「蝗蟲要是敢來,我們就起鍋燒油,吃絕它。」然而蝗災真的可以靠吃貨解決嗎?
  • 印巴蝗災有多恐怖?蝗蟲聚集後變「喪屍」,「戰鬥雞」也束手無策
    文/一刀劈碎美利堅近日,在亞非國家泛濫的蝗災讓人們見識到了它們的可怕。之前不久,「沙漠蝗蟲」戰鬥群聯合「伊朗蝗蟲」,大舉入侵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對兩國部分地區農業造成了毀滅性打擊。印度此次蝗災主要集中在西部的拉賈斯坦邦和古吉拉特邦,導致40萬公頃面積農作物減產或絕收。中國農科院專家稱,沙漠蝗災通常每年5、6月份才會在印巴等國爆發,今年提前了好幾個月,是因為去年較嚴重的蝗災使很多蝗蟲在巴基斯坦和印度交界處留下了蟲卵,目前發生的沙漠蝗災是由當地留下的蟲卵孵化形成的。
  • 能靠雞鴨鵝吃蝗蟲,來控制蝗災嗎?
    能靠雞鴨鵝吃蝗蟲,來控制蝗災嗎?鴨特別喜歡吃昆蟲,實驗證明,一隻成鴨一天可以吃掉約半斤蝗蟲(兩百多隻),連蝗蟲蛹也要吃掉。雞鴨在地上跑,蝗蟲卻能飛。但蝗蟲並非昆蟲,而是鳥類。其植食性動物中蛋白質含量較高;糧食來自草場和莊家。雞和鴨子都是家禽。他們喜歡吃高蛋白食品。蝗就是這樣。說到戰鬥力,那絕對是槓槓的。年雞鴨大軍在新疆鬧蝗災時卻立下了汗馬功勞。那時鴨子大軍乘飛機從浙江趕往新疆吃蝗蟲。成千上萬隻鴨子,那就像一位隱居的武林高手。飛翔的蝗蟲難以飛翔。
  • 蝗蟲來時 民國百姓為何沒有支起油鍋?
    近日,中國政府向巴基斯坦提供了應對蝗災的首批援助應急物資,還計劃向東非派出應急蝗災防控工作組,提供力所能及的技術和物資支持。  東非蝗災暴發,一度讓全球繃緊神經,而那時大致正值疫情肆虐,竟有樂觀的中國網友表現出特有的東方幽默:「蝗蟲來了也不怕,我們早就準備好了油鍋,起鍋燒油,再來點兒椒鹽,簡直不要太好吃!」
  • 俄羅斯南部鬧蝗災 大叔「向中國學習」生吃蝗蟲
    這兩天一段視頻在微博上熱傳,視頻中蝗蟲遮天蔽日,場面駭人猶如末日,據稱這是俄羅斯近日爆發了30年一遇的蝗災。但是呢,這段視頻並不是這次的景象,以及三十年一遇什麼的,去年俄羅斯遠東地區發生蝗災時也有過這種說法。
  • 中科院發現蝗蟲聚集成群的原因:幾隻就可能引發蝗災
    就個體而言,蝗蟲並不會帶來什麼嚴重危害。一旦發生蝗災,大量的蝗蟲會吞食禾田,使農產品完全遭到破壞,引發嚴重的經濟損失以致因糧食短缺而發生饑荒。8月13日,據媒體報導,中國科學院的科學家表在《自然》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發現了蝗蟲聚集成群的原因,為防控蝗災帶來了新方向。該研究的重點的飛蝗,但當它們經歷環境條件的變化時,如大量降雨或溼度改變,它們會進入群居階段,並不斷吸引其它蝗蟲從而形成規模龐大的蝗群。
  • 非洲蝗災肆掠,為什麼不大量繁殖蝗蟲作為飼料呢?
    前段時間的非洲蝗蟲的確刷新了我們的三觀,也見證了蝗蟲恐懼的繁殖能力,數量大,所到之處,寸草不生。我前天在西瓜上面刷到了一個視頻,講的是在熱帶地區有一種龍貓,專門以吃蝗蟲為主。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神奇。我麼國家確實有養殖螞蚱的,但是不是很多。
  • 印度蝗災結束了?A股「蝗蟲概念股」集體熄火
    印度蝗災結束了?A股「蝗蟲概念股」集體熄火英為財情Investing.com -周二亞股早盤時段,據外媒報導稱,印度蝗災基本得到控制。與此同時,此前A股周一熱炒的「蝗蟲」概念股集體熄火,草甘膦、農藥、轉基因等板塊也跌幅居前。
  • 中國派遣10萬「鴨軍」出徵滅蝗災,這「蝗災」英語該怎麼說?
    說真的,沒怎麼經歷過田間生活的罐頭菌確實對於蝗災之類的都不怎麼了解。當我第一眼看見相關視頻時,確實一跳了,同時感覺今年真的是多災多難的一年。對於蝗災,我們的老鐵巴基斯坦也同樣承受著成噸的傷害。身為老鐵的中國,肯定伸出援手。根據新聞報導,中國派出10萬的鴨子出徵巴基斯坦應對蝗災。
  • 成群的蝗蟲有毒,絕對不可食用
    最近蝗蟲正在非洲、中東、南亞肆虐,很多網友開始腦洞大開,幻想著蝗蟲早點來,畢竟中國歷史上共出現了508次蝗災,那時人們不敢吃蝗蟲,現在我們準備好了!什麼油炸、烤串應有盡有,不知還有什麼方法評論區留言吧。
  • 敘詭筆記|1644年蝗災:蝗蟲竟然「環抱人而蠶食之」
    前一段時間,4000億隻蝗蟲到達巴基斯坦和印度的消息牽動了很多國人的心,擔心這些蝗蟲會進入中國,給我國糧食生產帶來巨大危害……雖然後來的一切證明,「蝗蟲軍團」雖然猖獗,但不大可能越過我國邊境,但在網上,各種關於蝗災的科普文章和視頻,以及相關的檢索量還是暴增。
  • 蝗蟲有一百種做法,4000億隻蝗蟲來襲,為什麼不抓來吃了?
    雖然印度官方宣布蝗蟲已經基本被滅,但是4000億隻蝗蟲是什麼概念,真的很難想像,先上張圖片感受一下蝗災是什麼體驗。 吃貨也不是什麼都能吃的,例如鬧蝗災時的蝗蟲。不少地方都有吃蝗蟲的習慣,百度上更有各種食譜:天雞蝦排、滬上醉螞蚱、香辣螞蚱、飛蝗騰達、紅燒蝗蟲、金沙飛雁、油炸飛蝦、螞蚱過雪山。但是鬧蝗災時的蝗蟲是吃不得的,成群的蝗蟲是有毒的。我們常見的綠蝗蟲,在群居的時候會變異,顏色會變成黑色。我們平時見到的蝗蟲是綠色的
  • 炭烤蝗蟲不香嗎?古代蝗蟲成災,為何災民不去抓蝗蟲吃呢?
    至於農業,蝗災的破壞是不可估量的。歷史上發生過多次蝗災,導致農民絕收的情況屢見不鮮。這時,有人覺得很奇怪。古時候有蝗災。當時有那麼多蝗蟲可以吃,為什麼寧可餓死也不去抓蝗蟲吃呢?首先,古人不知道蝗蟲是可以食用的。現代很多地方都有所謂的蝗蟲宴。人們在宴會上快樂地吃蝗蟲。但在古代,人們認為蝗蟲有毒。
  • 巴基斯坦應對蝗災出新招:「變害為寶」,把蝗蟲加工成雞飼料
    巴基斯坦政府近日出招應對25年來最嚴重蝗災,有償鼓勵農戶捕捉蝗蟲,並且「變害為寶」,把蝗蟲加工成雞飼料。【捉蟲止損】巴基斯坦農業中心地帶因今年的蝗災嚴重歉收。胡爾希德說:「我們首先必須學會捉蝗蟲,然後教當地民眾。」大批蝗蟲夜間聚集在樹木或農作物上,在氣溫較低時保持不動、直到日出,因而易於捕捉。為獲得每公斤蝗蟲20盧比(約合12美分)的獎勵,一些農戶願意通宵捉蟲。一名農民說,她因蝗蟲失去所有莊稼,但和兒子捉一趟蝗蟲就賺到1600盧比(10美元),抵消了蝗災造成的部分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