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名人堂年度電視劇/網劇·主創訪談面癱、摳圖、念數字?綜藝節目《演員的誕生》,告訴你什麼是真正的演技派。雖然經歷了各種爆點風波,拋開「戲精」一說,該節目讓眾多年輕演員的演技真正「曝光」。演得好的,無疑受到大眾密切關注,存在演技爭議的,被網友不斷吐槽。無獨有偶,對於很多劇迷來講,今年給他們留下深刻印象的,絕大多數都是那些高口碑高播放量的精品劇,如豆瓣評分達到8.1的《軍師聯盟》、8.3的《河神》、8.5的《人民的名義》,創下目前網劇歷史最高紀錄9.1分的《白夜追兇》等。這些劇有一個共同特點:製作精良、演員演技佳。各家視頻網站平臺的付費用戶,心甘情願為這些「內容好質量高」的電視劇/網劇掏腰包。形成對比的是,前幾年備受熱捧的大IP劇,今年大多遭遇「滑鐵盧」,如《鬼吹燈之牧野詭事》、《鬼吹燈之黃皮子墳》,儘管都改編自現象級網絡小說,主要演員也有一定知名度,自帶流量加持卻擋不住口碑下滑,前者評分2.7,後者5.3。相比之下,由好劇本、好劇組、好演技共同支撐的原創內容,紛紛成為高口碑作品。可見,曾一度被追捧的「超級IP+流量明星」的捷徑,似乎已經「失靈」了。「品質+演技」正逐漸成為熱門劇的代名詞。2017讓觀眾們難忘的擁有好演技的演員,究竟是怎麼煉成的?聽聽《白夜追兇》潘粵明、《軍師聯盟》吳秀波、《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導演楊龍怎麼說吧。潘粵明的「雙面白夜」1000場戲最多一天拍18個小時一人飾一對雙胞胎兄弟,一個是捲入一起滅門慘案的嫌犯,另一個是刑偵長,為了還弟弟清白,哥哥誓要將此案追查到底。說到今年的爆款精品劇,由潘粵明主演的《白夜追兇》可以說是刷爆全絡,就連豆瓣評分也一度破9,達到了9.1分。《白夜追兇》更是被流媒體巨頭Netflix買下海外發行權,足見高口碑精品網絡劇蘊含的巨大能量。常以翩翩貴公子亮相的潘粵明,也憑藉這部劇成功轉型,釋放了自己的「多元性」。在大家以往的印象中,潘粵明是擁有無限詩意的書生,溫文爾雅,風度翩翩,一如《京華煙雲》裡出身矜貴的曾蓀亞,《孔雀東南飛》裡的焦仲卿,或是《白蛇傳》裡深情款款的許仙。從掐得出水的「小鮮肉」,到《白夜追兇》裡的精分刀疤男,潘粵明以全新形象重新站到了大眾面前。用他自己的話說,以往的角色都是縱向成長,比如可以從18歲演到68歲,「但《白夜追兇》是橫向的,演長得一模一樣卻又完全不同的人,確實有難度。剛接下《白夜追兇》時「心裡還有點發虛」,但因為不服輸,也把這次機會當是一種獨特的挑戰。「這次的劇本和導演的功力都很棒,人物的細節在劇本上就呈現得很細緻,拍攝時有很多靠譜的依靠。」第一次挑戰網劇就選擇了一人分飾多角,而且由於劇中角色設定是罹患「黑暗恐懼症」,兄弟二人白天和黑夜交替出現在警隊,既要抓緊時間查案,還要防止身份暴露。兩兄弟截然不同的性格,也讓潘粵明在把握角色時增加了不少難度,這是一部很累人的戲,「你不但要切換,而且兩個人的臺詞全都是對立的,你在這邊向著哥哥,你演弟弟的時候你得想弟弟多委屈,然後得恨哥哥,是挺累的。」「拍這個劇我大概有一千場戲,其中有兩個禮拜都是我自己跟自己演。」這段時間,潘粵明每天要拍16到18個小時,來回換兄弟倆的衣服,背兩個人的臺詞,每天睡醒,眼睛還沒睜開,第一件事就是伸手摸劇本。他還要記住自己每一條裡的眼神看向哪裡,情緒節奏如何起伏,好讓兩個角色的反應互相對上。除了要跟自己對戲,劇中還有大量關宏峰和關宏宇同框對話的鏡頭,「以前這種戲不多,就算同框也有特技演員在。但我們的同框基本是攝影師肩扛設備拍攝,加上我演完哥哥再演弟弟需要換裝,機位也需要調整,在這個縫隙中還要塞進來一些反饋和對話,還是挺練人的。」後來,潘粵明有了自己區分兄弟倆的方法,「想分清楚哥兒倆很方便,一個白天出來,一個就是晚上出來。弟弟偶爾也會白天出來,他只要是替代哥哥的時候,就是晚上,晚上出來的肯定不是哥哥。」此外,潘粵明還從語言、動作、行為習慣、表情等方面進行了微妙地演繹,讓觀眾區分兄弟倆的不同。「哥哥的思維比較縝密,所以他可能有時候喜歡摸摸下巴呀,揣著手,也不輕易指手畫腳,一般都是在那堅如磐石地思考問題,但弟弟可能相對來說比較活潑一點,什麼動作都有」。演技炸裂的潘粵明,也獲得網友認可,甚至有網友稱他其實是一人分飾四角:面癱高冷的哥哥、玩世不恭的弟弟,以及夜晚在外假扮哥哥的弟弟、危急時刻假裝弟弟的哥哥。有意思的是,對於關宏峰、關宏宇兩兄弟,網友還想出了各自暱稱:「潘粵明」、「潘粵暗」。就連潘粵明自己也忍不住會稱自己是「暗哥」,足見他對這個稱呼的喜愛,「這個可能間接說明大家比較喜歡我演的這個戲,其實『明暗』就是一個反義詞,大家給我調侃出一個兄弟來,感謝大家。」《白夜追兇》的熱播,讓潘粵明再次回歸大眾視野,他也成功從原來的翩翩書生貴公子,變成了具有多元性的演技實力派。不過,不管外界為自己如何貼標籤,潘粵明清楚:作品是衡量演員的本質,就如「好看的戲還是在於內容。」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荀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