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e國際緊盯「黑番茄」以大健康電商產業帶動脫貧

2020-11-24 中國經濟網

v.cen.ce.cn/video_info/2019-1-3/1546489361460.json,553,450

  杭州微眾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一家集網際網路與大健康為一體的移動電商創業平臺。百e國際—杭州微眾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旗下的電商平臺,同時也是企業品牌。平臺銷售的產品品牌涵蓋了食品、美妝、個人護理及健康管理等大健康領域的精選品牌和技術。目前平臺有超過50萬穩定消費者,產品遠銷32個國家,國內區域配送中心日均處理訂單30000單,全國擁有6個區域配送中心,倉儲總面積達30000平方米。

  2017年,百e國際來到甘肅張掖高臺縣,發現這個大西北戈壁城市雖然風光絢麗,但沙漠化卻比較嚴重的,貧困農戶大量存在,普遍缺乏有效的脫貧致富途徑。至2014年底,全縣貧困人口7114人,貧困人口農民人均純收入3706元。當時高臺縣政府領導非常重視探索戈壁農業發展新模式,以發展「高端、綠色、有機」農產品為方向,突出企業主體地位,穩妥推進戈壁荒灘非耕地資源開發,勢必提升戈壁農業發展水平,並且政府希望結合扶貧產業開發,科學規劃發展布局,強化設施配套、技術指導和科技支撐。

  在百e國際多次實地走訪,發現當地小有名氣的一種農產品:黑番茄--番茄家族的珍品,被稱為「黑王子」,因其果色和果實均為紅黑色而得名。其果實藥食兼用,具有濃鬱的水果香味,酸甜適度的口感,營養價值高,特別適合鮮食;還含有大量的茄紅素和豐富的維他命C及抗氧化劑,黑番茄還含有大量的花青素,能在人體內產生強烈的生物學效應,花青素是當今人類發現最有效的抗氧化劑,也是最強效的自由基清除劑,具有降低酶的活性,抗變異等保健功能的活性分子,並且花青素的抗氧化性能比VE高50 倍,比VC高20 倍。

  如此具有推廣價值的戈壁珍品在當時當地因為各方麵條件的匱乏一度滯銷,導致當地農戶守著寶山空嘆息,百e國際CEO鄭煒了解到這種情況後,當場就決定要幫助滯銷的黑番茄打開銷路,讓黑番茄走出戈壁,最終到達中國各家各戶的餐桌上,並且鄭煒發現,可以藉助公司電商創業平臺,打通農產品上行通道,把當地貧困人口組織起來,共同參與進來,形成持續型的產業鏈,最終達到扶貧扶智的目的。

  經過多次實地考察,百e國際與當地一家深耕「黑三珍」20餘年的龍頭企業甘肅大漠紫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共同建設黑番茄生產基地,將這一北緯38°上的黑色健康珍品推向全世界。

  在西北乾旱地區,老百姓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治沙不治窮,到頭一場空」,當地老百姓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治沙與增收二者兼顧難度是相當大的,百e國際與大漠紫光公司當初就高度重視治沙問題,通過不斷引導、培訓教育等方式,高臺縣的老百姓近年開始種植黑番茄,之前,當地種植戶除了種植玉米、小麥這些大田作物外,種植最多的是加工用的紅番茄,近年來,大漠紫光攜手百e國際,打破常規,將黑番茄培育試種成功(在這過程中大漠紫光柴在軍董事長發揮了非常重要作用),在高臺縣推廣種植,種植戶們在科技人員的指導下,種出了節水抗旱、效益又高的黑番茄。

  2017年,黑番茄生產基地引進了高科技生產線,進行精加工,進一步提高黑番茄的附加值,黑番茄的身價倍增,所以加工廠給種植戶的收購價格自然就高,種植戶們的收入也跟著走高。

  在科技人員帶動下,種植戶們的積極性越來越高,目前,高臺縣近兩千戶老百姓種植黑番茄達5000多畝,為河西走廊在大漠黃沙中增添了一片綠色。同時,沙區農民種植黑番茄每畝地收入由原來傳統作物的800元-1200元提高到了4600元,有些甚至達到近萬元,而耗水僅為小麥、玉米的45%左右。

  1992年三萬畝沙漠綠洲原貌,南部風沙口,北部鹽鹼地

  大漠紫光黑番茄鬱鬱蔥蔥的生產基地

  鄭煒說:「作為大健康電商創業平臺,百e國際將為大漠紫光注入移動網際網路與大健康產業創新結合發展的新思路,也在產業扶貧的踐行道路邁出了重要一步。」

  合作過程中,雙方共同進行產品的研發、生產、加工,對黑番茄進行深加工製作成黑番茄濃縮漿。通過百e國際強大的物流、供應鏈體系,從硬體上解決了黑番茄的運輸問題;通過軟性的品牌打造、推廣,填補了農村與城市交易閉環上的缺失,從而拓寬產品銷售渠道;通過引導貧困人口轉變思想觀念,通過培訓提升當地貧困人口的技能水平和脫貧能力,最終打通了農村與城市「最後一公裡」的市場壁壘;通過百e國際電商平臺,大漠的黑番茄已被銷往全國各地,從內陸到沿海再到東北,大江南北都能看見黑番茄的身影,相信在不久將來,黑番茄將成為引人矚目的「城市名片」。

  通過一年的幫扶,目前黑番茄銷售額已達1.36億元。高臺縣的黑番茄基地也有了一番全新的面貌,根據高臺縣政府工作報告,2017年全縣全年生產總值預計完成50.08億元,而如今這裡擁有了5000畝的超大面積黑番茄種植區域,生產黑番茄濃漿的目標也上升到了5000噸/年,計劃生產線的數量將到達6條,月銷售額將超過2000萬,2018年銷售收入有望突破2億,將佔全縣全年生產總值的4%,更重要的是,帶動了當地2000餘戶農名家庭共同參與,共享紅利,直接和間接幫助了6000餘名當地貧困農名,預計在2018年,當地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761元。

  百e國際通過「網際網路+」的模式,在幫助廣大創業者實現夢想的同時,也在探尋一條基於企業社會責任的精準扶貧之路。在百e國際發展中,團隊也在逐步挖掘自身業務與精準扶貧之間的密切聯繫。在物資採購的過程中百e國際發現由於許多農民信息滯後,缺乏大數據和市場信息的支撐與幫助,不知道該如何打造農作物品牌,如何推廣,從而導致大量的產品銷售不順暢、供求比嚴重失衡、品種無法滿足市場需求等問題。試圖通過大數據和網際網路技術幫助農民發現市場機會,讓農民借百e國際的平臺實現脫貧致富。

  百e在這一系列連鎖反應中,真正實現了多贏,產業扶貧方面一方面讓合作夥伴取得了市場份額的遞增,營業額的突破,二是讓當地貧困農戶獲得學習、就業機會,不僅實現收入倍增更實現了脫貧增智,三為當地政府排憂解難,實實在在地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建檔立卡貧困戶數量上的降低,四也為百e國際挖掘出了一款真正具有健康意義的大健康產品,為「健康中國2030」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除以上扶貧項目,百e國際還為先天性心臟病兒童成立愛心基金、積極參與四川九寨溝地震抗震救災,攜手紅盾,在四川省南江縣開展精準扶貧工作,同時作為阿斯卡納世博會上合館合作夥伴關愛哈薩克斯坦福利院兒童……

  未來,百e國際希望為貧困地區逐步建立完備的造血系統,用「授人以漁」的方式助其脫貧,走上小康之路,以技術手段幫助貧困戶挖掘市場需求,提升生產目標性。幫助他們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路,通過不斷與市場化結合、掛鈎,完成從「扶」到「走」再到「跑」的發展,只有這樣的扶貧才是真正的公益。

  企業榮譽:  

  1、第十二屆人民企業社會責任獎「年度扶貧獎」

  2、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業證書(浙江省科技廳認證頒發)

  3、浙江省電子商務實踐基地

  4、全國社交電商最具投資價值創業平臺

  5、全國移動社交電商最具影響力十大品牌

  6、2018踐行消費者至上領軍企業

  7、健康中國微視頻大賽十佳優秀作品單位

  8、榮獲路鳴獎

  法人榮譽:

  1、全國經濟新模式十大創新人物

  2、2014中國經濟人物

  

(責任編輯:施曉娟)

相關焦點

  • 百e國際:電商扶貧為西部地區打造脫貧樣板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正式發布,《指導意見》中提出要深入實施貧困地區特色產業提升工程。「實施電商扶貧,優先在貧困縣建設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點。繼續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項目。動員大型電商企業和電商強縣對口幫扶貧困縣,推進電商扶貧網絡頻道建設。」坐落在電商強省浙江省的百e國際,加入黑番茄產業鏈,正是對產業扶貧的切實踐行。這種方式,是由「輸血」式扶貧到「造血」式扶貧的轉變,也激發了當地產業的活力,讓扶貧更有溫度。
  • 甘肅高臺:「嬌氣」黑番茄為脫貧添「底氣」
    黑番茄有些「嬌氣」,需要在冷藏條件下保存,可謂番茄家族中的「貴族」。  李永春與「貴族」結緣,還要從今年年初說起。  「當時我準備繼續種植制種玉米,後來聽說種植黑番茄的效益更高,我就上網搜集了大量信息,最終才決定『賭』一把,種植黑番茄。」李永春說,他把流轉來的100多畝田地都種上了黑番茄。
  • 黑番茄藉電商走向世界
    中國的黑番茄自2000年初開始在河西走廊甘肅省張掖市高臺縣的沙漠區落地,培育到2018年,料將通過電商網絡,大規模走進中國的千家萬戶,甚至跨出國門,走向世界。這個關於中國黑番茄的故事,來自中國西部的戈壁沙漠,它不僅是中國一個新的果品,更是一個嶄新產業。甘肅大漠紫光與浙江百e國際戰略日前在張掖市高臺縣合作籤約,藉助電子商務,進軍以黑番茄等本土特色的農產品。
  • 甘肅高臺:「貴族」黑番茄產業助戈壁灘農戶增收
    李永春說,黑番茄富含大量的茄紅素和豐富的維他命C及抗氧化劑,在東部地區一些市場上,一斤黑番茄能賣到35元左右。黑番茄有些「嬌氣」,需要在冷藏條件下保存,可謂番茄家族中的「貴族」。  李永春與「貴族」結緣,還要從今年年初說起。
  • 小小芥菜絲帶動3000多戶貧困戶脫貧,變身脫貧攻堅大產業!
    (央視財經《厲害了我的國》)當電商遇見扶貧,從此土特產有了新出路。今天我們向大家介紹安徽省臨泉芥菜絲。其中芥菜因爽口香脆 辛辣芳香,深受群眾喜歡,臨泉的芥菜個頭大,味道足,無附加,無農藥,是天然綠色食品。臨泉的芥菜可醃製 可烹炒 可醬滷,是不可多得的佐味佳品。近年來,我們發展芥菜產業。 已成功帶動3000多戶貧困戶脫貧,小小芥菜絲正成為推動我縣脫貧攻堅大產業 。
  • 百弘農林開發公司:特色種植產業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4月30日訊(龔 森)產業帶動是助力貧困戶「輸血+造血」的有效脫貧路徑,近年來,湖南百弘農林開發有限公司在自身發展的過程中,加強與貧困戶利益聯結,採取「公司+基地+貧困戶」的形式,積極幫助貧困群眾就業創業,在助力貧困戶精準脫貧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 國際花生產業大會 電商大集受熱捧
    9月21至22日,在河南省駐馬店市正陽縣2020國際花生產業大會暨花生文化交流研討會上,正陽縣商務局舉行的秋季電商大集受熱捧,以花生為主的農特產吸引了領導、專家、嘉賓和企業家代表駐足觀看、品嘗,大家嘖嘖稱道蓬勃發展的電子商務。
  • 她將烏骨雞產業作為扶貧紐帶,帶動更多的貧困戶脫貧奔小康
    發展林下生態健康養殖在一定程度上能解決養殖用地與畜禽糞汙染的矛盾,具有投資少、見效快、易操作、潛力大等特點,是當前農村脫貧致富的有力途徑。」周平向記者介紹,祁東縣貧困地區多屬丘陵山區,林下生態環境好,農戶有放養習慣,發展烏骨雞產業扶貧有較好的市場前景。  「百村計劃  帶領鄉親們一起富」
  • 「電商+特色產業」 助力秀山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新華網重慶5月29日電(王彩玲)近年來,以「精準扶貧到戶,發展產業脫貧」為扶貧思路的秀山縣隘口鎮,依託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生態優勢,大力發展以「茶葉、中藥材、核桃」為主的特色產業,幫助農戶脫貧增收。同時,利用地域和網際網路優勢,延伸產業鏈,提升產品附加值,以產業發展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 永新縣文竹鎮:產業帶動,品牌引領,貧困戶脫貧
    11月8日,全縣農業農村流動現場會第二察看組蒞臨文竹鎮察看白源井岡蜜柚基地及龍源電商扶貧點。白源井岡蜜柚基地佔地面積130餘畝,計劃投資逾30萬元,通過採取「基地+合作社+農戶(貧困戶)」模式,吸納貧困戶,實現產業脫貧的目標;龍源電商扶貧點通過「農副產品統一收購+網上銷售」的模式,收購本村及周邊村的農家土特產,解決了貧困戶農副產品出賣難的問題,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牽頭縣領導周春根副縣長認真聽取了兩個項目的情況介紹,並表示了充分肯定。
  • 文昌加美村:「小地瓜」成就「大產業」帶動群眾增收脫貧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6月23日消息(記者 吳嶽文)「加美紅」地瓜是文昌文教鎮加美村今年重點打造的扶貧產業之一,這一產業直接帶動了500多人次的就業,僅一個多月的收穫期,「加美紅」地瓜銷售額就達到11.3萬元。
  • 四平市發展特色產業帶動脫貧
    幾年來,為通過產業扶貧夯實全面小康根基,四平市因地制宜實施特色種植業、養殖業、休閒農業、農村電商、光伏等產業扶貧項目,培育現代農業產業園、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和「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加快推進特色優勢高效農業產業發展,全面增強產業脫貧帶富能力。  種植業五彩繽紛。
  • 鳳凰縣老洞村:「旅遊+農業+電商」帶動百姓脫貧
    (原標題:鳳凰縣老洞村:「旅遊+農業+電商」帶動百姓脫貧) 紅網鳳凰分站
  • 特色種養帶動產業脫貧
    近年來,海南省澄邁縣因地制宜選擇特色種養產業,通過合作社+貧困戶抱團發展的方式,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貧困戶建立穩定帶動關係,向貧困戶提供全產業鏈服務,切實提高產業增值能力和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脫貧能力。  近半年來,澄邁縣文儒鎮大陸園村貧困戶王天一改愛睡懶覺的毛病,6點起床,匆匆喝兩口稀飯,就大步往村頭的廠房走去。
  • 小小苗香梨 脫貧大產業
    該村因地制宜,走「一村一品」特色產業之路,現發展成鄉村生態旅遊景點,村民依靠種植苗香梨日子越過越紅火。塔溪村翻天覆地的變化,有一個人功不可沒,他就是產業帶頭人,該村黨支部書記肖輝旺。塔溪村由原來的白巖山村和賀家寨村合併而成,村集體經濟薄弱,村民人均收入低,貧困發生率高,村內甚至很難見到一座磚房。
  • 廣西高效農業電商扶貧百香果產業文化交流在岑溪舉辦
    中新網廣西新聞7月1日電 為貫徹落實自治區、梧州市「黨旗領航·電商扶貧」行動精神,加快發展扶貧產業,把農業產品推向廣闊市場,打造岑溪電商品牌,助力脫貧攻堅,6月29日至7月1日,廣西高效農業電商扶貧百香果產業文化交流活動在岑溪市糯垌鎮舉辦。
  • 【央媒看開封】產業紮根 全鏈帶動——河南開封創「十鏈百園千基地...
    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也是鞏固脫貧成果和築牢防返貧防線的關鍵舉措。開封聚焦優勢產業,依託資源要素,以創建「十鏈百園千基地」為載體,以助農穩定脫貧和持續增收為目標,做到「鏈可複製,全鏈帶貧;園聚要素,逐級創建;基地做實,確保持續」,讓產業扶貧帶貧「帶得準」「帶得穩」「帶得久」,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鞏固提升脫貧成果奠定堅實基礎。
  • 海南日報數字報-百香果產業帶動116戶貧困戶脫貧
    12月25日,在東方市天安鄉長田村百香果種植基地,40多歲的脫貧戶劉麗玲像往常一樣在基地務工。她的丈夫因病去世,剩下她和2個孩子,家裡生活全靠她一人支撐,生活曾十分困難。  今年3月,經過村裡推薦,她進入百香果種植基地,不僅有了穩定的工資,還獲得產業分紅,並學會修枝、校正、施肥等種植管理技術。「日子是越過越好了,生活有了盼頭。」她高興地說。
  • 9大健康產業項目正式落戶杭州 總投資額近百億元
    杭州籤約9大健康產業項目
  • 池州:玉木耳種在小山村 帶動脫貧大產業
    據悉,陵陽鎮梅山村玉木耳種植項目是2017年9月青陽縣鼎盛農業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為了帶動貧困戶脫貧、村民增收,由省食用菌協會在梅山村做試點,引進吉林玉木耳栽培技術,第一批試種規模一萬棒。章啟虎社長介紹:玉木耳營養價值高,市場行情好,今年試種成功後,聯合社將擴大種植規模,帶領村民發展種植,帶動村民增收,對建檔立卡的貧困戶進行產業幫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