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大網絡平臺直播間裡來了一群特殊「主播」——各地縣長,為當地的農副產品代言推介,用「網言網語」與網友互動,直播帶貨忙得不亦樂乎,戰績不俗,粉絲成群,著實「火」了一把。這一現象引起了公眾的關注,話題雖熱,但各級幹部應冷靜思考,從中汲取經驗、得到啟迪。
(圖片來自網際網路)
縣長能「火」,加持的是政府的公信力。縣長直播帶貨,一方面解決疫情影響下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另一方面政府的推薦、監督,保障了農產品的品質,提升了網友信任度。
因此,幹部走進直播間之前應「三思而後行」:
一思是否真的需要、適合搞直播,如果只是搞噱頭、博眼球,不僅對當地發展無益,還有形式主義之嫌;
二思品質是否真的硬核,能否適應市場需求和滿足群眾需要;
三思推銷得不得當,是不是把握好了公益直播代言和給企業站臺做廣告的界限。
適度營銷品質優良的土特產能構建產品銷售的新模式、新渠道,還能達到產品銷量增長與政府公信力提升的良性循環。反之,再「秀」的直播、再「火」的網紅,也逃脫不了「過氣」的宿命,影響產品銷售,損害政府公信力。
帶的是貨,傳遞的是親民的理念。縣長拼命吆喝,一定要下單支持;縣長稱呼粉絲「老鐵」,拿著貨物高喊「買它」的時候,顯得格外親切……網友的反響,說明了親民的幹部更受百姓歡迎。
但是一段時間裡,仍有個別幹部「衙門味」重,官職不大、架子不小,讓群眾望而生畏。如今,越來越多的幹部走進網絡,擁抱直播新業態,反映了在黨中央的重拳整治和教育引導下,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得到了有效扭轉。
踐行親民理念,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用心用情為百姓辦事謀利,多到田間地頭、街頭巷尾走一走、轉一轉。只有以更接地氣、更易被公眾所接受的方式工作,才能贏得群眾的信賴和擁護。
近日,浙江景寧畲族自治縣鸕鷀鄉年輕幹部和畲葛山電商工作人員在為今年黃桃預售訂單的粉絲直播黃桃樹長勢。 董作求 李肅人 攝
直播新趨勢,倒逼的是駕馭「網際網路+」的能力。縣長直播帶貨是創新產銷供應的有益探索,是與網民良性互動的生動實踐,是對政府駕馭「網際網路+」和新媒體的現實考驗。
網際網路提升了資源和信息的流速,網絡拓寬了農產品的銷路,勢必倒逼幹部提高利用網際網路服務群眾的能力素質,否則就不能勝任人民賦予的職責和權力,也滿足不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各級幹部唯有主動擁抱網際網路時代,補齊素質短板,增強網際網路思維,才能樂於接觸群眾,善用扁平化思維,多些「面對面」;引領輿論長於新媒體手段,既懂「點讚」,也能「吐槽」;發展產業善於抓住信息技術新機遇,能直播帶貨馳騁「雲端經濟」,更能謀篇布局人工智慧、大數據、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等經濟增長新機遇、新動能。